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雅茹 TSAI YA-JU |
---|---|
論文名稱: |
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 Teachers' Innovation Teaching Behavior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reativity Tendency |
指導教授: |
鄭淵全
CHENG YUAN- CHUA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7 |
中文關鍵詞: | 課程領導 、教學信念 、創新教學 、創造力傾向 |
外文關鍵詞: | 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ing Belief, Innovation teaching behavior, Creativity Tendency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之關係。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之「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調查問卷」為研究,以新竹縣八十二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及國小高年級學童為施測樣本,每校選取教師二人、國小學童六人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了問卷656份,回收有效問卷49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74.8%。
資料應用SPSS/18.0統計套裝軟體,以描述性統計、積差相關分析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並獲致以下結論:
一、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有中上程度的知覺,並以「支持與激勵」之表現最佳,「課程評鑑」則為最後。
二、新竹縣國小教師之教學信念趨向進步取向。
三、新竹縣國小教師之創新教學行為表現居於中上程度。
四、新竹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創造力傾向居於中上程度,以「冒險性」表現最佳,「想像力」則為最後。
五、校長課程領導、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師創新教學行為彼此間具有顯著相關,校長課領導行為對教師創新教學行為的預測力高於教師教學信念對創新教學行為的預測力。
六、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無顯著相關。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文獻探討及實徵資料分析的結果,提出下列幾點的建議,俾供未來學校領導者、教師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教育單位宜多辦理「創造思考教學」專業講座,提升校長及教師創造思考教學的專業知能。
二、校長應致力於校內課程評鑑制度與觀念的建立
三、校長應引導教師進行創造思考課程的設計與實踐
四、課程領導者應加強創造思考教學的專業知能,並擔任創造力教學的引導者
五、培養教師創造力教學信念,致力於營造增進創造力發展的學習環境
六、教師應重新審視創新教學的意義與目的
七、增加學生運用想像力的機會,以促進學生創造力傾向的發展
This study is mainly to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s’teaching belief, teachers’innovation teaching behavior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creativity tendency. The research method is adopted the researcher's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s’Teaching Belief, Teachers’Innovation Teaching Behavior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Creativity Tendency”, and took 2 teachers and 6 senior students (Grades 5 and 6) each from 82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as the surveying samples to conduc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656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were sent out and 491 copies collected with a valid response rate of 74.8%.
SPSS/18.0 Statistical Package Software has been applied to process the collected data, and analyzed with using these following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showed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had middle and high levels of perception for principals’curriculum leadership; among which, the item of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an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had the worst, respectively.
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had the teaching belief which tended toward the progress orientation.
3.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had middle and high levels of performance in their innovation teaching behavior.
4. Sen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Grades 5 and 6) in Hsinchu County had acreativity tendency which situated between middle and high levels; among which, the item of “Adventure”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and the “Imagination” had the worst, respectively.
5.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s’teaching belief and teachers’innovation teaching behavior. The prediction level of principals’curriculum leadership to teachers’innovation teaching behavior was higher than the prediction level of teachers’teaching belief to teachers’ innovation teaching behavior.
6. There was no such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principals’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s’teaching belief, teachers’innovation teaching behavior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creativity tendency.
In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came from the research purpose,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data analysis, this study has propos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to school leaders, teachers and follow-up researches.
1.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and authorities should conduct more professional workshops of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to improve principals and teachers’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competence) of the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2.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education should provide reasonable and proper flexibility,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to teachers of i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3. Principals should be strove for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and conception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 their schools.
4. Principals should promote the leadership of creativity curriculum and buil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innov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creativity.
5. Curriculum leaders sh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competence), but also to be the facilitator of the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6. Incubate teachers for their beliefs in creativity teaching belief, and striving for mak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7. Teachers should inspect the meaning and the purpose of innovation teaching.
8.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with using their imagination in order to advance their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tendenc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宜(2005)。教育性體操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草動作技能、創造力與兒童社
交技巧之影響。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振鴻(200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英州(2007)。台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王涵儀(2002)。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素研究—性別、科目、戲劇經
驗、教與學導向、創意生活經驗與使用戲劇技巧教學、教學創新行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聰宜(2006)。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創新環境與教師教學創新行為之研究。輔
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方德隆(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課程與教學季刊,4(2),1-24。
史美奐(2004)。教師創新教學的類型與可能。課程與教學季刊,7(1),1-14。
朱采翎(2008)。教師創造力教學信念與創造力內隱理論之發展及其關係。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正成(2005)。臺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實踐之探究。國立臺東教育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育名詞「課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8,47。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雪華(2006)。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靖國(2003)。創新教學如何可能?-從「創造」意涵的哲學思維談起。載於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49-80)。
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咏吟(1995)。教學原理。臺北市:遠流。
李麗娟(2006)。南部地區國小教師防災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以天然災
害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創造力I理論Theory Handbook of Creativity (原作者:Robert J.Sternberg)。臺北市:五南。
李德高(1990)。創造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叔真(2010)。國小學童思考風格、知覺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學習動機關係之
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孟娟(2007)。高屏地區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創新與影響因素之
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呂坤岳(2010)。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清財(199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
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進材(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市:復文圖書。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出版
社。
林奕民(2002)。創新教學-從教師專業倫理出發。中等教育,53(4),36-49。
邱靜宜(200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行政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周宜平(2005)。智力、性別、出生序、家庭社經地位與國一學生創造力傾向之
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胡宗光(2002)。國小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特質及影響及創造力發展環境因素之研
究─以阿美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高新建(2001)。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北區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
校長課程領導理念與實務工作坊,新北市:秀朗國小。
高新建(2002)。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相關概念。教育資料與研究,44,1-13。
高博銓(2001)。課程領導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9,59-65。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高惠玲(2007)。高職資訊科專業實習課程應用Lego Mindstorms創新教學之研
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馬世驊(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市立教
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超聖(1999)。發揮校長的課程領導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收錄於國立
臺北師範學院主編,自由與卓越──九年一貫課程的變革與展望(頁27-56)。臺北:國立臺北師院。
徐良煥(2009)。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教師知識
分享策略為中介變項。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新竹市。
翁鴻緣(2008)。兒童讀經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教育行政
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雅筑(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知覺之關係研究。國立
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原作者:D. Lazear)。
臺北市:遠流。
陳俊宏(2011)。創造思考模式之數位遊戲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創造力及科
學創造力培育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市:心理。
陳軒孟(2007)。創造性問題解決與多元智慧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童創造力之影響-
以兒童詩教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昭儀(1990)。我國傑出發明家之人格特質、創造歷程及生涯發展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芸慧(2006)。雲嘉地區小型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英豪、吳裕益(1992)。測驗與評量,第四版。高雄:復文。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市:心理。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雨霖(2008)。國中教師創造力信念、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對創造力教學行為
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世慧(2007)。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臺北市:五南。
許文光 (2002)。創新教學的基本信念。中等教育雙月刊,53(4), 28-31。
許慧娟(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弋姍(2006)。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
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179-209)。
臺北市:師大書苑。
游家政(2005)。國中校長的轉型課程領導。北縣教育,54,16-20。
曾英傑(2007)。國小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師生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新竹育大
學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旭鈞(2003)。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黃景生(2002)。解讀教學創新的新義。中等教育,53(4),26-28。
黃怡誠(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雅琳(200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朝凱(2003)。國小學生班級氣氛、學習態度和創造傾向之研究。彰化師範大
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偉菖(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
國立屏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美瑤、周建智、謝發詮(2006)。臺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童之運動技能表
現與創造力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2),1-16。
黃錦桃(2006)。高雄市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英傑(2007)。國小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師生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新竹育大
學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臺北:開明書局。
溫昇勳(2007)。臺東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鄭淵全(2005)。學校課程發展策略與實踐之研究。教育學刊,24,23-46。
鄭淵全(2008)。國小校長在校本課程發展的課程領導作為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5(1),1-20。
鄭鈺靜(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怡慧(2009)。以創新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之行
動研究-以乘法單元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中市。
潘朝昱(2008)。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編製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末出版,臺北市。
蔡麗芬(1998)。宜蘭縣國小教師智能信念與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孟芳(2007)。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逢甲大
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臺北市:天下。
賴淑娟(2010)。國小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教學信念對創意教學影響之研究。國
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盧雪梅(1990)。創造性的人格特質。創造思考教育,2,19-20。
鍾以俊(2000)。創新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抉擇。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魏秀恬(2001)。國中科技教育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銘志(199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羅綸新(2003)。創造力與創意教學活動之探討與實務。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3-27)。臺北:師大書苑。
簡紅珠(2007)。教學創新的省思。教育研究月刊,157,5-11。
蘇寶珠(2005)。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蘇益生(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蘇碧麗(2008)。創造思考教學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蘇美麗(2003)。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角色與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龔素丹(2002)。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
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佳純(2011)。學生創造力影響因素之研究:三層次分析架構。特殊教育學報,
33,151-178。
創造力白皮書(2009)。臺北市:教育部。2009年3月26日。
http://www.creativity.edu.tw/info/index.php#start 取自教育部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網站。
貳、英文部分
Barron, F.,& Harrington, D. M. (1981). Creativity,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32,429-476.
Calderhead, J. (1988).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London: The Flamer.
Csikszentmihalyi, M. (1996). Social, culture, and person : A system view of creativity. In R.J. Sternberg (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pp.325-339)
Callahan, C. M.(1978). 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Virginia: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 Children.
Doll, R. C.(1996). Curriculum improv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 (ninth edi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ross, S. J. (1998). Staying centered: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a turbulent era. Alexandria. Virgin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latthorn, A. A. (1997). 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Shaping what is taught and tested. California:Corwin Press Inc.
Hall, J. M. (1996). Curriculum leadership as perceived by North Dakota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Dakota.
McLinden, D. J.(1998). Teacher thinking: Instructional belief about effective teaching among expert teachers of visually impairal children. U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Northen Illinois University.
Morrison, E. W. (1995),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on newcomer socializ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 173-183.
O’Loughlin, M. (1989).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beliefs about knowl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heir pedagogy : A constructivist reconceptualization and research agenda for teacher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39679)
Torrance, E.P.(1962). Guiding creative potential. Minneapolis, Minn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Torrance, E. P.(1972). Can we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creatively?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6, 114-143.
Tabachnick, B. R., & Zeichner, K. M. (1985).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erspectives: Final repor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D26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