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日亮 Hsu.Jih-Liang |
---|---|
論文名稱: |
光影與律動的表現--許日亮舞蹈影像攝影創作論述 The 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ght shade and Rhythm--Hsu.Jih-Liang dances image photograph invention dissertation |
指導教授: | 葉俊顯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5 |
中文關鍵詞: | 舞蹈 、舞蹈攝影 、攝影 |
外文關鍵詞: | Dance, Dance Photography, Photograph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有意識的努力與有意識的追求,經由思考與表現傳達出作者的思想、觀念、情感,是人類內在心寧活動與外在形式表現的高層次智慧展現。研究者追求「舞蹈攝影」的創作,及攝影技巧的變化,已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並藉由攝影之便,感受那舞者於舞台演出中享受那自我在空間、時間中移動的美妙感受,以及對美的追求;也欣賞到舞者的曼妙舞姿,及生動的舞蹈呈現。更體認舞蹈能夠培養互助、合作、團結的精神。也因此讓研究者一直沈浸在那光影的變化中,拍出屬於個人自我的創作作品。
藝術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創作又是作者內在心靈與外在生活環境激盪的結果。希望個人對舞蹈的影像表現的探究,能藉由光影元素把舞蹈攝影為主題作一完美的影像呈現。本創作系列的作品藉由光影明暗、象徵、隱喻、超現實、數位蒙太奇營造出研究者的想像意境,以攝影影像原本為真實的傳達媒介,在透過研究者的思維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媒介。並將分別以靜態、動態律動、重複曝光組合、光影表現、粗粒子表現及後製作影像組合等六系列影像創作之內容表現,以呈現出研究者個人對舞蹈影像的創作風格,或可讓觀賞者產生視覺影像的另類思維。本創作系列共分六個系列:
1、靜態系列:
2、動態律動系列:
3、重複曝光組合系列:
4、光影表現系列:
5、粗粒子表現系列:
6、後製作影像組合系列:
在各系列作品中,除了闡述研究者對舞蹈影像的創作理念與表現內容之外,並對作品之創作表現技法及形式作分析解讀,其中也包含影像之後製作處理運用之說明。論文最後並檢視創作成果及歷程,並提出對未來的創作做持續努力的期許。
“Art creation” is a conscious effort and pursuit made by artists. It shows a high-level representation of wisdom which expresses the artist’s thoughts, concepts, and feelings; that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intrinsic psych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 extrinsic expression form. The researcher has been devoted to “dance photography” and photographic techniques for a long time. With the aid of photography, the researcher feels like identifying himself with the dancer who enjoys the free motion within the virtual space and time on stage, and experiencing the dancer’s fervent pursuit of beauty; at the same time, appreciates the graceful movement and the lively performance. It also deepens the researcher’s understanding that dance is able to develop the spirit of collaboration and clanship. The researcher is profoundly fascinated with the change of shadows and lights, as a result, taking those photos with distinctive personal style.
Art cannot separate from life because art creation is a vibration between the artist’s mind and the outside world. Having long explored the beauty of dance image, the researcher hopes to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lights and shadows into the dance photography, showing a series of marvelous images. This series of images are consisted of lights grading, symbols, metaphors, surrealistic imagination, digital montage, which serve to present the imaginary world of the researcher. Photos are the media of reality; by this a style, photos are the media of the researcher’s concepts. What contains inside this work is six series, including the motionless rhythm, the dynamic rhythm, the repeated exposure, the lights grading, the rough particle images and the post-production image collection. The work suggests the researcher’s style on dance image which may inspire the viewers to have an alternative thinking. The six
series are as followed:
1. Motionless series
2. Dynamic series
3. Repeated exposure series
4. Lights grading series
5. Rough particle series
6. Post-production image collection
Within each series, the original thoughts of the author and short introduction will be provided; besides, form analysis on the techniques and further explain on post-production dealings will be stated too. The last part of the thesis is to review the whole creation process and the author’s artistic achievement as well as encourage himself to make constant effort in the future.
參考文獻
王啟榮(2003)。Photoshop 7 中文版實務應用。台北:文魁資訊。
尹沅譯述(1971)。攝影術發明史。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原著:Beaumont Newhall。
平珩主編(1995)。舞蹈欣賞。台北:三民。
朱立人主編(1994)。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 舞蹈美學卷。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江村雄(1999.10)。業餘彩色沖洗放大暨底片複製技巧。彰化員林:國際影像工作室。
何 藩(1982)。現代攝影欣賞。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李文吉譯(1993)。記實攝影。台北:遠流。Arthur Rothstein:Documentary Photography。
李文吉譯(1994)。攝影的哲學思考。台北:遠流。Vilém Flusser: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
李文吉譯(1997)。攝影與人體。台北:遠流。John Pultz:Photography and the Body。
李佩穗、河口洋一郎(1992)。電腦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李勉民主編(1985)。攝影自學指南。香港:讀者文摘遠東有限公司。
李紹明譯(1998)。攝影大師-500經典巨作。台北:閣林圖書有限公司。原編著:Phaidon Press Limited。
李賢文(1979)。攝影台灣。台北 :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宋汝濬(1993)。攝影學。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阮義忠(2000)。攝影美學七問。台北:攝影家出版社。
呂麗珠(1996.3)。幻之舞。台灣攝影,第346期,29〜30。
林 平(1999)。藝術攝影應注重影像創作。海峽攝影,第十八期。
林品章譯(1990)。光構成。台北:藝術家出版社。原作著:朝倉直己。
周大慶(2000.9)。攝影飛羽間 — 野鳥生態攝影的技法與欣賞。台北:大地地理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姚都生(1984)。攝影綜論。台北:徐氏基金會。
姚瑞中(2003)。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台北:遠流。
郎靜山(1969.3.1)。中國攝影學會本屆會員沙龍入選以上作品選輯。中國攝影學會會刊,第九十一期,3。
郎靜山(1963.12)。中國攝影史略。中國攝影,1〜23。
郎靜山(1961.1.1)。郎靜山示範作品。中國攝影學會會務通訊,第十五期。
耿濟之譯(1989)。藝術論。台北:遠流出版社。原作著:托爾斯泰。
徐清波(2004)。徐清波攝影閒論集。台北:中華攝影雜誌社。
翁庭華(1999)。翁庭華攝影作品集—黑白童年攝影系列。台北:羽凡印刷與設計公司。
翁庭華(1999.4)。多重曝光創作理念和技法。台灣攝影,383期,7-9。
翁庭華(2001.3)。翁庭華師生攝影聯展。台灣攝影,406期,11-14。
郭力昕(1998)。書寫攝影。台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淑華編譯(1995)。用心做個生活攝影家。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
陳偉賢譯(1999)。攝影疑難診斷室。台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原著:島田冴子。
陳寬祐譯(2003)。完全數位攝影高手。台北: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Tim Daly. The Desktop Photographer:How to Make Great Photographs with Your PC.
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許揚政(1997)。數位心像。台北:桑格文化有限公司。
游本寬(2003)。美術攝影論思。台北:北市美術館。
曾恩波(1973)。世界攝影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曾恩波(1978)。傑出的攝影家。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莊靈(1976)。攝影藝術散論。台北:遠景出版社。
黃壬來主編(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
黃季瀛(2001.1)。更上一層樓—影像的take和make(上)。中國攝影雙月刊,No:347,1〜5。
黃季瀛(2001.3)。更上一層樓—影像的take和make(下)。中國攝影雙月刊,No:348,1〜6。
黃嘉勝(2005)。黃嘉勝教授攝影學術論文集。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彙編。
黃翰荻譯(1997)。論攝影。台北:唐山出版社。Susan Sontag:On
Photography。
塗紹基譯(1983)。攝影構圖。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原作者:Ben
Clements David Rosenfeld.
彰化縣攝影學會(2004.7)。彰化月賽六月份。彰化攝影,93夏,22。
劉晟志、黃煥超(1988)。數位影像處理。台北: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John Hedgecoe’s Complete Guide to Photography。
劉治平總編輯(1982)。攝影精技。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Michael Busselle’s Master Photography。
潘建宏(1997)。攝影天地間 — 自然攝影的技法與欣賞。台北:大地地理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明發(1998)。構圖的訣竅。台北: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蘇振隆編輯(2003)。舞蹈風情—九十一學年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攝影專輯。彰化:國立彰化社會教育館。
蕭慶良(2004)。親情影像攝影創作:光影的表現與運用。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http://www.owl.idv.tw/exchange/ex-2-1.htm(貓頭鷹咖啡館)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
4221/2004/08/10/147@261597.htm(國際在線-時尚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