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淑伶
論文名稱: 以多感官教學法進行寫作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Writing research with multiple sensory training
指導教授: 簡翠貞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05
中文關鍵詞: 多感官教學法行動研究寫作研究寫作能力
外文關鍵詞: Multiple Sensory Training, Action Research, Writing research, Writing abil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寫作從生活中開始;從有形的人、事、物、景的觀察、聯想、想像、感知開始;從培養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敏銳的感覺開始。從此,用“心”看世界、用“筆”寫生活!
    本研究以「教師即是研究者」的信念,秉持著「教師具有編寫、統整教材」的能力,透過「行動研究」方法,運用「多感官教學」提昇國小二年級學生寫作能力,希冀“寫作訓練”從小開始,期望學生能將“寫作”當作是一種習慣。
    本研究在探討多感官教學法對提昇國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效益、在瞭解學生在寫作教學歷程中的態度、明白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扮演的角色與轉變,最後試著提出以多感官教學法進行寫作研究的限制與因應。
    本行動研究發現:
    (一)多感官教學促使學生藉由各種感官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體驗多樣的生活並產生獨特的想法,形成個人經驗。
    (二)多感官教學藉由情境的引導,促使學習者能適時運用四種基本句型、運用前後連貫的句子、詳實的內容、表達內心的思想。
    (三)多感官教學能引發學習者回想相關的舊經驗且陳述在短文裡。
    (四)多感官教學法能提昇學習者的寫作興趣、寫作能力。
    (五)多感官教學對寫作表現具有正面的影響,且符合其他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及課程目標。
    最後根據研究論點,對教學者、後續研究者、教育主管機關,提出淺薄的建議,希冀有心投入寫作研究的教育先進,不吝指教。


    The writing starts from life; In the beginning of observation、associating’ imagination、perceiving the tangible person、the things, sights. Beginning from training sharp feelings, such as one's own vision, sense of hearing, sense of touch, sense of taste, sense of smell, etc... From now on, watch the world with “heart”, write the life with “pen”!
    This research is with the faith that ' the teachers are the researchers '; believes that teachers have the ability in writing, integrating whole teaching material;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 method; uses 'the Multiple Sensory Training ' to promote the writing ability of senior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hopes that the students can accept the writing training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nd regard the writing as a kind of habit.
    This research is probing into the benefits of using Multiple Sensory Teaching method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attitudes that students show in the writing teaching proces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that teachers play in “the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inally it tries to propose the “Multiple Sensory Teaching method” to limit and handle the writing research.

    The action research findings:
    (1) Multiple sensory training impels students to observe the human being、 things、sights with various kind of senses, to experience various lives to bring the unique ideas and form personal experience.
    (2) Multiple sensory training is through the guide of the situation, facilitate the learners in time to use these four kinds of basic sentences、 the consistent sentences、full and accurate content to express their thinking inside.
    (3) Multiple sensory training can inspire learners to recall relevant previous experience and state in the essay.
    (4) Multiple sensory training methods can promote the learner's writing interest and ability.
    (5) Multiple sensory training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ver the writing, and is Accord with the basic ideas of other study field and course goal.
    According to study argument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 faculty, follow-up researchers, educational supervise institution, and it’s much welcomed to advise me from educators who tend to enter into the writing research field.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 V -------------------------- VII 表次---------------------------XI 圖次---------------------------X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8 第四節 名詞釋義----------------------------------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有關兒童寫作歷程的研究----------------------14 第二節 有關多感官教學法的研究----------------------33 第三節 小結--------------------------------------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參與者------------------------47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53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方法-----------------------------55 第四節 研究效度----------------------------------62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處理方式------------------------63 第六節 教學方案設計-------------------------------67 第四章 研究實施的歷程與發現--------------------------73 第一節 準備與醞釀---------------------------------73 第二節 方案一、超級大泡泡--------------------------85 第三節 方案二、我會做檸檬汁------------------------99 第四節 方案三、動物猜謎---------------------------112 第五節 方案四、校園裡的樹-------------------------127 第六節 方案五、玩水火箭---------------------------139 第七節 方案六、佈置耶誕樹-------------------------148 第八節 方案七、牙齒------------------------------158 第九節 採收—行動後測----------------------------168 第五章 多感官教學的綜合討論-------------------------175 第一節 學生對寫作方法的認知與理解------------------175 第二節 學生寫作表現的蛻變-------------------------178 第三節 學生寫作態度的轉變-------------------------193 第四節 學生多感官寫作的學習遷移--------------------197 第五節 學生學習歷程中家長的觀察--------------------206 第六節 教學歷程的困境與突破-----------------------21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221 第一節 結論-------------------------------------221 第二節 建議-------------------------------------226 參考書目------------------------------------------231 附錄---------------------------------------------239 附錄一 各次方案焦點觀察對象的作文評定量表-------------239 附錄二 柳樹、鳳凰樹、黑板樹相關資料------------------246 附錄三“牙齒”相關資料------------------------------247 附錄四 家庭觀察紀錄簿的寫作內容----------------------248 附錄五 班級小作家作品欣賞(陳列四次方案)-------------261 附錄六 各次教學方案設計-----------------------------268 附錄七 焦點觀察對象的前測、後測作品比較---------------298

    一、專書
    Ann E.Boehm,Richard A.Weinberg(1998)。兒童行為觀察-課室經營之鑰。(廖鳳瑞、李易霖合譯)。台北:光佑股份有限公司。
    C.Olivier&R.F.Bowler(1998)。多感官學習。(丁凡譯)。台北:遠流圖書出版社。
    Courtney B. Cazden(1998)。教室言談─教與學的語言。(蔡敏玲、彭海燕譯)。台北:心理出版社。
    E.Berk&A.Winsler(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台北:心理出版社。
    E.M. Standing(1996)。蒙特梭利與兒童教育。(徐炳勳譯)。台北:及幼文化出版公司。
    Eric Jensen(2003)。大腦知識與教學。(梁雲霞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Hovard Garder(1999)。智力架構。(沈致隆譯)。北京:新華出版社。
    Jean-Claude Bringuier(1994)。皮亞傑訪談論。(劉玉燕譯)。台北:書泉出版社。
    L Anne Wescott Dodd&Jean L.Konzal(2000)。親師新主張。(邱如美譯)。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Maria Montessori(2000)。童年之秘。(李田樹譯)。台北:及幼文化出版公司。
    Richard E. Mayer(199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林清山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王旭東(1996)。兒童智力開發與保健90題。台北:國際村文庫書店。
    王秀園(2004)。都是腦子惹的禍。台北:童心房出版社。
    王秀園(2005)。學習大革命:善用腦子讀好書。台北:宇宙光。
    王派仁(2000)。活動作文學習單。台北:螢火蟲出版社。
    王滿堂(2004)。視覺與知覺生理學。台北:藝軒圖書文具公司。
    王慧玲(2003)。阿貴作文你最優!。台北:阿貴出版社。
    王曉輝(2003)。新課程:語文教育怎樣改革。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布裕民、陳漢森(1993)。文體寫作指導。台北:書林出版社。
    史奎爾,肯戴爾(2001)。透視記憶。(洪蘭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史建中(1991)。小學片段作文指導。北京:語文出版社出版。
    朱作仁(1993)。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江惜美(1998)。國語文教學論集。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佛蘭西斯.培根(1983)。培根論文集。水天同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吳正吉(1991)。怎樣寫好作文。台北:文津出版社。
    吳鼎(1984)。兒童文學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
    宋如峰總編輯(2002)。動物系列叢書1-20冊。台北:艾閣萌全美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李吉林(1996)。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杜威(1995)。經驗與教育。(姜文閔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杜淑貞(2001)。小學作文教學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辛西亞‧湯白斯(2004)。發現孩子的學習密碼。(楊淑智譯)。台北:財團法人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
    周明星(2000)。輕鬆寫作一點靈。台北:東芝文化事業。
    周慶華(2004)。創造性寫作教學。台北:萬卷樓。
    采翔國際文教主編(2006)。指紋密碼。台北:采翔出版社。
    姚孟嘉編譯(1996)。漢聲精選目擊者叢書1-10冊。台北:英文漢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柯品文(2005)。創意作文寫作魔法書。台北:聯合文學。
    洪蘭(2003)。閱讀-新一代智識革命〈活化大腦,激發創造力〉。台北:天下雜誌。
    派特瓦潤、安東范岸姆洛金、和思迪佛里斯(2001)。嗅覺符碼-記憶和欲望的語言。台北:田園城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2002)。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出版。
    胡鍊輝(1997)。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台北:國語日報社出版。
    孫晴峰(1988)。炒一盤作文的好菜。台北:東方出版社。
    袁宗凡 林佑穗(2005)。新篇醫用生理學。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
    國民小學南一版健康與體育第三冊教師手冊,2005年8月初版。
    國民小學康軒版綜合活動第三冊教師手冊,2005年8月初版。
    國民小學翰林版生活領域第三冊教師手冊,2005年8月初版。
    國民小學翰林版國語課程第三冊教師手冊,2005年8月初版。
    張旺山(1986)。狄爾泰。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武升(1993)。當代中國教學風格論。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
    張春興、楊國樞(1998)。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斌主編(2002)。語法修辭小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張愛卿(1999)。教孩子學會學習。台北:上游出版社。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取向。高雄:復文出版社。
    教育部編印(2003)。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
    教育部編著(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編著(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許世昌(2004)。解剖生理學。台北:永大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中復主編(2001)。金筆尖.作文能力大講演-小學觀察能力。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弘昌(2005)。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幗眉(1995)。幼兒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彭森明(1995)。語文結構分析與評量規範。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
    曾信雄(1983)。提早寫作引導。台北:學生出版社。
    湯志民(2003)。學校遊戲場。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馮永敏(2003)。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台北:教育部編印。
    黃光雄、簡茂發(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志清(1990)。普通生物學精輯。台北:華香園出版社。
    楊坤堂(2000)。國小兒童書寫語文能力診斷測驗編製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教育部特殊教育推行小組委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1994)。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書局。
    楊清田(1996)。造形原理導論。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葉重新(1999)。心理測驗。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劉玉勇(1999)。注重實踐加強感知。小學教學教法研究。
    劉雨(1994)。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
    蔡清田(2003)。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鄭麗玉(1995)。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黎運漢、張維耿(1997)。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戴寶雲(2004)。新課程小學語文實用教學90法。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黛安.艾克曼(1993)。感官之旅。(莊安祺譯)。台北:時報文化。
    羅秋昭(2005)。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蘇小明(2000)。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高雄:復文出版社。
    蘇建文et al.(1995)。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圖書公司出版。
    二、碩博士論文
    丁鼎(2003)。材料作文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伍賢龍(2002)。國小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及相關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百薰(1998)。國小學習風格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坤財(2004)。感官觸發導入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及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玉芬(2003)。學習檔案評量方法在國小六年級國語科閱讀及寫作教學的實施-一個教師的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中市。
    林金慧(2004)。國小低年級編序式寫作教學研究-以平安國小為例。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靜宜(2005)。國小高年級實施概念圖示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利用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施並宏(2005)。情境教學論在國小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省思。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張妙君(2004)。以圖畫故事書進行國小一年級提早寫作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新竹師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志泉(2004)。體驗教育-當代教育的呼喚。福州:福建師範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福建省。
    張純(2002)。國小學童寫作教與學的歷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文章(2001)。故事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記敘文寫作表現與組織能力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秋瑤(2003)。作文新題型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瑞雲(2002)。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楊錫溱(2004)。兩種作文教學法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國小低年級學生之影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廖昭永(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寫作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雅泰(1994)。國小三年級創造性作文教學實施歷程與結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初等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玫芳(1996)。國小六年級寫作回顧歷程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蕭靜芬(2003)。個性化作文初探。武漢:華中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山西省。
    三、期刊論文

    仇小屏(2004)。略論現代詩文中「移覺格」的運用。文心,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復刊號。
    李麗霞(1988)。新竹縣國小教師實施作文教學之現況調查。國教世紀,25,119。
    季苹(1997)。杜威的“活動課程”。教育科學研究,12,29。
    高翠霞,蔡崇建(1999)。學習風格與教學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29,59。
    崔頌人(1994)。試論語言能力的定義和實質。華文世界,73,20。
    張新仁(1994)。寫作的心理歷程。教育文粹,23,112-153。

    四、網路
    吳瑛。共創親師三贏之利器-親師合作。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2006年3月18日,取自:www.nhu.edu.tw/~society/e-j/52/52-31.htm - 62k -
    洪蘭專欄。2006年4月15日,取自http://www.jges.mlc.edu.tw/~clarafu/good/grow.htm
    教育統籌局網。2005年8月7日,取自http//resources.emb.gov.hk/physics/inex c.html
    插秧曲: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是一首河洛漢詩。2006年3月29日,取自http//myweb.hinet.net/home7/oceansch/poem/po.htm/-12k
    張淑芬。談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發展。2005年8月13日,取自lib.ntctc.edu.tw/info/info28/info28-1.htm - 33k
    楊裕貿(2004)。九年一貫課程語文領域作文教學之現況與突破。2005年7月18日,取自http://www.skes.tcc.edu.tw/3w/study
    楊景芝。依靠直覺進行兒童美術教育的探索。2006年3月17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pei_art/article_yikaozhijue.htm
    聞人季秋(2005年12月3日)。上午12:34:03<每日一課。解字>獨一無二的文字遊戲之一。2006年4月15日,取自http://www.ewriter.com.tw/eclass/eclass_content.asp?TD=52&Page=1
    魏金財(1998)。語文教學的另一扇窗-框架是教學的構想和設計。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出版,頁17。2005年7月19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study/chinese/teacher/dr.htm。
    羅文基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演講稿,講題是:九年一貫生涯發展教育的理念與實施。2005年8月20日,取自www.sdjh.tnc.edu.tw
    五、報紙
    陳昭玲(2005年8月4日)。明年起基測將加考作文,希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增進閱讀、表達等語文能力。國語日報,第1版。
    黃昭彰(2005年10月3日)。奇妙的生命。國語日報,第8版。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