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 澤
Wang, Tse
論文名稱: 不同層級游泳選手自由式配速分析
Analysis of Freestyle Pace in Different Level Swimmers
指導教授: 邱文信
Chiu, Wen-Hsin
口試委員: 陳佑
Chen, Yu
涂瑞洪
Tu, Rui H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運動科學系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0
中文關鍵詞: 時間增加率性別差別訓練策略
外文關鍵詞: Time Growth Rate, Gender Differences, Training Strategie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目的:本研究在探討不同層級和性別的游泳選手在100m、200m、及400m自由式比賽中的配速特徵,以提供對訓練和比賽策略的實際參考價值,針對國際組、公開組和一般組的選手進行配速差別比較,並分析不同配速策略的採用情況。方法:2022年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及2022年全國大專運動會的男生、女生、100m、200m及400m自由式的分段成績,使用平均值、標準差和百分比進行統計處理。結果:100m自由式配速落差越小成績較快,400m自由式配速落差越平均成績較快,200m自由式兩者皆需要。結論:本研究提供了不同層級和性別游泳選手在不同距離比賽中的配速特徵,對於訓練和比賽策略的制定以及選手的技術改進都具有參考價值,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特殊配速策略的影響因素,以提高選手的比賽表現。


    Purpose :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ace characteristics of swimmers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genders in 100m, 200m, and 400m freestyle competitions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strategies, targeting international groups, open groups, and general groups. Athletes compare pace differences and analyze the adoption of different pace strategies. Methods : The sectional results of boys, girls, 100m, 200m and 400m freestyle at the 2022 FINA World Championships and the 2022 National College Games were statistically processed using th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percentage. Results : For the 100m freestyle, the smaller the pace difference, the faster the result. For the 400m freestyle, the smaller the pace difference, the faster the average result. For the 200m freestyle, both are needed. Conclusion :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pace characteristics of swimmers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genders in different distance races. It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strategies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improvement of athletes. Future research can further explore special pace strategies in depth. influencing factors to improve players’ performance.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2 第四節 操作型定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游泳運動 5 第二節 紀錄分析 6 第三節 文獻總結 8 第參章 方法 1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0 第三節 研究流程 11 第四節 日期與地點 11 第五節 資料來源及處理 11 第肆章 結果 13 第一節 男生選手在不同層級比賽的配速差別 13 第二節 女生選手在不同層級比賽的配速差別 15 第三節 不同性別在同層級比賽的配速差別 17 第伍章 討論與結論 22 第一節 討論 22 第二節 結論 36 參考文獻 38 中文文獻 38 英文文獻 39

    中文文獻
    1. 2022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成績查詢https://111nug.ntsu.edu.tw/Public/Race/game_data.aspx
    2. 2022年世界錦標賽美國站成績查詢
    https://www.worldaquatics.com/competitions/2958/fina-swimming-world-cup-2022/results?
    3. 王安娜(2016)。游泳訓練疲勞的特性與恢復分析。青少年體育,41,93-95。
    4. 林正蘭(2002)。試論中長跑運動員的速度感及其培養方法。遼寧體育科技,(5),7。
    5. 邱若雅、許富淑、葉啟文、謝宗諭、藍于青(2022)。游泳配速策略分析:以男子400公尺自由式選手為例。大專體育學刊,(161),13-24。
    6. 林建宇、江信宏、謝承勳、陳明坤(2022)。2000-2020年奧運游泳金牌與我國全國紀錄之成績分析比較。興大體育學刊,(21),73-81。
    7. 高明峰、陳珮筑、楊玨、楊小慧(2011)。2000-2008年奧運游泳百公尺自由式成績分析。休閒與社會研究,(4),93-106。
    8. 徐嘉良、陶武訓(2002)。2001 年東亞運游泳選拔賽女子 50 公尺自由式划頻、划幅之分析。大專體育學刊,4(1),121-128。
    9. 莊國良、劉有德(2013)。勝負與實力差距對於比賽內容的影響─桌球個案標記分析。運動教練科學,(31),1-12。
    10. 高明峰、陳珮筑、楊玨、楊小慧(2011)。2000-2008 年奧運游泳百公尺自由式成績分析。休閒與社會研究,(4),93-106。
    11. 張豔平、翟豐(2002)。馬拉松運動員的速度訓練與速度分配特徵。遼寧體育科技,4(9),1。
    12. 曾俊堯(2007)。青少年游泳選手 100 公尺捷泳分段策略。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體育教學博士論文。
    13. 辜政寰(2014)。2013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比賽紀錄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研究所。
    14. 葉典禎(2013)。2012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紀錄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
    15. 謝欣芳、鄭育亭、陳家祥、劉強(2015)。不同配速模式對400公尺捷泳配速表現之比較。運動表現期刊,2(2),59-64。
    16. 謝欣芳、陳福君、許瓊云、劉強(2012)。不同配速方法對游泳表現及心跳變異之影響。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7),98-100。

    英文文獻
    1. Oliveira, G. T. D., Werneck, F. Z., Coelho, E. F., Simim, M. A. D. M., Penna, E. M., & Ferreira, R. M. (2019). What pacing strategy 800m and 1500m swimmers use?. Revista Brasileira de Cineantropometria & Desempenho Humano, 21.
    2. Hanon, C., & Gajer, B. (2009). Velocity and stride parameters of world-class 400-meter athletes compared with less experienced runners.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3(2), 524-531.
    3. Hart, C. (2000). 400 Meters S. USA track Field, Human Kinetics, 51-61.
    4. McGibbon, K. E., Pyne, D. B., Shephard, M. E., & Thompson, K. G. (2018). Pacing in swimming: a systematic review. Sports Medicine, 48, 1621-1633.
    5. Robertson, E. Y., Pyne, D. B., Hopkins, W. G., & Anson, J. M. (2009). Analysis of lap times in international swimming competition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7(4), 387-395.
    6. Brina, A., Blanksby, B. K., Simpson, J. R., Elliott, B. C., & Mcelroy, K. (1998). Biomechan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Breaststroke Turns by Age-Group Swimmers. 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 14, 180-189.
    7. Hay, J. G., (1987). Swimming biomechanics: A brief review. Swimming Technique, 23(3), 15-21.
    8. Maglischo, E. W. (1993). Swimming even faster (pp. 565-596). Palo Alto, Calif. MayfieldPublishing Co.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