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毓庭
kuo yu ting
論文名稱: 學校組織氣氛對教師參與特色學校影響之研究
The Impact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n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Specialist Schools
指導教授: 林志成
Dr.Chih-Cheng Li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學校組織氣氛特色學校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組織氣氛對教師參與特色學校之影響。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320所公立國民小學,每所學校發出4份問卷,並隨機分派教師至四個學校組織氣氛的實驗情境中,實驗樣本人數共1280人。問卷回收1044份,有效問卷1024份,佔總樣本數80%,經統計分析歸納後,獲致以下研究結果。
    一、在開放型學校組織氣氛下,國民小學教師對特色學校參與度最高,其次為投入型,再次為疏離型,最低則為封閉型。
    二、不同背景變項與不同學校組織氣氛類型之國民小學教師對特色學校參與度無顯著交互作用,在主要效果檢定部分有顯著差異。
    三、國民小學教師在開放型學校組織氣氛對特色學校參與度較高。
    四、國民小學教師在開放型學校組織氣氛對特色學校參與意願較高。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和後續研究者作為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s on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Specialist Schools. A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the data. Each questionnaire presented with one of the four different situations served as the experimental treatemente. Random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the participated 320 junior high schools. Four teachers from each school were invited to fill up the questionnaire with different situation treatment. Among the 1044 participant teachers, 1024 valid response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eachers scored sigmificantly different on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Specialist Schools. The scored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were situations of the open climate, the engaged climate, the disengaged climate, and the closed climate.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demographic attributes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s on attitude of participation in Specialist Schools Development. However, some significant defferences main effects were found.
    3. Teachers in open climate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oward attitude of participation in Specialist Schools Development.
    4. Teachers in open climate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oward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on in Specialist Schools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tudy,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mad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校組織氣氛之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我國特色學校之意涵及發展現況 30 第三節 國內特色學校之相關研究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5 第四節 研究實施 8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6 第一節 教師參與特色學校之參與度分析 86 第二節 不同實驗情境對教師參與特色學校程度之差異分析 92 第三節 背景變項與實驗情境對教師對特色學校參與度之交互作用分析 96 第四節 不同實驗情境教師對特色學校參與意願之差異分析 102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9 壹、中文部分 119 貳、西文部分 126 附錄 127 附錄一 指導教授推薦函 127 附錄二 實驗情境設計問卷(專家審題) 128 附錄三 實驗情境設計(正式問卷) 142 附錄四 專家審題意見與修正情形彙整 151 附錄五 各縣市實驗樣本學校名單 151

    王欣蘭(2007)。臺北縣特色學校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
    王炯霖(2008)。國中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王啟業(2009)。教育部特色學校發展狀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古嫊琴(2003)。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研究-以一所國小鄉土教育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白雲霞(2002)。國民教育階段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與模式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資訊網(2010)。教育部98年度活化校園空間暨發展特色學校實施計畫。線上檢索日期: 民國99年12月23日,取自http://163.20.79.146/default.asp?info=412
    江岷欽(1993)。組織分析。臺北:五南。
    江滿堂(2003)。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學校氣氛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何淑妃(199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余安邦(2002)。社區有教室的批判性實踐:當學校課程與在地文化相遇。臺北:遠流。
    吳和堂(2008)。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怡君(200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明清(1997)。發展學校特色的理念與做法。北縣教育,4,1- 6。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策略,16(1),99-113。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臺北:五南。
    吳炳銅(2003)。學校本位特色課程發展實務。臺北:自強國民小學。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9)。特色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88,145-146。
    吳淑芬(2006)。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宋文里譯(2001)。Jerome S. Bruner著。教育的文化。臺北:遠流。
    李依錇(2008)。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李冠儀(2000)。國小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相關。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政穎(2003)。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政翰(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翊萱(2008)。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情緒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顯榮(2007)。臺北縣小校轉型特色發展差異性探討。國立編譯館館刊,35(4),75-84。
    周進科(2009)。山村農業體驗特色學校:以南投縣郡坑國小為例。南投文教,28,20-25 。
    林仁煥(2009)。臺灣地區特色學校經營發展現況、困境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志成(2006)。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的困境與對策。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6,1-48。
    林志成、林仁煥(2008)。增能創價、策略聯盟與特色學校經營。學校行政雙月刊,58,1-20。
    林志成、林仁煥、田耐青、郭雄軍、蔡淑玲、田育昆(2011)。特色學校理論、實務與案例。臺北:高等教育出版公司。
    林志成、郭毓庭(2011)。理念學校發展的反思、案例與前瞻。桃園縣2011年學校教育學術研討會:樂活新教育,實驗展契機,19-53。
    林佩璇(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臺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新發(1990)。我國工業專科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新發、邱國隆、王秀玲(2003)。新世紀學習型組織在學校之應用與展望。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4,38-49。
    林錫恩(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推動社區有教室方案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新發(1993)。學校組織氣氛意義、層面與類型之探討。臺北師院學報,6,1-42。
    邱乙馨(2009)。國民小學發展特色學校之研究—以新竹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國隆(2000)。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從益(2005)。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貴發(1981)。國民小學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憲義(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侯世昌(199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邁涵(2008)。臺北縣高級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倫理知覺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洪晴暄(2006)。幼稚園教師組織氣氛、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知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郁文娟(2007)。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臺中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徐淑慧(2009)。國民小學轉型特色學校過程中校長領導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蕙瑩(2010)。花蓮縣學前教師對其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徐薇(199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徐藝華(2005)。另類是教育的出路:專訪國立政治大學馮朝霖教授。師友,454,6-12。
    桂景星(2011)。生機無窮:新榮小學在教育實驗脈絡上的經營創新經營作為。桃園縣2011年學校教育學術研討會:樂活新教育,實驗展契機,102-114。
    秦夢群(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臺北:五南。
    秦夢群(200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圖書。
    張愷庭(2007)。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微觀政治策略運用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毓芳(2002)。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嘉育(1998)。認識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23-47,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張碩玲(2001)。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潤書(2000)。行政學。臺北:三民。
    張簡憶如(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美玲(2008)。山上迷你小學透過與社區互動經營學校特色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水德(1998)。社區營造與社區學習。臺北:師大書苑。
    許世軍(1993)。管理學。臺北:東華。
    許聰顯(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處室主任領導角色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行政決定風格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顏輝(2005)。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連久慧(2008)。國民小學教師情緒智力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郭雄軍(2006)。經營特色學校。臺北:漁光國小。
    陳世春(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情緒智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立人(2007)。屏東縣國小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家長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怡蓁(2010)。從組織氣氛分析校長與教師對校長領導行為的知覺、差異與回應─以一所小學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奎熹(1984)。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盈志(2008)。桃竹苗四縣市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現況、阻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羿君(2007)。中國大學與產業合作的現況分析。載於二00七教育策略聯盟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3-40。
    陳虹君(2009)。臺北縣特色學校轉型策略之研究-從社區夥伴關係與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角度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浙雲(2003)。從課程出發—學校社區化的再思考。北縣教育,44,14-21。
    陳惠碧(201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對教師參與「國民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華樹(2004)。國小校長遴選制度實施後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麗惠(2007)。我國特色學校品牌管理與品牌行銷策略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彭成君(2008)。台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學校經營困境及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坤輝(2007)。臺北縣「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偏遠小學的危機或轉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朝霖(2006)。另類教育與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趨勢。研習資訊,23,3,5-12。
    黃月麗(1989)。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與教師對組織氣氛知覺差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圖書。
    黃昆輝(1992)。教育行政學。臺北,東華書局。
    黃金茂(2005)。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及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振南(2007)。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特色發展行銷與社區關係之個案研究─以嘉義縣新港鄉安和國小、安和社區為例。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偉洲(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葉芃妤(2007)。國民小學女性校長行政決策運作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葉怡安(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葉連祺(2007)。增進品質和品牌之教育經營策略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79,19-40。
    葉惠文(2008)。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權力運用、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六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詹惠雪、曾憲政(2004)。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檢討與展望。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主辦「第六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課程改革的再概念化」,臺北。
    廖婕婷(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特色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麗君(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課程革新教師專業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妙珍(2006)。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美嬌(2006)。鄉土教育融入學校本位特色課程設計之研究—以宜蘭縣新南國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劉陳衡(2009)。發展學校特色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百大特色小學基隆市和平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蔡金田(1996)。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組織氣氛之關係—以中部地區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玲惠(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發展學校特色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培村(1985)。國民小學校長的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足關係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培村(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
    蔡淳安(2006)。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自主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淑玲(2009)。理念學校論述建構與實踐之全國十大經典特色學校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研討會專輯。
    蔡淑玲、郭雄軍(2010)。經營特色學校與遊學教育之利基思維。教育研究月刊,198,63-74。
    蔡進雄(2001)。學校教育與行政。臺北,商鼎文化。
    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奇芳(200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 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鄭彩鳳(1990)。高級中學學校校長領導行為取向、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福妹(2005)。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參與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肇楨(1987)。最新心理學。臺北:文帥。
    盧文玲(2008)。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戴貝珊(2009)。國民小學特色學校關鍵成功要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薛德永(2007)。澎湖縣國民小學推動特色學校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薛德永(2007)。澎湖縣國民小學推動特色學校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教育。
    謝文全(2006)。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五南。
    謝琇玲(1989)。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鳴鳳(2001)。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鍾勝華(2006)。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與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之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藍曉鳳(2008)。高職學校組織氣氛、知識分享策略與教學創新之關聯性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蘇子傑(2008)。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蘇金達(2008)。彰化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蘇漢彬(2009)。校長領導與特色學校發展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Bulach, C.,& Malone, B.(1994). The relationship of school climat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reform. ERS SPECTRUM, 12 (4), 3-8.
    Clover, S. I. R. , & Hoy, W. K. (1986). Elementary school climate: A revision of the OCDQ.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2(1), 93-110.
    Croft, D. B. ,& Halpin, A. W. (1962).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schools. Washington, D. C.: U. S.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Deal, T.,& Peterson, K.(1990). The principal's role in shaping school culture.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Dellar, G. B.,& Giddings, G. J. (1991).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school improvement.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33563.
    Freiberg, H.J.(1998). Measuring school climate: Let me count the way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6(1), 22-26.
    Houlhan,G.T.(1983). Using the right variables in measur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NASSP Bulletin,67(465) ,20-25.
    Hoy, W. K. & Miskel, C. G.(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th ed). New York:Random House.
    Hoy, W.K.,& Miskel, C.J.(200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7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Kaiser (1974) Kaiser, H. F.,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Leithwood, K., Steinbach, R., & Jantzi, D. (2002). Schoo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motivation to implement accountability policie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8, 94-119.
    Minow, Martha(2011). Confronting the seduction of choice: Law, education, and American pluralism. The Yale Law Journal, 120, 814-848.
    Mo, Kim Wan (1998). School climat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appraisal in Hong Kong self-managing schools. San Diego, C. A.: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Moran, E. T. ,& Volkwein, J. F. (1992). The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Human Relations, 45(1), 19-47.
    Robbins, S. P. (200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1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Simon, H. A. (1957). Adminstrative behavior. New York:The Free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