研究生: |
謝美桃 |
---|---|
論文名稱: |
苗栗縣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問題與對策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美如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3 |
中文關鍵詞: | 新移民女性 、成人基本教育 、問題與對策 |
外文關鍵詞: | new immigrant women, adult basic educa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政府有鑑於國內新移民女性人數的增加,帶來多元文化的衝擊,而大力推動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故本研究旨在探討苗栗縣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的問題與對策,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研究的進行首先藉由文獻的探討分析成人基本教育的意涵,及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的政策、現況與相關研究;接著以問卷調查和訪談法進一步蒐集資料,針對苗栗縣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分別從政府層級的「政策面」、辦理單位層級的「規劃面」、教學層級的「執行面」等三個層面,提出43個實施問題與40個實施對策:
一、政策面:從政府機關對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的目標與定位、政策與相關法令、專責機構的建立、資源的分配與整合等向度歸納出13個實施問題與7個對策。
二、規劃面:從辦理單位開班前的「需求評估」、「開班情形」、「師資培訓」、「時間和環境規劃」等向度歸納出14個實施問題與16個對策。
三、執行面:從教師教學的「課程教材」、「教學教法」、「評量」和「學員參與」等向度歸納出16個實施問題與17個對策。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從對「政府機關」、「辦理單位」、「授課教師」、「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做為未來推動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的參考。
關鍵詞: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問題與對策
Abstract
Recently, new immigrant women are rapidly increasing in Taiwan, on which bring the different cultural impact, and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is promoting the new immigrant women basic education with great exertion.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be into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Miaoli County’s new immigrant women basic edu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tudy propos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The researcher, firstly, via the discussion of the literature,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adult basic education, the polic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ew immigrant women basic education; and also analyzes relevant researches. Secondly, further collect the materials wit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then aim at 3 aspects of Miaoli County’s new immigrant women basic education - policy, planning, and execution - bring out 43 implementation questions and 40 implementation tactics.
1. Policy aspect: via the dimensions, which are made by government, ‘government’s goal and localization to the new immigrant women basic education’, ‘policy and relevant ordinances’, ‘setting up special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esource’, etc., sum up 13 implementation questions and 7 implementation tactics.
2. Planning aspect: via the dimensions, which are made by handling unit before the class, ‘the assessment of demand’, ‘the situation of making classes’, ‘faculties training’, ‘projections of time and environment’, etc., sum up 14 implementation questions and 16 implementation tactics.
3. Execution aspect: via the dimensions, which are made by teacher,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 ‘assessment’, ‘students participate’, etc., sum up 16 implementation questions and 17 implementation tactics.
Finally, base o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via 4 aspects, which are ‘Government’, ‘handling unit’, ‘teacher’, and ‘subsequence study’, propose suggestions separately for reference to promoting the new immigrant women basic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 new immigrant women, adult basic educa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2)。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種籽研習營會議資料。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與教育專案報告。200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ris.gov.tw/
內政部(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5)。臺閩地區各縣市外籍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台北:內政部。
內政統計處(2006a)。九十五年第三週內政統計通報(2005年國人結婚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2006/1/19)。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06)。九十五年第九週內政統計通報(2005年我國國籍之歸化、回復及喪失情況)。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07)。m1-13. 臺閩地區結婚及離婚登記-按國籍國分。台北:內政部。
公益信託族群和諧基金(2007)。理解新移民、歡喜來逗陣:「多元文化教育-理解新移民」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公益信託族群和諧基金。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妙如(2005)。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校教育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101-127。
王美惠(2005)。外籍配偶家庭及其幼兒學校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王瑞宏(2005)。成人基本教育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伍振鷟(1993)。教育評鑑。台北:南宏。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66-89。
何青蓉(1994)。從識字教育內涵檢視我國教育的發展。成人教育,21,44-51。
何青蓉(1995)。我國成人識字教育的迷思與省思。台灣教育,535,23-26。
何青蓉(1997)。國民補習教育、成人基本教育與成人識字教育的異同。成人教育,40,32-36。
何青蓉(1999)。成人識字教材教法之研究。高雄:復文。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75,11~19。
吳宜錞(2005)。外籍配偶子女之家庭學習環境對其國語文能力發展的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芝儀、劉秀燕(2004)。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117-148)。
吳美菁(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做為一個「賦權」運動一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私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441,6-12。
吳舒靜 (2003)。外籍新娘分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李水德(2005)。新移民女性電視觀看行為及需求滿足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補校學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俊男(2004)。東南亞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方案學習障礙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振男(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識字學習障礙。成人及終身教育,4,19-26。
李萍(2002)。外籍新娘社會適應之研究:以越南新娘為例。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九十年度研究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101-108。
李瑛(2006)。邁向「他者」與「賦權」:新移民女性的學習與教學之探討教育研究,141,25-36。
余 嬪 (1996)。社區成人教育義工資源之開發。胡夢鯨(主持人),根植社區終身學習。社區成人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亞磊絲(1994)。從識字教育談成人教育。師友月刊,330,10-12。
林月琴、張鐸嚴、鍾紅柱、黃恆(2003)。成人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君諭(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識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志成(2004)。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志成(2005)。穿透教育迷思的行動智慧。竹縣文教,31,4-8。
林志成(2006)。行動智慧概念對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教育之啟示。載於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之「外籍配偶與社區學習」(頁31-62)。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9)。從成人教育的基本現況談識字教育的推動作法。成人教育,50,10-16。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 - 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邱汝娜、林維言(2005)。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與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6-19。
邱琡雯(2000)。在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生活教育:同化?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學刊,29,197-219。
邱琡雯(2003)。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時英。
柯乃文(2006)。台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胡全威(2004)。「新」台灣人:外籍與大陸配偶相關議題初探。台北:國政分析。
胡夢鯨(2001)。成人教育現代化與專業化。臺北市:師大書苑。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一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夏曉鵑、張增樑等合著(1999)。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論文集,台北市:台大社會系。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唐山出版。
夏曉鵑(2005a)。解開面對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97,6-27。
夏曉鵑(2005b)。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
高淑清(2005)。同心協力共創佳績:外籍配偶 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資源介入。教師天地,135,26-34。
莊玉秀(2003)。東南亞籍跨國婚姻婦女在台文化適應與其參與教育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主編(2004)。人口結構變化/外籍配偶增加對社會教育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研討會實錄。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張芳全(2004)。誰來關心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中央日報,第9版。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學富文化。
張書銘(2002)。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張國珍(1992)。工業化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成人識字教育,成人教育,5,34-49。
張維琴(2004)。外籍配偶識字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德永(2005)。從成人教育相關理論壇外籍配偶教育的實施。玄奘大學外籍配偶社區支持及學習系統建構研討會論文集,143-152。
張德永(2006)。從成人教育相關理論談外籍配偶教育的實施。載於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之「外籍配偶與社區學習」一書(頁91-104),台北:師大書苑。
張實英(1996)。買賣的婚姻—東南亞新娘的交叉剝削圖像。女誌,8,37-39。
教育部(2004)。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推展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師天地編輯小組(2005)。他山之石:專訪桃園縣家庭教育中心、新移民學習中心。教師天地,135,62-65。
莫藜藜、賴珮玲(2005)。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5- 65。
許殷誠(2005)。從國小教師觀點探討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因素。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許雅惠(2004)。台灣媳婦越南情:一個質性角度的觀察。社區發展季刊,105,176-196。
郭文紅(2000)。成人參與識字學習之研究--以一個成人基本教育識字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雪玉(2005)。發展新移民文化:談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教育輔導措施。教師天地,135,35-42。
陳智龍(2005)。新竹市新移民子女國民小學階段學習適應良好之成功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游惠茹(2006)。苗栗縣四所國民小學外籍配偶識字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湘淇(2003)。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幼教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源湖(2002)。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探析。成人教育月刊,68,25-33。
陳源湖(2003)。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論述外籍配偶教育之實踐。成人教育雙月刊,第75期,頁20∼30。
陳源湖(2004)。跨國婚姻婦女教育中的教學者角色。社區發展季刊,107,359-376。
陳源湖(2007)。跨國婚姻婦女教育中有關教學者角色的初步思考。2007年桃竹苗社區大學師資培訓研討會。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碧雲、魏妙如、郭昱秀(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探討 - 以學前教師的觀點為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曾秀珠(2003)。台北縣國小補校人員對外籍新娘基本教育課程規劃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秀珠(2005)。外籍配偶教育課程規劃之芻議。社區發展季刊,105,227-234。
曾雪娥(2005)。多元文化教育的再一章:新移民及新臺灣之子的家庭教育。教師天地,135,50-55。
黃月純(2005)。外籍配偶識字教學與學習。苗栗縣九十四年度外籍配偶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
黃木姻(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新移民基本教育現況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正治(2003)。當前外籍配偶識字教育之省思。北縣成人輔導教育季刊,22,16--26。
黃正治(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辦理新移民女性成人基本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光雄、簡茂發(2000)。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3)。課程概念剖析。臺師大教研所集刊,25,149–174。。
黃政傑(1990)。多元文化課程。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5)。成人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主持(1993)。成人教育課程規劃模式與原則之研究。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委託單位: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黃炳煌、羅文基、林文瑛、朱湘吉(1991)。我國國民補習教育目標與功能定位之研究。台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黃富順(1989)。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公司。
黃富順(1991)。成人識字教育的意義目的功能與發展。載於教育部社教司主編,成人基本教育。台北:台灣。
黃富順(1993)。我國失學國民識字標準及識字字彙之研究。成人教育,21,35-43
黃富順(1994)。成人中途輟學及其因應。教育研究雙月刊第36期,頁20-26。
黃富順(1997)。回流教育的理念、發展與實施。回流教育。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7)。建構外籍配偶中文識字及生活基本知能指標之研究。成人及終身教育,17,2-10。
黃瑞琴(200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綺君(2006)。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馨慧(2005)。外籍新移民家庭及其子女教育。教師天地,135,19-25。
鄒秀惠(2004)。從經驗學習觀點探討外籍配偶識字教學的設計。成人教育及終身教育雙月刊,4,10-18。
楊艾俐(2003)。「台灣變貌 – 新移民潮」,天下雜誌,271,94-99。
楊深坑(1999)。世紀之交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高雄:麗文。
楊國賜(1991)。成人教育的理論與模式發展初探。成人基本教育,頁9。台北市:台灣書店。
葉孟宗(2004)。跨國婚姻家庭之外籍配偶其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肅科(2005)。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與社會凝聚力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133-149。
詹秀員(2005)。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探討外籍配偶社區教育之理念與策略。載於玄奘大學外籍配偶社區支持及學習系統建構研討會論文集,1-45。
廖元豪(2004)。從「外籍新娘」到「新移民女性」-移民人權的法學研究亟待投入。2005.08.30檢索自http://61.222.52.195/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99801
廖雅婷(2002)。以多元文化觀進行外籍新娘識字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歐用生(1992)。課程與教學:概念、理論與實際。台北:文景。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未出版,嘉義。
劉美芳(2001)。跨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國立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珠利(2005)。婦女主義理論的觀點對大陸及外籍配偶現況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05,44-54。
劉貴珍(2001)。外籍配偶跨文化適應對現行管理制度態度之探討。私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歐洲教育資訊網(2004)。歐洲移民兒童教育融入。2005.10.01擷取自Eurydice出版<Integrating Immigrant Children into Schools in Europe>, September 2004, http://www.eurydice.org/Doc_intermediaires/analysis/en/migrants.html
潘淑滿(2005)。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105,30-43。
蔡文欽(2006)。台北市萬華區東南亞外籍配偶學習需求、識字教育實施現況與成效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秀珠(2002)。台中縣外籍配偶識字學習障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奇璋(2005)。外籍配偶參育子女的學習障礙及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培村(1993):運用教師退休人力推展成人教育可行性之研究。教育部社教司主編:成人教育專集之成人教育研究摘要第三集。
蔡榮貴、周立勳、楊淑朱等(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教育部專案委託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蔡榮貴、黃月純(2004)。台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626,32-37。
課程發展議會(2001)。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鄧中階(2005)。外籍配偶的成人教育需求之探索性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鄧運林(1990)。成人教育課程發展模式初探。台北:台灣。
盧秀芳(2005)。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謝明昭(2006)我國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政策制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未出版,台北市。
戴鎮州(2005)。大陸與外籍配偶問題與可能出路:社會人文觀點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5,90-100。
魏惠娟(1997)。成人教育方案發展的系統分析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魏惠娟(2001)。成人教育方案發展-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圖書。
薛淑今(2002)。嘉義縣外籍新娘現行使用之識字教材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羅瑞玉(2006)。多元文化觀點談外籍配偶的親職教育。屏縣教育,22,4-7。
顧燕翎、游詒君(2005)。建立支持系統及倡導多元文化-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05,20-29。
貳、英文部分
Allan, C., John C., & Sharon G. (Edited). 2001. Comparing welfare states. SAGE Publicatuons Ltd.
Banks, J. A. (2001).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 and perspectives(4nd ed.), 3-26.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ourdieu, P.(1977). Cultural reproduction and social reproduction. In Karabel & A. H. Halsey(Eds.), Power and ideology in education(pp.487-511). N.Y. : Oxford university.
Coleman, J. S.(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vard University.
Darkenwald, G. G., & Merriam, S. B.(1982).Adult Education: Foundations of Practic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Del Rosario, Virginia, O.(1997). Lifting the Smoke Screen: Dynamics of Mail-Order Bride Migration from the Philippines,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The Hague. Ph. D. Dissertation.
Greene, M.(1982). Literacy for what? In PhiDelta kappan, 63(5), 326-329.
Hunter‚ C. S. J.& Harman. D.(1987). Literacy: What do the finitions Tell Us ? IN M.Gayfer.(ed.)Literacy in the Industrilized Countries: A Focus On Practice :Toronto:Intermational Council for Adult Educcation, 23-26。
Ishii, Y.(1996). Forward to a better life: The situation of Asian women married to Japanese men in Japan in the 1990s. In G. Battistella & A. Paganoni(Eds.). Asian Women in Migration(pp.147-164). Quezon City: Scalabrini Migration Center
Narayan, U.(1995). “Male-order” brides: Immigrant women, domestic violence and immigrantion law. Hypatia, 10(1), 104-119.
Stromquist, N. P. (1999). Gender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Woolcock, M., & Narayan, D.(2003). Social capital: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olicy. In E. Ostrom & T. K. Ahn(Ed.), Foundations of social capital(pp.416-440).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