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譚筱宣
Tan, Hsiao-Hsuan
論文名稱: 打破刻板印象:山溪鄉三位女性新住民的來台經驗
Breaking Stereotypes: The Experiences of Three New Female Residents of Shanxi Township in Coming to Taiwan
指導教授: 方怡潔
Fang, I-Chieh
口試委員: 陳芷凡
Chen, Chih-Fan
趙中麒
Chao, Chung-Ch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女性新住民刻板印象污名化來台經驗
外文關鍵詞: female immigrants, stereotypes, stigmatization, experiences in Taiwa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男子與東南亞女性結為連理所組成的跨國婚姻在台灣已相當普遍,部 分原因在於農村地區男女比例失衡、老齡化問題與部分台灣男子於婚姻市場上 競爭較不利有關。而東南亞女性新住民則期望通過婚姻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往 往被貼上污名的標籤,不僅影響她們的家庭生活,也對社會融合產生負面之影 響。
    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以山溪鄉三位女性新住民為切入視角,從其在母國 經驗、來台生命故事與這些年的成長與蛻變中,瞭解現今的台灣社會裡,有哪 些群體對女性新住民存有刻板印象?是如何發生?一直到此時此刻都還存在著 嗎?而面對這些歧視、污名,她們又是如何面對與因應?二十餘年的台灣生 活,台灣之於她們是第二個培育成長的家,她們有何轉化與蛻變?
    關於上述問題,本研究發現三位女性新住民都曾受到夫家人與街坊鄰里的 歧視,但也曾得到同事與家人的幫助,透過長時間的相處瞭解之下,這些刻板 印象有逐漸退去。她們展現了強大的適應能力與韌性,積極面對並期待做孩子 的榜樣,無論是三位報導人、丈夫老高、阿芳的公婆與主管陳姐,在方方面面 都打破了刻板象印象,展現了人性得多樣與包容。


    Transnational marriages between Taiwanese men and Southeast Asian women have become quite common in Taiwan. Part of the reason lies in the gender imbalance and aging issues in rural areas, as well as the disadvantage some Taiwanese men face in the marriage market. Southeast Asian female immigrants often hope to improve their family's economic situation through marriage, but they are frequently stigmatized. This not only affects their family life but also negatively impacts social integration.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ree female immigrants in Shanshi Township. By examining their experiences in their home countries, their life stories in Taiwan, and their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years, the study seeks to understand which groups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society hold stereotypes against these female immigrants. How do these stereotypes arise? Do they still persist? How do these women face and cope with discrimination and stigmatization? Afte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living in Taiwan, a second home where they have grown and developed, what transformations and changes have they experienced?
    This study finds that all three female immigrants have faced discrimination from their husbands' families and neighbors but have also received help from colleagues and family members. Over time, through long-term interac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se stereotypes have gradually diminished. The women have shown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resilience, actively facing challenges and striving to be role models for their children. Whether it is the three interviewees, their husbands, Afang's in-laws, or Supervisor Chen, they have all broken stereotypes in various ways, demonstrating the diversity and inclusiveness of human nature.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7 第五節 研究對象 8 第六節 章節安排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臺灣東南亞跨國婚姻的形成 14 第二節 女性新住民生活適應與調適 16 第三節 女性在婚姻中的處境 24 第三章 三位女性新住民的生命故事 27 第一節 契機成為台灣新住民 28 第二節 看不見的存在-家內篇 35 第三節 看不見的存在-家外篇 46 第四節 小結 51 第四章 三位女性新住民的家庭樣貌 53 第一節 我的跨國婚姻生活 53 第二節 教養我的混血寶貝 59 第三節 婚姻之我想跟你好好說 65 第四節 小結 71 第五章 三位女性新住民的轉化與蛻變 73 第一節 現代經濟獨立女性 73 第二節 在台學習經驗 79 第三節 正視自我的情感 85 第四節 小結 87 第六章 結論 88 第一節 刻板印象的發生 88 第二節 看不見的刻板印象:研究限制與反思 91 參考文獻 93   表目錄 表一、內政部移民署與戶政司定期會統計「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 3 表二、研究及寫作時程表 7 表三、報導人 9 表四、整理自善牧基金會在2014年的台灣「新移民媽媽」友善環境大調查 20 表五、新住民相關政策推動 22

    參考文獻
    Mila Glodava, Richard Onizuka
    1994 Mail-order Brides: Women for Sale.
    Qian, Z.
    1999 Who intermarries? Education, nativity, region, And interracial marriage, 1980 and 1990.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30(4), 579-597.
    丁雪娟
    2007 從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面臨的困境論多元文化教育的展望。家庭教育雙月刊,9,47-62。
    田晶瑩 王宏仁
    2006 男性氣魄與可「娶」的跨國婚姻:為何台灣男子要與越南女子結婚?台灣東南亞學刊,3(1),3-36。
    朱莉英
    2019新住民家庭教養現況、困境與親職教育需求-淺談服務經驗。社區發展季刊,167,162-173。
    吳育美
    2019五位外籍配偶故事:新移民在台灣生活經驗的民族誌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新竹市。
    李瑞金 張美智
    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社會發展季刊,105,101-108。
    呂木蘭
    1999 現代坐月子的女性觀點─以坐月子中心的產婦為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阮秋嫻
    2020東南亞新住民在臺灣生活適應之研究:以高雄地區越南新住民女性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學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卓正中、高瑞新
    2022新住民女性被接受了嗎?多元文化接受度及其影響因素:以金門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54(1),205–234。
    卓春英、陳宜珍、吳秀照
    2020新移民女性求職歷程及就業障礙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71,230-243。
    周愫嫻、呂新財
    2006「假結婚」真賣淫-大陸女子與台灣配偶之配對研究。國境警察學報,6,1-63。
    林津如
    2012性別、文化與族群:跨國婚姻的家庭關係與新移民女性的認同形構人口專題,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3(4),38-46。
    林美援、郭麗安
    2010東南亞跨國婚姻舞步 妻子的有薪工作能改變多少《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52期 (2010/11) Pp. 13-17
    林寶安、鄭瓊月、蔡夙穎、鄭雅愛
    2011新移民與在地社會生活。高雄市:巨流圖書公司。
    姜涵淋
    2006美濃地區外籍配偶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縣。

    洪士桓
    2022「男主內女主外」婚姻關係之經驗探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嘉欣、陳皎眉
    2009刻板印象如何影響行為?談刻板印象效果的內在歷程與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期刊,32(4),1-22。
    洪嘉敏
    2009東南亞移民女性來台後在家庭內飲食習慣之變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夏曉鵑
    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72-83。
    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29-252。
    涂惠宣
    2017新視野看客家:以南部內埔鄉四位印尼籍新住民女性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雪貞
    2004越南新娘在台之生活調適—以苗栗縣頭份鎮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超盛
    2010外籍配偶刻板印象行程與瓦解-以台灣高雄市為例,城市發展9,87-109。
    許庭宜
    2022台灣人的歧視觀念:以東南亞人的污名化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習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新北市。
    許雅惠
    2009魚與熊掌:新移民婦女的社會資本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2),1-54。
    郭靜晃 薛慧平
    2004外籍配偶母職角色轉換困境與需求之探析-以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5,116-132。
    陳宇嘉、鍾蕎憶
    2010新移民女性之角色、期待、落差與蛻變。社會發展研究學刊,(7),59-77。
    陳欣欣
    2020新住民女性對媒體再現中的刻板印象觀點研究—以小港地區某新住民協會為例。城市學學刊10(1),1-24。
    陳淑敏
    2022多元文化素養的教學實踐之研究:促進大學生的新移民文化連結。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案。
    陳淑敏
    2022新住民文化公民權的理念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79期。社區發展季刊,179,294-305。
    陳莞茹
    2012看不見的存在----檢視學校中對新移民子女的偏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8),35-37。

    彭思萍
    2014台灣社會婚姻制度與性別權力關係之解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彭美琪
    2009婚姻移民女性文化適應:以台北巿、彰化縣大陸籍為例。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程立民 王信文
    2015在臺女性外籍配偶之婚姻家庭權益保障調查與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52,233-245。
    黃柔理
    2015越南籍新移民女性在臺灣中文學習之經驗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楊巧鈴
    2009商品化跨國婚姻形成歷程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楊浩然
    2021疫情是種族歧視的一面照妖鏡:新住民與新二代面臨的困境與臺灣社會應有的省思。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2(3),6-11。
    劉育瑄
    2020《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台北市:創意市集。
    劉芯妤
    2013東南亞新住民對子女教養方式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潘淑滿
    2015跨國/境照顧圈的形成與隱喻:(東南亞)婚姻移民的照顧與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49,211-229。
    蔡文如
    2009台灣女性婚姻移民的人口特性及就業參與因素分析。澳洲國立大學人口社會學研究所。
    蔡明原
    2015汙名與歧視: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98期,9-13。
    黎氏銀
    2015三從四德觀念及其對越南婦女之影響:發揮正面作用與避免負面影響之有效辦法。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鍾重發
    2004台灣男性擇娶外籍配偶之生活經驗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鍾繐如
    2017女性婚姻移民適應歷程與自我實現-以埔里與頭份新住民為例。玄奘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藍玉玲 林烘煜
    2018家事分工性別化內隱與外顯測驗發展之初探研究。教育心理學報50(2),189-217。
    顏美姿
    2008婚姻家庭與性別平等變遷之探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暑期碩士班研究生,未出版,臺北市。
    顏錦珠
    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網路資料:
    內政部移民署與戶政司定期會統計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5382/5385/5388/7178/223704/
    淺談:空間、地方與污名
    https://vocus.cc/article/65103cfefd89780001c3833b
    維基百科:坐月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坐月子
    國家文化記憶庫:月子的文化差異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10793&IndexCode=Culture_Event
    心理學家Baumrind依據父母對孩子掌控以及情感程度區分四種不同的教養類型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675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