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聖琪
論文名稱: 民間故事連續變形母題研究――以台灣漢語故事為例
指導教授: 胡萬川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中國文學系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民間故事連續變形母題蛇郎君狗耕田死而復生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連續變形母題主要寄存在蛇郎君故事與狗耕田故事之中,它是這兩類型故事的重要成份,除了在故事情節推展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突顯故事主要人物的關係,甚且藉由它本身結構的特殊性反映故事的講述情境、原始思維或結構特性等重要訊息。
    連續變形母題包含有多次、多樣的變形項目。由於它是變形主體死後連續地變易形體、死而復生的過程,所以這些變形項目即個別地蘊含了特殊的生命思維與文化意涵。此外,這些變形項目串聯成一體則表現了早期人類認知自然秩序與自然世界的模式,而它們的變形媒介也個別地體現了他們認知死亡與生命以循環更迭的規律。
    連續變形母題以其特殊面貌寄存在故事中,它的存續機制在於人們對於正面價值的認同。所以儘管原始思維的意涵已經脫落,「連續變形」仍然是故事進行中,最精采可期的段落。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連續變形」在蛇郎君故事架構裡的位置-----------16 第一節 善惡鬥爭的表現 19 第二節 聯繫故事主要人物的功能 23 第三節 复沓與死生循環的特殊結構 32 第四節 小結 43 第三章 「連續變形」在狗耕田故事架構裡的位置-----------45 第一節 獎善懲惡的機制 46 第二節 強化故事主要人物的特質 50 第三節 复沓與死生循環的特殊結構 51 第四節 小結 56 第五節 結語:連續變形母題寄存於民間故事的機制 57 第四章 「連續變形」的內容、形式分析-------------------61 第一節 「連續變形」的變形相群意涵 61 一、連續性的個別項目 62 二、整體性的排列順序 85 三、小結 89 第二節 「連續變形」的變形媒介分析 89 一、有媒介物的變形項目 90 二、無媒介物的變形項目 93 三、小結 95 第三節 結語:連續變形母題反映原始思維之自然觀、生死觀 96 第五章 結論-------------------------------------------97 參考文獻------------------------------------------------106 附表、附圖、附錄 【表一:蛇郎君故事主要情節表】--------------------------19 【表二:狗耕田故事主要情節表】--------------------------47 【圖一:蛇郎君故事「連續變形」情節圖】------------------22 【圖二:蛇郎君故事「連續變形」情節圖2】-----------------29 【圖三:蛇郎君故事「連續變形」進程之人物關係發展圖------31 【圖四:蛇郎君故事「連續變形」母題與相關人物關係圖】----32 【圖五:蛇郎君故事「連續變形」之三疊复沓圖】------------37 【圖六:死亡與再生的七個階段】--------------------------84 【附錄】------------------------------------------------104

    一、中文書目
    【故事】
    1.《蘆竹鄉閩南語故事(一)》,胡萬川總編,《桃園縣民間文學集(3)》(桃園市: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9−)。
    2.《苗栗縣閩南語故事集(三)》,胡萬川總編,《苗栗縣民間文學集(11)》(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2002)。
    3.《石岡鄉閩南語故事集(二)》,胡萬川總編,《台中縣民間文學集5》。
    4.《東勢鎮客語故事集》,胡萬川總編,《台中縣民間文學集11》(台中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2−)。
    5.《大安鄉閩南語故事集(三)》,胡萬川總編,《台中縣民間文學集33》。
    6.《東勢鎮閩南語故事集(一)》,胡萬川總編,《台中縣民間文學集34》。
    7.《彰化縣民間文學集□:故事篇(四)》,胡萬川總編(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
    8.《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一)》,胡萬川總編,《雲林縣民間文學集1》(雲林市:雲林縣立文化中心,1999−)。
    9.《台南縣閩南語故事集(五)》,胡萬川總編,《台南縣民間文學集6》(台南市:台南縣文化局,2001−)。
    10.《南投縣福佬故事集(一)》,胡萬川總編,《南投縣民間文學集2》(南投市:南投縣文化局,2003)。
    11.江肖梅,洪惠冠總編,《臺灣民間故事•第三集》(新竹:新竹市政府,2000)。
    12.邱坤良 施如芳 張秀玲 藍素婧 郝譽翔,《宜蘭縣口傳文學上冊》(宜蘭:宜縣府,2002)。
    13.迪慶藏族自治州文聯群藝館編,《藏族民間故事》(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
    14.孫承熙編譯,〈兄弟倆的故事〉,孫承西主編,《東方神話傳說第二卷:西亞北非古代神話傳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其他】
    15.李福清(B. Riftin),《從神話到鬼話: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臺中:晨星出版社,1998)。
    16.李揚,《中國民間故事形態研究》(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
    17.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一)》(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0)。
    18.吳承恩,徐少知校,周中明 朱彤注,《西遊記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6)。
    19.施翠峰,《臺灣民間文學研究》(台北:士文,1982)。
    20.郭于華,《死的困擾與生的執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21.楊亮才主編,《中國民間文藝辭典》(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
    22.楊麗娟,《世界神話與原始文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23.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4.劉守華,《比較故事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25.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6.譚達先,《中國動物故事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1981)。
    27.譚達先,《中國的解釋性傳說》(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二、英文書目
    1.Antti Aarne, tr. & enl. by Stith Thompson, The types of the folktale: a classification and bibliography, FF COMMUNICATIONS No.184(Helsinki:Suomalainen Tiedeakatemia, 1964).
    2.Jan Harold Brunvand, The Study of American Folklore: An Introduction(New York:W. W. Norton & Company, Inc., 1968).
    3.Linda Dégh, tr. by Emily M. Schossberger, Folktales and Society: Story-Telling in A Hungarian Peasant Community(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Indiana Univ. Press, 1989).
    4.David Hume, Dialogues and National History of Religion, 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 C. A. Gaskin(New York:Oxford Univ. Press, 1993).
    5.Ⅰ.Leach, Maria, ed.Ⅱ.Freid, Jerome, ed., Funk & Wagnalls Standard Dictionary of Folklore, Mythology, and Legend(Funk & Wagnalls Publishing Company , 1972).
    6.Max Lűthi, tr. by John D. Niles, The European Folktale: form and nature(Bloomington:Indiana Univ. Press, 1982).
    7.Max Lűthi, The Fairytale as Art Form and Portrait of Man(Bloomington:Indiana Univ. Press, 1984).
    8.Vladimir Propp,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Austin & London:Texas Univ. Press, 1973).
    9.Lutz Röhrich, tr. by Peter Tokofsky, Folktales & Reality(Bloomington:Indiana Univ. Press, 1991).
    10.Stith Thompson, 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Volume One(Bloomington:Indiana Univ., 1955)
    11.Stith Thompson, 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Volume Two(Bloomington:Indiana Univ., 1955).
    12.Stith Thompson, The Folktale(New York:The Dryden Press, 1951).

    三、翻譯書目
    1.丁乃通,鄭建成等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
    2.艾伯華(德),王燕生 周祖生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戴維•方坦納(David Fontana),何盼盼譯,《象徵的名詞》(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
    4.弗雷澤(J. G. Frazer),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臺北:久大桂冠聯合出版,1991)。
    5.弗洛伊徳(Sigmund Freud),卲迎生等譯,《圖騰與禁忌》(中和市:知書房出版社,2000)。
    6.路先•列維─布留爾(Lucién Lévy­Brühl),丁由譯,《原始思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
    7.德里克•帕克 朱麗亞•帕克(英),孫雪晶 馮超 郝軼譯,《魔法的故事》(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8.李維•史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李幼蒸譯,《野性的思維》(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
    9.片岡嚴,陳金田 馮作民譯,《臺灣風俗誌》(臺北:大立出版社,1981)。
    10.鈴木清一郎,馮作民譯,《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1989)。

    四、學位論文
    1.康韻梅,《六朝小說變形觀之探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2.簡齊儒,《台灣地區蛇郎君故事研究》(臺北: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

    五、單篇論文
    【中】
    1.于長敏,〈日本對中國“狗耕田”型故事的吸收與改造〉,張玉安 陳崗龍主編,《東方民間文學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2.李豐楙,〈不死的探求—從變化神話到神仙變化傳說—〉,《中外文學》15卷5期(1986年10月)。
    3.李豐楙,〈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期(1994年3月)。
    4.胡萬川,〈論民間文學集體性之質變與發展〉,《第二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興大學中文系,1998年3月)。
    5.胡萬川,〈變與不變――民間文學本質的一個探索〉,《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年3月)。
    6.胡萬川,〈鬼族鬼事――回門之殺〉,《小說族》1989年3月號第9期。
    7.浦忠成,〈神話中之變形〉,《花蓮師院學報》5期(1995年)。
    8.彭兆榮,〈「變形」考辨〉,《民間文學論壇》1986年第5期總22期。
    9.靳瑋,〈對民間故事三種定式結構的考察〉,《民間文學論壇》總26期。
    10.閻云翔,〈《蛇郎》故事主題初探〉,《民間文學論壇》總5期。
    11.劉魁立,〈中國蛇郎故事類型研究〉,《民間文學論壇》1998年第1期總80期。

    【英】
    1.Dan Ben-Amos, “Folktale” in Folklore, Cultural Performances, and Popular Entertainments: A Communications– centered Handbook, ed. by Richard Bauman (New York:Univ. of Oxford Press, 1992).
    2.Alan Dundes, “What Is Folklore?” in The Study of Folklore, ed. by Alan Dunde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965).
    3.Alan Dundes, “Projective Inversion in the Ancient Egyptian ‘Tale of Two Brothers’” in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VOLUME 115(Columbia:Univ. of Missouri Press, 2002).
    4.C. W. von Sydow, “Folktale Studies and Philology: Some Points of View,” in The Study of Folklore, ed. by Alan Dunde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965).
    5.William Thoms, “Folklore” in The Study of Folklore, ed. by Alan Dunde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965).

    【翻譯】
    1.威廉•巴斯科姆(William Bascom),〈民間文學形式:散文敘事〉,阿蘭•鄧迪斯(Alan Dundes)編,朝戈金等譯,《西方神話學論文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
    2.拉斐爾•貝塔佐尼,〈神話的真實性〉,阿蘭•鄧迪斯(Alan Dundes)編,朝戈金等譯,《西方神話學論文選》。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