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瑞家 Li, Jui Chia |
---|---|
論文名稱: |
從里德生態旅遊看建構中的公共性 Constructing Publicity in Lide Ecotourism |
指導教授: |
李威宜
Lee, Wei I |
口試委員: |
李丁讚
Lii, Ding Tzann 林開世 Lin, Kai Shih 葉秀燕 Yeh, Hsiu Y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人類學研究所 Anthrop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1 |
中文關鍵詞: | 生態旅遊 、地方感 、國家治理 、環境衝擊 、環境底限 |
外文關鍵詞: | ecotourism, sense of place,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impact, environmental limit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墾丁國家公園自2005年開始輔導各社區推動一連串生態旅遊行程,以求在社區發展、觀光旅遊及生態保育上能夠取得平衡。在這脈絡下,里德社區發展協會運用獨特族群歷史、生態環境資源所形構的地方感加入生態旅遊場域中,其中也蘊含著各式各樣人與非人間的互動模式。不同於過往國家公園生態保育論述中,將人排除在外的自然資源保護方式,生態旅遊的出現確實重新連結了人與非人之間的關係。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到迎合遊客期待而改變生態地景,或是過多遊客帶來的環境破壞等無可預期的環境衝擊。面對環境衝擊帶來的影響,除了國家在法律規範針對環境停損點的作法外,地方居民也自有一套用以調節人與人、人與環境間關係模式的策略與環境底限,而這也在無形之中建構出一種國家治理下介於人與非人間的公共性。
Since 2005, Staffs of Kenting National Park have started promoting a series of ecotourism to achieve a win-win negotiation to reach the three goals, community development, tourism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In this context, members of Lid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participated in this field of ecotourism by their unique ethnic history and sense of place, which also contains a variety mode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Different from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discourse presented by Kenting National Park which reject human being, the work of ecotourism does re-l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Therefore, they are facing the unexpecte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For example, the change of eco landscape while achieving the expect of tourists and the damage to environment with tourist overload. To Face the impact from environment, besides the environmental stop-loss point by national laws, the residents acknowledge the environment limit and develop their own strategies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mode of human-human and human-environment. They then uncounsciously construct the publicity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from governance.
中文文獻
于文正
2015 帶走或放走-脆弱的生態與旅遊。休閒研究,6(1):19-47。
王瑛曾
1999 乾隆重修鳳山縣志。上海:上海書店。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
1999 滿州鄉志。屏東:滿州鄉公所。
田代安定
1915 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事業報告第5輯。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李威宜
2013 評Philippe Descola別人的生態學:人類學與自然問題。臺灣人類學刊,
11(2) : 202-206。
李丁讚
2004 公共領域中的親密關係:對新港和大溪兩個造街個案的探討。收錄於《公
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李丁讚主編,頁357-395。台北:桂冠出
版社。
李怡萱
2012 探索永續性與真實性的矛盾─生態旅遊的啟示。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
系碩士論文。
李瑞儀
2010 社區自主發展生態旅遊的經驗模式-宜蘭港邊社區之個案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宋進安
2013 屏東縣滿州鄉居民對參與生態旅遊發展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論文。
官大偉、林益仁
2008 什麼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
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刊,69:109-141。
官大偉
2008 民族自治、傳統領域與自然資源管理-以加拿大育空領地第一民族之
共管機制為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2):113-137。
林益仁
2006 「自然」文化的建構:爭議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的「森林」。應用倫
理研究通訊,37:7-23。
林開世
2016 從頭人家系到斯卡羅族:重新出土的族群?。收錄於《族群、民族與現
代國家:經驗與理論的反思》,蕭阿勤、汪宏倫主編,頁257-314。台北: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出版。
林家君
2008 模糊的邊界與差異的人群─滿州鄉「里德人」的人群分類與實踐。國立
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玉玲
2009 98年度滿州地區生態旅遊路線規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計畫報告。
紀駿傑
2001 原住民、自然資源與共同經營。收錄於《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與自
然資源管理》,李秋芳主編,頁15-32。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
公園管理處。
馬淵東一
2014[1935] 臺灣原住民移動與分布,楊南郡譯。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
會。
陳其南
2014 重修屏東縣志緒論篇:地方知識建構史。屏東:屏東縣政府。
陳美惠
2007 墾丁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路線整體規劃研究(第3年)。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辦勞務報告。
2010 社區林業與生態旅遊。林業研究專訊,17(1):13-18。
陳毅峰
2008 生態旅遊中的自然與文化-以花蓮三棧為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1(1):83-105。
2009 原住民傳統知識體系及生態空間保護區策略。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6:
1-26。
容邵武
2013 文化親密性與社區營造:在地公共性的民族誌研究。臺灣社會學刊,53:
55-102。
許嘉恩、陳子英
2010 臺灣全志卷(2):土地志生物與自然保育篇。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湯京平
2013 社區發展、市民社會與生態政治-以恆春半島灰面鷲的參與式保育為
例。政治學報,56:1-25。
黃躍雯、張長義
2001 國家社會的互動:國家公園的建制與台灣原住民的自主意識。地理學
報,30:1-18。
葉秀燕
2009 從原「汁」原「味」到原「知」原「衛」:反思原住民風味餐廳的文化社會意涵。台灣人文生態研究,11(1):29-60。
2014 原住民觀光的符號經濟:以台東達魯瑪克部落為例。發表於「2014 年台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面貌的探索」。2014年9月 15-17日。南港:中研院。
劉光琪
2009 生機再現?--布拉旦部落生態旅遊的保育與發展圖像。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佳琦
2012 國家公園範圍內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探討-陽明山竹子湖社區為例。國立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論文。
藍姆路卡造
2008 吉拉米代部落獵人的身體經驗與地方知識。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
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秀慧
2009 墾丁國家公園台灣獼猴族群現況與棲地利用問題之經營管理計畫。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報告。
Creswell, Tim
2006[2004]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王志弘、徐苔玲譯。台北:群學出版
社。
Goffman, Erving
2012[1959]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徐江敏等譯。台北:桂冠出版社。
MacCannell, Dean
2008[1976] 旅遊者:休閒階層新論,張曉萍等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社。
Mullin, Molly
2003[1999] 鏡子與視窗:人類與動物關係的社會文化研究,陳玉雲譯。中外
文學32(2),41-70。
Scott, James
2004[1999] 國家的視角,王曉毅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Tuan, Yi Fu
1998[1977] 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潘桂成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Urry, John and Larsen, Jonas
2016[2012] 觀光客的凝視3.0,黃宛瑜譯。台北:書林出版社。
Urry, John
2007[2002] 觀光客的凝視,葉浩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英文文獻
Basso, Keith
1996 Wisdom Sits in Places: Notes on a Western Apache Landscape. In Senses
of Place,53-90.
Blu, Karen
1996 Where Do You Stay At? Homeplace and Community among the Lumbee.
In Senses of Place,197- 228.
Butz, David and Eyles, John
1997 Reconceptualizing Senses of Place: Social Relations Ideology and
Ecology, In Geografiska Annaler 79(1):1-25.
Descola, Philippe
1996 Constructing Natures: symbolic ecology and social practice, in Nature
and Society :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edited by Philippe
Descola and Gísli Palsson, London : Routledge,82-102.
2013[2005] Beyond nature and culture. translated by Janet Lloy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3.
Fennell, David A
2003 Ecotourism. New York : Routledge Press.
Goodwin, H.
1996 In pursuit of ecotourism, In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5(3):277-291.
Ivy, Marilyn
1995 “Itineraries of Knowledge ”and “Narrative Returns, Uncanny
Topographies.”In Discourses of the Vanishing, 29-65, 98-140.
Kahn, Miriam
2011 “Introduction,” “Placentas in the Land, Bombs in the Bedrock,” and “From Our
Place to Their Place.” In Tahiti Beyond the Postcard, 3-29, 61-95, 155-180.
Kamieniecki, Sheldon and Granzeier, Margaret Scully
1998 Eco-Cultural Security and Indigenous Self-Determination: Moving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Sovereignty, In The Greening of Sovereignty in World
Politics. Edited by Karen T Litfin. The MIT Press,257-274.
Lee, J. & Ingold, T.
2006 Fieldwork on foot: perceiving, routing, socializing. In P Collins & S Coleman (eds), Locating the Field. Space, Place and Context in Anthropology. Berg, Oxford,67-86.
McNeely, Jeffrey A.
1993 People and protected areas: partners in prosperity, In The Law of Mother Earth: Protecting Indigenous People in Protected Areas. E.Kemf (ed.),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Meletis, Zoe A and Campbell, Lisa M.
2007 Call it Consumption! Re-Conceptualizing Ecotourism as Consumption and
Consumptive.In Geography Compass 1(4):850-870.
Rappaport, Roy
1967 Ritual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among a New Guinea
People. In Ethnology VI (1):17-30.
Vayda, Andrew P
2009 Against Political Ecology. In Explaining Human A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ltamira Press,129-142.
Wallace, G.N.
1993 Wildlands and ecotourism in Latin America, In Journal of Forestry 91(2):37-40.
Zeppel, Heather
2006 Indigenou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Wallingford CABI Press.
2007 Indigenous ecotourism conservation and resource rights. In J, Higham(Ed.),
Critical issues in ecotourism: Understanding a complex tourism phenomenon, Oxford: Elsevier.308-348.
網路資源
三立新聞網
2016 先射傷再摔死!「國慶鳥」灰面鵟鷹過境竟遭殘忍獵捕。網路資源,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0261,2016年11月13日。
內政部營建署
2014 生態旅遊白皮書。網路資源,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059&Itemid=53,2014年7月10日。
2014 濕地明智利用 一種生活態度。網路資源,http://www.moi.gov.tw/chi/chi_ipmoi_note/ipmoi_note_detail.aspx?sn=115,2014年7月10日。
王誠之
2016 如果你愛灰面鷲 十月請到滿州來。環境資訊中心。網路資源,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2/na02100601.htm,2016年11月13日。
民視綜藝娛樂頻道
2017 屏東探人文賞生態滿州好好玩。網路資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l9mFwkARA&feature=youtu.be,2017年2月6日。
台灣猛禽研究會
2017 延續生命壯舉 灰面鵟鷹依約來台。網路資源,http://raptor.org.tw/raptor-migration-sites.html,2017年2月8日。
里德生態旅遊
2014 關於。網路資源,https://www.facebook.com/Lide.Ecotourism/info,2014年7月8日。
2016 照片。網路資源,https://www.facebook.com/Lide.Ecotourism/?fref=ts, 2016年10月30日。
2016 象鼻。網路資源,https://www.facebook.com/Lide.Ecotourism/photos/a.519846844779931.1073741858.264715083626443/746098768821403/?type=3&theater,2016年11月23日。
里德社區生態旅遊
2016 影片介紹。網路資源,http://lide.uukt.tw,2016年11月29日。
林美芬
2016 灰面鵟鷹過境 屏東賞鷹季11日。自由時報電子報。網路資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120316,2016年10月30日。
姚志平
2016 猴偷吃果還拍手嘲笑果農廖國棟提議讓原民獵殺。中時電子報。網路資源,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616003126-260407,2016年11月13日。
屏東縣野鳥學會
2016 灰面鵟鷹(灰面鷲)。網路資源,http://www.bird.org.tw/pingtung/KTEAGLELOGO/GRAYFACED/GRAYFACED.htm,2016年10月30日。
2016 滿州群鷹會。網路資源,http://www.bird.org.tw/pingtung/KTEAGLELOGO/KTREPORT/2002R/KTEAGLE2002BB.HTM,2016年11月13日。
2016 灰面鷲巡守隊。網路資源,http://www.bird.org.tw/pingtung/KTEAGLELOGO/GUARD.HTM,2016年11月23日。
2016 墾丁鷹訊。網路資源,http://www.bird.org.tw/pingtung/KTEAGLELOGO/KTREPORT/KTEAGLE.HTM,2016年11月23日。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2017 熱帶植物試植場創設之議。田代安定文庫。網路資源,http://cdm.lib.ntu.edu.tw/cdm/compoundobject/collection/Tashiro/id/31944/rec/2,2017年2月9日。
張存薇
2016 防猴害出招!台東農改場推廣果樹網罩。自由時報電子報。網路資源,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497983,2016年11月13日。
黃鐘山
2016 台中太平果農防猴害盼政府補助電網。自由時報電子報。網路資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13459,2016年11月13日。
潘欣中
2016 國慶連假何處去?墾丁賞鷹樂逍遙。聯合新聞網。網路資源,https://video.udn.com/news/570720,2016年10月30日。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2016 墾丁歷年猛禽過境數量。網路資源,http://www.ktnp.gov.tw/cht/notes02.aspx?ecologyContentID=16,2016年10月30日。
2016 墾丁賞鷹。網路資源,http://www.ktnp.gov.tw/cht/notes02.aspx?ecologyContentID=13,2016年11月23日。
2016 墾丁賞鷹。網路資源,http://www.ktnp.gov.tw/cht/notes02.aspx?ecologyContentID=13,2016年11月23日。
2017 滿州賞鷹。網路資源,http://www.ktnp.gov.tw/News_Content2.aspx?n=28AB1D16ECF7E63C&sms=C88B5251F308CE96&s=7EAD545CD08D1349,2017年1月9日。
聯合新聞網
2014 欖仁溪封溪護魚5年 違者罰15萬。網路資源,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970507.shtml,201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