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盧龍興 |
---|---|
論文名稱: |
運用漢字的源流與演變在國小識字教學的行動研究 |
指導教授: | 邴尚白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行動研究 、六書識字教學 、漢字源流 、識字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Action Research, Six literacy teaching,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haracters, Literacy teach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中國文字是以符號為形式而組成的一個整體,對學生來說,由文字學中的六書入門,學習是很有趣的,作者試圖讓生字教學成為課程中最有系統以及規則可循的部分。
從生字教學中,運用文字學中的六書來了解文字構型分類,從小朋友上課的反應、回饋、上課的學習單、作業、協同夥伴的觀察與意見中,省思檢視自己的教學。
一、研究目的:
(一)運用文字學上漢字的源流與起源、造字的原理、原則分類,使學童了解漢字的構形原則,並能有興趣主動使用工具書。
(二)探討教師經由漢字的源流與演變的文字學融入錯別字矯誤的行動教學研究
後,教師的專業成長的歷程。
二、研究問題:
(一) 運用漢字源流、演變與構形的知識,賦予文字讀、寫之外新的生命,對小朋友生字 學習的興趣,能否大幅提昇?
(二)探討教師經由文字學介紹漢字的源流與演變融入錯別字矯誤的行動教學研究後,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何?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s are symbols for the form of a whole composed of students from the sixth book in the text entry school, learning is very interesting, of course trying to make vocabulary teaching to become the most part of the system and rules to follow .
Teaching from the vocabulary, the use of text books to school in the six categorie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configuration, the response from school children, feedback, single-class learning, work, collaborative partners, observation and comments, reflect on their teaching view.
I. Purpose:
(A) the use of Chinese language school on the origin and the origin of creation of the theory, 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 so that students learn Chinese charactersThe configuration principles, and to have interest in active use tool.
(B) of teachers through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writing into science teaching spelling correction of errors of action After the course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econd,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 the use of Chinese origin, evolution and configuration knowledge, given the text to read, write new life outside of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earning new word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 to explore the science teacher described by the word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to the action of teaching spelling error correction research Study,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re?
參考文獻
一、 傳統部分:
呂不韋 (秦) 《呂氏春秋‧卷二十二‧察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頁13。
葛洪 (晉)《抱朴子內篇‧卷四‧睱覽第十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頁41。
二、 現代部分:
丘慶鈴 (2003)。 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 新竹 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
育所碩士論文, P21
丘慶鈴 (2003)。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 新竹 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
所碩士論文, P218。
丘慶鈴 (2003)。 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 新竹 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
育所碩士論文, P221。
迂 叟 (1986)。 錯別字辨正 錯別字怎樣形成。華文世界第 40 期,P 51-53。
林昌炫(1979)。國中生作文錯別字分析。中國語文,第 45 卷 276 期,P 39。
林 尹 (1971)。文字學概說。 臺北正中書局,P 183。
林西莉 (1980)。漢字的故事。城邦出版集團,P6。
林昌炫 (1979) 。國中生作文錯別字分析。中國語文, 第 45 卷 276 期,P48-P49。
林瑞端 (1983 )。兒童錯別字研究。國民中小學專題研究報告第三輯 ,台灣省
國民教育研習會。
林昌炫 (1979) 。國中生作文錯別字分析。中國語文, 第 45 卷 267 期,P48-P49。
林 藜 (1997)。每日一字 4 臺北:華視文化公司,P 143。
吳錦釵 (1976)。國小一年級國語課本字彙與學生習後識字情形之分析。台灣省政
府教育廳師範專科學校教師教育研究報告第三十三種,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周 何 (1995)。 國語活用辭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P 192。
周 何 (1995)。國語活用辭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P 393。
周 何 (1995)。 國語活用辭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P 589。
周 何 (1995)。 國語活用辭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P 272。
周 何 (1995)。 國語活用辭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P 1575。
袁肇凱 (2005)。高雄市教育優先區國小學生中文錯字分析之研。 高雄:國立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9-10。
許嘉璐 (1995)。漢字結構的規律性與小學識字教學─兼評小學幾種識字法。第
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P401。
陳政治 (1996)。國小語文教學論集。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教輔導叢書第二十一
輯。
陳弘昌 (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 (修訂版),台北市:五南。
陳惠邦 (2003)。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P 16-21。
陳惠邦 (2010)。質性研究教學大綱 。新竹教育大學,P9。
陳思彧 (2009)。國民小學高年級別字矯誤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
系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清榮 (2007)。國民小學國語第九冊(五上)乙版。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
有限公司,P 62。
張茂富 (2007)。 運用識字教學策略於別字成因以提升六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之研
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P44-P45。
賴惠玲、黃秀霜 (1999)。不同事字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國字學習成效研究。國
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2,P2。
載汝潛主編 謝錫金、郝嘉杰副主編 (2000) 。 漢字教與學 。山東教育出版社,
2版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