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家巖
論文名稱: 新竹縣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處理之研究
指導教授: 顏國樑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0
中文關鍵詞: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超額教師介聘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Employment of Surplus Teachers, Surplus Teacher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竹縣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處理之方式,並瞭解新竹縣國民小學在實施超額教師介聘處理建議改進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訪談法。首先進行文獻探討與分析,進而建構本研究之架構,據此編製「新竹縣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處理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新竹縣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新竹縣43所公立國民小學之教師為調查對象,回收有效問卷399份,佔總樣本數81.4%,所得資料利用SPSS12.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Scheffe,法事後比較、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另外,立意抽取學校校長、教師及教育處科長共8位進行訪談研究,以瞭解新竹縣國民小學在實施超額教師介聘處理建議改進方法。將訪談的結果,配合相關文獻與問卷調查結果,作交互分析討論。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獲致以下結論:
    一、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超額教師問題之影響感到壓力。
    二、不同背景變項對超額教師問題看法沒有顯著差異。
    三、各縣市超額教師介聘法規名稱、方式及特殊保障等內涵有差異。
    四、教師認同先協調、尊重及公平合理的積分處理方式。
    五、不同背景變項對對超額教師介聘看法達顯著差異。。
    六、教師對超額教師人力資源管理整體需求強烈。
    七、當超額教師面臨無學校可資遷調或介聘時,以「降低每班學生人數」、「提高每班教師編制人數」及「協助資深超額教師辦理優退」等方式因應。
    依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歸納整理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學校行政者以及未來欲從事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國民小學、超額教師、超額教師介聘


    Abstract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exploring the processes currently adopted in the employment of surplus teache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Th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such processes are understood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for the processes are then suggested.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re used in the study, which starts with the literature survey and analysis and then proceed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This structure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where the questionnaire can thus be built as the tool of the survey for the study.
    The survey takes the teachers of 43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as the population and applies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pproach in distributing the questionnaire. A total of 399 copies of completed questionnaire, or 81.4%, has been returned. The data collected are then analyzed with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package SPSS12.0 for Windows for such a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Post hoc Comparis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percentage analyses, etc.
    In addition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ve, a total of 8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county officials in charge of education are also sampled for interviews for their suggestions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cesses in employing surplus teache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The interview results are then combined with those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for iterative discussions and analyses. Based on these discussions and analys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
    1.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feel pressure of the problem of surplus teachers in the county.
    2.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observed in the perspectives toward the problem of surplus teachers in the county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3.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laws, processes, and benefit protections in the employment of surplus teachers among different counties and cities.
    4.In the process of employing surplus teachers, teachers recognize and support the ideas of coordinating beforehand, respect, and following a reasonable and fair credit scoring system.
    5.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observed in the perspectives toward the employment of surplus teachers in the county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6.Teachers uniformly express a strong need for a proper manage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 of surplus teachers.
    7.When there are not enough schools to employ surplus teachers or for them to transfer to, the situation should be responded with the following compensating courses: a) reducing the size of each class, b) increasing the teacher/student ratio of each class, and c) assisting senior surplus teachers to retire with a favorable benefit package.
    The analysis results together with the conclusions contributed by this study are valuable to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competent authorities,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related follow-up researches.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 Employment of Surplus Teachers,Surplus Teacher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代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少子化問題及其對學校的影響9 第二節 各縣市超額教師介聘規定內涵分析29 第三節 超額教師人力資源管理5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7 第四節 研究實施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9 第一節 超額教師問題產生影響之分析79 第二節 超額教師介聘處理之分析90 第三節 超額教師人力資源管理之分析117 第四節 訪談資料分析134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58 參考文獻 162 附 錄 168 附錄一 168 附錄二 169 附錄三 176 附錄四177 附錄五180 附錄六188 附錄七189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6)。統計資訊服務網。2007年12月3日,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
    文超順(2007)。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超額教師處理意見調查之研究。學校行 政雙月刊。48,276-298。
    方世榮譯(2007)。(Dessler原著)。現代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臺北:華泰文化。(原出版年:2005)
    方吉正(1999)。學校規模在教育品質的效應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27,51-57。
    全國教師會選聘服務網(2007)。96年各縣市國小教師聯合甄選錄取率總表。2007年11月18日,取自http://140.111.1.189/96slist.htm
    行政院經建會(2006年6月19日)《中華民國臺灣95年至140年人口推估簡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台北:行政院。
    何肯忞(2004)。學校合併面臨左右兩難:美國與台灣的經驗。基礎教育學報,13(2),160-161。
    吳坤壅(2007)。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影響與因應之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吳金香、顏士程、王桂卿(2007)。少子化與師資培育過剩問題之研究—以彰化縣未來五年為例。教育與發展,24(1),115。
    吳政達(2006)。少子化趨勢下國民中小學學校經濟規模之政策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1),23-41。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名詞解釋。教育研究月刊,155,7。
    吳清山、林天祐(2006)。教育名詞解釋。教育研究月刊,135,155。
    李宜臻(2007)。國小超額教師職涯轉換契機之研究。佛光大學管理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志成(2006)。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的困境與對策。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6,22。
    林志成(2002c)。授能導向的專業發展評鑑。教育政策論壇,5(2),
    81-102。
    林孟儀(2006)。我的學校不見了,上學好難。遠見雜誌,243,196-198。
    林美雲(2006)。國小超額教師師資運用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59-60。
    林麗雪(2004,4月22日)。少子化效應,小一新生首度跌破30萬。民生報。2007年3月14日,取自:http://ccms.ntu.edu.tw/~psc/pop_news9304/422-2.htm
    邱瓊平(2004)。供需失衡--教育部估計有3萬人成為「流浪教師」。2007年10月28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4/10/11/327-1697730.htm
    侯雅燕(2008,2月26日)。158億幼教券落入業者口袋。經濟日報,第A6版。
    洪緹芸(2003)。校園變戰場。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0,2007年4月
    15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0/index.htm。
    紀金山(2005)制度變革過渡階段下的中等師資供需結構分析。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6(1),1-34。
    范國祥(2002)。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運作模式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范熾文(2006)。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香港教育統籌局(2007)函第24/2007號。2008年1月31日取自:http://www.hkptu.org/profright/embcm07024c.pdf
    孫得雄(2001)。臺灣家庭計畫之推行對避孕及生育行為之影響。人口學刊,23,49~92。
    孫蓉華(2005,8月27日)。超額教師變人求,學校互踢。聯合報,第C7版。
    秦秀蘭(2001,5月24日)。裁併小校和小班教學的迷思。國語日報,’第13版。
    翁麗芳(2004)。當代日本的幼托政策。台北:心理
    張明正、李美慧(2001)。臺灣地區人口轉型後之生育趨勢與展望。人口學刊,23:93-112。
    張錦弘、薛荷玉(2007,11月23日)。修法延退「就怕」阿公阿嬤教小一。聯合報,第c7版。
    新竹縣教育處(2007)。新竹縣九十六年度國民小學教師甄選介聘資料手冊(頁10)。新竹縣:教育處
    教育部(2006a)。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6b)。中華民國師資統計年報(九十四年版)。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6c)。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6d)。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台北:作者。
    教育部統計處(2007)。國民教育階段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96~111學年度)。教育部統計處編印。2007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3.
    莫藜藜、賴珮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6-57。
    許禎元(2005)中小學教師超額暨介聘問題探討─兼評臺北縣政府所屬國民中小學超額教師輔導介聘實施要點。學校行政雙月刊,38,162-173。
    郭妙霓(2001)。中澳美小學教師遷調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等譯(1995)。(Neil J.Smelser原著)。社會學。臺北:桂冠。(原出版年:1991)。
    陳俐文、葉忠達、梁綺華等譯(2001)。(Michael Harris原著)人力
    資源管理—實務導向。臺中市:滄海。(原出版年:2000)。
    陳利銘、許添明(2003)。我國小班政策之檢討與改進建議。教育政策論壇,6(2),1-20。
    陳怡君(2008,1月9日)。選前大放送,雙薪家庭托育有補助。台灣立報,第12版。
    陳怡婷(2005)。人口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發展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彥文(2003)。台灣地區國中小師資供需機制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啟榮(2006)。裁併小班小校教育議題之分析。台灣教育,638,38-41。
    陳洛薇(2007,3月22日)。少子化 國小今年減80班。中國時報,第A6版。
    陳梅娥(2005,6月2日)。只有超額介聘,沒有超額資遣。對外新聞稿。
    陳鴻賢(2003)。偏遠地區學校的發展與展望-古德曼的迷你學校。教育研究,53,55-60。
    曾永福(1996)。小型學校的困擾。師說,89,26-27。
    曾南薰(2004)。小型學校整併必要性之探討。現代教育論壇,11,19-26。
    馮光復(2002)。人力精簡特徵及個人公平性知覺對留任員工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以敬(2006)。教育精緻化,須向上延伸。2008年4月16日,取自:http://www.tccta.org.tw/xoops/modules/news/makepdf.php?storyid=10
    黃英中、蔡正飛(2005)。企業人力精簡時,員工的因應策略:以利害關係人理論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111-134。
    黃英忠、吳復新、趙必孝(200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空大。
    楊艾俐(2005)。少子海嘯 娃娃不見了。天下雜誌,334,120-139。
    楊昭瑾(2006,12月4日)。超額教師計分引爆大辯論。國語日報,第1版。
    楊昭瑾(2006,6月26日)。教師想調校,難度愈來愈高。國語日報,第1版
    楊惠芳(2008,1月9日) 。教育品質>通勤距離 德關閉偏遠小校。
    國語日報,第2版。
    葉信一(2007,3月15日)。班級人數少,是否真的好?─從行政面談
    小型學校才併政策。台灣立報,第10版。
    維基百科(2008)。少子化。2008年2月3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91%E5%AD%90%E5%8C%96
    臺灣師範大學公共關係室(2007)。少子化後,教育當何去何從。2008年3月29日,取自:http://pr.ntnu.edu.tw/news2.php?no=264
    趙揚清、劉旭峰(2006)。我國各縣市地方政府財政概況評析。國政論叢。財金(研)095-010號。
    劉恩綺(2006)。面臨裁併的小型學校之教學與學習的特殊性與裁併意見之探討。未出版手稿,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個人研究計畫,花蓮市。
    劉偉瑩(2008,2月5日)。少子化衝擊,國小教師聯甄,北市停辦。國語日報,第1版。
    劉偉瑩、楊昭瑾(2007,4月23日)。超額教師調動,年資核算引爭議。國語日報,第1版。
    劉慶仁(2000)。小班教學:從美國的經驗談起。2007年10月11日,取自:http://www.houstoncul.org/eduinfo/e2000001.htm
    蔡俊傑、張順發(2004)。以結構方程模式探討教師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屏東師院學報,21,69-109。
    鄭新輝(2003)。再造學校組織與人力資源─期待新瓶與新酒。國教之友,55(1),3-4。
    鍾徳馨(2006)。少子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影響與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國樑(2004)。教育法規。高雄:麗文。
    蘇榮長(2006)。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以宜蘭縣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鐘朝宏(2004)。因應『少子化』的人口問題大學應加強行銷策略。2007年10月28日,取自:http://www.ctc.edu.tw/mm/teacher/teacher-chh-1.htm
    貳、 英文部分
    Buchanan, P. J.(2002). The death of the west. New York : St.
    Martin’s .
    Caldwell, J. C. ( 1982). Theory of fertility Decline. New York: Academic.
    Gibson, J. P.(1990). School size ,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mobility as predictors of achivement among Washington State fourth,eighth, and tenth-grade students. (Doctoral Settle U niversity, 1989).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 ternational, 2709, 5009A.
    Harvey, M. (1997). Focusing the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performance appraisalproces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8(1), pp.41-62.
    Middlewood, D.& Lumby, J. (199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Murnane,R.J.(1981).Teacher Mobility Revisited.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6(1). 3-19.
    Nelson, E. (1985). School consolidation. ERIC Digest, Number Thirtee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2 346).
    Oliver, R. L. (1984). Teacher ateral mobil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7 208)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2006). World Population Data, Retreved 2008.2.23from:http://www.prb.org/pdf06/06WorldDataSheet.pdf
    Sauvy, A.(1975). General theory of population. New York : Basic Press.
    Stekelenburg, C. G.(1991). The effect of public high school size on student achievement:A meta-analys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eia, 1991 ).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2098, 5206A.
    Smith, R. E. (2001). Human resources and administration: A school-based perspective. Larchmont, NY:Eye on Education.
    Tony Bush & David Middlewood(1997).Managing People in Education .London:Paul Chapman Publishing.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