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美容
論文名稱: 客家令仔(謎語)的語文研究
指導教授: 范文芳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8
中文關鍵詞: 客語揣令仔構詞句式押韻修辭
外文關鍵詞: Hakka Langauge, guessing LIANGs, Morphology, Syntax, Rhyme, Rhetoric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用「文獻收集」與「田野調查」的方法,蒐羅客家令仔研究對象,主要探討令仔的語文形式,以助於客語教學。
    本論文共分成六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主要介紹令仔專書及相關的期刊論文,研究方法有文獻調查、語料分類及令仔之語文分析。
    第三章「令仔界說」,客家人稱謎語為令仔,一則令仔通常分成謎底與謎面兩部份,揣令仔可以增加生活樂趣、助於智力的發展、還可做為識字的工具,最常用的揣令仔方法是「會意法」。
    第四章「令仔的性質與分類」,令仔分為動物令、植物令、器物用具令、天文令、名字令、人事令、文字令、歌謠令。形式與近體詩、歌謠、童謠相近,韻律優美,易於口誦,各類令仔不但提供了娛樂,也可融入各科教學,提高學習效果。
    第五章「令仔的形式探究」,探討的是令仔的句式、構詞、構句、用韻、修辭。令仔以七言的整齊句為多,也有一些長短句,詞彙結構可分為單純詞、合成詞、詞綴及重疊詞,句子結構可分為單句和複句。令仔大都押韻,且以一、二、四句押,押平聲韻為多,與近體詩同。在修辭方面,更用了譬喻、摩擬、誇張、頂真、排比、析字等十幾種修辭法。了解令仔的語文形式,可使客語的教學達到更專業的水準
    第六章「結論」,申論令仔的語文形式及其在教學上之價值,也略述令仔融入教學的看法及意見。


    This thesis uses “Document collecting”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 to collect Hakka LIANGs and discuss their forms with an aim to help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This thesis contains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In it we discuss the motivation , purpose, scope and limit of this study.
    Chapter two contains the “Docum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chapter we discuss the LIANG books and related papers. Our research methods are “Document investigation”, ”Data classification” and ”Linguistic Analysis of LIANGs.”
    Chapter three is “the Definition of LIANGs.” Hakka people call their riddles as LIANGs. One LIA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riddle bottom (answers) and the riddle surface (questions). The guessing of the LIANGs can increase entertainment, help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and act as a tool to learn new words. The most common way of guessing LIANGs is “Tacit method(會意法)”
    Chapter four is “the n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LIANGs.” The LIANGs can be divided into Animal LIANGs, Plant LIANGs, Instrument LIANGs, Weather LIANGs, Name LIANGs, Personnel LIANGs, Word LIANGs and Folk song LIANGs. The form of LIANGs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Modern-style Poetry (近體詩), folk songs and lyric songs . LIANG’s melody is beautiful and easy to recite. LIANGs provide people entertainment and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teaching to enhanc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Chapter five is the study of various forms of LIANGs. Herein we discuss the syntax, morphology, rhyming and rhetoric device. Mostly LIANGs contain seven characters each line; but a few of them are not so aligned. For morphology, most LIANGs contain simple words, compound words, affixes and reduplication. For syntax, LIANGs use simple sentences and complex sentences. LIANGs are of one rhyme. The rhyming words can be found at the ending character of first, second and fourth lines. The rhyming words are mostly of EVEN TONE (平聲),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Modern-style Poetry (近體詩). For the rhetoric, we found LIANGs use the devices of Metaphor(譬喻), Mimic (摩擬), Exaggeration (誇張), DING-ZHEN (頂真)(1), Contrast (排比)and Word-Analysis (析字). A better knowledge of LIANGs in their various literature forms can help one’s teaching of Hakka language attain a much more professional-like level.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In this chapter, we discuss the value of adopting LIANGs in language teaching. We have a positive view-point in using LIANGs in teaching languages.

    footnote:
    (1)DING-ZHEN is a special Chinese rhyming form in that the end word of one line rhymes with the first character of the following lin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7 第一節 文獻探討------------------------7 第二節 研究方法------------------------17 第三章 令仔界說------------------------19 第一節 令仔與謎語----------------------19 第二節 令仔的定義----------------------21 第三節 令仔的結構及功用----------------22 第四節 令仔的表現手法------------------25 第五節 揣令仔的方法--------------------31 第四章 令仔的性質與分類----------------36 第一節 令仔的性質----------------------36 第二節 令仔的分類----------------------38 第五章 令仔的形式探究------------------82 第一節 令仔的句式----------------------82 第二節 令仔的構詞----------------------84 第三節 令仔的句子結構------------------94 第四節 令仔的用韻研究------------------100 第五節 令仔的修辭----------------------109 第六章 結論----------------------------126 第一節 令仔的語文形式概述--------------126 第二節 令仔的價值----------------------127 第三節 令仔的過去與未來----------------128 參考文獻---------------------------------131 附錄-------------------------------------135 一、客家令子資料庫-----------------------135 二、客語通用拼音-------------------------208

    一、 專書
    大埔縣地方志編輯委員會,1992年,《大埔縣志》,廣東人民出版社。
    王素存,1961年,《燈謎的猜和作》,世界書局。
    古國順、何石松、劉醇鑫,2002年,《客語發音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同瑞、王文寶、段寶林,1997年,《中國俗文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沈錫倫,2001年,《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其趣》,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何石松、劉醇鑫編著,2002年,《現代客語詞彙彙編》,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何石松,2003年,《客家謎語(令子)欣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燾、耿振生,1997年,《聲韻學》,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邱春美,2003年,《台灣客家說唱文學「傳子」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胡萬川,2004年,《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姜信淇,2004年,《客家謎語上、下冊》,新竹縣政府。
    范明煥,2005年,《北埔印象(鄉志)上、下冊》,新竹縣北埔鄉公所。
    高宗熹,1997年,《客家人—東方的猶太人》,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涂春景、廖月娥,2003年,《客家令兒168》,涂春景發行。
    徐運德,1993年,《客家諺語》,苗栗市:中原週刊社。
    徐兆泉,2001年,《台灣客家話辭典》,台北市:南天書局有線公司。
    陳香,1996年,《謎語古今談》,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程祥徽、田小琳,1992年,《現代漢語》,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彭德修,1996年,《客家話發音字典》,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項夢冰,1997年,《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馮輝岳,1999年,《客家謠諺賞析》,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曾彩金,2001年,《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 藝文篇(上)》,財團法人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曾彩金,2004年,《六堆客家地區的客家令子》,屏東縣:六堆客家研究會。
    黃秋芳,1993年,《台灣客家生活紀事》,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黃麗貞,2004年,《實用修辭學增訂本》,國家出版社。
    黃政光, 《客家語文三千句─海陸》。新竹縣:自印。
    雷夏冰,1991年,《當代使用燈謎縱橫錄》,北京:海潮出版社。
    董忠司主編,1996年,《『台灣客家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北市:台灣語文學會。
    楊政男、徐清明、龔萬灶、宋聰正,1998年,《客語字音詞典》,台北市:台灣書店印行。
    楊兆禎,1994年,《客家老古人言》,文化圖書公司。
    詹益雲,1998年,《海陸客語發音字典》,客家台灣文化協會。
    葛本儀,2002年,《語言學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廖德添,1999年,《客家師傅話》,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黎運漢、張維耿,1991年,《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蔡苑清,1992年,《客家話 橫山小謎語》,新竹縣:新竹客家文化叢刊003。
    蔡苑清,1997年,《客家話 新竹趣味俗諺》,新竹縣:新竹客家文化叢刊012。
    劉守松,1992年,《客家人諺語(一)(二)》,新竹市:自印。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年,《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劉蘭英、孫全洲,1998年,《語法與修辭上、下冊》,台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劉錦雲,1998年,《客家民俗文化漫談》,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劉還月,1999年,《台灣客家風土誌》,台北市: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還月,2000年,《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市: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鄧榮坤,1999年,《生趣客家話》,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謝重光,1999年,《客家源流新探》,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鍾榮富,2004年,《台灣客家語音導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羅肇錦,1985年,《客語語法》,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羅肇錦,1990年,《台灣的客家話》,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羅肇錦,2000年,《苗栗縣客語諺語、謎語集(一)(二)》,苗栗縣文化局。
    羅肇錦,2000年,《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羅美珍、林立芳、饒長溶,2004年,《客家話通用詞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
    社。
    譚達先,1988年,《中國民間謎語研究》,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二、 碩博士論文
    江美文,2004年,《台灣勸世類歌仔冊之語文研究─以當前新竹市竹林書局所刊
    行个台語歌仔冊為範圍》,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吳餘鎬,2001年,《台灣客家李文古故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論文。
    呂晶晶,2002年,《台灣鹿港諺語的調查與研究─語音、詞彙與句式之分析》,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
    徐子晴,2000年,《客家諺語的取材和修辭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
    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復舜,1999年,《台灣閩南語歇後語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
    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華,2001年,《台灣閩南語四字成詞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
    國語文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文識,2002年,《金門諺語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陳姿听,2002年,《台灣閩南語相褒類歌仔冊語言研究─以竹林書局十種歌仔冊
    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瑞媛,1993年,《桃竹苗客家童謠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
    文。
    楊冬英,2000年,《台灣客家諺語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秋凰,2004年,《台灣囝仔歌之詞彙與句式分析─兼論文學語言分析在語文教
    學上的運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彦杰,1999年,《新竹海陸客家話語彙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
    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 期刊
    王派仁,1996年,〈從兒歌到謎語----教小朋友編寫謎語〉,研習資訊第13卷第5
    期,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林文寶,1992年,〈謎語研究〉,台東師院學報第4期,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范文芳,1996年,〈竹東腔海陸客語之語音現象〉,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
    第三期。
    范文芳,2001年,〈為台灣設計一套羅馬字母之拼音符號系統〉,台灣語言教學
    與研究期刊第三期,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編
    印。
    黃忠天,1992年,〈謎語在國文教學上的應用〉,國文天地91期。
    徐貴榮,2003年,〈范姜古厝與大瓦厝-談客語用字與考據本字的一些原則〉,
    客家雜誌161期,客家雜誌社。
    黃麗貞,1994年,〈常用易混修辭格的辨析〉,國文天地,9卷10期。
    鍾屏蘭,2004年,〈珍貴的鄉土語文教材 六堆客家地需的「令子」〉,國教
    天地157期,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簡翠貞,2003年,〈從《文心雕龍》論<諧讔>的淵源與演變〉,新竹師院學報第
    16期,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