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巫玉美
論文名稱: 運用「心智圖」創新教學之敘說研究-以苗栗縣花樟國小為例
The use of " Mind Map "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of narrative research ---Taking Hua-Chang Elementary School of Miaoli Coun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林志成教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心智圖創新創意教學創造力
外文關鍵詞: mind map, innovation, creative teaching, creativ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運用敘說研究探討苗栗縣花樟國小教師運用「心智圖」創新教學的教學策略及因應,並蒐集國內外相關的論文、期刊、專書等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判斷,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與架構,並作為下次行動研究參考的依據。
    本研究之重要結果,主要包括下列三項:
    壹、找到自己、發現主體、重新界定責任~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貳、透過敘說研究,澄清心智圖的運用範疇與功能:一、心智圖能幫助整合資訊;二、心智圖能提升創造思考力;三、心智圖能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四、心智圖增進系統性記憶;五、其他:運用心智圖書寫筆記、行程日誌、規劃計畫、會議簡報、草擬講稿、資訊管理等。
    參、透過心智圖教學,改變教師的心智思考與教學態度:一、培養教師非線性思考模式能將左右腦的特性平衡發展,應用所有的認知能力;二、啟發教師正向多元的教學態度;三、多思考、多聯想、多閱讀:增加生活經驗豐富聯想力,創造力便自然而生;四、學校行政與家長都願意配合:長時間推動,對教育是利多的;五、帶動教師進修風潮。
    本研究提出下列三項研究省思:
    壹、參與教師的省思:一、教師角色的改變;二、啟動創新教學模式;三、做好時間管理,提升教與學的效能: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動手,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動手;四、建立型塑學習型組織的共識。
    貳、學生省思:一、學生樂於主動參與學習;二、應用所有的認知能力;三、學生的概念不容易分支分層;四、課程內容豐富,有互動但需花較多時間練習。
    參、研究者省思回饋:一、以生活化的課程與教學為主軸;二、兼顧學生學習興趣;三、豐富學生生活經驗為優先;四、教師引導程度迷思。
    本研究之主要建議,主要包括下列四項:
    壹、對心智圖教學的建議:一、學校課程安排彈性化;二、適當的教學規模;三、各年齡層皆應善用心智圖學習;四、建立學生概念模組作為學習的先備知識;五、活用協同教學;六、心智圖適用於各領域教學。
    貳、對創新教學的建議:一、營造另一個對話空間;二、師生互為主體性;三、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四、引起好奇心;五、以心智圖作為評量工具。
    參、對學校行政的建議:一、建立共同願景,滿足學生與教師的需求;二、營造教與學之優質環境;三、建立網路溝通平臺;四、爭取社區支援和家長策略聯盟;五、提供行政作業評量工具。
    肆、對學校行政敘說研究的建議:一、系統思考的淬煉;二、學校行政敘說應注意研究倫理;三、避免行動敘說研究流於瑣碎與自說自話。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narrative process to investigating how teachers in Hua-Chang school of Miaoli county utilize mind map as a teaching strategy and an application too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s, books and other available literature we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o compare, to synthesize, to judge, and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framework of this research. Moreover, it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other action research related topics.
    Important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three:
    1. Find yourself, find the subject, redefine the responsibility—affirm your own value of existence.
    2. By means of narrative research, to clarify the application category and function of mind map
    1) Help integrate information. 2) Upgrade creation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3) Upgrad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4) Improve systematic memory. 5) Others: Apply mind map to notes taking, log recording, plan organization,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speech draft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tc.
    3. By means of the mind map, to alter teachers’ mind thinking and teaching attitude
    1) Non-linear thinking pattern can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of left and right brain and utilize the whole cognition. 2)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teaching attitudes. 3) More thinking, more association, more reading.To increase life experience and to rich association will naturally improve creation. 4) Both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parents are willing to be cooperative. To promote the mind map will be profitable to education. 5) Driven wave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three of the following reflection:
    1. The reflections of participating teachers
    1) The change of teachers’ role. 2) Starting creative teaching mode. 3) The importance of time management: start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4) Establishing consensus and shap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2. The reflections of students
    1)Students willing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2) Applying all congnitive abilities. 3)The concept of students is not easy to branch layer. 4) Plentiful courses with more interaction, but need more practice-on.
    3. The reflections and feedback of researchers
    1) Dailylife courses and teaching. 2) Tak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into account. 3)The myth to extent of teachers’ conduction.

    The major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four:
    1. The suggestions to Mind Map
    1) Flexible school curriculum. 2) Appropriate teaching scale. 3)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all ages are learning Mind Mapping. 4) Students as a learning module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prior knowledge. 5) Utilizing team teaching. 6) Mind Map applied to various areas of teaching.
    2. The suggestions to creative teaching
    1) To create another space for dialogue. 2) The teacher and student are the subject parts for each other. 3) Lessons from mistakes. 4) Arise curiosity. 5) Using Mind Map as an assessment tool.
    3. The sugestions to school administration operation
    1) Establishing common prospect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2) Buiding a good quality environmen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3) Establishing a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4) Acquiring the community assistance and parents’ strategic alliance. 5) Providing the admistrative operating assesment tools.
    4. The suggestions to school administrative narrative research
    1) The refinement of systematic consideration. 2) The narr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uld take notice on research ethics. 3) Avoding action narrative inquiry turning into triviality or of-talking.

    第一章 緣起不滅 1 第一節 思想起~苦行僧的啟示 2 第二節 跳躍的音符~研究方法敘說 15 第三節 實踐角色責任與重尋自我價值~研究目的 3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3 第二章 聆聽曲調~文獻探討 55 第一節 心智圖和創新教學之探討 55 第二節 心智圖相關研究分析 61 第三章 細說曲調~團隊的成長故事 67 第一節 前奏~引進心智圖 67 第二節 進行曲~「心智圖創新教學方案」實施歷程 73 第三節 變奏~質疑、衝突與蛻變成長 94 第四章 品味曲調~經驗分享 99 第一節 北中南的邀約 99 第二節 曲調分析與探討 109 第五章 交響曲~結論、省思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結論 133 第二節 省思 136 第三節 建議 141 參考文獻 147 壹、中文部分 147 貳、英文部分 152 附 錄 153 附錄一 認識自己最難 153 附錄二 初級資訊種子學校-樟香藝術寫意教案設計(節錄) 154 附錄三 教師訪談大綱 159 附錄四 學生學習問卷 160 附錄五 初級資訊種子學校-實施期程表 162 附錄六 「四季」教學簡案~大E老師 163 附錄七 教師回饋單(節錄) 164 附錄八 心智圖創新教學方案-教師工作坊作品 165 附錄九 學習單 169 附錄十 心智圖自評互評表 170 附錄十一 擴散思考能力(思緒飛揚):「獅子」 171 附錄十二 歸納與分層練習(思緒綻放):「衣服」 171 附錄十三 心智圖寫作評量表 171 附錄十四 S0502學生作品-第一百個客人心智圖 174 附錄十五 2007年花樟國小創新寫作教學-創意學子計畫心智圖 174 表 次 表1-1 花樟國小近年來推動創新教學背景脈絡 31 表1-2 花樟國小教師年齡統計 31 表1-3 花樟國小教師服務年資統計 32 表1-4 花樟國小教師學歷背景統計 32 表1-5 花樟國小近年內教師得獎記錄 32 表2-1 孫易新(2004)彙整之心智圖操作性定義 56 表2-2 「心智圖」檢索全國博碩士論文網查詢結果分析 62 表2-3 國內心智圖相關研究資料彙整 63 表2-4 國外心智圖相關研究資料彙整 64 表3-1 範例-烤肉 76 表3-2 教師回饋單修正及改編參考一覽 79 表3-3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86 表3-4 心智圖創新教學方案行動研究進度甘梯圖表 91 表3-5 資料呈現符號說明 93 表4-1 教師成長工作坊研習 101 表4-2 傳統寫作教學與心智圖寫作教學比較 102 表4-3 教師回饋資料呈現編號 103 表4-4 心智圖熟悉度分析 110 表4-5 心智圖功能理解分析 110 表4-6 記敘文的熟悉度分析 113 表4-7 寫作各文體瞭解度分析 114 表4-8 花樟國民小學五年級寫作課程實施一覽表 118 圖 次 圖1-1 敘說研究:詮釋論文組織架構圖 22 圖1-2 敘說研究流程心智圖 23 圖1-3 自我超越之行動智慧心智圖 53 圖3-1 寫作教學-烤肉心智圖 75 圖3-2 心智圖範例-快樂 77 圖3-3 心智圖創新教學方案研究步驟流程 81 圖3 4 心智圖創新教學方案行動研究步驟流程圖 81 圖3-5 心智圖創新教學方案研究實施流程概念架構圖 85 圖3-6 學生作品S0501-冬天 98 圖4-1 學生作品 S0602-四季風情 104 圖4-2 學生作品S0402-慌張先生 105 圖4-3 學生作品S0607-四季風情 106 圖4-4 學生心智概念圖認知圖 111 圖4-5 學生心智繪圖認知圖 112 圖4-6 心智圖範例說明1 115 圖4-7 心智圖範例說明2 116 圖4-8 心智圖範例說明3 116 圖4-9 心智圖範例說明4 117 圖4-10 S0507心智圖寫作評量表分量表 119 圖4-11 心智繪圖寫作評量表總表 120 圖4-12 學生作品S0502畢業紀念冊-頁1,封面-花語 130 圖4-13 學生作品S0502畢業紀念冊-頁2,自我剖析心智圖 131 圖4-14 學生作品S0502畢業紀念冊-頁3,生活點滴 131

    壹、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教出寫作力。臺北:天下雜誌。
    王開府、潘麗珠,鄭圓鈴,吳惠花,黃惠美,陳俐伶等(2008)。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教育部。
    王開府(2008)。概念模組在語文思考教學與評量之運用-以心智圖為例。2007.12.01擷取自httP//140.117.12.91/prof/index.php。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8)。Riessman, Catherine Kohler(1993)著。敘說分析(1版4刷)。臺北:五南。
    成虹飛(2005)。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敘說與課程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0,5-13。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研究所-質的研究上課講義。
    成虹飛(2007)。行動與敘說研究的個人學習筆記。載於行動研究在臺灣-社會田野中的實踐者研討會,臺北。
    江愛華(1995)。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教學改革,載於師資培育法之檢討與修正,201-224。臺北:五南。
    朱光潛(2003)。談美。臺中:晨星。
    李昆璉(2007)。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之個案研究-石頭坑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淑婷(2004)。學校行政怎麼「行」?學校行政運作的敘事探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文英(2000)。一位國小老師主體探究與身體教育實踐的故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佳玲(2007)。我看我:自我認同形成歷程之自我探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明清(2005)。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五南。
    林慧姿(2004)。新手教師應用繪本結合心智圖法於國小資源班閱讀教學之質性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秀娥(2007)。心智繪圖在國小五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暑期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佩嬈(2008)。心智圖法對國小兒童繪畫內涵表現影響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志成(2001)。反教育的學校行政之哲學省思。學校行政雙月刊,14,4-13。
    林志成(2002)。學校行政行動智慧的意涵與教學省思。初等教育學報,8,
    67-99。
    林志成(2003)。批判省思、專業對話的理念與做法。學校行政雙月刊,23,3-14。
    林志成(2004a)。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林志成(2004b,12月)。激勵學校行政人員士氣的行動智慧。載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主辦之「中華民國學校行政論壇第十三次研討會論文集」(頁59-72),臺北。
    林志成(2005)。創新教學之行動研究。20100630擷取自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5%90%B3%E6%98%8E%E6%B8%85%EF%BC%8C2005++%E8%A1%8C%E5%8B%95%E7%A0%94%E7%A9%B6&fr=yfp&ei=utf-8&v=0
    林志成、童鳳嬌(2005)。教育經營創新之行動智慧。載於國立政治大學之「2005年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21-32。
    林志成、張學善(2006)。教育行動研究的覺知行思與經驗分享。載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主編(2006地方教育輔導論文集),79-108。
    林志成、林仁煥(2008)。增能創價、策略聯盟與特色學校經營。學校行政,58,1-20。
    林雅玲(2002)。國中小創意教師教學策略與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冠宇、許進成(2007)。質性研究與敘說探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研究法小組報告。2010.05.26擷取自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8%B3%AA%E6%80%A7%E7%A0%94%E7%A9%B6%E8%88%87%E6%95%98%E8%AA%AA%E6%8E%A2%E7%A9%B6&fr=yfp&ei=utf-8&v=0
    林蒼生(2009)。隨便想想。天下雜誌,臺北。
    金躍軍(2009)。禪的管理學。智慧小房子,臺北。
    阿特拉斯的部落格(2007)。高峰經驗:觸及生命的存在價值。2010.05.13擷取自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5153973
    范家豪(2002)。實踐知識管理之組織學習行動研究-以一個教育專案為例。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星雲法師(2004)。自覺與行佛。2010.05.13擷取自http://www.blia.org/chinese/about/words/keynote/kn2004.htm
    洪蘭譯(2003)。(Henry Gleitman著) (2003)。心理學(上)。台北:遠流。
    洪蘭(2007)。創造力的天敵。天下雜誌,376。臺北:天下雜誌。
    洪榮昭(2003)。提升創意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未出版。
    胡敏曲 (2004)。知識經濟時代國小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涂亞鳳(2005)。心智繪圖寫作教學法對國中生語文創造力及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孫易新(2007)。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人士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孫易新(2004)。心智圖思考法。臺北,浩域企管。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1。臺北:耶魯。
    孫易新譯(2007)。Tony Buzan & Barry Buzan(2004)原著。心智圖聖經: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The Mind Map Book)。臺北:耶魯。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臺北:巨流。
    施佩芳(2009)。知識經濟時代下校長知識領導內涵的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63,110。
    唐鈺雁(2008)。心智圖法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寫作能力提升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唐依旋(2008,2月10日)。正向思考才能擁有快樂人生。大紀元訊 。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在胡幼慧編著,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27-46。臺北:巨流。
    莊景益(2008)。心智繪圖結合摘要教學法與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莊明貞(2002)。敘說性探究。教育研究法上課講義,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
    夏曉鵑(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臺北:左岸文化。
    黃孟麗(2005)。樟香藝術寫意-大樟樹之歌。98.12.17擷取自http://163.19.225.249/firstmis/2/index.htm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体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4),17-26。
    陳盈達(2003)。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洪葉文化。
    陳麗雲(2006)。國小高年級修辭格創意教學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財喜(2008)。創造力教育政策執行情形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苗栗縣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靜宜(2006)。如履薄冰或大步邁進:一位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的自我敘說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焜元(2002)。Peter M. Senge 建構學習型組織五項修練的反思-兼論在行政部門體現所面臨的課題。T&D 飛訊,3。
    陳靜(2002)。教師反省思考與專業成長。教育趨勢導報,3。2010.06.03擷取自http://www.public.com.tw
    陳淑娟(2004)。心智繪圖融入國小低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教育部(2004)。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地方創造力教育推動計畫。臺北:教育部。
    晨晨(2007)。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2010.05.13擷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7/4/19/n1683017.htm
    郭淑惠(2003)。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郭進隆譯(2007)。第五項修練(訪臺紀念版) The Fifth Discipline。
    Peter M. Senge原著。臺北:天下文化。
    無名氏(2009)。田野札記。2009.12.30 擷取自http://blog.tyc.edu.tw/b/redhair168/post/1190/4549
    銅鑼鄉公所(2009)。銅鑼鄉公所資訊網。2009.12.09擷取自http://www.tongluo.gov.tw/p4b-10.htm
    楊茂秀(2001)。載於吳慧貞譯,故事的召喚,15。臺北:遠流。
    廖志崑(2007)。ㄧ位國小主任專業發展之敘說探究-六項修練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杏蓉(2008)。初任校長位偏遠學校點燃心燈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Jean Clandinin, Michael Connelly(2000)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心理。
    錢秀梅(2002)。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聯合報(2009)。學生的問題,正是辦教育者的責任。 2009.12.18擷取自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255180.shtml
    魏靜雯(2004)。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玲妃譯 (1997)。(Tony Buzan 著)。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臺北:一智。
    饒見維(1999)。統整課程的意義與基本理念。國立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家長會會訊,11,花蓮。
    貳、英文部分
    Adler, M. J. (1986). Commentary: Why critical thinking programs won't work. Education Week, 28, 13-14.
    Buzan T.(2004). The Mind Map Book. BBC
    Howe, R. (1996). Instruction and experience for abilities related to creative processes and products. NY: Harper.
    Kemmis, S., & McTaggart, R. (1988). Introduction. In S. Kemmis & R. McTaggart (Eds.), The Action research reader (3rd ed., pp. 1-23).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Mento, A. J., Martinelli, P., & Jones, R. M.(1999). Mind mapping in executive education: Applications and outcom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18(4), 390-407.
    Peterson, A. R., & Snyder, PJ.(1998). Using mind maps to teach social problems analysi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ocial Problems (48th, San Francisco, CA, 179 August 20-22, 1998)(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4882)
    Steyn,T, & Boer, A-L. D.(1998). Mind mapping as a study tool for underprepared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thnology, 21(3), 125-131.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