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建和 Kuo, Chien-Ho. |
---|---|
論文名稱: |
我國國民中學交通安全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 A Study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Evaluation on Meta-Evaluation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of R.O.C. |
指導教授: |
李安明
Li, An-Min. |
口試委員: |
蘇昭銘
Su, Jau-Ming. 鄭淵全 Cheng, Yuan-Chu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English)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0 |
中文關鍵詞: | 交通安全教育評鑑 、後設評鑑 、後設評鑑標準 |
外文關鍵詞: |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Evaluation, Meta-evaluation,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參考美國教育評鑑標準聯合委員會於2010年所發展之第三版「方案評鑑標準」,據以評估我國國民中學交通安全教育評鑑的實施成效。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編製「我國國民中學交通安全教育評鑑之後設評鑑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102至104年度接受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評鑑實地訪視之84所國民中學之受評教師為調查對象,共寄發504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504份。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 受評學校教師對我國國民中學交通安全評鑑後設評鑑的符合度給予「普通」至「部分符合」的評價。
二、 我國國民中學交通安全評鑑後設評鑑五項標準的符合度由高而低依序為「適切性」、「實用性」、「評鑑績效」、「可行性」、「精確性」。
三、 我國國民中學交通安全教育評鑑實施成效高低互異,存有值得肯定與待改善之處。
四、不同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及受評學年度之受評國民中學教師,對我國國民中學交通安全教育評鑑符合後設評鑑標準之看法沒有顯著差異。
五、 不同職務之受評國民中學教師,在「整體性」、「適切性標準」及「精確性標準」上「導師或專任教師」之平均數均大於「校長」及「主任」;「組長」在「精確性標準」之平均數均於「校長」。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與評鑑業務承辦單位、學校教育人員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俾供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fer to the third edition of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which developed by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of Education in 2010, and then to assess the implementation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evaluation on meta-evaluation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of R.O.C.
The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tool was“Questionnaire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Evaluation on Meta-Evaluation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of R.O.C.”.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based o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junior high schools implementing school evaluation in the 2013-2015 academic years in R.O.C. There are 504 questionnaires being sent and valid feed-back samples are 504.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MANOVA, t-test, one-way ANOVA, and Repeated measures one-way ANOVA.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R.O.C Junior high school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e evaluation “part of the match” to th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2. The order for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R.O.C junior high school evaluation were “propriety standards,” “utility standards.”“evaluation accountability standards,” “feasibility standards,” “ accuracy standards,”
3. The effectiveness of R.O.C Junior high school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evaluation was different, and it still has improvement space.
4. The respondents in different school sizes, different working years and different evaluation school years, more consistent views on the R.O.C Junior high school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line with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5. The respondents had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the "mentor or subject teachers" consistent than the " principal, " " Officer " in“entirety,” “propriety standards,” “ accuracy standards.” The respondents had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the " chief" consistent than the " principal, " in “ accuracy standard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re proposed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and evaluation business Sponsor,school and future researchers.
壹、中文部分
交通部、教育部(2011),一百年度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評鑑總評報告,國立交通大 學運輸研究中心編印。
朱筱婷(2011)。臺北市優質學校方案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交通部、教育部(2012),一百零一年度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評鑑總評報告,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中心編印。
交通部、教育部(2013),一百零二年度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評鑑總評報告,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中心編印。
行政院衛生署 (2013),102年度死因統計,台北:行政院。
交通部、教育部(2014),一百零三年度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評鑑總評報告,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中心編印。
交通部、教育部(2015),一百零四年度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評鑑總評報告,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中心編印。
李瑞剛(2008)。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安明、溫儀詩(2015)。教育改革的困境與挑戰:實施中小學校務評鑑之問題與對策。學校行政雙月刊,1–14。
林劭仁(2001)。我國高級中學後設評鑑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雅惠(2002),國小學童對交通安全標誌之認識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1-26。
吳書銘(2009)。我國師資培育機構評鑑實施成效之研究-後設評鑑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景明(2009),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推廣之研究-以臺北市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碩士班,臺北市。
卓家慶(2013),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評鑑作業之執行成效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周世明(2015)。幼兒園基礎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市:五南。
陳雅慧(2002),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教材之建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陳玉瑩(2011)。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馮怡萍(2011)。高雄地區國民小學特殊教育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黃美麗(2011),國民小學教師交通安全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台中市海線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黃馨慧(2012)。教育評鑑理論與實務以仁德國中交通安全教育成果評鑑為例。南台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專題報告,臺南市。
陳奕安(2014)。臺北市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惠美(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教育部 (2014),教育部一百年各級學校校園事件統計分析報告,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台北市。
陳菁徽(2015)。屏東縣身心障礙特殊教育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張新立(1996),「推動我國交通安全教育之淺見」,世界先進國家交通安全教育概況專論,中華民國交通安全教育學會,臺北市,27-37。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載於蘇錦麗(主編),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原作者:Stufflebeam,D. L.)(533-550 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靖、陳菀蕙、高桂娟、陳玫君、許億玫(2008),「從交通事故特性看學校交通安全教育重點」,桃園市,193-209。
張銘堅(2010)。台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北市。
曾淑惠(2012)。後設評鑑的要務。技術與職業教育季刊,2(2),42-51。
楊正淇(2009)。花蓮縣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後設評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楊琬湞(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葛嘉德(1997),「現行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實施之探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資訊年刊,第86期,321-340頁。
蔡影達(2010),我國國小交通安全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臺中市。
劉錦鴻(2007),高雄地區國小交通安全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臺南市。
劉華華(2011),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實施現況之探討—以台中市海線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鄔世榮(2014)。屏東縣高級中學學校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潘淑華(2012)。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歐陽惠玉(2005),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實施內容之檢討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蘇錦麗、楊瑩、王偉中、呂鴻德、詹惠雪(2001)。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
試辦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4,127-162。
蘇錦麗、黃曙東(2007)。世界重要國家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發展對我國之啟示。高教評鑑,1(1),53-84。
貳、西文部分
Basarab, D. J. (1994).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evaluation studies.P&I, 33(3), 19-22.
Cook, T. D., & Gruder, C. L. (1978). Meta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Quarterly, 2(1), 5-51.
House, E. R. (1993).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social Impact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Newbury Park, CA: Sag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81).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projects, andmaterial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94).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How to assess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Tounsand Oaks, CA: Sag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11). About JCSEE[web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www.jcsee.org/about
Stufflebeam, D. L. (1974). Toward a technology for evaluating evalu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90319).
Stufflebeam, D. L. (1981). Meta-evaluation: Concepts, standards, and uses. In R. Berk (ED.), Educational evaluation methodology: The state of the art.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A self-instructional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 Norwell, MA: Kluwer.
Stufflebeam, D. L. (2000). The methodology of metaevaluation as reflected in metaevaluations by the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Evaluation Center.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4(1), 95-125.
Stufflebeam, D. L., & Coryn, C. L. (2014). Evaluation Theory,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nd
Stufflebeam, D. L., & Webster, W. J. (1988). Evaluation as an administrative function. In N. Boya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p.569-601).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Straw, R. B.,&Cook, T. D.(1990). Metaevaluation. In H. J.Walberg, & G.D.Haertel(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pp.58-60). New York, NY: Pergamon.
Yarbrough, D. B., Shulha, L. M., Hopson, R. K., & Caruthers, F. A. (2010).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A Guide for Evaluators and Evaluation User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