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蘇雅玲 YA-LING,SU |
---|---|
論文名稱: |
黃南球傳說研究 The legend studied of NAN─CHIU,HUANG |
指導教授: | 林佳儀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5 |
中文關鍵詞: | 黃南球 、傳說 、獅潭 、大湖 、故事類型 |
外文關鍵詞: | Nan-Chiu, Huang, legend, Shih-Tan, Da-hu, story type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黃南球傳說研究,主要收錄與取材範圍,有專書、期刊、論文、報刊,詩集、網路資料等,以文獻分析法研究主角生平背景、為人與評價。以及收集大量依政府主辦之民間故事文學採集、文獻與方志等傳說相關書方面的記載,總共五十九本;針對不同的類型及書籍內的文章,採錄與黃南球相關或演變的傳說,分析其發生背景時間,歸納與比較相似故事類型。
就章節架構而言,論文共分為六章,如下:
第一章「緒論」。首先,敘說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探討並論述研究相關文獻及前人研究成果;最後,說明研究方法及欲探討的問題。
第二章「黃南球生平事蹟及成就」。介紹黃南球個人墾殖與商業發展的歷史生命歷程外,也歸納黃南球於文獻資料的形象與評價。
第三章「黃南球傳說之歷史背景及人物形象」。經筆者蒐錄,總共收錄十九篇黃南球傳說相關的故事,再因性質分為兩類:第一類,與黃南球墾殖傳說相關之故事,共八篇;第二類,黃南球及其家族傳說,共十一篇,二者都對傳說闡述其形成原由和背景;以及歸納傳說人物形象特點,之後再與文獻人物形象和評價做比較。
第四章「黃南球傳說與風物、俗諺、小說引用之關聯」。說明黃南球傳說對地方風物、俗諺語和小說的影響性,以及〈屙屎嚇番〉與其他地域相仿傳說故事的演變,及針對小說引用傳說分析細節上的不同,發現二者主要的情節、脈絡、形象、背景等細節變動不大,小說只是針對語言、名字、身分上的變動,認為小說只是傳說不同版本的軼聞記載。
第五章「黃南球傳說與民間故事類型之比較」。讓黃南球傳說置於中國、西方故事類型下進行比較分析,可以了解黃南球傳說以誤認、換裝和掩飾的手段,貫穿黃南球與原住民戰爭傳說的記載。發現黃南球人物形象有跨地域之相類似的人物類型,其故事類型塑造出西方、中國或臺灣人物形象的普谝或特殊性。
第六章「結論」。總結前述五章,歸納其黃南球傳說的人物形象、流傳內容、故事類型與傳說特色等研究成果,並對本文的研究提出不足之處,作為日後研究參考。
The sources in the legend studied of Nan-Chiu, Huang are from periodicals, essay, poetry and the internet. To study his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relations with other. Massive of the local literature and history which guided written by the government are included,59 books in total. Excerpts the changing of the legend and based on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documents. Analysed his background and generalize the similar types of tales.
This study decided into six chapters.
Preface, first of all, narrated the intention and purpose of this study. Secondly, discussed the study that people had made. Final,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legend and th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by explaining the methods I have applied.
In chapter two "Nan- Chiu, Huang's life story and achievements". Not only introduced Huang's development in business, also his images and the judgement in historical records.
Chapter three, "The legend history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s". There are 19 related stories about Huang. One is 8 stories about Huang's cultivations, and the other is 11 tales regarding to his family. Both of them narrated the background and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legend. It also categoriz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Then compared the image with the story's comments.
Chapter four, "The relations of Huang's idioms,novels and novel quotes". Talking about Huang's influences to the locals, proverbs, novels; including "A-shih hsia fan" and the legend which was similar in other countries. There are little differences in plots, sceneries and the image. Novels are shifted in language, names and positions of characters. Considered novels ar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record in history.
Chapter five, "comparison Huang's with local stories". The comparison with China and Western made Huang's legend could be misunderstood and dissemble throughout the wars between Huang and aboriginals. It found that there's similar figures overseas as well. The stories created the significances and commons with Chinese, westerners and Taiwanese.
Chapter six,"Conclusion". To sum up the consequences in images of the characters of Huang, content of legend story types and distinguished features of legend. To indicate the lack of this study as a reference in the future.
參考書目
一、 方志
鐘壬壽,《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常青出版社,1973年。
頭屋鄉志編輯委員會,《頭屋鄉志》,苗栗:頭屋鄉公所,1996年。
頭份鎮志編篡委員會,《頭份鎮志》,苗栗:苗栗頭份鎮公所,2002年。
黃慶祥編,《獅潭鄉志》,苗栗:獅潭鄉公所印行,1999年再版。
黃鼎松等編輯,《公館鄉志》,苗栗:苗栗公館鄉公所,1994年1月。
湖口鄉誌編輯委員會,《湖口鄉志》,新竹縣:湖口鄉公所,1997年。
張雙旺等編輯,《造橋鄉志》,苗栗:苗栗造橋鄉公所,1999年。
財團法人陳運棟文教基金會總編纂,《三灣鄉志》,苗栗:三灣鄉公所,2005年。
范明煥等撰稿,《續修東勢鎮志》,臺中縣:東勢鎮鄉公所,2000年。
苗栗縣南庄鄉公所,《南庄鄉志》,苗栗:苗栗縣南庄鄉公所,2009年。
沈茂蔭纂輯、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苗栗縣志》,臺北:文建會,2006年。
大湖鄉編篡委員會,《大湖鄉志》,苗栗:大湖鄉公所,1998年。
二、 民間故事
羅慶武,《客家典故與笑談》,新竹:宏慶文具印刷有限公司,1996年。
羅肇錦總編,《苗栗縣民間文學集(8)》,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0年。
謝樹新,《中原文化叢書(六)》,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65年。
戴拾和祖堂管理委員會,《戴拾和祖堂管理委員會年刊》第32期,新竹縣:戴拾和祖堂管理委員會,2013年。
戴拾和祖堂管理委員會,《年刊26‧新竹湖口戴拾和家族》,新竹:春祭發行族內刊物,2006年。
臺灣傳奇編輯委員會編,《臺灣傳奇-民間趣談(上)》,臺北:華嚴,1996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苗栗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叢書(21)》,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
廖德添,《桃園縣民間文學集45──龍潭鄉廖德添客語專輯(一)》,桃園市:桃園縣文化局,2006年。
鈴木作太郎著、陳萬春譯,《臺灣番人的口述傳說》,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年。
達西烏拉灣‧畢馬(田哲益),《賽夏族神話與傳說》,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曾彩金,《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藝文篇(上)》,屏東:六堆文教基金會,2001年。
許瑞容,《臺灣花蓮賽德克族民間故事》,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1年。
徐運德,《客家講古三百首》,桃園:達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徐運德,《中原周刊》,臺北:中原周刊社,1991年。
徐登志,《大甲和風情系列─徐老師講古》,臺中縣:大甲和文化出版社,2002年。
胡萬川,《龜山鄉閩南故事(一)》,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2年。
胡萬川,《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二)》,臺中縣:臺中縣文化中心出版,1993年。
胡萬川,《和平鄉泰雅族故事‧歌謠集》,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胡萬川,《石岡鄉閩南故事集(二)》,臺中縣:臺中縣文化中心出版,1993年。
施翠峰編著,《世界民間文藝叢書‧臺灣的昔話》,東京:三彌井書店,1977年。
施翠峰,《臺灣民譚探源》,臺北市: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金榮華,《臺灣桃竹苗地區民間故事》,臺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0年。
林蘭編、婁子匡校篡,《徐文長故事外集》,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31年。
林藜,《臺灣民間傳奇(2)》臺北:稻田出版社,1995年。
林藜,《臺灣民間傳奇(11)》,臺北:稻田出版社,1995年。
林修澈,《南庄事件與日阿拐─透過文獻與追憶的認識》,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4年。
林川夫,《民俗臺灣(第4輯)》,臺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李來旺,《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阿美族神話故事》,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1994年。
吳瀛濤,《臺灣諺語》,臺北:臺灣英文出版社,1988年。
吳瀛濤,《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
江俊龍,《獵番吃肉‧新編臺中東勢客語故事集》第一輯,臺中市:文學街出版社,2011年。
江肖梅,《臺灣民間故事》第六集,新竹市:新竹市政府出版,2000年。
王詩琅,《臺灣民間故事》,臺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三、 民間故事類型
胡萬川,《臺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臺灣:里仁書局,2008年。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臺北縣:中國口傳文化協會,2007年。
﹝美﹞斯帝‧湯普森、鄭海等譯,《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美﹞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2008年。
四、 專著
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桃園:華夏書坊,2009年。
羅烈師著,《大湖口的歷史人類學探討》,新竹縣竹北市:新竹文化局,2001年。
鍾肇政,《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27‧〈飄然的曠野〉裡的李喬》,臺南:臺灣文學館,2012年。
鍾建英、劉頌蟠,《臺灣省苗栗縣志‧人物誌》卷七,苗栗:苗栗縣文獻委員會,1974年。
謝金汀,《苗栗縣寺廟研究》,苗栗:苗栗縣文化局,1988年。
薛化元,《臺灣開發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再版。
歐宗智,《走出歷史的悲情:臺灣小說評論集》,臺北:北縣文化局,2001年。
劉淑爾,《類型研究視野下的中彰民間故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劉淑爾,《元雜劇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研究》,新北市:花木蘭出版社,2012年。
遠藤克己,《人文薈萃》,新竹州苗栗郡苗栗街,臺北:臺北遠藤寫真出館,1921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稿》卷七人物誌,臺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年。
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日日新報》700號六版,臺北:五南出版社再版,1919年。
葉振輝,《臺灣開發史》,臺北:臺原出版社,1995年。
溫鎮華,《大茅埔開發史》,豐原市: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
楊碧川,《臺灣歷史年表》,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8年。
黃鼎松,《苗栗的開拓與史蹟》,臺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黃卓權、吳學明著,《古書的解讀與研究》,新竹:新竹縣政府文化局,2012年。
黃卓權,《跨時代的臺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年譜(1840─1919)》,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4年。
程薔,《中國民間傳說》,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程大學,《臺灣開發史》,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彭瑞金,《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李喬》,臺南:臺灣文學館,2012年。
傅錫祺著,《臺灣文獻叢刊‧櫟社沿革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8年。
陳運棟,《苗栗竹枝詞》,苗栗市: 苗栗竹枝詞編輯委員會,1984年。
陳明言,《臺灣的糖業》,臺北:臺灣中華書局,2007年。
郭立誠,《中國民俗史話》,臺北:漢光文化出版事業股份公司,1983年。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94年5月。
連橫,《雅堂叢刊詩稿‧魏潤庵詩草》,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3年。
連橫,《雅堂文集‧黃蘊軒先生誄》,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79年。
張純甫,〈守墨樓詩稿〉,《張純甫全集•詩集(上)》,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
張炯,《滄海一粟樓詩集》卷一,出版者不詳,1967年。
徐文達總編輯,《苗栗文獻》第48期,苗栗:苗栗縣政府文化局,2000年。
夏宗葆,《活用三十六計》,臺北:暖流出版社,1987年。
范姜灴欽,《臺灣客家民間傳說研究》,臺灣: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
苗栗縣地名探源編輯委員會,《苗栗縣地名探源》,苗栗:和興印刷廠,1981年。
施添福總編撰、林聖欽等撰述,《臺灣地名辭書》,苗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年。
施士洁著、高志彬編,《後蘇龕合集》,臺北:龍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晚清臺灣》,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8年5月。
林修澈、黃季平,《蒙古民間文學》,臺北:唐山出版社,1996年。
林木連、蔡右任、張清寬等九人和著,《臺灣的茶葉》,臺北:遠足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周石輝,《全臺詩‧桃源人吟草》,臺北:國家臺灣文學館、遠流出版社出版,2010年。
李喬,《散靈堂傳奇》,新北市:印刻生活雜誌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
李喬,《寒夜三部曲.寒夜》,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坎伯,《千面英雄》,臺北:立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朱介凡,《俗文學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
甘耀明,《喪禮上的故事‧米田共研發會》,臺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
王爾敏,《史學方法》,臺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王一婷,《臺灣古道‧鳴鳳山古道》,臺北:遠足文化,2002年。
Thomas Carlyle著,何欣譯,《英雄與英雄崇拜》,臺北:國立編譯館,1988年。
﹝日﹞柳田國男著、連湘譯,《傳說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
五、 學位論文
譚遠琴,《臺灣地區箭垛式人物邱罔舍與李文古故事之比較研究》花蓮: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碩士論文,2002年。
賴松輝,〈李喬《寒夜三部曲》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盧翁美珍,〈李喬〈寒夜三部曲〉人物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5年。
鄭美惠,《臺灣原╱漢族群接觸與衝突下的傳說研究—以漢人文本為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黃琪君,《李喬文學作品中的客家文化研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郁舒,《家族、茶廠與地方派系:以苗栗縣獅潭鄉北四村為例之探討》,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6月。
曾學奎,《臺灣客家「渡臺悲歌」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系碩士論文,2003年。
袁麗雲,《李喬短篇小說的情感與形式美學研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2013年。
杜建德,《清末臺灣的樟腦事業》,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六、 期刊論文
羅黃小蘭,〈吾父黃南球〉,《三臺雜誌》,第10期,2007年。
鄭喜夫,〈苗栗撫墾英雄─黃南球〉,收入黃卓權先生,《跨時代的臺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年譜(1840-1919)》,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4年。
鄭美惠,〈臺灣地區的「屙屎嚇番」及相類似傳說〉,《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三期,2006年。
楊憲州,〈頭屋鄉股道群─鳴鳳接錫隘古道之旅〉,《苗栗文縣》,第37期改版季刊第23期,2006年。
黃榮洛,〈舊新竹州「黃」、「姜」兩大家族秘辛〉,《三臺雜誌》,第9期,2007年。
黃榮洛,〈南庄事件初探〉,《三臺雜誌》12期,1987年。
黃運才、黃運源著,〈先嚴韞軒府君哀啟文〉,收入黃卓權先生,《跨時代的臺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年譜(1840-1919)》,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4年。
黃卓權先生,〈尋找臺灣的客家人──苗栗內山地區〉,《漢聲雜誌》,第89期,1987年。
黃卓權先生,〈拓墾家黃南球傳(六)續〉,《三臺雜誌》第十五期,2007年。
黃卓權先生,〈拓墾家黃南球傳(一) ~(六)〉,《三臺雜誌》第九~十四期,2007年。
黃卓權先生,〈岑府臺在臺灣─「新竹總墾戶」黃南球的崛起(1881─1882)〉,《新竹文獻》2009年。
焦國模,〈造船與熬腦〉《臺灣林業》,第34期,第5卷,2008年10月。
陳瓊如,〈甘耀明──六年級第一人〉,《聯合文學》299期,2009年。
陳鳳虹、陳志豪、陳家豪、莊建華、許世賢,〈評介黃卓權先生著:《跨時代的臺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年譜(1840─1919)〉,《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八期,2006年。
陳運棟,〈黃祈英與黃南球〉,《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九期,1988年。
陳運棟,〈黃南球先生軼事〉,收入黃卓權先生,《跨時代的臺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年譜(1840-1919)》,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4年。
陳運棟,〈苗栗縣風土記(上)、(下)〉,《臺灣文獻》,第34卷第3期,198年。
陳衍,〈清賞戴藍翎同知銜苗栗黃君墓誌銘〉,《臺北文獻》,第13-16其合刊本,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6年。
陳又龍〈苗栗首富黃南球〉,《三臺雜誌》,第3期,2007年。
許振江、鄭炯明記錄,《李喬寒夜三部曲討論會》,《文學界》第4集,1982年。
烏丙安,〈論中國風物傳說〉,《民間文學論壇》第13期,1985年。
徐氏碧玉,〈蘭陽民話-大人國〉,《民俗の臺灣第(四)輯》第2卷,1942年。
胡紅波,〈龍瑛宗筆下的寒村和枇杷莊風情畫〉,《成大中文學報》,第十二期,2005年。
林學周,《臺灣宗教沿革志》,臺灣:臺灣佛教月刊社,1950年,2007年5月2日以數位化。
林聖欽,〈苗栗縣獅潭鄉客語地名的環境認知分析〉,《地理研究》第45期,2006年。
李瑞騰,〈新世紀‧新世代‧新鄉土〉,《聯合文學》299期,2009年。
吳文星,〈苗栗內山的拓墾者─黃南球〉,《臺灣近代名人誌》,臺北:自立晚報,1987年。
王幼華,〈原鄉民間故事的在地轉化─屙屎嚇番考論〉,《第四屆苗栗縣文學故鄉與他鄉研究會論文集》,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6年。
七、 其他
杜國清,〈主體性與翻譯:談臺灣文學與客家文學〉,「第一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竹塹學現象的探討」,2013年11月8、9日。
溫紹炳,《臺灣樟腦產業與客家人社會地位提升之研究》,成功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研究報告,2004年。
八、 電子資料
醫學百科:http://big5.wiki8.com/chishA.T.ang_116103/#3 檢索日期:2013/05/01
臺灣樟腦世界第一臺灣海外網: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3/60.htm 檢索日期:2013/04/23
臺灣記憶─臺灣人物誌: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4%BA%BA%E7%89%A9%E8%AA%8C(1895-1945)&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xml_id=0000009067 檢索日期:2013/05/10
臺灣地名查詢系統:http://placesearch.moi.gov.tw/search/ 檢索日期:2013/07/15
臺灣民間文學館:http://cls.hs.yzu.edu.tw/TFL2010/ASPX/DA.T.alink.aspx?word=%E5%8F%96 檢索日期:2013/07/15
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計劃:http://dtrap.lib.ntu.edu.tw/DTRAP/item?docid=ntul-od-th17327_004&query=group%3A17327+concept%28%E5%9C%B0%E9%BB%9E%29%3A%22%E5%85%A7%E7%8D%85%E6%BD%AD%22+corpus%3A%E6%B7%A1%E6%96%B0%E6%AA%94%E6%A1%88&corpus=%E6%B7%A1%E6%96%B0%E6%AA%94%E6%A1%88&num=10&highprec=0 檢索日期:2013/09/29
漢語辭典:http://www.input8.com/hycd/?id=1750 檢索日期:2014/07/19。
教育部客家語常用詞典:ht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 檢索日期:2013/04/08
國立聯合大學─苗栗故事館:http://www2.nuu.edu.tw/~hakkacenter/ch/story/01/01-4.htm 檢索日期:2013/06/19
重編國語辭典: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6%C7%BB%A1&pieceLen=50&fld=1&cat=&ukey=-1197751998&serial=3&recNo=0&op=f&imgFont=1 檢索日期:2014/07/17。
客家電視臺─百大人物:http://hakka100.hakkA.T.v.org.tw/people_cA.T.egory_detail.aspx?people_id=79af1346-e3bc-47d8-a3cf-6c43b4277ce3&cls=2 檢索日期:2013/05/05
李賢明,〈頭家心聲 屙屎嚇番〉《臺灣時報》2012年9月25日http://www.twtimes.com.tw/?page=news&nid=278472 檢索日期:2013/10/27
成功國小:http://tw.school.uschoolnet.com/?id=es00001251 檢索日期:102年10月27日。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客家口傳文學之語言規則及文化內涵─以宜蘭、豐順、南雄為例〉:http://bj.crntt.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4041&secid=4081檢索日期:2013/07/31
Toutube陽光書坊:喪禮上的故事1~6集,錄影日期:2011年09月07日
Toutube陽光書坊:甘耀明談《殺鬼》,錄影日期2011年07月1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B-RvjNFlPPs檢索日期:2013/11/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3g3goHGgVI檢索日期:2013/11/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KD3yMk0gpQ檢索日期:2013/11/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EGbXnOjaA檢索日期:2013/11/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BNk2scXA檢索日期:2013/11/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JPfwOuEsEw檢索日期:2013/11/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tynluxC8Bg檢索日期: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