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朱春昭 |
---|---|
論文名稱: |
超現實圖畫書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國小高年級為例 |
指導教授: | 葉俊顯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超現實 、圖畫書 、國小 、視覺藝術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Surrealistic Art, Picture Books, Elementary School, Visual-Art Instruc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超現實圖畫書應用於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以國小高年級為例~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及實際教學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目的在引導國小五年級學生透過超現實圖畫書之視覺藝術教學,建構一套適當的超現實圖畫書課程設計模式,經課程的實施與修正階段,提出研究的結果與建議,作為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之參考。
本研究之結果為:
(一)超現實圖畫書能陶冶學生的品格與啟發學生視覺創造力。
(二)超現實圖畫書兼具多元化特色及以視覺傳達寓教於樂的幻想性空間。
(三)「超現實圖畫書」兼顧「知能的表現性圖畫」和「溝通性圖畫」的特質。
(四)教育學生具備「超現實圖畫書」藝術理念與理解視覺語彙之能力。
(五)超現實圖畫書可作為品格教育課程內容。
(六)依據文獻探討建構適合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超現實圖畫書課程。
(七)從教學單元滿意度四大評量項目「自我評量總平均值」、「學生互評總平均值」、「家長問卷總平均值」和「教師檢核總平均值」中,顯示每個項目的滿意度都高於設定值,也就是說本研究的課程設計適用於國小視覺藝術之教學。
針對本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課程教學方面:(1)精簡超現實圖畫書課程設計。(2)彈性增加超現實圖畫書課程教學時數。(3)拓展多元的教學方式,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4)研究對象以自己熟悉且易掌控的班級為佳、(5)兼用多元的學習評量與行動研究法以提升教學品質。
(二)學校行政或教育單位方面:(1)增建學校藝文展演空間。(2)增建學校藝文專用教室。(3)增加藝術與人文上課時數。(4)舉辦教師專業知識成長研習營。(5)建議校方打造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啟發其藝術創造力。
(三)教師成長團體方面:(1)教師應確實掌握超現實圖畫書在社會潮流的發展趨勢。(2)教師應該具備電腦資訊方面的知識。(3)教師應該確實進行「教育行動研究法」與「協同教學」兩者兼顧的教學研究。
(四)後續研究的建議:(1)延伸研究對象。(2)兼具視覺、觸覺與聽覺互動式多媒材動畫立體書的研究。(3)探究中西文化融入超現實圖畫書之差異性與擴展國內外超現實圖畫書視覺表現應用領域之研究。
關鍵字:超現實、圖畫書、國小、視覺藝術教學
Abstract
The Surrealistic’s Picture Book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lementary School Visual-Art Instruction
~ a Case Study of senior Grades in Elementary School~
Processed with archiv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ction research, this study is aimed to, through applying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to teach visual art on fifth grad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establish a proper curriculum design mode for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and provid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d its suggestion as a reference tool for visual art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schools after implement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1. The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could build up pupils’ ethics and inspire pupils’ visual creativity.
2. The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characterized with multiple features, highly imaginative space, educational and entertaining inspiration expressed through visual art, are optimum resource for visual art instruction.
3.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combine both those qualities of “informative pictures” and “communicative pictures”.
4. Students are being taught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artistic concept and visual semantic conveyed in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5.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could be served as the content of ethics instruction curriculum.
6. Based on archival analysis, establish visual art curriculum using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for higher-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7. From the four main assessment items of satisfaction survey for the teaching unit “Total Average of Self Assessment”, “Total Average of Peer Assessment”, “Total Average of Parents Survey” and “Total Average of Teachers’ Inspection”, it shows that the satisfaction for each item is high above the original set property; in other words,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is study fits to visual art instruc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is recommended as shown below:
1. For the curriculum instruction:(1)Simplify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2)Flexibly increase the teaching hours of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curriculum.(3)Broaden the multiple ways of teaching to bring up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4)Find the optimum research objects with whom the researcher is familiar and could control.(5)Take both multiple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upgrad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2.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chools or educational units:(1)Construct more artistic and cultural display space. (2)Construct more specialized classroom for artistic and cultural curriculum at schools. (3)Increase the teaching hours of artistic and cultural curriculum.(4) Hold some seminars to promote teachers’ expert knowledge growth.(5) Recommend schools to develop an artistic. environment to inspire studentsartistic creation.
3. For teachers’growth groups:(1) Teachers should comprehe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in the society.(2)Teachers should equip themselves with the knowledge of computer technology.(3)Teachers should proceed concretely the teaching researches of both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team teaching”.
4. For sequent researches: (1)Extend the research objects.(2)Combine the research of interactive visual, tactile and sonic three-dimensional books with multiple media materials.(3)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 into the surrealistic picture books and broaden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visual presentation using a worldwide collection of surrealistic pictures books.
Key words: Surrealistic Art, Picture Books, Elementary School, Visual-Art Instruction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王秀雄(1999)。美術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Art ):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二版。美術叢書34。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方淑貞(2003)。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初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何恭上(1977)。現代繪畫叢談。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市:五南。
何政廣(1996)。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張光琪(2003)。魔幻超現實大師馬格利特。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李長俊譯(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雄獅 。Rudolf Arnheim.(1976).
李長俊譯(1990)。超現實主義的藝術。三版,台北市:大陸書局。
Sarane Alexandrian.(1971).Surrealist art.
李長俊(1998)。西洋美術史綱要。三版一刷,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余光中譯(2003)。緋紅樹。新竹市:和英出版社。Shaun Tan.(2001).The Red Tree.
余秋雨(2000)。藝術創造工程。初版九刷,台北市:允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宋珮等主講。走進圖畫故事書的世界。台北市:道聲出版社。
宋晶晶譯(2006)。神話的誕生。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Carl-Friedrich Geyer.(1996).Mythos: Formen,Beispiele,Deutungen.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 — 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初版十一刷,
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雨云譯(1991)。藝術的故事。台北市:聯經出版社。E.H.Gombrich.(1980).The Story of Art.
林宗鴻(2003)。人格心理學。二版,台北市: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書堯(1984)。視覺藝術。初版,台北市:維新書局。
林敏宜(2003)。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初版五刷,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寶山(1988)。教學原理。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柳鳴九(1999)。 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二版,台北市:淑馨。
施靜菲、侍建宇(1996)。國民小學藝術教育。初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John Lancaster.(1990). Art In The Primary School.
唐荷(2003)。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初版,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秀蓮(2001)。美術與觀念之教材教法。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夏勳、鄭明進(1997)。插畫的認識與應用。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調---教師動手作研究。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社。Herbert Altrichter, Peter Posch, Bridget Somekh.(1993).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
徐素霞(2002)。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初版,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翁靜雪(2000)。孩子的畫中有話。初版,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初版,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梁耘瑭(2004)。視覺藝術認知。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Robert L.Solso.(1994).Cognition and the Visual Arts.
胡澤民(1993)。插畫技法(下)。台北市:正文書局。
黃聿君譯(2005)。兔子。台北縣:謬思出版有限公司。Text copyright ◎ Jomden Ltd /Illustrations copyright ◎ Shaun Tan..(1998).The Rabbits.
黃光雄(2004)。質性教育研究 — 理論與方法。初版五刷,嘉義市:濤石文化。
黃淑基(2002)。中西音樂美學的對話。台北:洪葉事業有限公司。
黃筱茵譯(2005)。豬頭三兄弟。台北市:格林。David Wiesner.(2001).
The Three Pigs
張延風(1996)。法國現代美術。初版二刷,台北市:亞太圖書。
張莉莉譯(2002)。瞬間收藏家。二版三刷,台北市:格林。Quint Buchholz.
(1997).Der Sammler der Augenblicke
張莉莉譯(2003)。靈魂的出口。十刷,台北市:格林。Quint Buchholz.&Milan Kundera.(1997).Buchbilderbuch.
張劍鳴譯(2004)。北極特快車。台北市:上誼。Chris Van Allsburg.(1985).The
Polar Express.
曾長生(2000)。世界美術全集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曾長生(2004)。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超現實風繪畫》。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郁千儀譯(2005)。失物招領。台北縣:謬思。Shaun Tan..(2000). The Lost Thing.
詹楊彬(1992)。插畫新技。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趙惠玲(1997)。美術鑑賞。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台北市: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黎 玲、張小元、張晶燕、李紅梅(2004)。藝術心理學。台北縣:新文京開發有限公司。
郭生玉(1984)。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市:精華。
潘 煊(1999)。種活藝術的種子。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潘恩典(2001)。腦內藝術館—探索大腦的審美功能。台北市:城邦文化。
Semir Zeki.(1999).Inner Vision—An Exploration of Art and the Brain.
劉其偉(1994)。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初版,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劉滌昭譯(1995)。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台北市:臺灣英文雜誌社。
松居直(Tadashi Matsui).(1981).
劉豐榮(2000)。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水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賴文心(2005)。插畫—圖文.圖畫.書。台北市:藝術館
陳亭儒、謝政達(2003)。藝術感通統整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學初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編。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37。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
陳香君(2004)。藝術檔案.社會閱讀。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蔡綺(1997)。新藝術研究 Art Nouveau。台中:捷太出版社。
戴行鉞(2000)。藝術觀賞之道。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John Berger.(1993).Ways of Seeing.
蔣勳、黃海雲、倪再沁(1989)。東西藝術欣賞。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蔣勳(2001)。魔幻.達利。台北市:時報多媒體傳播公司。
蔣勳(2003)。美的沉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初版,台北市:雄獅圖書有限公司。
羅門(1995)。論視覺藝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鄭明進(1996)。世界傑出插畫家。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明進(2002)。傑出科學圖畫書插畫家。初版,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譚直敏譯(1989)。人格心理學。初版,台北市:五洲。(美BR赫根漢著)
鄧美雲、周世宗(2003)。繪本創作DIY。二版9刷,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二、 學位論文
王瑞裕(2003)。馬格利特創作理念與表現形式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
王瓊芬(2005)。超現實表現手法應用於圖畫書之研究與創作 -以「兒童負面情緒」為例。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班。
孔令建 (2004)。超現實表現手法應用於繪本創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何 瑋 (2000)。超現實表現手法作為圖像表現策略在平面廣告中所發揮之非語辭傳播效果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
李冠瑢(1998)。兒童插畫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 — 以圖畫書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珮綺 (2004)。超現實風格應用在數位影像中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余祖芳 (2004)。以超現實手法呈現夢境插畫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幸佳慧 (2005)。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冠玉 (2003)。安東尼布朗圖畫書中插畫之超現實主義風格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張申溥 (2002)。超現實表現手法於電腦插畫設計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黃國榮 (1996)。超現實表現手法在平面廣告中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費國鏡 (1999)。超現實表現手法於海報設計之研究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子煜 (2004)。超現實表現手法在設計繪畫創作之研究─以空間視覺效果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陳啟耀 (2004)。「釋放」、「軌跡」系列作品 3D電腦動畫的超現實與意象研究與創作。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麗琴 (2002)。非邏輯性具象圖像在西洋繪畫上之視覺創意表現。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雪雲 (2005)。圖畫書視聽教材在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教學應用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惠娟 (2002)。以圖畫書引導兒童審美與表現的教學研究。屏東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敏 (2003)。「創造性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繪畫表現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湘玲(2005)。裝置藝術在國小視覺藝術領域之教學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錦鳳 (2006)。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繪畫表現之影響研究。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侯明秀 (2004)。無字圖畫書的圖像表現力及其敘事藝術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季筠 (2004)。圖畫書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上的應用---以康樂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淑虹(2002)。國民小學視覺藝術創作教學評量的行動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雅惠 (2003)。傳統童話圖畫書與顛覆性童話圖畫書表現手法之比較研究-以「三隻小豬」為例。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惠安(2004)。達利幻象式創作之研析與應用(碩士論文)。
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
謝正瑜(2005)。兒童圖畫書的圖像語言表現賞析教學對兒童繪畫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美勞教學碩士班。
謝省民(1999)。超現實風格繪畫創作教學研究 — 設計繪畫中的單元課程實驗
碩士論文。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如雅 (2003)。以卡通漫畫為主題的國小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羅美慧 (2005)。圖畫書創意教學策略對兒童藝術創造力表現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三、 圖畫書部份
Anthony Browne。1997。Changes。London:Walker。
Anthony Browne。2000。Willy The Dreamer。London:Walker。
Anthony Browne。2001。Willy’s Pictures。London:Walker。
Chris Van Allsburg。1987。The Z Was Zapped。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Chris Van Allsburg。1992。The Widow’s Broom。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David Wiesner。1988。Free Fall。Singapore:Harper Collinspublishers。
David Wiesner。1991。Tuesday。New York:Clarion Books。
David Wiesner。1999。Sector7。New York:Clarion Books。
David Wiesner 1992。Tune 29,1999。New York:Clarion Books。
四、期刊
林崇慧(2002),布列東的娜底雅-超現實主義。師大學報,第一期,47卷, 頁11。
徐素霞(1996)。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雄獅美術:兒童插畫專輯,302期,頁11。
馬格利特(1994)。巨匠美術週刊。錦鏽出版。100期。
恩斯特(1994)。巨匠美術週刊。錦鏽出版。60期。
黃淑瑛(2005)。孩子的最愛—圖畫故事書的欣賞與創作教學,與圖畫故事的相遇。
美育:藝耕童年。143期,1/2月,頁6。
鄭榮珍(1996)。拜訪圖畫書的花園。雄獅美術:兒童插畫專輯,302期,頁20。
五、電子媒體資料
博客來書籍館。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95852 (94/11/10)
博客來網路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00036(94/11/10)
Nora’s Reading Room。http://blog.yam.com/noral/ (94/11/11)
城邦讀書花園。
http://www.cite.com.tw/authors_search.php?authors_id=2913(94/10/16)
網上兒童書展。http://www.ylib.com/hotsale/children/illustra/con2.htm (94/11/10)
繪本的教育價值http://tw.myblog.yahoo.com/vicky-fang/article?mid=404(95/10/10)
童詩榨汁機-愛麗絲開啟了超現實兒童圖
http://books.wownet.net/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16(9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