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施並宏
論文名稱: 情境教學論在國小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省思-以竹北市光明國小三年級為例
指導教授: 黃陶陶教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03
中文關鍵詞: 情境教學語文領域作文教學
外文關鍵詞: Situational Teaching, Language field, Teaching writ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情境教學論」應用於國小語文領域作文教學的可行性及侷限性,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國小三年級作文教學現場之師生活動及學生作品為樣本,由研究者兼任教學者,與35位學生及該班級任教師一起合作進行行動探究過程。研究者將深入現場做實地的自然觀察,用以蒐集資料的技術包括:參與觀察、訪談、問卷調查、文件蒐集、錄影、錄音等,所蒐集的資料須經過不斷的濃縮、展示、推衍與驗證,直至研究報告的完成。
    研究者所規劃的情境教學作文課程,係根據中國江蘇省南通市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李吉林所倡導的「情境教學」理論,運用「通過情境觀察,引導兒童獲取作文題材」的教學方式,經過「選擇最優的觀察客體」、「安排合理的觀察程序」、「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導語」、「課堂再現情境,進行必要的語言訓練」的教學過程,透過「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的教學技巧,引導兒童進行記敘文的寫作。
    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在情境教學作文課程方面
    (一) 情境教學作文課程對學生語文表達能力及學習滿意度皆有明顯的提升。
    (二) 情境教學作文課程對國小教師從事作文教學,可提供一套科學性的系統訓練方法。
    (三) 情境教學作文課程在國小實施,有其可行性,但亦有其侷限性。
    二、在課程行動研究方面
    (一) 課程行動研究是理論與實務結合的重要途徑。
    (二) 課程行動研究是教師團隊專業成長的有效方法。
    (三) 課程行動研究的成功建立在師生良性互動的基礎上。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教師、後續研究者及教育主管機關之參考。

    關鍵字:情境教學、語文領域、作文教學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practicability and limit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writing classes as well as identify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that teachers may encounter during teaching.
    This study employs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samples includ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the articles from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third-grade writing cla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researcher, also the teacher himself, cooperates with 35 students and their classroom teacher. The researcher is in the writing class to do observation. The techniques of gathering data include observation,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document, video recording and audio recording. The data has to be continuously condensed, presented and verified till the research is accomplished.
    The writing curriculum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hat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by Ji-Lin Li who is a language teacher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antu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The teaching approach is inducing children to acquire writing ideas by observing situations. In order to lead students to write narrations, the teacher utilizes th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hoosing the best target for observation, arranging reasonable procedure for observation, designing inspiring leading questions, reliving the situations in class, and offering necessary language training. In addition, the teacher uses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include presenting situations by life, demonstrating situations by realia, recurring situations by pictures, affecting situations by music, understanding situations by performance and describing situations by language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About the writing curriculum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1) The writing curriculum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obviously increases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2) The writing curriculum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has its practicability and limit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3) The writing curriculum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provides teachers a series of scientific system training to teach writ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2.About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1)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is an inevitable path for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2)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3) The success of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is built on the base of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as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futu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Language field, Teaching writing.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關於情境教學論 …………………………………………5 第二節 國小作文教學的現況與反省 ……………………………9 第三節 兒童作文心理發展動因與情境教學論…………………19 第四節 觀察、聯想、想像、讀寫結合的心理分析與情境教學論…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策略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流程 …………………………………………35 第二節 研究場域 …………………………………………………37 第三節 資料蒐集的方法 …………………………………………42 第四節 資料處理方式與分析架構 ………………………………45 第五節 研究效度的建立與研究限制 ……………………………47 第四章 課程與教學轉化的行動實踐 第一節 情境作文課程的發軔-教師的課程構想與教學計劃 …51 第二節 第一次接觸-前測問卷和作文 …………………………62 第三節 單一物體的靜態描寫-與大榕樹有約 …………………70 第四節 按照順序寫過程-大家來種菜 …………………………95 第五節 擴大範圍,定點觀察-學校的菜園……………………116 第六節 抓住特徵寫人物-老師的畫像…………………………138 第七節 定點觀察寫處所-我們班的教室………………………155 第八節 移步見物寫場景-校園巡禮……………………………170 第五章 蛹之生-蛻變、成長與省思 第一節 學生經驗課程的評估……………………………………183 第二節 教師教學經驗的省思……………………………………20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229 第二節 建議 …………………………………………………………233 參考書目………………………………………………………………235 附 錄 附錄一 前測問卷 ………………………………………………238 附錄二 後測問卷 ………………………………………………239 附錄三 給家長的一封信 ……………………………………………242 附錄四 各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243 附錄五 學生座位表 …………………………………………………272 附錄六 學生前測作文作品 …………………………………………273 附錄七 研究焦點人物各組代表的作品 ……………………………284 附錄八 研究焦點人物前、後測作文之比較分析表 ………………292

    參考書目

    C.C.Pappas,B.Z.Kiefer,L.S.Levstik著 林佩蓉、蔡慧姿譯(2003)。統整式語文教學的理論與實務-行動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
    Robert J.Marzano & Diane E.Paynter著 王瓊珠審訂 廖傑隆校訂(2003)。讀寫新法-幫助學生學習讀寫技巧。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春展(1996)。情境教學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1996年第8期,53-71。
    王曉輝、周娜、嚴虹焰、何平、嚴先元編著(2003)。新課程:語文教育怎樣改革。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布裕民、陳漢森(1992)。文體寫作指導。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朱作仁(1991)。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杭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敏而(1997)。國語文學習的迷思。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吳湘靈(2003)。圖畫故事書在國小低年級國語科的應用-情緒教育融入故事教學之實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吉林(1995)。運用情境教學,發展兒童語言。中國教育學刊,1995年第6期,44-47。
    李吉林(1996)。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建華、黃飛(2002)。情境教學: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的中觀機制。吉首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111。
    杜正勝(2003)。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台北:教育部。
    杜淑貞(2001)。小學作文教學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沈建華(2003)。情境教學運用淺議。衛生職業教育,2003年第7期,69。
    周坤財(2004)。感官觸發導入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宜利(2003)。「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表現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會承(1995)。傳統建築手冊。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林麗娟(1997)。情境、學習與動機。視聽教育雙月刊,第38卷第4期,18-27。
    施坤鑑(1999)。施老師作文教室。高雄:派色文化。
    胡貴勇(2001)。情境教學理論的心理學基礎及啟示。教育科學,2001年第23期,5-6。
    韋志成(1996)。語文教學情境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第15期,16-24。
    袁浩、戴汝潛(1997)。袁浩小學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與實踐。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康軒版(2005)。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 第二冊(三下)。台北: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康軒版(2005)。國小社會教師手冊 第六冊(三下)。台北: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康軒版(2005)。國小國語教師手冊 第六冊(三下)。台北: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振安、胡孟炎、盧曉玲、梁雨蘭、張明廉撰寫(1992)。小學情境作文基礎訓練。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德先、李何英、彭敉(2003)。英語情境教學初探。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61。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許宜編(1991)。作文應用詞語手冊。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郭亨杰(1998)。試論情境教學的心理學內涵-對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初步研究。中國教育學刊,1998年第5期,51-55。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鳳如(1997)。改進寫作教學之探討。載於林清山主編:有效學習的方法,109-124。
    陳靜嫻(2004)。多元智慧童詩教學及寫作歷程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曾瑞雲(2003)。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紹文(2003)。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情境教學探究。荊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112。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第9期,279-318。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國小戲劇創作課程之教學轉化。台北:師大書苑,
    趙麗君(2001)。情境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呼蘭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91。
    劉寶珠(2002)。作文運材教學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子亮(1998)。情境教學的學習理論研究。許昌師專學報,1998年增刊,188。
    蔡佩欣(2003)。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寫作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育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雅泰(1995)。國小三年級創造性作文教學實施歷程與結果之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蕭紅凱(2003)。初中英語情境教學。河南教育,2003年第1期,34。
    賴慶雄(2000)。關聯詞造句手冊。台北:螢火蟲出版社。
    顏倉吉(1993)。百荷之美。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蘇振明(1994)。啟發孩子的繪畫潛能。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欒香武(1995)。淺談「情境教學法」。教育探索,1995年第5期,3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