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燕玉
論文名稱: 臺灣三山國王廟匾聯研究─以新竹縣及宜蘭冬山鄉為例
指導教授: 范文芳教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1
中文關鍵詞: 三山國王匾聯國王廟
外文關鍵詞: Kings San-Shan,, plaques and couplets, King Temple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包括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研究的範圍與方法及文獻探討。藉蒐集相關文獻,加以分析歸納整理。本研究希望呈現三山國王廟匾聯之美,喚起社會大眾對社區中存在年代久遠,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寺廟楹聯文化,能有基本的認識與重視,並能對鄉土教學有關社區廟宇的建築、廟史、三山國王廟由來、廟宇匾額與楹聯等,能提供一些資料,以作為教學參考之用。
    第二章為「台灣三山國王信仰之形成與分布」,從歷史角度介紹三山國王的英勇救駕事蹟及其成神的傳說,原為自然山神,來台後為開荒闢野的守護神,最後升格為客家信仰之神的緣由。並探討其信仰在台灣發展的狀況,與客家移民社會信仰中心的三山國王廟發揮教化功能的說明。
    第三章為「匾聯的源流與發展」,分別討論匾聯的意義、淵源與類別、製詞的原則,匾詞聯語的功能及運用在寺廟建築藝術上的獨特性。
    第四章為「三山國王匾聯的語文特色」,以田野調查方式將新竹地區及宜蘭冬山鄉計二十座三山國王廟的匾聯,加以登錄,包括廟宇的地理環境、建廟歷史與沿革的紀錄,重點是匾聯的詳細登錄,並作成圖表、拍攝廟宇及匾聯圖片於附錄,分析匾聯的文學意涵、文學之美與藝術之美,解析寺廟匾聯內容的平仄、對偶等格律,並歸納其常用字詞所表達的內涵與意義。
    第五章為「三山國王廟匾聯的文化探討」,就客家人口佔絕大多數的新竹縣,客家移民開墾與三山國王廟創建的關係,廟宇經營與香火興衰有何關聯,及客家人在楹聯中所透露出的各種文化現象。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各章所述,依據資料整理、分析、歸納出匾額特色,新竹客家先民開墾建三山國王廟的墾荒精神,移民的在地化與在地關懷,並提出個人的建議與展望,期待能喚起大眾重視廟宇文化,從認識匾聯意涵,欣賞文字藝術之美進而珍惜它。對鄉土教學和語文教學亦有所建議,而廟宇的經營發展更賴有心人士用心去努力經營。


    There are six chapters in this thesi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We explain motivation, purpose, and method of this thesis. And discuss some documents about this thesis. We analyze and reorganized these documents. We wish to show the beauty of plaque and couplets of King San-Shan Temple. And recall how the temple culture of plaque and couplets effect to the public daily life in community. People will have basic knowledge and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ure by this thesis. We hope to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mple’s building, history, and reason to build the temple for educational references.
    Chapter Two is “Formation and Spreading of King San-Shan believes in Taiwan.” We introduce the heroic history and legend to become the god of Kings San-Shan from history point view. There were the nature mountain god at first, and became the god of protecting of assart after arriving Taiwan. Finally became a god of believes of HakKanese. We also discovery the state of developing of people’s believe in King San-Shan in Taiwan. And explain how King San-Shan temple effects the civilization in HakKa immigrant’s community.
    Chapter Three is “Source and developing of plaque and couplets.” We discuss the meaning, source, types, and formation of sentence. And we explain the specialty of function and using on art of temple building.
    Chapter Four is “Characteristic of language of King San-Shan plaque and couplets.” We searched and recorded all plaques and couplets from twenty King San-Shan temples door by door in Hsinchu area and Dong-Shan Town in I-Lan County. That includes locations, history and continuing of the temples, and more important is the detail of plaque and couplets in the record. We made graphic, photos of temples, plaques and couplets in enclosure. We analyzed the meaning, classic, and art of sentence of plaques and couplets, and explain the rhyme, couple-word and so on. We categorized the connotations and meanings of command words and sentences.
    Chapter Five is “Discovery the culture of plaque and couplets of King San-Shan Temple.” Most people live in Hsinchu are HakKanese. We introdu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Kka immigrants and King San-Shan Temple, management of temples and good or bad attendance at temple. And also atempt to reserch the different kinds of culture phenomenon by couplets.
    Chapter Six is “Conclusion.” We analyze, classify and summarize the specialties of plaques by the information we have. You will see the spirit of HakKa immigrants and King San-Shan Temple, and the immigrants became local and caring. I propose personal advice and look into the future. I wish to arouse public to think highly of temple culture and care about it by knowing the meaning of plaques and couplets as art of language. I also have some advice for education of native and language. The developing of temple depends on good management and hard working of good peopl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一、 研究範圍2 二、 研究方法2 第三節 文獻探討3 一、 專書3 二、 學位論文4 三、 期刊論文4 第二章 台灣三山國王信仰之形成與分布6 第一節 民間流傳成神傳說6 一、明貺廟是三山國王尊稱6 二、三山國王傳說6 第二節 三山國王廟與客家族群的關係7 一、客家族的遷徙7 二、客家人為何崇拜三山國王8 三、三山國王廟與台灣客家人的關係9 第三節 台灣地區三山國王信仰分布概況10 一、台灣客家緣起.10 二、國王廟在台灣分佈狀況與客家移民分布10 三、客家人分部以桃竹苗居多12 四、台灣中部與南部開發及國王廟分布14 第三章 匾聯的源流與發展17 第一節 匾額的意義、源流與發展17 一、 匾額的意義17 二、 匾額的源流與發展17 第二節 匾額類別與製詞原則18 一、匾額的類別18 二、匾額的製詞原則19 第三節 楹聯的意義、源流與發展20 一、楹聯的意義20 二、楹聯的源流與發展20 第四節 楹聯類別與製詞原則22 一、楹聯的類別22 二、楹聯的製詞原則23 第四章 三山國王匾聯的語文特色26 第一節 匾額景觀26 一、文意內涵26 二、文學之美28 三、藝術之美29 第二節 楹聯現象31 一、聯句長短31 二、文意內涵32 三、文學之美34 四、藝術之美64 第三節 匾聯作者及書家64 一、匾聯撰書人的身分64 二、匾聯撰書人的背景66 第五章 三山國王廟匾聯的文化探討67 第一節 新竹地區開墾先後與三山國王建廟的關係67 第二節 宜蘭縣冬山鄉三山國王廟群廟史70 第三節 廟宇管理與香火興衰72 第四節 客家人的中原情73 第五節 客家婦女與三山國王75 第六章 結論77 附錄81 附錄一、匾聯調查紀錄81 附錄二、匾聯平仄121 附錄三、廟史146 附錄四、附圖:匾聯圖片156 引用及參考文獻 198

    一、 專書 
    【匾聯】
    王文娟編《歷代名人楹聯墨跡》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
    季世昌朱淨之《中國楹聯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3
    林明德《台澎金馬地區匾聯調查研究》行政院文建會1994
    徐麗霞《新莊廣福宮與三山國王文化》1999
    曾慶國《彰化縣三山國王廟》台灣文獻委員會 民1997
    91
    【客語】
    何石松 劉醇鑫《現代客語詞彙彙編》台北市政府 台北客家事務委員會 2002
    何石松《客諺一百首》五南圖書出版社 2001
    徐兆泉《台灣客家話辭典》南天書局 2001
    高宗熹《客家人》武陵出版社 1995
    陳運棟《台灣的客家人》臺元出版社1992
    黃榮洛《台灣客家民俗文集》新竹縣文化局2004
    董忠司《台灣客家話概論 講授資料彙編》台灣語文協會1996
    劉還月《台灣客家風土誌》常民文化2002
    羅肇錦《台灣的客家話》臺元出版社 1993
    【宗教信仰】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宇神明》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
    姜義鎮《臺灣的鄉土神明》臺北:臺原出版社1995
    高賢治《台灣宗教》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95
    康锘錫《臺灣廟宇圖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4
    鈴木清一郎《臺灣舊習慣信仰》台北:眾文圖書1989
    董芳苑《認識台灣民間信仰》長青文化事業1986
    董芳苑《認識臺灣民間信仰》 長青叢書1986
    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臺北:臺原出版社1994
    劉還月《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常民文化1999

    【詩人書家】
    李郁周《臺灣書家書事論集》台北:蕙風堂2002
    楊鏡汀《重構惠昌宮廟史-兼述三山國王信仰》未出版
    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8
    薛平南《書印交輝》國父紀念館2004

    【歷史】
    呉學明《頭前溪中上游開墾史暨史料彙編》新竹縣文化局1998
    邱彥貴、呉中杰《臺灣客家地圖》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
    洪敏麟《台灣就地名之沿革》第2冊(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
    莊興惠《芎林鄉志》新竹縣芎林鄉公所2004
    徐正光《台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2
    黃榮洛《渡台悲歌》臺原出版社1997
    (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第四屆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
    潘國鎮等《頭前溪的記憶》時報文化1999
    劉還月《台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劉還月《台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簡炯仁《台灣開發與族群》前衛出版2001
    羅肇錦《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其他】
    《三山國王真經寶懺》台中:弘願軒2005
    《中文辭源》一至四冊 台中:藍燈文化事業1983
    呉正吉《活用修辭》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
    《客話辭典》臺灣客家中原週刊社1992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2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2000
    二、學位論文
    陳秀惠《臺灣傳統寺廟匾聯研究-以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04
    張綉玲《新竹市佛教寺廟藝術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黃慧文《寺廟的匾聯-以花蓮延平郡王廟為核心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三、學報、期刊
    王甦〈楹聯作法〉《淡江大學中文學報》五期1999.6頁59-99
    李國銘〈三山國王與甌駱人〉《屏東文獻》2000.10
    李星謙〈三山國王廟與客家人崇拜緣由之探討〉《國教輔導》1996.08
    呂仁偉〈內埔地區的三山國王廟-一個社會宗教史的考察〉《永達學報》2002.12
    呂仁偉 洪櫻芬〈從社會與文化面看民間信仰-以內埔地區的三山國王廟為例〉《屏東文獻》2002.12
    邱彥貴〈嘉義廣寧宮二百年史(1752-1952)勾勒〉《台灣史料研究》1995.08
    邱彥貴〈粵東三山國王信仰的分部與信仰的族群〉《東方宗教研究》1993.10
    邱彥貴〈三山國王是台灣客屬的特有信仰〉《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992.06
    徐麗霞《新莊廣福宮與三山國王(上)》中國語文82:2=488 1998.02
    徐麗霞《新莊廣福宮與三山國王(上)》中國語文82:3=489 1998.03
    孫楚華〈高雄市右昌四座大廟的沿革暨祭儀〉《高市文獻》2000.10
    陳春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三山國王信仰與台灣移民社會 1991.04
    楊鏡汀〈客家源流論述在台灣暨客家研究論文集〉《客家台灣文文化叢刊》2003
    四、文獻部分
    《乙亥年慶成祈安福醮紀念特刊》竹東惠安宮慶成福醮委員會1996
    《中華曆書》新竹縣劉姓宗親會2005
    《中國巾明獨三山國王協會第二屆第七次理事監事會議資料》宜蘭縣羅東鎮東安震三宮2003
    《新竹縣采訪冊》第二冊 台灣文獻叢刊第一四五種
    洪敦光《劉家驥書法紀念展覽專輯》新竹縣文物協會, 2000
    《柯壢傳奇-新竹縣竹東鎮柯湖里的村史》新竹縣文化局2002
    連文希〈客家之南遷東移及其人口的流佈〉《臺灣文獻》二十三卷四期1972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臺灣文獻》三十一卷四期1980.12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下)《臺灣文獻》三十二卷一期1981.3
    張智欽、彭名琍《宜蘭地區三山國王信仰之調查研究》
    《新城新豐宮沿革誌》新城新豐宮沿革誌編輯委員會1887
    劉寧顏《重俢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1.3
    蔡卓如《台南市三山國王廟特刊》台南: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1992.4
    《臺灣省通志》第一冊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
    《臺灣省通志》第五冊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