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東昇 Tung -Sheng Li |
---|---|
論文名稱: |
王東燁及其漢詩修辭藝術研究 DONG YE WANG AND THE RHETORICAL ART OF CHINESE |
指導教授: |
簡翠貞教授
Tsuei-Juen Jia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2 |
中文關鍵詞: | 王東燁 、漢詩 、修辭藝術 |
外文關鍵詞: | Dong Ye Wang, Chinese Classic Poem, Rhetorical Art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王東燁及其漢詩修辭藝術研究
論 文 摘 要
王東燁為雲林縣北港鎮的前輩作家,一生歷經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終其一生為古典詩盡心盡力,且有許多的作品傳世,值得後人探討賞析。
本論文的研究與整理係以王東燁及其漢詩作品為分析對象。期以王東燁相關文獻資料考察為經,詩作內涵及修辭藝術為緯,賞析詮釋其在文學作品所流露的思維,並綜合歸納其在雲林地區漢學傳承上所做的貢獻。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述寫研究動機與目的、界定本論文的研究範疇、說明研究方法及步驟。第二章起闡述王東燁的創作背景。第三章為王東燁《槐庭詩草》考察,分別從版本、編次、內容題材、形式體裁四方面分析。第四、五章針對王東燁漢詩分析其調整表意方法的修辭技巧。第六章則為王東燁漢詩設計優美形式修辭技巧考探。第七章結論部分,總結全文各章所述,論述王東燁漢詩的修辭藝術特色及價值,另外對王東燁對鄉土文化的貢獻也多加著墨,並表彰王東燁在台灣古典文學的保存所盡的一份心力。
關鍵字:王東燁、漢詩、修辭藝術
DONG YE WANG AND THE RHETORICAL ART OF CHINESE CLASSIC POEM
Abstract
Dong Ye Wang, born at Beigang, Yunlin County, was a literature progenitor in Taiwan. He had lived through the periods of Manchu Dynasty, Japanese colonization and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Wang dedicated his life to the classical poem and left many poetic classics which are worth to appreciate by the posterities.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Dong Ye Wang and his artistries of Chinese classic poem. By analyzing the relative researches of Dong Ye Wang, the inner meaning of Wang’s poets and his rhetorical art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not only describes the thoughts revealed by Wang’s Chinese classic poem literature but also interprets his contributions toward passing on the Chinese classic literature in Yunlin area.
There are seven chapters included in this research. The motivation, the purpose and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are described in the first chapter.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background of Dong Ye Wang’s literature creations is introduced. The edition, the order of arrangement, the subject matter and the style of Dong Ye Wang’s “The Poem Draft about a Chinese Scholar Trees’ Ground”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rhetorical art of Dong Ye Wang’s Chinese classic poem is analyzed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chapter. The skills of Dong Ye Wang’s Chinese classic poem’s rhetorical art then are elaborated in the sixth chapter. Fin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lues of Dong Ye Wang’s Chinese classic poem’s rhetorical art are summed up in the seventh chapter.
Keywords: Dong Ye Wang, Chinese Classic Poem, Rhetorical Art
參考書目(依年代先後次序排列)
一、 專書
(一) 修辭學專書
徐芹庭(1974)。修辭學發微。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吳正吉(1984)。活用修辭。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董季棠(1988)。修辭析論。臺北:益智書局。
陳望道(1989)。修辭學發凡。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蔡謀芳(1990)。表達的藝術:修辭二十五講。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榮(1991)。修辭散步。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黎運漢、張維耿(1991)。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關紹箕(1993)。實用修辭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譚全基(1994)。修辭新天地。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吳禮權(1995)。中國修辭哲學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駱小所(1995)。現代修辭學。雲南省:雲南人民出版社。
張春榮(1996)。修辭萬花筒。板橋市:駱駝出版社。
張春榮(1996)。修辭行旅。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譚全基(1997)。修辭精華百例。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張志公(1997)。修辭概要。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沈謙(1998)。修辭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黃麗貞(1999)。實用修辭學。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何永清(2000)。修辭漫談。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杜淑貞(2000)。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蔡謀芳(2001)。辭格比較概述。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黃永武(2002)。字句鍛鍊法。台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黃慶萱(2002)。修辭學。,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薛慶意發行(2002)。修辭論叢第四輯。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譚學純、朱玲(2002)。廣義修辭學。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蔡謀芳(2003)。修辭格教本。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劉靜敏(2003)。實用漢語修辭。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王希杰(2004)。漢語修辭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二) 其他專書
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1971)。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市:自立晚報社。
王逢吉(1973)。文學創作與欣賞。台中市:青山出版社。
黃永武(1978)。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秦賢次(1978)。張我軍評論集。板橋市: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黃永武(1979)。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王詩琅(1980)。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吳濁流(1980)。黎明前的台灣。台北市:遠行出版社。
沈謙(1981)。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台北市: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馮吉權(1981)。文心雕龍與詩品之詩論比較。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主(1982)。中國文學講話(一)概說之部。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朱光潛(1982)。詩論。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曰剛(1982)。文心雕龍斠詮(下),臺北市: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沈謙(1984)。文心雕龍批評論發微。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張健(1984)。中國文學批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黃永武(1985)。詩與美。台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楊鴻銘(1885)。詩學理論與評賞。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詹幼馨(1985)。司空圖《詩品》衍繹。台北市:王記書坊。
黃永武(1986)。唐詩三百首鑑賞(上)。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永武(1986)。唐詩三百首鑑賞(下)。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羅宗濤等(1986)。中國詩歌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朱光潛(1987)。文藝心理學(上)。台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朱光潛(1987)。文藝心理學(下)。台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李魁賢(1987)。台灣詩人作品論。台北市:名流出版社。
周振甫(1987)。詩文淺釋。台北市:木鐸出版社。
蕭蕭(1987)。現代詩學。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永武(1988)。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黃永武(1988)。讀書與賞詩。台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魏怡(1988)。詩歌鑑賞入門。長沙市:湖南文藝出版社。
仇德哉主編(1989)。北港鎮志。雲林縣:北港鎮公所。
周玉津(1989)。詩的作法與欣賞。台南市:大夏出版社。
李元洛(1990)。詩美學。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葉嘉瑩(1990)。唐宋詞名家論集。台北市:正中書局。
黎運漢(1990)。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
江寶釵(1991)。綿綿思遠道。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彭瑞金(1991)。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社。
潘麗珠(1991)。詩筆映千古。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張健(1992)。文學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1993)。中國文學理論史•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尤信雄(1993)。詩歌韻調通檢。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蔡宗陽(1993)。陳騤《文則》新論。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葉石濤(1993)。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文學界。
李筱峰、劉峰松(1994)。台灣歷史閱覽。台北市:自立晚報社。
蔡丁耀主編(1994)。笨港到北港。雲林縣:雲林縣政府。
鄭定國(1994)。王東燁槐庭詩草。台北市:里仁書局。
王熙元(1995)。詩詞評析與教學。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林永村、林志浩(1995)。笨港。雲林縣:笨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呂興昌(1995)。台灣詩人研究論文集。台南市: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張簡坤明(1995)。詩學理論與詮釋。板橋市:駱駝出版社。
楊成鑒(1995)。中國詩詞風格研究。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出版社。
駱小所(1996)。語言美學論稿。雲南省:雲南人民出版社。
毛正天(1997)。中國古代詩學本體論闡釋。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古濟堂(1997)。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張夢機(1997)。古典詩的形式結構。板橋市:駱駝出版社。
洪銘水(1999)。台灣文學散論:傳統與現代。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張金墻(1999)。斷裂與再生:《台灣文藝》研究。台南市: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廖一瑾(雪蘭)(1999)。台灣詩史。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蔡宗陽、余崇生(2000)。中國文學與美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程祥徽、田小琳(2001)。現代漢語。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仇小屏(2002)。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美學。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邱鎮京(2002)。唐宋詞鑑賞。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黃雅莉(2002)。詩心的尋索。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楊宗翰(2002)。台灣文學史的省思。永和市: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建生(2003)。古典詩選及評注。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楊青矗(2003)。台詩三百首。台北市:敦理出版社。
沈文台(2004)。縱橫雲林。台北市:愛書人雜誌有限公司。
林瑞明發行(2004)。第一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林瑞明發行(2004)。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
吳彩娥(2004)。袖珍詩選。台北市:里仁書局。
許正中(2004)。唐代絕句析賞。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春城(2004)。台灣古典詩析賞。高雄市:河畔出版社。
鄭定國(2005)。陳延年雪杏軒吟草。雲林縣:新生印務局。
二、論文:
(一)學位論文
陳淑娟(1999)。賴和漢詩的主題思想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作珍(2000)。北港地區傳統詩社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貞瑤(2001)。陳逢源之漢詩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育嘉(2002)。賴和漢詩修辭美學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玉滿(2002)。林占梅詩形賞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哲瑋(2003)。邱水謨漢詩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張滿花(2003)。張達修及其詩研究--以《醉草園詩集》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郁文(2003)。吳景箕及其詩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期刊論文
黃慶萱(1977)。修辭學與國文教學。中等教育,第4期‧第28卷,頁27-29。
吳秀餘(1987)。譬喻與比擬在國文美感教學上的展開。國文天地,總27期,頁95-100。
黃慶萱(1990)。研究修辭學重要書目指引。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2期‧第1卷,頁16-19。
蔡宗陽(1993)。中學修辭講座--譬喻的解說與活用。國文天地,總96期,頁88-96。
蔡宗陽(1995)。從比較法談修辭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3期‧第6卷,頁11-20。
蔡宗陽(1995)。中學修辭講座--譬喻與象徵的比較。國文天地,第118期,頁64-67。
蔡宗陽(1995)。中學修辭講座--譬喻與轉化的比較。國文天地,第116期,頁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