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郁慧
Chiu Yu Hui
論文名稱: 轉角遇到「ㄓㄨ」~ 活化幼兒園教室語文區的學習經驗
Creating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the Language Arts Corner in a Kindergarten Classroom
指導教授: 林麗卿
Lin Lichi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5
中文關鍵詞: 幼兒語文教學語文區幼兒教育
外文關鍵詞: language instruction for young children, language arts corne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教師如何透過改善語文教學活動和語文環境營造,並且融入主題教學的實施,來豐富幼兒園教室的語文學習情境,提供幼兒多元的語文經驗。研究待答問題有二:
    一、教師如何改變語文區的規劃與教材,以促進幼兒的語文學習經驗?
    二、幼兒在語文區進行哪些多元化的語文學習活動?
    本研究以明明國小附設幼兒園檸檬班(大中小混齡班)為研究場域,採取質性研究取向,透過觀察教師教學及幼兒參與活動的歷程、非正式訪談家長及幼兒、及收集教學檔案和日誌、省思札記、活動歷程照片及幼兒作品等文件資料,來捕捉課程與教學實務的豐富面貌。
    研究發現,教師共運用了四項主要的教學策略,包括:一、連結語文區活動與主題課程;二、規劃舒適豐富的語文區環境;三、提供多樣性的語文教材與工具;四、增進多元的語文學習經驗。此外,針對幼兒語文學習經驗,研究結果顯示幼兒在教師有系統地規畫下,能獲得多元語文學習面向的經驗,並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語文能力。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幼教實務工作者、師資職前教育機構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多項具體建議。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a kindergarten teacher enriches the language arts corner of her classroom by improving the language arts activities and literacy environment, and taking the thematic approach to provide young children with various language experiences. This study poses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1. To enhance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how does the teacher improve the designs and materials in the language arts corner of her classroom?
    2. In the language arts corner, what diverse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ies do the young children engage in?

    This study adopt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and Class Lemon (a mixed-age class), the Affiliated Preschool of Ming Ming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e research field. To demonstrate the features of th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I collected data through video-taped observations, informal interviews with parents and children, and collecting teaching notes and diaries, reflection journals, photos and children's works and etc.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eacher adopted four main teach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connecting activities in language arts corner with the thematic curriculum, setting a comfortable and print-rich literacy environment in the classroom, providing various literacy materials and tools, and enhancing diverse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Besid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children could acquire multiple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gradually reinforce language skills with the help of teacher's 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this study provides a number of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further related research.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幼兒語文經驗與活動 ………………………………………7 第二節 幼兒園語文區………………………………………………14 第三節 文獻對我教學策略的啟發…………………………………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質性研究取向 ……………………………………………35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場域…………………………………………36 第三節 研究實施流程………………………………………………43 第四節 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47 第四章 研究發現……………………………………………………55 第一節 繪本促發的主題課程………………………………………55 第二節 飛讀BOOK的「語文區」環境規劃 ………………………80 第三節 多樣性的語文教材與工具 ………………………………105 第四節 幼兒在語文區的多元語文學習經驗 ……………………119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171 第一節 結論………………………………………………………171 第二節 討論………………………………………………………175 第三節 建議………………………………………………………178 參考文獻 ……………………………………………………………185 表 目 錄 表3-1 受訪家長基本資料…………………………………………… 39 表3-2 檸檬班生活作息表…………………………………………… 41 表3-3 我的教學動策略……………………………………………… 45 表3-4 飛讀Book區實際蒐集研究資料的日期及錄影天數 ……… 48 表3-5 蒐集的資料代碼……………………………………………… 50 表3-6 觀察記錄與資料分析表 …………………………………… 52 表4-1 檸檬班幼兒預約錄故事目錄 ……………………………… 136 表4-2 語文活動之相關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 …………………… 167 圖 目 錄 圖2-1 語文區的教材內涵與展示 ………………………………… 19 圖3-1 檸檬班教室平面圖 ………………………………………… 42 圖3-2 我的研究流程圖 …………………………………………… 28 圖3-3 我的研究之三角驗證圖 …………………………………… 53 圖4-1 轉角遇到「ㄓㄨ」-主題發展脈絡圖 …………………… 56 圖4-2 老師用筆指著繪本圖片與文字 …………………………… 57 圖4-3 黛安娜在睡覺時,路易士在深夜裡看書 ………………… 59 圖4-4 實地參觀圖書館內部陳設並找尋想借閱的繪本 ………… 60 圖4-5 設計有相片及編號的個人專屬借書登記封面 …………… 60 圖4-6 小萱認為書可以擺在學習區的櫃子上面 ………………… 61 圖4-7 小妮的圖書館設計圖有櫃台及書櫃 ……………………… 62 圖4-8 小誼的書局設計圖有明顯的招牌文字 …………………… 62 圖4-9 參觀書局前的準備與規劃之第一次團體討論 …………… 63 圖4-10參觀書局前的準備與規劃之第二次團體討論 ………………63 圖4-11小勳參觀書局前想到的問題 ……………………………… 63 圖4-12小炫參觀書局前想到的問題 …………………………….. 63 圖4-13小萱參觀書局要走哪條路線 ……………………………… 65 圖4-14小樑(時鐘)幾點出發 …………………………………… 62 圖4-15重新聚焦討論後的第一次經驗網絡圖表 ………………… 65 圖4-16重新聚焦討論後的第二次經驗網絡圖表 ………………… 65 圖4-19校外參觀書局要帶的物品提醒 …………………………… 66 圖4-20小妮以圖文對照方式紀錄要帶的物品 …………………… 66 圖4-21小炫仿寫要帶的物品 ……………………………………… 66 圖4-22小莘使用圖像符號紀錄要帶的物品 ……………………… 66 圖4-23參觀書局發現可以聽音樂的視聽區 ……………………… 67 圖4-24幼兒練習到櫃檯付帳 ……………………………………… 67 圖4-25參觀書局後我想在教室做什麼改變 …………………………69 圖4-26小妮建議兒童閱讀區及布偶玩具區設於此 …………………69 圖4-27佈置書局初嘗試-創作小書展示區 …………………………70 圖4-28主打好書「天馬的愛心」宣傳板 ……………………………70 圖4-29櫃檯上有收銀機及刷條碼機 …………………………………70 圖4-30收銀機及刷條碼機的創作設計 ………………………………70 圖4-31仿寫愛心小書局的招牌 ………………………………………71 圖4-32愛心小書局的招牌 ……………………………………………71 圖4-33書局佈置初探(一) ……………………………………………71 圖4-34第一次設定書的價目表 ………………………………………71 圖4-35觀察繪本價格及條碼 …………………………………………72 圖4-36幼兒以大中小尺寸的書調整價格(大書300元) …………72 圖4-37開幕(營業)展示掛牌 ………………………………………72 圖4-38打烊展示掛牌 …………………………………………………72 圖4-39開幕日期宣傳單1 ………………………………………… 73 圖4-40開幕日期宣傳單2 ………………………………………… 73 圖4-41第一次製作鈔票出現各種面額的鈔票 ………………………73 圖4-42觀察鈔票後知道相同面額的鈔票圖案要一樣 ………………73 圖4-43工作分配圖1 ……………………………………………… 74 圖4-44工作分配圖2 ……………………………………………… 74 圖4-45工作分配圖3 ……………………………………………… 74 圖4-46工作分配圖4 ……………………………………………… 74 圖4-47小莘將書局未改變規畫前的現場擺設畫下來 ………………75 圖4-48小莘觀察甲隊成員規劃的空間配置圖紀錄 …………………75 圖4-49小莘規劃的空間配置圖 ………………………………………75 圖4-50重新規劃後的書局空間 ………………………………………75 圖4-51書寫書局兒童閱讀區標示文字「兒」 ………………………76 圖4-52書寫書局兒童閱讀區標示文字「閱讀」 ……………………76 圖4-53書寫書局兒童閱讀區標示文字「區」 ………………………76 圖4-54這裡是兒童閱讀區 …………………………………………76 圖4-55書寫書局兒童區標示文字 ……………………………………77 圖4-56書寫書局兒童區標示文字 ……………………………………77 圖4-57書局繪本展示及牆面佈置 ……………………………………77 圖4-58佈置牆面海報圖文-冰塊、海洋、小水滴、水母 …………77 圖4-59將櫃台移到窗旁後發現動線不順暢 …………………………78 圖4-60再將櫃台歸回兒童閱讀區左方的原位 ………………………78 圖4-61桌子移至窗旁改為成人閱讀區 ………………………………78 圖4-62進行愛心小書局的活動歷程 …………………………………78 圖4-63進行愛心小書局的活動歷程 …………………………………78 圖4-64練習使用金錢扮演買賣繪本遊戲 ……………………………79 圖4-65選購繪本後至櫃台結帳 ………………………………………79 圖4-66選購圖書後排隊結帳 …………………………………………79 圖4-67店員使用條碼機刷繪本上的條碼確定價格 …………………79 圖4-68 102年8月~103年2月檸檬班教室平面圖……………… 83 圖4-69 103年3月研究場域檸檬班教室平面圖 ………………84 圖4-70 飛讀BOOK區全景(103年3月) …………………………85 圖4-71 103年3月檸檬班飛讀BOOK區教室平面圖與各區情境圖…86 圖4-72 原來的有聲書區改為書寫區放置白板與白板筆 ………… 87 圖4-73 此處原放置幼兒自製的紙偶 ……………………………… 87 圖4-74 改成書寫工具區…………………………………………… 87 圖4-75 原來的有聲書區位置於桌椅及窗戶旁顯得很狹窄 ……… 88 圖4-76 移至此區後增加可容納更多繪本的壓書架、單人用耳機…88 圖4-77 調整桌椅方向、改為放置兩副耳機…………………………89 圖4-78 移到此區後可放置兩張桌椅更為寬敞舒適…………………89 圖4-78 移到此區後可放置兩張桌椅更為寬敞舒適…………………89 圖4-79 102年9月開學時語文區的擺設兩張桌椅是分開的………90 圖4-80將桌子合併閱讀區沙發下鋪上巧拼墊………………………90 圖4-81沙發背後無實牆依靠常滑動 ……………………………… 90 圖4-82右方書架及沙發調整位置後,方便幼兒取閱繪本 ……… 90 圖4-83木質椅中間用線綁住,改善沙發常常滑動的問題…………91 圖4-84尚未調整的閱讀區 ………………………………………… 91 圖4-85調整木椅方向及更換地毯的閱讀區 ……………………… 91 圖4-86拿掉木椅取而代之的是可愛的動物抱枕 ………………… 92 圖4-87閱讀區開架式的擺放繪本方便幼兒取閱 ………………… 93 圖4-88繪本右上角及書架上皆貼著互相對應的數字編號 ……… 93 圖4-89教具櫃鄰近桌椅方便在此操作使用 ……………………… 94 圖4-90初期語文遊戲操作區展示櫃未貼教具名稱 ……………… 94 圖4-91中期每個教具籃及展示櫃都貼上教具名稱,方便歸位 … 94 圖4-92自製布偶扮演區置於拱形門下 …………………………… 95 圖4-93布偶扮演區的新位置 ……………………………………… 95 圖4-94 103年4月底研究場域檸檬班之教室平面圖 …………… 97 圖4-95電腦區 ……………………………………………………… 98 圖4-96 103年5月中旬研究場域檸檬班之教室平面圖 ……………99 圖4-97檸檬班語文區規劃改變總圖 ………………………………100 圖4-98103年5月檸檬班飛讀BOOK區教室平面圖與各區情境圖…101 圖4-99書寫白板區使用規則 ………………………………………102 圖4-100白板區旁張貼使用規則 ………………………………… 102 圖4-101以快樂上學為主要內容的繪本 ………………………… 106 圖4-102以在地化及圖書館主題內容為主的繪本 ……………… 106 圖4-103 可重複使用的彩色描繪畫板 …………………………… 109 圖4-104 彩色描繪畫板作品 ……………………………………… 109 圖4-105 毛筆及重複書寫紙、水杯 ……………………………… 110 圖4-106 幼兒用紙製作紙筆 ……………………………………… 110 圖4-107 小妗假裝布偶拿著紙筆在繪本上紀錄 ………………… 110 圖4-108有趣的象形文字卡 ……………………………………… 112 圖4-109中文拼字遊戲卡……………………………………………112 圖4-110立式看書(圖卡)架 …………………………………… 113 圖4-111使用看書架閱讀故事接龍 ………………………………113 圖4-112順序推理圖 ………………………………………………114 圖4-113來認識我-身體配對拼圖 ………………………………114 圖4-114幼兒自製的布偶扮演區 …………………………………115 圖4-115幼兒於絨布板布偶扮演區扮演 …………………………115 圖4-116一張桌椅放置光碟播放機、手指謠有聲書 ……………116 圖4-117一張桌椅放置光碟播放機、耳機、有故事情節的有聲書 116 圖4-118增為兩張桌椅、2副耳機、手指謠與有故事情節的有聲117 圖4-119小妗聆聽兒歌時,會用手指隨著歌曲點書面上的文字 120 圖4-120專心聆聽故事 ……………………………………………120 圖4-121小萱小如隨著手指謠比劃動作 …………………………120 圖4-122只有一副耳機,也想聽的小炫則站在小如旁一起哼唱…120 圖4-123加入品格教育繪本出奇的受歡迎 ………………………121 圖4-124小安隨著故事播放翻閱繪本………………………………121 圖4-125分接插孔解決幼兒想同時聆聽有聲書的問題 …………122 圖4-126有想聆聽的幼兒在旁痴痴地等候 ………………………122 圖4-127有聲區換至新的位置 ……………………………………123 圖4-128幼兒自行操作有聲書區的光碟機並能正確的收放光碟 123 圖4-129小丞媽媽第一次說故事 …………………………………125 圖4-130小丞媽媽第二次說故事 …………………………………125 圖4-131變成天使可以飛、可以幫助別人、天使像鏡子……………125 圖4-132照鏡子後變成天使幫助別人………………………………125 圖4-133小丞媽媽說故事「火車載我去海」…………………………126 圖4-134小豪畫下最深刻情節,並仿寫書名 ……………………126 圖4-135小宸不會寫書名,用七個「×」表示「火車載我去海」 ……126 圖4-136小妮覺得有海有夕陽很漂亮 …………………………… 126 圖4-137幼兒使用創作的紙偶自編故事在布偶扮演區演戲 …… 128 圖4-138小理喃喃自語的說著對白,小丞因此被吸引過來觀賞 …128 圖4-139絨布板化身為布偶扮演區 ……………………………… 129 圖4-140幼兒將桌腳及盒子當成關老虎的籠子 ………………… 129 圖4-141幼兒輪流排列推理卡述說故事1 ……………………… 129 圖4-142幼兒輪流排列推理卡述說故事2 ……………………… 129 圖4-143拿掉椅子後的閱讀區空間改放置抱枕增加溫馨與溫暖感130 圖4-144小哲說故事給綿羊抱枕聽…………………………………130 圖4-145小丞說故事給媽媽及小組幼兒聽 ………………………131 圖4-146小理說故事給小丞媽媽及小組幼兒聽 …………………131 圖4-147小妮自編故事-魔法故事的旅程 ……………………… 133 圖4-148小樑自編故事-火車的火焰 ……………………………133 圖4-149小宸自編的故事-上樓梯 ………………………………133 圖4-150小葳編的故事-老鼠吃起司 ……………………………133 圖4-151預約錄故事-猜猜誰在說故事 …………………………136 圖4-152晨間靜默閱讀 ……………………………………………138 圖4-153自由閱讀1 …………………………………………………139 圖4-154自由閱讀2 …………………………………………………139 圖4-155自由閱讀3………………………………………………… 139 圖4-156自由閱讀4………………………………………………… 139 圖4-157小瀚創作的第一本故事小書「我最好的朋友」……………142 圖4-158小瀚創作的第二本故事小書「麥斯克的超跑」 …………142 圖4-159最受幼兒喜愛書寫的文字「小」……………………………143 圖4-160小葳找尋繪本內頁圖文並仿寫文字「吃十塊餅」…………144 圖4-167未指導前書寫的象形文 …………………………………145 圖4-168指導後仿寫的象形文字 …………………………………145 圖4-169幼兒記錄使用流程圖 ……………………………………146 圖4-170合作完成語文遊戲闖關海報 ……………………………146 圖4-171找不到媽媽,牠哭得更大聲-小莘畫的圖像 …………147 圖4-172找不到媽媽,牠哭得更大聲-小妮畫的圖像 …………147 圖4-173融合讀與說的語文活動-故事接龍 ……………………148 圖4-174幼兒創作的故事接龍圖封面 ……………………………148 圖4-175語詞接龍-香水 …………………………………………150 圖4-176語詞接龍-水手 …………………………………………150 圖4-177電腦區畫記-「恐龍怎麼說晚安」故事接龍 …………151 圖4-178幼兒互相分享自創的故事 ………………………………152 圖4-179生活故事-晚上偷吃泡麵的媽媽 ………………………152 圖4-180小安利用有趣的文字設計文字遊戲王卡 ………………155 圖4-181象形字「火」 ………………………………………………156 圖4-182象形字「蟲」 ………………………………………………156 圖4-183童詩圖畫賞析-向陽小天使 ……………………………158 圖4-184幼兒自編的童詩作品 ……………………………………159 圖4-185幼兒設計的角色多樣化 ………………………………… 162 圖4-186以故事結構編創故事內容 ………………………………162 圖4-187小炫登記繪本書名及日期 ………………………………163 圖4-188小軒登記繪本書名及日期 ………………………………163 圖4-189畫中有話-逛街 …………………………………………163 圖4-190畫中有話-精彩過一生 …………………………………163 圖4-191我閱讀的繪本-胖石頭(小誼)…………………………164 圖4-192親子共讀學習單-猜猜我有多愛你(小萱)……………164

    參考文獻
    中文
    孔員(2006)。幼稚園推動親子共讀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尤佳琪、張鈞惠(2002)。童言童語-幼稚園語文區之行動研究。南大學生學刊第二十四卷2013年12月10日取自 http://web.nutn.edu.tw/gac230/stu/24.html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2013年12月18日取自http://children.moc.gov.tw/garden/
    方淑貞(2003)。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心理。
    王瀅晴、楊蒲娟、童珮詩(2007)。繪本教學對於學齡前幼兒讀寫萌發的成效。幼兒保育學刊,5,113-128。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心理。
    田育芬、李錦華、邱華慧、黃倖玉(2001)。嬰幼兒環境規劃與應用。
    臺北:永大。
    江吟梓、蘇文賢等(譯)(2010)。M. Licttman原著。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User’s Guide)。臺北:學富。
    何薇玲(2012)。幼兒發展與輔導。臺北:高點文化。
    呂素美譯(2005)。D. T. Dodge, L. J. Colker & C.Heroman原著。 3~5幼兒創意課程下--學習篇。臺北:信誼。
    汪素蓉(2001)。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理念與實務關係之個案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谷瑞勉(譯)(2003)。L.Dixon-Krauss原著。教室中的維高斯基:仲介的讀寫教學與評量。臺北:心理。
    谷瑞勉(2010)。幼兒文學與教學。臺北:心理。
    谷瑞勉、王怡靜(2012)。耶~我喜歡閱讀!幼兒園實施分享閱讀教學
    之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9,45。
    周均育(2002)。兒童圖書館員、父母與幼稚園教師對幼兒閱讀行為
    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麗卿、邱蓮春、張巧妙、黃詩穎、洪筑芸、吳嫈華、白宜芳、莊秋
    芬、洪俐如(2005)。全語言的新思維。臺北:華騰。
    林冠伶(2008)。原住民幼兒在幼稚園的書寫經驗探究。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國樑(無日期)。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2013年8月7日,
    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616/
    林佩蓉(2012)。101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題本)。2013年
    12月10日,取自http://www.ece.moe.edu.tw/?p=1635
    林佩蓉(2011,五月)。幼兒語文教學的迷思與省思。全國幼教輔導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林毓雪(2008)。角落只是玩的地方?-角落情境下幼兒探索學習之
    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麗英(2010)。玩出語言力。臺北:信誼。
    林語蓁(2011)。圖畫書融入閱讀教學對幼兒閱讀動機及識字能力成
    效之研究。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晧青(2013)。幼兒園實施幼兒說故事活動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
    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侯郁如(2012)。文字萬花筒:以檔案評量親師分享協助家長重看幼
    兒書寫表現之行動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幼稚園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國軒(2011)。電子書與電子書閱讀器之產品與行銷策略探討—以
    Amazon、Barnes & Noble 及Apple 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41-157)。臺北。巨流。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等(譯)(2001)。J. A. Maxwell原著。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臺北:心理。
    張英陣(譯)(2000)。質性研究與社會工作。臺北:洪葉。
    張雅淳(2001)。臺北市公立幼稚園學習區規劃及其運用之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德銳、簡賢昌、李建民、丁一顧、李俊達、高紅瑛、林芳如、高敏
    麗、張淑娟、鄒小蘭、蔡美錦、王永進(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高等教育。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淑琴(譯)(2005)。J. A. Schickedanz原著。遠遠多於ABC:談早期讀寫的萌發。臺北:信誼。
    陳淑琴(2000)。幼兒語文教材教法:全語言教學觀。臺北:光佑。
    陳淑敏(2006)。如何引導幼兒閱讀故事書以增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41-60。
    湯志民(2004)。幼兒學習環境設計。臺北:五南。
    黃世鈺(2009)。幼兒學習區情境規劃。臺北:五南 。
    黃秀珠、阮玉文(無日期)。規劃學習區的理念。2013年8月10日取自
    http://tw.pref0001.urlifelinks.com/es10001980/infofile_121756031798501.doc
    黃瑞琴(1992)。幼稚園的遊戲課程。台北:心理。
    黃瑞琴(1998)。幼兒的語文經驗。臺北:五南。
    黃瑞琴(1998)。幼兒讀寫萌發課程。臺北:五南。
    黃祺(2003)。全語文英語教學策略對智能障礙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邁賢(2008)。幼稚園語文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幼
    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黃偉杰(2012)。 語音辨識之音文對齊技術—應用於音文同步有聲書
    之建立。長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楊惠娟(2009)。幼稚園全語文教學歷程及其對幼兒語文學習之行動
    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董青華(2007)。從幼兒語文發展淺談讀寫能力的培養。2013年1月22
    日取自www.mankt.net/luntan/images/upfile/2007116171347.doc
    劉啟緯(2009)。閱讀閱開心-促進幼兒閱讀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
    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劉漢玲(2003)。推動親子共讀活動與幼兒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敏玲、王珮玲、方芯琦、林文韵、曹峰銘、劉惠美(2012)。教育
    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語文領域。2013年12月8日取自http://group.cyhvs.cy.edu.tw/mediafile/403/news/19/
    2013-12/2013-12-18-9-46-17-nf1.pdf
    鄧運林(2010)。影響學前幼兒閱讀與書寫能力因素分析。南亞技術
    學院教師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桃園縣。
    鄭雅丰(2008)。適合發展的幼兒語言教育觀-全語言教學。國教之友,
    59(3),54-59。
    戴文青(2012)。學習環境的規畫與運用。臺北:心理。
    薛曉華(譯)、李連珠審訂(2002)。S. C. Raines & R. J. Candy原著。全語言幼稚園:教學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光佑。
    簡楚瑛、盧素碧、蘇愛秋、劉玉燕、漢菊德、林玉珠、吳嫈華、張孝
    筠、林士真、鄭秀容(2004)。幼教課程模式。臺北:心理。
    簡楚瑛、陳淑娟、黃玉如、張雁玲、吳麗雲等(譯)(2009)。J. M. Machado原著。幼兒語文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載於徐素霞(主編),臺灣
    兒童圖畫書導賞,13-15。台北市: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蘇光琦(2011)。語文教學的省思、改變與實踐-一個公幼老師的行動
    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幼教教學碩士學位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馬筱鳳(譯)(2012)。J. Winter原著。驢子圖書館。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鄭雪玫(譯)(2005)。A. Stadler原著。莉莉的第一張借書證。臺北市:上誼。
    劍聲(2005)。有趣的文字(上、中、下)。新北市:劍聲。
    新竹縣政府(2004)。小桔子-向陽小天使。載於新竹縣兒童文學專輯,23,20。

    西文
    Constantine, J. L. (2004). Relationships among early lexical
    and literacy skills and language-literacy environments at home and scho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Elliott, E. M., & Olliff, C. B. (2008).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emergent literacy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Adapting the early literacy and learning model.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5(6), 551-556.
    Lincoln Elementary (2011). Learning about literacy. Retrieved
    January 19, 201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lincoln.dubuque.k12.ia.us/School-Wide/Literacy/EmergentLiteracy.htm
    Morrow, M. L.(1993).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
    MA: Allyn & Bacon.
    Musthafa, B. (2001). Sociodramatic Play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Instructional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44, 155-165.
    Rosenquest, B. B. (2002). Literacy-based planning and pedagogy
    that supports toddler language develop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9(4), 241-249.
    Teale, W. H. & Sulzby, E. (1986). Emergent literacy: New perspectives. In D. Strickland & L. Morrow (Eds.), Emergent Literacy: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to read and write (1-15).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Zygouris-Coe, V. (2001). Emergent Literacy. Orlando, FL: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Gefen, D. (2002). Reflections on the dimensions of trust and trustworthiness among online consumers. ACM Sigmis Database, 33(3), 38-53.
    Tafa, E. (2008). Kindergarten reading and writing curricula in
    the European Union. Literacy, 42(3), 162-170.
    King, K., & Rose, P. (2005). Transparency or tyranny? Achieving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arget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5(4), 362-367.
    Taylor, D.(1983).Family literacy: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to
    read and write. Exeter, NH: Heinem.
    Dickinson, D. K., & Tabors, P.O. (1991). Early literacy: Linkages between home, school, and literacy achievement at age f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6, 30-46.
    Huberman, M., & Miles, M. B. (1994).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s.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