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相聲」教學為主軸,探討「相聲」在國小階段所扮演的角色。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首先提出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緊接著說明研究步驟與方法,並且羅列出相聲作為語文輔助教材之相關文獻,可見「相聲」對國小教學極其重要,且深具價值。
第二章,相聲簡論,簡要說明相聲的意義、內涵、功能、類別、技巧、體裁、服飾…將相聲基本概念作簡要說明,讓讀者對相聲的框架能清楚了然。
第三章,真正進入相聲在教學上的應用,相聲不僅在語文領域扮演重要的輔助教材,能夠提升聽、說、讀、寫的能力,符合九年一貫強調基本能力指標的目標。相聲在各領域的應用也是隨處可見,尤其相聲可以展現各領域的統整表現,所以相聲在國小階段的應用相當的適切。
第四章,詳述相聲的指導要領,指導相聲也如語言學習的原則,需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才能適應個別差異。但是相聲是一門獨特的技能,所以本章詳細闡述相聲的「說」、「學」、「逗」、「唱」的技能,如此相聲的框架內便紮紮實實的裝好藝術品。
第五章,進入到相聲教學的現場,以筆者的教學經驗,將教材分成低、中、高三部份,舉出多年來施教的相聲教材,並分析教學要領,深入探討相聲作為語文輔助教材的功能。
第六章結論,相聲的確可以提昇教師專業教學技能、提高學生學習快樂指數,肯定相聲確實可以成為輔助國小語文教學的利器,最後也闡述相聲保持傳統藝術文化瑰寶的真實意涵。
筆者是以十三年的相聲教學經驗,再蒐集相關文獻,匯整成本論文,除了教學外,也創作許多適合學生的腳本,另外還順應科技潮流,與同儕共同製作網頁,讓教學者可以E化教學,增加聲色效果;也適合E化學習,學生可以透過網頁,自我學習,是E化的輔助教材。這些內容一一附錄於後,方便讀者使用。
相聲強調『說』和『笑』,非常適合作為國小語文教學的輔助教材,值得大力推展。
Abstract
The axis of this essay is 「Xiang Sheng」(Talk show; Stand up comedy) teach-
ing. It aims at discussing the role of 「Xiang Sheng」 at elementary school.
The essay is seperat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Ⅰ consists the references in which 「Xiang Sheng」 is considered as the
literacy assistant materials for teaching.
Chapter Ⅱ briefly explains the basic ideas about 「Xiang Sheng」 so that the
readers can perceive the frame of 「Xiang Sheng」.
Chapter Ⅲ is the application of 「Xiang Sheng」 in teaching. In fact, 「Xiang Sheng」not only plays the important assistant materials role in teaching, but also
enhances the cap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which match with the basic capabilities of nine-year curricullllluuum.
Chapter Ⅳ details the guidelines of 「Xiang Sheng」 ---- apply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tep by step. Skills about 「speaking」「imitation」「tricking」and
「singing」, which are the decorations of the frame of 「Xiang Sheng」, are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Ⅴ takes us into the scene of 「Xiang Sheng」 teaching. According to her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researcher lists the 「Xiang Sheng」 materials and separates them into three parts(lower, middle, and higher). She also analyzes the guidelines and discusses the function about 「Xiang Sheng」, which is considered as literacy assistant materials in teaching.
Chapter Ⅵ is the conclusion. 「Xiang Sheng」 can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chnique, enhance the learning happy index, and become a helpful weapon in elementary literacy instruction. Especially important, 「Xiang Sheng」 maintains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culture.
According to her 13-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the researcher edits the essay. Du-
ring this period, the researcher was contributed herself to 「Xiang Sheng」 teaching, created many suitable scripts for students, and made web-site with colleagues in order to attach the goal of E-learning through which the students can be self-learned.
The readers can see these materials at appendix.
In a word,「Xiang Sheng」, which emphasizes 「speaking」 and 「laughter」, is suitable for assistant materials at elementary literacy instruction and worth of pro-
moting.
壹、專書
一、相聲:
侯寶林(1982):相聲溯源。北京:文化藝術出版。
薛寶琨、侯寶林(1985):中國的相聲。北京:人民出版社。
桂靜文(1989):八角鼓。台北市:文建會。
桂靜文(1989):京韻大鼓。台北市:文建會。
周純一(1989):劉寶全的京韻大鼓藝術。台北市:文建會。
許常惠(1987):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台北:樂韻出版社。
魏龍豪(1987):台灣省相聲比賽優良腳本。台北:新竹社教館。
簡上仁(1987):《台灣民謠》)台北:簡上仁出版社。
馬季(1991):相聲藝術漫談。廣東:人民出版社。
汪景壽(1992):相聲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汪景壽(1992):說唱鄉土藝術奇杷。台北:淑馨出版社。
陳明毅(1993):台語相聲。台北:周凱劇場。
王志健(1994):說唱藝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阿嬌、阿炮(1995):台語相聲、阿嬌、阿炮答嘴鼓。台北:稻田出版社。
王決(1995):中國的相聲史。北京:燕山出版社。
馮不异、劉英男(1996):中國傳統相聲大全。北京:新華社印刷廠。
許常惠(1996):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王振全(1997):漢霖說唱藝術團講義。
劉增鍇(1998):裝文扮武我自己。台北曲藝團教學講義。
蔡源莉(1998):中國曲藝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
楊家倫 (1998):相聲小集1~5。新竹:第一打字行。
張青史(1999):兒童說說唱唱。台北:陽銘出版。
葉怡均(2000):大陸系說唱在台灣。台北市:商周出版。傳統藝術叢書。
馮翊綱(2000):這一本,瓦舍說相聲。台北:揚智出版社。
馮翊綱(2000):相聲世界走透透。台北:文建會。
馮翊綱(2000):相聲世說戲。台北:幼獅出版社。
王汝松(2000):嘿!大家來說相聲。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孫毅(2000):兒童相聲。台北:童年出版社。
曾永義(2003):俗文學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二、國語文教學:
顧大我(1980):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學重點之研究。台北:商務書局。
楊麗瓊(1984):說話的藝術。台北市:遠流圖書出版公司。
簡上仁(1987):說唱台灣民謠。台北:簡上仁出版社。
冀維仁(1990):語文教學說唱藝術專輯一。台中:凡宇設計中心。
冀維仁(1990):語文教學說唱藝術專輯二。台中:凡宇設計中心。
劉大杰(1991):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圖書出版公司。
馮斯明(1991):強者的語言。台北市: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陳家聲(1991):演講的原則語技巧。台北市: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柯可(1991): 雄辯的技巧與方法。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公司。
姜鴻廷(1991):國語說話教學補充教材。台北:龍文出版社。
何三本(1993):語文教育論集。台東:東師出版社。
張德明(1994):語言風格學。台北:麗文文化出版社。
陳正治(1995):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鴻義(1996):精妙演講技巧。台北市:漢欣出版社。
楊家駱(1996):中國笑話書。台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陳正治(1996):國小語文教學論集。台北:欣瑩圖書出版公司。
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出版社。
王淑俐(1997):教師說話技巧。台北:師苑出版社。
何三本(1998):說話教學研究。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羅秋昭(1999):國小語文科教材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弘昌(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秀芳(2000):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圖書出版公司。
趙鏡中(2000):真實情境中的說話教學。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美如(2000):語文教學漫談。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李萬吉(2003):國小語文領域課本三上。康軒文教出版社。
馮永敏、謝秀芬(2003):九年一貫國語文能力序列。教育部。
李萬吉(2003):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課本二上。康軒文教出版社。
三、其他:
課程標準(1952、1962、1968、1975、1993):教育部編印。
賈馥茗等(1980):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語堂(1990):生活的藝術。上海:上海書店。
魏龍豪(1993):<兩岸相聲的過去與未來>。【交流】民82.03第8卷。
徐宗懋(1993):務實的台灣人。台北:遠流出版社。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出版社。
李鳳行(1994):<相聲界的「寶」字號演員>。【復興劇藝學刊】民83.01p39-41。
黃政傑(1994):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詠吟(1998):語言學習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貳、期刊
黃政傑(1991):以科技整合促進課程統整。教師天地,52,38-43。
林文彬(1991):<中國人的幽默---相聲>。【師友】民80.01第283期p37-39。
陳樂融(1991):<在聲音與文字裡結緣>。【聯合文學】民80.07,p127-p128。
單文經(1992):統整教育-美國中小學課程的新猷。課程與教學研究,1-32。
廖瑞銘(1993):<台語現代口述文學的出發---評介蔡明毅的「台語相聲系列」>。【台灣文藝】民82.10第七卷p175-177。
林谷芳(1995):<藝術造詣與文化功能>。【文訊月刊】,民84.09,p18-p19。
莊萬壽(1997):<台灣海洋文化之初探>。【中國學術年刊】,民86第18期,p303-316。
黃譯瑩(1997):教育學程學生透過體驗及省思課程統整而更新:師資培育新策略。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政傑(1997):國小新課程透視。研習資訊,14(2),8-15。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饒見維(1999):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34,1-17。
江秀枝(1999):<相聲劇團的小小天地---台中市省三國小相聲劇團>。【文化視窗】民88.04第23期。
劉增鍇(1999):<台灣相聲之逝---懷想魏龍豪先生>【傳統藝術】民88.8第2期。
馮翊綱(1999):<相聲的源流>。【幼獅文藝】。民88.12第552期。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研究,7(1),
22-32。
單文經(1999):欣見全方位的課程改革、期待真正落實教學改革。教育資料研究,26,40-41。
葉健宏(1999):<今夜為您說相聲>。【大墩文化】民88.02第10卷p16-18。
p16-18。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0):教育部編印。
黃聲儀.魏金財(2000):九年一貫本國語文課程規劃之想法:翰林文教雜誌第8期p10
馬景賢(2000):<小小相聲----三多三少>。【小作家月刊】民89年9月
馬景賢(2000):<小小相聲----諸神下凡>。【小作家月刊】民89年10月
周淑卿(2000):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 53-78。
黃譯瑩(2000):九年一貫課程中統整相關問題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5),60-81。
黃炳煌(2000):談「統整課程」-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新世紀的教育展望,305-316。
馮翊綱(2001):<相聲題材語結構特徵>。【世新大學學報】民90.10第11卷p207-224。
馬景賢(2001):<小小相聲----吹牛大王>。【小作家月刊】民89年12月
馬景賢(2001):<小小相聲----二十四「笑」>。【小作家月刊】民90年1月
馬景賢(2001):<小小相聲----大作家>。【小作家月刊】民90年3月
馬景賢(2001):<小小相聲----大胃王>。【小作家月刊】民90年4月
馬景賢(2001):<小小相聲----基因寶寶>。【小作家月刊】民90年5月
馬景賢(2001):<小小相聲----小詩人>。【小作家月刊】民90年6月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葉連棋(2001):九年一貫課程中統整課程知發展。研習資訊,18(1),53-61。
參、論文
竹碧華(1990):<楊秀卿歌仔說唱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
黃秀如(1990):<台灣片的興衰起落>。【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
陳怡惠(1996):<傳統相聲藝術探究>【東吳大學歷史系】。
張華芝(1998):<相聲藝術與台灣四大家初探>。【國立藝術學院傳統研究所】。
吳季倩(1998):<明清以來鄉言俚語所流布之庶民庸俗思想>。【台灣師大歷史研究所】。
劉增鍇(2001):<大陸曲藝近五十年在台灣之發展>。【花蓮師院民間文學系】。
劉秀庭(1998):<「賣藥團」-一個另類歌仔戲班的研究>。【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
方漵溱(2000):<日據時代台語創作歌曲之研究>。【成功大學藝術系】。
洪伍雄(2000):<謎語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高師大國文系】。
鄭淑慧(2000):國民小學課程統整設計之個案之研究-以華山國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官宥秀(2001):<台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花蓮師院民間文學研究所】。
樊光耀(2001):<魏龍豪、吳兆南相聲研究>。【文化大學戲劇系】。
徐錦成(2001):<台灣兒童詩理論與批評發展之研究>。【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黃靜荻(2001):<童心話童年--國小低年級兒童詩歌教學歷程之研究>。【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國簡妙如(2002):<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0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陳瑞明(2002):<台灣閩南語諺謠研究>。【高雄師大國文系】。
黃淑雲(2003):<訪問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之研究>。【台中師院】。
肆、音像
一、 光碟
《交通安全路權宣導相聲》(1987)台北:交通局。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7)台北:飛碟唱片公司。
《這一夜,我們說相聲》(1989)台北:飛碟唱片公司。
《相聲錦集》(1990)台北:同心圓唱片公司。
《中國相聲名家經典》(1992)台北:芮河音樂有限公司。
《「新版」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台北:飛碟唱片公司。
《又一夜,我們說相聲》(1998)台北:風華唱片公司。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1999)台北:新力歌倫比亞唱片公司。
《相聲拾穗》(1999)台北:同心圓唱片公司。
《相聲說垮鬼子們》(1999)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1999)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狀元模擬考》(2000)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誰唬嚨我》(2001)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哈戲族》(2001)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大唐馬屁精》(2001)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並不太熟》(2001)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他怎麼那麼紅》(2002)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東廠僅一位》(2002)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春夏秋冬》(2002)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消失的931》(2003)台北:上越百齡唱片公司。
《老少樂》(2003)台北:漢霖說唱藝術團。
二、錄影帶
《台中市交通安全相聲比賽》(1989~1994)台中市:台中市政府錄製。
《師鐸獎頒獎典禮》(1998)台中市:台中市政府錄製。
《孝行獎頒獎典禮》(1998)台中市:台中市政府錄製。
《神農獎頒獎典禮》(1999)台中市:台中市政府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