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子瑜
Huang,Tzu-Yu
論文名稱: 藝術自療之研究-以藝術教師的自我敘說為例
Research on Self-Healing through Art-Taking Art Teachers' Self-Narrative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張家霖
Chang, Chia-Lin
蕭銘芚
Shiau, Ming-Twen
口試委員: 施富錡
Shih, Fu-Chi
洪嘉宏
Hong, Jia-H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學院 -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Arts Education for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8
中文關鍵詞: 藝術自療藝術治療藝術教育治療自我敘說
外文關鍵詞: Art self-healing, art therapy, art education therapy, self-narrativ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自我敘說研究法探討藝術教師學習藝術治療的影響。深究一位曾經身心俱疲的藝術教師在2017年開始學習藝術治療,並將其理念運用於教學工作。經過幾年的學習與實踐,這位教師重燃了教育熱忱,並發展出許多動人的課程。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習藝術治療對藝術教師的心靈和教學的影響。結果顯示,學習藝術治療對藝術教師的心靈成長有正向影響。藝術治療的創作活動能成為情緒的出口,使教師身心更輕鬆平穩。學習藝術治療中的心理知識讓藝術教師更注重自我心靈保健,促進教師自我認同和心靈成長,同時改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係。藝術治療的創作活動也幫助教師反思人生藍圖和定位,重新燃起教育熱情,找回藝術教育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此外,藝術治療的學習能為藝術教育注入活水,其中強調拋開傳統技術框架,注重過程感受的創作方式,能讓學生在創作中宣洩壓力、轉化情緒、更了解自己,達到心理健康上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藝術治療的創作活動涉及自身相關的創作主題、豐富多元的創作媒材和表現形式、安全允許的創作氛圍,以及同理支持的陪伴態度,能提升學生參與藝術課程的意願。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的建議包括:(一)師資培育單位增加藝術教師進修藝術治療的機會;(二)藝術教師培養個人創作養心的習慣;(三)教師在增能學習後需要持續實踐,以充分轉化為內在的養分。期待此研究能為藝術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指引,同時為融合藝術治療於教學實踐中的教育模式提供實證支持。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其他藝術教師的經驗,以及藝術治療在不同教育階段和環境中的應用效果。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art therapy on art teachers using self-narrative and textual data analysis. An emotionally and physically exhausted art teacher, who was on the verge of resigning, began learning art therapy in 2017 and applied it to her teaching practice. After several years of learning and practice, she not only retained her position but also developed captivating courses.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art therapy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and teaching enthusiasm of art teach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earning art therapy positively influences the spiritual growth of art teachers.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in art therapy serve as an outlet for emotions, promoting a more relaxed and balanced state of mind for teachers. Psychological learning in art therapy encourages art teachers to prioritize self-care, fostering self-identity and personal growth while improving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in art therapy also assist teachers in reflecting on their life goals and purpose, reigniting their passion for education and rediscovering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art education.

    Furthermore, learning art therapy revitalizes art education. Art therapy emphasizes letting go of traditional technical frameworks and focusing on the experiential process of creation. This allows students to release stress, transform emotions, and gain self-understanding, achieving a preven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in art therapy involve personally relevant themes, diverse art materials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a safe and permissive creative atmosphere, and empathetic support, enhancing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art course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ii 誌謝............................iii 目次............................iv 表目次............................vi 圖目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8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19 第一節 藝術的療癒力............................19 第二節 藝術教育治療............................35 第三節 教師心靈照顧與反思書寫............................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9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49 第二節 研究設計............................53 第三節 研究實施............................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57 第一節 學習藝術治療之前............................57 第二節 藝術治療工作坊體驗............................65 第三節 工作坊後心中的震盪............................81 第四節 藝術教育治療的實踐............................97 第五節 綜合探討............................1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205 第二節 建議與展望............................208 第三節 研究省思............................209 參考書目............................215

    1. 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Tamar Zilber(2007)。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吳芝儀譯)。濤石。(原著出版於1998)
    2. Cathy A. Malchiodi(2013)。藝術治療:自我工作手冊(朱惠瓊譯)。心理。(原著出版於1995)
    3. 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2017)。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五南。(原著出版於2003)
    4. D. J. Clandinin & M. Connelly(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心理。(原著出版於2000)
    5. Parker J. Palmer(2009)。教學的勇氣-探索教師生命的內在視界(藍雲、陳世佳譯,初版)。心理。
    6. PatB.Allen(2013)。療癒,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内在旅程(江孟蓉譯,初版)。張老師。(原著出版於1998)
    7. 方寶億(2020)。理情行為取向團體應用於提升國小教師自我照顧。諮商與輔導,(415),26-30。https://doi-org.nthulib-oc.nthu.edu.tw/10.29837/CG
    8. 成虹飛(2014)。行動/說探索與相遇的知識。課程與教學,7(4),1-24。https://doi-org.nthulib-oc.nthu.edu.tw/10.6384/CIQ
    9. 江學瀅(2002)。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幼教資訊,(143),33-37。
    10. 江學瀅(2004)。具有藝術教育治療理念的藝術課程。中山女高學報,(4),77-85。
    11. 江學瀅(2014)。成年人藝術創作依戀行為之個案研究:以Moya為例。藝術教育研究,(28),1-30。https://doi-org.nthulib-oc.nthu.edu.tw/10.6622/RAE
    12. 吳明富(2010)。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張老師。
    13. 吳明富(2010)。從藝術心理治療到藝術育療:與兒童工作的省思。國教新知,57(3),117-130。https://doi.org/10.6701/TEEJ.201009_57(3).0010
    14. 吳明富、周子涵、黃俊勇、姚力元、周大為、林正寰、徐玟玲、陳奕宇、王蓉瑄。(2019),從相遇到療癒:自我關照的藝術遇療。張老師。
    15. 吳慎慎(2003)。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6. 吳愼愼(2006)。藝術人的終身學習:生命故事敘說的教學實踐。藝術教育研究,(12),1-38。https://doi-org.nthulib-oc.nthu.edu.tw/10.6622/RAE
    17. 吳翠霞(2012)。審美與生命教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18. 呂素貞(2005)。超越語言的力量:藝術治療在安寧病房的故事。張老師。
    19. 侯俊明(2007)。鏡之戒:一個藝術家376天的曼陀羅日記。心靈工坊。
    20. 洪詠善(2013)。藝術為本的教師專業發展。國家教育研究院。
    21. 紀昀(2020)。以單一歷程性創作回應生命失落議題之藝術治療個案硏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22. 范譽莉(2008)。吳瑪悧明天還是一個湖(2008)的創作意涵與社會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23.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23-69。
    24. 袁汝儀(2006)。視覺藝術教育熱門及前瞻議題。載於巫佩蓉(主編),藝術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計畫調查報告(頁 445-461)。臺北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25. 張佩妮(2021)。「藝術治療」、「藝術教育治療」與「藝術教育」之比較。諮商與輔導,(430),26-29。https://doi-org.nthulib-oc.nthu.edu.tw/10.29837/CG
    26. 盛正德(2002)。以畫療傷:一位藝術家的憂鬱之旅。心靈工坊。
    27. 許育光(2013)。知行於「我注六經」與「六經注我」之間:自我敘說探究的善、美、真、聖等人生處境面對與追尋。應用心理研究,57,8-20。
    28. 傅志豪(2014)。運用藝術治療理念於美術課:三位國中老師的課程實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29. 曾品璇,江學瀅(2022)。藝術教育治療課程對弱勢青少年復原力影響之初探研究。藝術教育研究,(42),35-78。https://doi.org/10.6622/RAE.202112_(42).0002
    30. 楊惠伃(2014)。困境與重生-罹癌慢性病患以藝術療癒的自我敘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31. 熊曣(2018)。「自我敘說」研究的信與美~從一個論文指導者與助人工作者的觀點敘說。國教新知,65(1),103-124。https://doi.org/10.6701/TEEJ.201803_65(1).0007
    32. 趙惠玲、高震峰(2017)。視覺藝術教育領域之熱門及前瞻研究議題分析:2006至2016。藝術教育研究,(33),1-31。https://doi.org/10.6622/RAE.2017.33.01
    33. 劉中薇(2022)。妻子、媽媽,偶爾劉中薇:不小心結了婚,那些我們和我的歡喜與哀愁。遠流。
    34. 歐用生(2012)。教師的課程理論化:從詩性智慧到 A/r/t。教育學報,40(1-2),15-30。
    35. 蔡美娟(2011)。書寫自療:深度書寫作為一種方法。應用心理研究,(49),137-175。
    36. 謝明燕、謝政廷、施玉麗(2009)。藝術治療在國小藝術教育的運用。教師之友,50(1)。https://doi.org/10.7053/TF.200902.0026
    37.  台灣藝術治療協會。什麼是藝術治療。檢索日期(2022年5月17日)https://www.arttherapy.org.tw/arttherapy/post/post/data/arttherapy/tw/what_is_art_therapy/
    38. 台灣藝術陪伴教育協會。協會介紹。檢索日期(2022年4月11日)https://www.artstogether.org.tw/about/1
    39. 吳瑪悧。玩布啟示錄。伊通公園。檢索日期(2022年3月5日)http://www.itpark.com.tw/artist/essays_data/13/237/42
    40. 徐玟玲(2020)。什麼是「藝術治療」?別小看那些代表自我的日常藝術碎片。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檢索日期(2022年5月16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793/fullpage
    41. 徐玟玲(2021)。銀髮族藝術陪伴與自我照顧。財團法人華岡興業基金會。檢索日期(2022年5月20日)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2050330321575024311
    42. 曾彥菁。畫失敗為力量!貧窮者的心理治療,讓脆弱在藝術中自由:專訪夢想城鄉協會脆弱畫室。樹冠生活。檢索日期(2022年5月1日)https://canopi.tw/categories/report/dreamcitybuilding/
    43. 傳承藝術。傳承藝術在台灣。傳承藝術官網。檢索日期(2022年5月3日)http://legacyartwork.sklf.org.tw/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