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翁世雄
論文名稱: 謝武彰兒歌創作生命史
Life History of nursery rhyme creation of Xie Wu-Zhang
指導教授: 李麗霞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謝武彰兒歌兒歌創作歷程生命史
外文關鍵詞: Xie Wu-Zhang, nursery rhymes, process of nursery rhyme creation, life histor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謝武彰是台灣著名且重要的兒歌作家之一,他的兒歌質與量並重。就質的方面,他的兒歌作品曾獲得國家文藝獎、高雄市文藝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與中華兒童文學獎等獎項;就量的方面,從1978年到2009年,謝武彰創作了卅幾本兒歌集,一千多首兒歌,豐富的出版數量,作品深受出版社與讀者的肯定。
    本文以生命史的研究方法,藉由資料蒐集、文本分析、深度訪談,在社會、時間、空間的脈絡下,探察生命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也藉此理解謝武彰兒歌創作生命的本質和內涵。經研究,本文的重點為:
    一、 謝武彰兒歌創作生命史
    謝武彰兒童文學創作從兒童詩開始,接著進入兒歌創作領域。謝武彰在1982年以《大家來唱ㄅㄆㄇ》一書獲得國家文藝獎,奠定他兒歌創作的地位。1994年以《靜靜悄悄雪花飄》、《嘰嘰喳喳蟲蟲飛》、《綠綠大樹香香花》、《喵喵喵喵鵝游水》、《脆脆蔬菜甜甜果》五本兒歌集獲得中華兒童文學獎,讓他的兒歌創作到達頂峰,這一時期也是台灣兒歌創作的高峰期。之後,謝武彰在2000年出版的《國語日報圖畫字典》(上˙下冊),總共收錄了八百多首兒歌。2009年出版的《文字雙胞胎?》(上)(下)則是謝武彰最新的兒歌創作作品集。
    二、謝武彰兒歌創作歷程
    兒歌創作歷程:(一)兒歌創作的長期記憶,包含兒歌創作知識、兒歌創作題材、兒歌讀者。(二)兒歌創作環境,包含兒歌創作習慣,兒歌創作創意,兒歌創作靈感。(三)謝武彰兒歌創作修改歷程。這三大區塊相互影響,相互監控,形成謝武彰兒歌創作歷程。
    三、謝武彰兒歌創作風格
    謝武彰以「兒歌詩化」的特色,將兒歌和兒童詩結合,創造出兒歌的新風貌和新局面。而謝武彰「兒歌詩化」的內涵有:放寬兒歌的格局和視野、兒歌也有「詩眼」、兒歌也有「詩趣」、兒歌也有「詩的意境」,以及兒歌也有「詩的創意」。
    研究者經由研究謝武彰兒歌創作生命史,從兒歌創作本質看到謝武彰打破兒歌的既成印象,展現兒歌的新生命、新氣象。從兒歌創作熱情看到謝武彰用他一生的堅持與執著,豐富創作生命的視野,同時用熱情來守護兒歌創作的園圃。而個人也因為生命史研究,喜獲謝武彰的分享與友誼,也喜獲生命的沃土,讓我在教學現場上、在個人省思上,是收穫滿行囊。雖然研究之路暫告結束,然而這條生命長河的人、時間、空間、事件、脈絡,仍然繼續流動著,它沒有歇息,下一段的旅程,正醞釀著新奇的發想與創作。
    關鍵字:謝武彰、兒歌、兒歌創作歷程、生命史


    Xie Wu-Zhang is one of the renowned authors in the literature field of nursery rhymes in Taiwan. His works have been produced in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As for quality, his writings have received National Award of Literature and Arts, Kaohsiung Award of Literature and Arts, Hong Jian-Quan Award for Children’s Literature, the Chinese Award for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so forth. Concerning quantity, from 1978 to 2009, Xie Wu-Zhang has written more than thirty collections of nursery rhymes, as well as more than one thousand pieces of nursery rhymes. With such significant number of his publications, Xie Wu-Zhang has earned the respect and support of publishers and readers in the field.

    This research is undertaken through the approach of life history study. By means of document collecting, text analyzing,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earch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tentionality of life in the social context of time and space. With these methods,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life creation in the nursery rhyme sphere is well interpreted and understood. The research summery is as follows:

    History of nursery rhyme creation of Xie Wu-Zhang
    Xie Wu-Zhang’s cre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tarted with making poems for children, which led him into the area of nursery rhyme writing. In 1982, one of his books ‘Let’s sing with BPM’ received National Award of Literature and Arts. Since then Xie Wu-Zhang had established a reputation as a nursery rhyme writer. In 1994, his five nursery rhyme collections ‘Silently, softly, whirl the snowflakes’, ‘Chirp, buzz, fly the insects’, ‘Green giant tree, colorful sweet flowers’, ‘Meow the goose swims’, and ‘Chirp vegetables, sweet fruits’ won the Chinese Award for Children’s Literature. These awards marked the climax of Xie Wu-Zhang’s writing career. In addition, Taiwan’s creation activity of nursery rhymes reached its peak at the time. Afterwards, Xie Wu-Zhang published ‘Mandarin Daily News Illustrative Dictionary (volume 1 and 2)’ in 2000, which includes more than eight hundred pieces of works. ‘Word twins (volume 1 an2)’ published in 2009 is Xie Wu-Zhang’s latest work collection of nursery rhymes.

    Process of nursery rhyme creation of Xie Wu-Zhang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process: (1) long-term memories for nursery rhyme creation, including the knowledge of nursery rhymes, the material for nursery rhymes, and nursery rhyme readers; (2) the environment for nursery rhyme creation, including the habits of writing nursery rhymes, creative thought for nursery rhymes creation, the inspiration for nursery rhyme creation; (3) the phases of creating and revising nursery rhymes. These are the three aspects, interacting with and monitoring each other, that form Xie Wu-Zhang’s process of nursery rhyme creation.

    Style of nursery rhyme creation of Xie Wu-Zhang
    Applying ‘poetic language’ in nursery rhymes is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Xie Wu-Zhang’s style. He combines nursery rhymes with poems, adding a new dimension to, as well as setting a new trend in nursery rhymes. As to the content of his ‘poetic language’, the feature consists of widening the arrangement and scope of nursery rhymes, ‘poetic keyword’ in nursery rhymes, ‘poetic delight’ in nursery rhymes, ‘poetic conception’ in nursery rhymes, and ‘poetic creation’ in nursery rhymes.

    Through a life history study of Xie Wu-Zhang’s nursery rhymes creation, from looking into the nature of the activity, the researcher observes that Xie Wu-Zhang had achieved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field. He brought nursery rhymes to life and widened conventional views. With such enthusiasm for creation, it is seen that Xie Wu-Zhang has been dedicated to the field, enriching the landscape of creation life and nourishing the garden of nursery rhymes. Bessides, due to the study work, the author builds a blissful friendship with Xie Wu-Zhang. With such wonderful gift, the harvest of study is considerable in terms of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and personal reflection. The research currently comes to an end; however, people, time, space, events, and threads of thought are still constantly flowing. Since they never stop, innovative ideas and newborn creation are about to form, to be expected.

    Keywords: Xie Wu-Zhang, nursery rhymes, process of nursery rhyme creation, life histor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壹、語文教學專業的提升…………………………………………1 貳、謝武彰創作兒歌………………………………………………2 參、生命史—生命的省察和關注…………………………………3 第二節 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傳統兒歌與現代兒歌………………………………………7 壹、傳統兒歌與童謠………………………………………………7 貳、傳統兒歌與現代兒歌的定義…………………………………7 參、兒歌的類別……………………………………………………10 第二節 兒歌創作歷程………………………………………………14 壹、兒歌創作歷程…………………………………………………14 壹、兒歌創作修改…………………………………………………17 貳、兒歌創作靈感…………………………………………………20 第三節 生命史………………………………………………………24 壹、主體性探究……………………………………………………24 貳、生命史理論……………………………………………………25 參、困難與焦慮……………………………………………………30 肆、生命史研究的優點……………………………………………31 伍、生命史研究的爭議與限制……………………………………32 陸、生命史研究論文………………………………………………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37 第一節 研究者角色…………………………………………………37 第二節 資料的蒐集…………………………………………………39 第三節 研究歷程與架構……………………………………………41 壹、建立信賴關係…………………………………………………41 貳、研究歷程………………………………………………………41 參、研究架構………………………………………………………43 第四節 應用生命史研究的省思……………………………………45 第四章 謝武彰兒歌創作之生命史…………………………49 第一節 謝武彰兒童詩歌創作………………………………………49 壹、兒童詩到兒歌創作……………………………………………49 貳、兒童詩歌的滲透………………………………………………54 第二節 謝武彰兒歌創作史…………………………………………56 壹、耕耘兒歌花園…………………………………………………56 貳、謝武彰兒歌作品集……………………………………………57 第三節 謝武彰與當代兒童文學圈…………………………………67 壹、參與兒童文學圈活動…………………………………………67 貳、對兒歌創作圈的影響…………………………………………68 第五章 謝武彰兒歌創作歷程………………………………75 第一節 兒歌創作長期記憶…………………………………………75 壹、兒歌創作知識涵蓄………………………………………………75 貳、兒歌題材系統化分類……………………………………………78 參、重視兒歌讀者反應………………………………………………80 第二節 兒歌創作環境………………………………………………82 壹、持久的創作習慣…………………………………………………82 貳、兒歌創意與靈感…………………………………………………83 參、創作環境的挑戰…………………………………………………86 第三節 兒歌創作修改歷程…………………………………………90 第六章 謝武彰兒歌創作風格………………………………101 第一節 兒歌詩化的特色…………………………………………..101 第二節 謝武彰兒歌的音樂性……………………………………..113 壹、混揉古典與現代句式於兒歌之節奏……………………………114 貳、活潑兒歌的用韻………………………………………………119 參、句式的重複性涵詠延展兒歌之節奏……………………………123 肆、豐富兒歌擬聲的聽覺美感………………………………………126 第七章 回溯研究生命之長河………………………………129 第一節 兒歌創作的討論與省思…………………………………129 壹、兒歌創作如何破繭而出?………………………………………129 貳、兒歌的淺語藝術與詩的藝術如何交融?…………………………131 參、兒歌創作的熱情何以澆不熄?…………………………………135 第二節 生命史研究的省思………………………………………136 壹、回溯生命史研究……………………………………………136 貳、研究生命史的收穫…………………………………………137 參考文獻…………………………………………………….143 附錄………………………………………………………….147 附錄一:謝武彰兒童文學生命史記事年表………………………147 附錄二:謝武彰得獎紀錄…………………………………………152 附錄三:謝武彰著作目錄…………………………………………154 附錄四:謝武彰兒歌創作作品目錄………………………………163 附錄五:訪談歷程記錄表…………………………………………165 表 次 表2-1 自傳╱傳記╱生命史重要相關名詞說明…………………………………26 表2-2 自傳╱傳記╱生命史論文…………………………………………………33 圖 次 圖2-1寫作歷程模式圖……………………………………………………………15 圖2-2馮輝岳〈噴水池〉兒歌的創作歷程圖……………………………………19 圖3-1謝武彰兒歌創作生命史效度檢驗圖………………………………………40 圖3-2謝武彰兒歌創作生命史研究歷程圖………………………………………43 圖3-3對謝武彰兒歌創作生命的瞭解與知識的進展循環歷程簡圖……………43 圖3-4謝武彰兒歌創作生命史研究順序流程圖…………………………………44 圖4-1謝武彰獲得第一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第一名所出版的《兒童詩集》…51 圖4-2謝武彰所著《大家來唱ㄅㄆㄇ》…………………………………………60 圖4-3謝武彰榮獲國家文藝獎獎章正面…………………………………………61 圖4-4謝武彰榮獲國家文藝獎獎章背面…………………………………………61 圖5-1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詩句的修改歷程圖…………………………90 圖5-2謝武彰〈矮矮的鴨子〉兒歌修改稿圖……………………………………93 圖5-3謝武彰〈矮矮的鴨子〉兒歌手稿圖………………………………………94 圖5-4謝武彰〈ㄞ〉修改歷程圖…………………………………………………94 圖5-5謝武彰〈鸚鵡〉兒歌手稿,也是第一稿圖………………………………96 圖5-6謝武彰〈鸚鵡〉兒歌手稿,也是第二稿圖………………………………97 圖5-7謝武彰兒歌創作歷程模式圖………………………………………………99

    參考文獻
    一、書目
    丁興祥、賴誠斌(2001)。心理傳記學的開展與應用:典範與方法。載於馮朝霖、
    簡楚瑛編(2001)。質性研究:理論與實作對話(頁77—106)。台北:五南
    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丁興祥、張慈宜、賴誠斌等譯(1982),Runyan, William McKinley著。生命史與心
    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尤克強(2007)。未盡的春雨珠光。台北:愛詩社。
    尤克強(2008)。預約一季冬雪。台北:愛詩社。
    王國維(2006)。人間詞話。台北:雅典娜書房。
    王麗雲(2000)。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
    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頁265—305)。高雄:麗文文化。
    尹世霖編(1992)。海峽兩岸兒歌百家。山東:明天出版社。
    朱自清(2004)。中國歌謠。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朱光潛(1987)。文藝心理學。台北:建宏出版社。
    朱光潛(2003)。談美。台北:晨星出版社。
    朱介凡(1980)。中國兒歌。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江文瑜(1996)。口述史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
    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米雅(陳秀鳳)(2002)。另一雙眼睛—窗‧道雄詩選。台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成虹飛(2005)。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敘說與課程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0,
    (頁5—13)。
    杜榮琛(1987)。拜訪童詩花園。台北:蘭亭出版社。
    杜榮琛(1990)。海峽兩岸現代兒歌研究。新竹:培根兒童文學雜誌社。
    杜榮琛(1991)。台灣創作兒歌初探。載於林文寶編(1991)認識兒歌(頁34—
    41)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李維倫譯(2004)。現象學十四講。Robert Sokolowski著。台北:心靈工坊。
    吳祥輝(2009)。驚喜挪威。台北:遠流出版社。
    吳惠貞譯(2001),Robert Coles著。故事的呼喚。台北:遠流出版社。
    林文寶(1995)。兒童詩歌研究。新竹:銓民書局。
    林芳萍(2004)。月亮船。台北:民生報社。
    林芳萍(2004)。蜜豆冰。台北:民生報社。
    林良(2000)。淺語的藝術。台北:國語日報社。
    林良、林煥彰、林武憲、謝武彰、杜榮琛(1986)。童詩五家。台北:爾雅。
    林武憲(1989)。兒童文學詩歌選集。台北:幼獅文化。
    林煥彰、樊發稼、何紫主編(1992)。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小傳。湖南:湖南
    少年兒童出版社。
    林煥彰(2001)。童詩廿五講。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林錫銓(2007)。跨界永續治理:生活政治取向之永續體制演化研究。台北:韋
    伯出版社。
    邱各容(2005)。台灣兒童文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周煦良、湯永寬譯(2005),沙特(Sartre)著。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上
    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周惠玲譯(2007),保羅․科爾賀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洪志明(2000)。童詩萬花筒—兒童文學詩歌選集1988-1998。台北:幼獅文化。
    郭湛(2002)。主體性哲學:人的存在及其意義。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載於翁開誠
    編(2002)。主體性的探究與實踐(頁19-31)。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
    司。
    高行健(2001)。沒有主義。台北:聯經出版社。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
    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頁93-134)。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徐翰林譯(2005),泰戈爾著。泰戈爾的詩。台北:海鴿文化。
    徐翰林譯(2005),紀伯倫著。紀伯倫的詩。台北:海鴿文化。
    馬景賢(2000)。跟父母談兒童文學。台北:國語日報社。
    馬景賢(2001)。春風春風吹吹。台北:民生報社。
    梁福鎮(1999a)。普通教育學研究的現況與趨勢。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頁315-353)。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陳正治(1985)。中國兒歌研究。台北:親親文化事業。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月美(2005)。敘事探究:一種理解課程與教學的新途徑。教育研究月刊,130,
    (頁30-44)。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理論及應用。高雄:高雄
    師範大學。
    張繼樓(2003)。兒歌的寫作修改和欣賞。香港:新天出版社。
    張熾恒譯(2007),布雷克著。布雷克詩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馮輝岳(1995)。兒歌研究。台北:台灣商務。
    聖野(1991)。兒歌,真善美的花朵。載於中國幼兒文學集成(頁382-383)。重
    慶:重慶出版社。
    熊同鑫(2001)。窺、潰、饋:我與生命史研究相遇的心靈起伏。載於馮朝霖、
    簡楚瑛編(2001)。質性研究:理論與實作對話(頁77-106)。台北:五南
    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董崇選(1997)。文學創作的理論與教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廖月娟(2009)譯,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著。異數:超凡與
    平凡的界線在哪裡?。台北:時報出版社。
    蔡敏玲、余曉雯譯 (2003),Clandinin, D. J., Connelly, F. M.著。敘說探究:質性研
    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鳳芯(2000)。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1988~1998—擺盪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台
    北:幼獅文化。
    謝武彰、黃基博(1975)。春。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謝武彰(2006)。我的第半本書。台北:民生報社。
    二、論文
    何怡君(2003)。交織一片藍天—我與一位女校長投入課程改革的生命史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李秀俐(2005)。擁抱艷陽天:一位國小女性總務主任之生命史。私立明道管理
    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未出版。彰化縣。
    吳慎慎(2003)。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吳宜婷(2006)。海峽兩岸當代創作兒歌研究(1945-2000)。私立中國文化大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吳嘉惠(2002)。杜榮琛教師專業發展歷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未出版。花蓮。
    林淑珍(2003)。兒歌音樂性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東。
    孟佑寧(2007)。向陽新詩創作歷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未出版。台北市。
    范揚焄(2002)。一位男性國小資深教師的生命故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與輔導
    教學碩士班。未出版。新竹。
    許傳德(1999)。一位國小校長的生命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
    版。台東。
    張慧嬌(2008)。童詩作家的詩教學—杜榮琛童詩教學歷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新竹。
    梁慧佳(2005)。傅林統的生命樂章—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之迴旋曲。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新竹。
    齊宗豫(2001)。男性身份、自我探索與教育實踐—一位國小準校長的成長之路。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新竹。
    羅國珠(2006)。從作者生命史探究中國文人主體性之建構與困挫—以郁達夫為
    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新竹。
    謝佩珊(2004)。回首杏壇總是情—描繪一位即將退休的國小教師生命史。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蘇建榮(2008)。謝武彰兒歌研究。國立台北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班。
    未出版。台北市。
    三、期刊網路
    李麗霞(1991)。兒童詩歌語言的音樂性。載於東師語文學刊第四期(頁174-
    191)。
    林煥彰(1991)。台灣兒童詩的發展概況。載於東師語文學刊第四期(頁174-191)。
    吳聲淼(2001)。兒歌與兒童詩分家了嗎?。載於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第七期
    (頁133-148)。
    杜榮琛(2005)。謝武彰專訪。載於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主編),兒
    童文學家(頁38-39)。台北: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河洛(2005)。我的朋友謝武彰。載於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主編),
    兒童文學家(頁40-41)。台北: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胡瑞萍、林陳涌(2002)。寫作與科學學習。載於科學教育學刊(主編),第二
    五三期,(頁2-18)。台北:科學教育學會。
    陳玫靜(2005)。謝武彰專訪。載於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主編),兒
    童文學家(頁27-37)。台北: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韋葦(1998.3)。謝武彰兒歌。載於山東幼教園地(頁42)。山東:幼教園地。
    韋葦(1998.5)。詩的不可替代性。載於山東幼教園地(頁42)。山東:幼教園
    地。
    韋葦(1999.5)。謝武彰的認字歌(上)。載於山東幼教園地(頁41)。山東:
    幼教園地。
    韋葦(1999.6)。謝武彰的認字歌(下)。載於山東幼教園地(頁41)。山東:
    幼教園地。
    謝武彰(1983)。淺談兒歌的創作。布穀鳥兒童詩學季刊。第十期。
    馮務中、張言亮撰文,〈當代的哲學革命何以可能—哈佛學者黃萬盛先生清華講學綜述〉,http://philosophy.cass.cn/chuban/zxyc/ycgqml/05/0504/050405.htm,2007.11.22
    http://philosophy.cass.cn/chuban/zxyc/ycgqml/05/0504/050405.htm,2007.11.22。
    Psychobiography FAQ www.psychobiography.com,2007.11.12。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Psychobiography&oldid=169883409,2007.11.12。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Subject_%28philosophy%29&oldid=170681497 2007 .11.1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1000841 2009 .04.13。
    http://www.nhu.edu.tw/~sts/class/class_03_3.htm 2009 .04.1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