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榮彰
Jungchang Wang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音樂、數學與自然課程統整之教學行動研究-以八德國小參加第53屆科學展覽會為例
An Action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of Music,Mathematics and Science in the Bade Elementary School at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陳維棟
Weidong Che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7
中文關鍵詞: 音律統整課程行動研究科展
外文關鍵詞: temperament,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ction research, science fair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鑑於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大多數學校仍採分科獨立的教學,本研究旨在將國民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階」、「音程」概念與自然「聲音的探討」單元、數學「基準量與比較量」單元做一跨學科課程統整,設計教學實驗,以參加第五十三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為教學應用,就中、西音樂律制之探究與音階的產生為統整教學主題進行研究。研究的實施始於101學年度上學期的問卷調查,依此問卷分析結果做為接下來統整課程設計的基礎,先就音樂部份施以一節課的音階、音程教學,之後師生共同合作以各項實驗來驗證說明音階中各音的產生原理及現象,經過十八週一連串的教學實驗活動之後,觀察及分析學生在音樂、自然、數學領域上的學習成效如何,以及是否具備統整能力。過程中透過觀察日誌、協同研究成員對話、教學省思、訪談、問卷等的資料收集與分析,修正教學策略,最後撰寫此文,研究結論如下:
    一、透過科展製作,學生可以知道古代與現代中、西音律的差異及了解其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二、音階產生的過程可以用科學實驗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容易了解四度音程與五度音程在音樂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運用音樂元素(如:音階、音程)可將音樂與數學、自然科學統整,發展成主題式統整課程,有助於學生的學習。
    四、以科展統整音樂、自然與數學課程,學生學習效果良好。
    五、透過本實驗教學行動研究,可敦促教師自我專業成長。


    In 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and the fact that a majority of schools still adopt independent department teaching, this study aims to make a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musical scale” and “musical interval” in music curriculum, the “exploration of sound” unit of science curriculum as well as the “reference quantity and comparative quantity” unit of mathematics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design teaching experiments. Taking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53rd National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cience Fair as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the research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temperaments and the generation of musical scale as the integration teaching subject. The research began with implement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first semester of 2012 academic year and took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s the basis for the following integration curriculum design. First, to teach a lesson of musical scales and intervals in music part; teachers and students work together on various experiments to verify and describe the generation principle and phenomena of tones of each scale; and then to observe and analyz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music,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their integration capability after a 18-week series of teaching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Through observing blogs, cooperating with research members in dialogues,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in teaching reflection,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in the process, the study correcte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finally wrote this paper.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I. Students can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temperament and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difficult to solve through producing science fairs.
    II. The process of scale generation can be presented with 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easily understand that the fourth and fifth interv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III. The use of musical elements (such as: scales, intervals) can develop the integration of music,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into a thematic integrated curriculum constructive to students.
    IV. Students will gain good achievement if music,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re integrated by science fairs.
    V. The experimental action research on teaching will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4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音樂的產生...........9 第二節 中、西樂律制度的演進..16 第三節 課程的統整.......... 36 第四節 全國科學展覽相關作品..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協同研究成員 ....... 6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64 第三節 研究設計及研究流程 ...6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課程探索階段 .........71 第二節 音階與音程的教學活動設計..84 第三節 指導科展製作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34 第二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40 英文部分 ..................143 附錄 附錄一 問卷(一) ............146 附錄二 問卷(一)高、低分組每題交叉表..148 附錄三 訪談紀錄 .............155 附錄四 問卷(二) .............167 附錄五 問卷(二)項目分析 ......168 附錄六 活動相片 .............171 附錄七 奬狀 ...............172

    中文部分
    王光祈 (1971)。東西樂制之研究。台北市:中華書局。
    李坤崇 (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坤崇、歐慧敏 (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李寶恆 (譯) (1979)。M.Born著。我的一生和我的觀點。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林寶山 (譯) (1989)。民主主義與教育。台北:五南。
    周淑卿 (2003)。課程統整模式-原理與實作。台北:濤石文化。
    周筱亭 (主編) (2003)。數學為主軸的統整課程教學活動示例~國小篇(五)。台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施惠 (主編) (2011)。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備課指引五下(第六冊)。台南市:南一。
    候志欽 (2007)。聲學原理與多媒體音訊科技。臺北市:臺灣商務。
    馬大猷,沈豪 (主編) (1983)。聲學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
    許常惠 (主編) (1993)。學習音樂百科全書。臺北市:旺文社。
    陳立夫 (譯) (1980)。李約瑟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第七冊。台北市:臺灣商務。
    陳伯璋 (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向。台北:南宏圖書。
    陳相如 (譯) (2002)。Stuart Isacoff著。平均律。臺北市:藍鯨。
    陳清泉 (譯) (1988)。田邊尚雄著。中國音樂史。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裕剛 (1982)。中國古樂律的運算與解析。台北市:生韻。
    陳新轉 (2003)。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台北市:商鼎。
    陳萬鼐 (1992)。朱載堉研究。臺北市:故宮。
    陳萬鼐 (2000)。中國古代音樂研究。臺北市:文史哲。
    張紹勳、林秀娟 (1994)。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上冊)。台北市:松崗。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1992)。中華民國第三十二屆中小學科學展覽優勝作品專輯,高中組。台北市: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1999)。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第26至30屆優勝作品專輯,國小組物理科合訂本。台北市: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2)。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第四十二屆實施要點。台北市: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教育部 (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康謳 (主編) (2006)。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市:大陸書店。
    張德銳等 著 (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册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春興、林清山 (198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黃政傑 (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市:漢文。
    黃瑞琴 (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譯瑩 (2003)。統整課程系統。台北市:巨流。
    勞漢生 (2000)。珠算與實用算術。石家庄市:河北科技。
    楊蔭瀏 (1995)。中國音樂史綱。台北市:樂韻。
    關洪 (2000)。物理學史講座。新竹市:凡異。

    期刊論文
    王祥朝 (2004)。國民小學有關月亮單元的教學困境與解決對策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數理教育碩士班(自然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白亦方、楊雅惠 (2003)。音樂題材之統整教學。花蓮師院學報,16,213-233。
    朱柏麟 (1973)。國際標準音高。師友月刊,69,26-27。
    何小曼 (2001)。如何輔導兒童進行科學展覽活動。八十九年度科學活動暨科展製作研習活動手冊。27-33。
    杜明進 (2004)。中、小學科學展覽之探討。國教世紀,209,17-26。
    呂丹雁 (2008)。教師為音樂創作者邁向幼兒教學統整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幼兒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呂燕卿 (1999)。簡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之理念與特色。北縣教育,29,6-10。
    呂麗蓉 (2003)。音程音感訓練方案應用於國小曲調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教所音樂教育科碩士班,未出版,台南市。
    邱玉玲 (2000)。科學展覽存廢問題之省思。師友,396,23-24。
    邱美虹 (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科技」領域中,「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之評介。新世紀中、小學自然科學課程與師資培育研討會,會議手冊,4-5。
    周元璋、黃文俊 (2003)。淺談中小學科學展覽指導技巧。國教之友,54(2),65-72。
    吳美蘭 (2010)。全國科展國小組生物科作品分析。亞洲大學生物資訊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卓仁祥 (2010)。從文化史角度看十二平均律的發現。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1-4。
    徐佳璋 (2007)。臺灣中小學科展活動之實務探究。科學教育月刊,297(4),2-15。
    陳義勳 (2004)。主題式科學活動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之應用。國教新知,50(4),31-32。
    陳義勳 (2005)。有趣的雲霄飛車在力學教學上的示範。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41,37。
    黃莉庭 (2009)。2001-2008音樂統整教學相關研究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翔鵬 (1979)。先秦音樂文化的光輝創造—曾侯乙墓的古樂器。文物,7。
    黃鴻博 (1996)。國民小學學校中的科學展覽活動。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3-22。
    單維彰 (2008)。平均律與對數律。科學月刊,39(9),652-657。
    游森棚(2007)。從鋼琴調音談數學與音樂。數學傳播,33(1),14-21。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9,197-318。
    劉昌明 (1993)。創意的成長,科學展覽之方向。國教世紀,29(1),10-12。
    盧秀琴 (2002)。新制科學展覽的動向~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國民教育,43(1),74-79。
    關洪 (1991)。數論方法和等程律的選擇。全國音樂物理和音樂心理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大學: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94。

    英文部分
    Beane,J.A.(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Y. : Teachers College.
    Drake, S. M.(1993). Plan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the call to adventure. Va 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acobs,H.H.(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 VA: ASCD.

    網路資料
    李忠義 (2011,1月)。共振(Resonance)。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2012年8月10日,取自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19293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1989)。第29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會唱歌的杯子。2012年9月30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會唱歌的杯子&isd=1&icop=10&p=1&sid=3971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2)。第42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竹蟬是胡琴的老祖宗。2012年9月30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竹蟬是胡琴的老祖宗&isd=1&icop=10&p=1&sid=642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5)。第45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水中號手。2012年9月30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水中號手&isd=1&icop=10&p=1&sid=1738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5)。第45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叮叮咚咚音樂秀。2012年10月1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叮叮咚咚音樂秀&isd=1&icop=10&p=1&sid=1752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5)。第45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聽!瓶子在唱歌。2012年10月1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聽!瓶子在唱歌&isd=1&icop=10&p=1&sid=1737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6)。第46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自製排笛的研究。2012年10月1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自製排笛的研究&isd=1&icop=10&p=1&sid=2072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6)。第46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底片盒的歌舞秀。2012年10月1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底片盒的歌舞秀&isd=1&icop=10&p=1&sid=2111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6)。第46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弦機妙算。2012年10月3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弦機妙算&isd=1&icop=10&p=1&sid=2108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7)。第47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拍出旋律-自製號笛管樂器研究。2012年10月3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拍出旋律-自製號笛管樂器研究&isd=1&icop=10&p=1&sid=2464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8)。第48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哇!我「看見」聲音。2012年10月3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哇!我「看見」聲音&isd=1&icop=10&p=1&sid=3367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9)。第49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笛」確如此~笛子的製作與笛音的特性研究。2012年10月3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笛」確如此~笛子的製作與笛音的特性研究&isd=1&icop=10&p=1&sid=5227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09)。第49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化腐朽為神奇的多多笛。2012年10月3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化腐朽為神奇的多多笛&isd=1&icop=10&p=1&sid=5306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10)。第50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排笛排敵。2012年10月4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排笛排敵&isd=1&icop=10&p=1&sid=5609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2011)。第51屆全國中小學科展作品-握在掌心的音樂-手笛。2012年10月4日,取自http://science.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cat=&a=0&fld=1000000&key=握在掌心的音樂&isd=1&icop=10&p=1&sid=912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