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姜佳竺 Chiang, Chia-Chu |
---|---|
論文名稱: |
樂趣化游泳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影響之行動研究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fun-oriented swimming teaching on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劉先翔
Liu, Hsien-Hsiang |
口試委員: |
潘義祥
Pan, Yi-Hsiang 張俊一 Chang, Chun-Y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運動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Kinesi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7 |
中文關鍵詞: | 素養導向體育教學 、樂趣化體育教學 、體育課程 、教學策略 |
外文關鍵詞: | literacy-oriented PE, fun-oriented PE,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 teaching strategie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探討樂趣化體育教學融入學校游泳課程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目的:藉由遊戲的樂趣性帶入游泳課程,讓學習者可以在愉快的環境下學習更有趣的體育課程,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體育以及培養終身運動習慣。方法:本研究以新竹市某國小三年級學生,共13人,進行為期15週游泳課,採用樂趣化教學之行動研究,蒐集資料包括:游泳測驗成績、學生游泳課程回饋單、教師省思紀錄等。結果:一、有效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捷式游泳能力 (t=-17.36.p<.05) 達顯著水準。二、在情意方面,學生對游泳課程表示高度喜愛,也對游泳課程追求自我實現勇於挑戰。三、藉由樂趣化游泳課程設計、實施、反省和修正的歷程,提升了教師個人專業之成長。結論:依據研究歷程心得與研究結果,在樂趣化游泳課程設計、游泳教師專業素養及未來相關研究方面提出建議,期盼促進國內游泳教學能力。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that integrates fun-oriented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the school swimming curriculum. Purpose:Bringing fun game into lessons make the students learn more interesting sports courses, and enhanc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ely and develop lifelong sports habits. Methods: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were 13 third-grade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hey conducted a 15-week swimming lesson and taught by fun-oriented way. The collected data included: swimming test grades, students’ swimming course feedback forms, teacher reflection record, etc. Results:First of all, the third-grade students improve effectively in swimming ability and the data reach to a significant level (t=-17.36.p<.05). Second, students show a high degree of affection and the courage to challenge and pursue self-realization in swimming courses. Last, the researchers improved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reflection, and revision of fun-oriented swimming lessons. Conclusion: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design of fun-oriented swimming course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wimming teachers and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hoping to promote the ability of swimming teaching in Taiwan.
丁益文 (1993)。分段學習捷泳、蛙泳時學生自覺動作困難程度的探討。體育學報,16,P501-518。
王明月 (2012)。桌球選手運動涉入、流暢體驗與身體自我概念之關係。大專體育學刊,14(3),P328-336。
王彥邦、程瑞福 (2020)。實施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於小學高年級之行動研究。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5,P27-39。
王聖文、蔡政霖 (2019)。樂趣化與傳統式教學對籃球運球上籃之學習與保留效果。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8(1),p38-50。
向薇潔、潘義祥 (2021)。體育課模擬比賽情境教學的基本概念與應用。大專體育,157,P21-34。
李宏文、蔡沂蓁、潘義祥 (2021)。體育教師專業成長之路–以自我實現及自我設限理論為取向。臺灣運動教育學報,16(2),P33-56。
李城忠、江雋元 (2016)。游泳課程教學品質、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高中職為例。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13,P42-55。
李思儀 (2022)。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價值看教師學習。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3),P145-163。
李淑玲、羅應嘉 (2005)。台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P58-80。
李雅雯、掌慶維 (2021)。國小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探討–以「體育教學模組」為例。學校體育,186,P115-128。
林廷華 (2018)。創造力訓練方案對於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效果之研究。正修通識教育學報,15,P51-86。
林佩璇 (2003)。課程行動研究–從「專業成長」剖析教師角色轉化的困境。課程與教學,6(3),P129-145。
林佳巧、謝瑩慧 (2021)。促進兒童於積木區遊戲之教師行動研究。幼兒教保研究,24,P47-72。
邱珍琬 (2014)。大學生眼中的創意教學。教育學誌,32,P153-184。
洪國朕、陳瑞斌、高麗娟 (2014)。日本游泳教學法的比較與分析。身體文化學報,18,P137-177。
夏淑琴 (2017)。素養導向體育教學設計>小學示例。學校體育,162,P60-67。
夏淑琴、劉員池 (2020)。學習策略融入體育教學模組素養導向教學設計之探究。學校體育,181,P21-31。
秦聖翔、掌慶維 (2019)。技能導向與素養導向在體育課程、教學與評量之概念分析與實踐。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4,P1-14。
張世聰 (2020)。樂趣化教學法在運動成就動機、流暢體驗與擊球表現之研究–以大學網球課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7,P1-17。
張媛甯、邱美雲 (2010)。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69,P63-82。
教育部 (2000)。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臺北市: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 (2001)。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 (2018)。教育部體育署補助推動學校游泳及水域運動實施要點。台北市:作者。
莊哲偉 (2012)。教師回饋與學生思考對技能學習成效之探討。靜宜體育,6,P18-31。
莊皓雲、陳正專、張家銘 (2007)。國小學童體育課運動樂趣量表編制研究。雲科大體育,10,P111-122。
許智強、許雅雯、楊惠芳 (2015)。體育課程樂趣化教學探討-以卡巴迪運動為例。惠明特殊教育學刊,2(1),P259-268。
許瓊云、黃谷臣、許乃文、林俊嚴 (2018)。整合公私立游泳池–推動無游泳池學校實施校外游泳教學計畫期末報告書〔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教育部體育署。
郭馥滋 (2019)。創意教學-樂趣化大學體育課程。學校體育,175,P56-69。
陳正專 (2019)。十二年國教學校體育課素養導向教學之因應策略。臺南大學體育學報,14,P1-14。
陳成恩、蘭卉、侯均穎、張玲嘉 (2021)。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對國小學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休閒運動健康評論,10(1),P17-30。
陳秀華 (2001)。游泳教學–創造思考教學法。學校體育,11(6),P102-107。
陳秀華 (2004)。台北市國小學生游泳能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陳俊龍 (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下的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學校行政,66,P188-207。
陳春安、鍾潤華 (2019)。桌球課程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高科大體育,2,P81-95。
陳昭宇 (2016)。探究遊戲在體育教學的價值:經驗學習理論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30(2),P97-104。
陳昭儀 (2012)。資優教育教師之專業能力與專業成長歷程探析。資優教育季刊,122,P1-8。
陳偉瑀 (2017)。體適能樂趣化課程設計對學習影響之個案研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2,P99-119。
陳偉瑀、陳安妮 (2015)。體育課程樂趣化設計對學生在健康體適能與內在動機之影響。長榮運動休閒學刊,9,P55-63。
陳雅慧 (2017)。108課綱系列。什麼是核心素養?跨越科目疆界、把知識用出來。親子天下。
陳瑞斌 (2017)。台灣國民小學游泳教學成效與阻礙因素探究。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學報,2,P167-180
陳履賢 (2019)。素養導向體育教學的可能性–以防衛型運動為例。學校體育,175,P16-27。
陳聰獻 (2011)。從玩水、遊戲中快快樂樂學游泳。學校體育,123,P109-112。
傅怡青、林琮智 (2015)。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傳統式體育教學法之初探。屏東大學體育,1,P49-60。
程汶葦 (2020)。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方法與實例分析。學校體育,181,P32-41。
閔詩紜 (2019)。小學教師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專業成長需求研究。學校行政,121,P185-203。
黃子榮、李金為 (2021)。足球課程應用樂趣化為導向的體育教學設計。淡江體育學刊,24,P1-14。
黃仲凌 (2015)。建構校園水域安全教育課程概念內涵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5(2),P87-110。
黃瓊慧 (2021)。直轄市家長對學齡前游泳教學觀感之研究。屏東大學體育,7,P53-71。
楊孟華、侯堂盛 (2013)。嘉義市國小學童游泳課的運動樂趣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10,P91-105。
葉嘉楠、張曉楓 (2016)。提升游泳能力政策執行之研究-以新竹市國中學生為例。中華行政學報,18,P33-53。
廖燕燕 (2006)。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體育課-淺談樂趣化體育教學。國教新知,53(1),P10-13。
趙坤景 (2002)。運動教育模式基礎下談樂趣化體育教學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16(3),P94-100。
劉人豪、潘義祥 (2014)。樂趣化跳繩運動之體適能教育課程設計。學校體育,144,P96-103。
劉兆達、許玫琇 (2015)。推動學校水域運動安全教育之策略。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8,P135-146。
劉兆達、蔡鋒樺、張富鈞 (2015)。大專學生對體育課程期望、樂趣及滿意度之調查。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9,P21-39。
劉承勇 (2015)。趣味化教學對網球初學者之教學效益評估。高師大體育,13,P14-24。
劉述懿、張若寧 (2016)。論體育課程之樂趣化教學。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P225-228。
劉述懿、張若寧 (2017)。樂趣化跳繩教學在學校體育課程中的策略與運用。國教新知,64(2),P63-75。
蔡宗憲 (2009)。體育教學目標發展策略初探。屏東教大體育,12,P359-379。
蔡清田 (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蔡博昆 (2012)。魔天球-體育教學介紹與器材運用。學校體育,128,P120-124。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2020)。109年死亡統計結果分析。台北市:作者。
鄭瑞洲、洪振方、黃台珠 (2013)。採用多元教學策略的非制式奈米課程對國中生情境興趣之促進。教育實踐與研究,26(2),P1-28。
謝忠廷、張政傑 (2021)。寓教於樂:Stampede智慧運動課程應用於學生學習歷程。運動管理,52,P47-56。
謝瑩蓉、潘義祥 (2013)。體適能教育融入樂趣化籃球課程之行動研究。臺大體育學報,25,P23-33。
羅寶鳳 (2017)。因應時代改變的終身學習: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P24-27。
蘇榮立 (2015)。羽球樂趣化教學–以沙灘球為設計。運動知識學報,12,P186-194。
鐘敏華 (2020)。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原則。學校體育,181,P11-20。
Corbin, C. B. (2002). Physical activity for everyone: what every physical educator should know about promoting lifelong physical activity.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1, 128-144. doi:10.1123/jtpe.21.2.128
Daniels, E. (2017). Curricular factors in middle school teachers’ motivation to become and remain effective. RMLE Online, 40(5), 1-14.
Katz, J. (1996). The aquatic handbook for lifetime fitness. Needham H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Whitehead, M. (2001).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literacy.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6, 127–138. doi:10.1080/17408980100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