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珮如
Lin, Pei-Ju
論文名稱: 新世紀台灣本土勞工題材散文研究(2010-2018)
Taiwanese Proses on Local Labor Topic in 21th Century (2010-2018)
指導教授: 楊佳嫻
Yang, Chia-Hsien
口試委員: 王鈺婷
Wang, Yu-Ting
李欣倫
Li, Hsin-L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中國文學系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勞工文學勞工題材散文吳億偉林立青黃博志魏明毅
外文關鍵詞: Taiwanese prose, non-fiction, Wu, Yi-Wei, Huang, Po-Chi, Wei, Ming-Yi, Lin, Li-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研究二〇一〇年以降台灣文學中的勞工題材散文,聚焦在吳億偉、黃博志、魏明毅與林立青的作品,爬梳其中呈現的勞工樣貌,以及作者的書寫位置與社會之關係,這些作品雖然都屬於散文文體,但是在寫作形式與視角上仍有所差異,這些差異彰顯了怎樣的美學與書寫倫理,亦為本文關注之處。
    本研究將扼要梳理一九九〇年代之後的自主工運以及戰後的國營企業勞工抵抗,以表明新世紀以來對於勞動等社會議題的關注,是由勞工意識、勞工運動隨時間造就的「水到渠成」。接下來,第三章從空間切入,探討勞工題材散文藉由空間呈現的勞工歸屬感以及空間中的勞動異化,最後,再由作品中「勞工典型」的發現,帶出作品中的「勞工認同」樣貌。第四章討論勞工題材散文中的性別書寫,尤其是勞動性別化以及女性在勞工文化中的位置。第五章探討作者觀看的位置,以及散文的手法、與「非虛構寫作」之間的界線。文學寫作者有意讓讀者看到更多元、更豐富的勞工樣貌,同時必須留意自身的發言位置以及敘事方式,才得以讓「他們也是我們」、得以促進互相理解與對話。


    This thesis discusses Taiwanese proses on local labor topic in 21th century, focusing on the Works by Yi-Wei Wu, Po-Chi Huang, Ming-Yi Wei, and Li-Ching Lin List. First, I will deal with the labor images in the works by critical reading. Afterwards, I’ll discuss the writers’ position and the social relationships of authors, whic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writing. Though these works are all pros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literary forms and views which articulate a variety of aesthetics and ethics.
    There’s an increasing concern of social issues such as environment, gender, and labor. The concern of these issues resulted from the rising of labor consciousness and the social movements. Therefore, I’ll sort out the Taiwanese Labor Resistance both by independent labor movements and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rom the 1990s. Then I’ll introduce some space theori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ers and the places they work in the context, which bring them belongingness or alienation. Besides, I’ll sort out the “labor identity” through the discoveries of “labor images” in the works. In Chapter 4, I’ll deal with the gender issue in the context. My argument is that despite there are different situations in these works, they are fighting the same thing—Patriarchy. In Chapter 5, I’ll explore the writer’s positions and aesthetics of authors, and boundary between prose and non-fiction. As the post-colonialism theorist Spivak reminded us, we should aware that there’s always a gap between promoter and a writer. Labor Literature is more political and social than private one, therefore writers should be very mindful of their speaking positions and narrative approaches when they attempt to promote ideas or call actions by writing.

    目次 第一章 緒論………………………………………………………….…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6 第二節 前行研究回顧………………………………………………....10 一、 台灣勞文學綜合研究………………………………….……...10 二、 台灣勞工文學單一作家研究………………………………....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15 一、 研究方法……………………………………………………....15 二、 研究範圍…………………………………………………..…..18 第四節 研究章節說明…………………………………………….…...20 第二章 勞動議題、勞工運動與勞工書寫……………………….…..23 第一節 勞工運動、階級與階級意識……………………………..……24 一、 台灣工運發展狀況……………………………………………24 (一) 自主工運發展狀況……………………………………24 (二) 國營企業的勞工抵抗…………………………………27 二、 階級、階級意識與其他………………………………….……30 第二節 文學與社會──以非虛構寫作為例…………………………..32 (一) 非虛構寫作……………………………………………34 (二) 非虛構寫作在台灣……………………………………36 第三章 勞工題材散文中的空間、勞工形象與認同…………….……39 第一節 地方、經驗與意義………………………………………..……39 一、 《靜寂工人》中的工人聚落與情感空間網絡…………..……40 (三) 候工室…………………………………………………40 (四) 鐵路街仔:食肆與茶室…………………………..……41 二、 《藍色皮膚》、《努力工作》中的「異化」………………...…….44 三、 「家」的改寫…………………………………………….……46 (一) 家的擴充──家屋v.s.工廠……………………………47 (二) 家的失能──當工人父親返家………………….…….48 第二節 勞工系譜──勞工題材散文中的勞工形象與認同…….…….49 一、 努力做工的人:從「勞動記憶」到「勞動典型」的發生…..…………………………………………………………..50 二、 階級與認同…………………………………..………………..52 第四章 勞工題材散文中的性別書寫………………….……………..60 第一節 勞動的性別化………………………………..………………..61 一、 從女工到家庭代工………………………..…………………..62 (一) 女工圖像……………………………………………....62 (二) 家庭代工──牽動經濟鏈的女性勞動者………….….63 二、 非妳莫屬?──《做工的人》、《如此人生》中的工地女子與歡場女子…………………………………………………………65 第二節 找伴或是找樂子──伴文化與情色消費……………………..67 一、 性別意涵的轉變──《靜寂工人》中碼頭工人的「伴文化」…..68 二、 《做工的人》、《如此人生》中呈現的男性勞動者娛樂文化………………………………………………………………70 第五章 觀看的位置──「他們」是「我們」嗎?…………………..74 第一節 紀實:個人的與集體的記憶………………………………….74 一、 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樹──《努力工作》中的家族記憶自傳書寫……………………………………………………………....74 二、 故事作為喻依──《藍色母親》中的情感與記憶………………………………………………………………76 第二節 報導之眼與文學之筆…………………………………………80 一、 「他們是我們」──《靜寂工人》中的田野報導人…………80 二、 「做我們這行的」──《做工的人》、《如此人生》中的「我們」與「他們」…………………………………………………….83 第六章 結論……………………………………………...……………88 第一節 書寫:從自身出發到社會的路………………………………...88 第二節 漫長道路:建立一個公共對話的空間……………………......89 一、 邊界的不斷鬆動與重劃——《做工的人》之後的對話……..89 二、 「通往主流的漫長道路」……………………………………..91 附錄…………………………………………………..…………………94 參考書目………………………………………………………………125  

    一、文學作品(依筆畫)

    1. 林立青,《做工的人》,台北市:寶瓶文化,2017。
    2. 林立青,《如此人生》,台北市:寶瓶文化,2018。
    3. 吳億偉,《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記事》,台北市:印刻,2010。
    4. 吳億偉,《機車人生》,台北市:九歌,2014。
    5. 黃博志,《藍色皮膚:老媽的故事》,新北市:無限出版,2013。
    6. 楊青矗,《場煙下》,高雄:敦理出版社,1978。
    7. 魏明毅,《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台北市:游擊文化,2016。

    二、中文專書(依筆畫)

    1. Arthur Sakamoto,川上桃子,王振寰等著,《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2017。
    2. 汪民安編,《文化研究關鍵詞》,台北市:麥田,2013。
    3. 何明修,《工運第一悍將──曾茂興傳》,嘉義:南華大學社科院,2008。
    4. 何明修,《社會運動的年代》,台北市:群學,2011。
    5. 何明修,《支離破碎的團結──戰後台灣煉油廠與糖廠的勞工》,新北市:左岸文化,2016。
    6. 林強,《台灣當代散文空間詩學研究》,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余舜德、張珣、劉斐玟主編,《人類學家的你們、我們、他們》,台北市:中研院民族所,2018。
    8. 邱毓斌編,《國際經驗:勞工、工會與文化》,高雄市;高市勞工局,2003。
    9. 孟樊,《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市:揚智文化,2001。
    10. 范銘如,《空間/文本/政治》,台北市:聯經,2015。
    11. 陳光輝主編,《民進黨執政下的政治發展》,台北:麗文文化,2014。
    12.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2011。
    13. 畢恆達,《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04。
    14. 張晉芬,《勞動社會學》,台北:政大出版,2013。
    15. 張盈堃、吳嘉麗主編,《陽剛氣質:國外論述與台灣經驗》,高雄:巨流,2012。
    16. 許嘉猷主編,《階級結構與階級意識比較研究論文集》,台北市:中研院歐美所,1994。
    17.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8。
    18. 黃結梅編,《打開男性──陽剛氣概的變奏》,香港:中華書局,2014。
    19. 黃慧鳳,《台灣勞工文學》,板橋:稻鄉,2007。
    20. 楊國樞、葉啟政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市:巨流,1991。
    21. 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編,《第三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台灣文學與亞太人文的再地、跨界與混雜》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8。
    22. 劉人鵬、宋玉雯、蔡孟哲、鄭聖勳編,《抱殘守缺:21世紀殘障研究讀本》,新北市:蜃樓,2014。
    23. 劉正忠,《現代散文之旅》,高雄:中山大學,2012。
    24. 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市:女書文化,1997。
    25.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主編,《第五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8.11。
    26. 謝國雄,《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台北市:中研院社研所籌備處,1997。
    27. 顏元叔,《社會寫實文學及其他》,台北:巨流,1978。

    二、西文與翻譯專書(依字母順序)

    1. [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中國北京:人民,1995。
    2. [美]亞倫強森(Allen Johnson)著,成令方等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台北市:群學,2008。
    3. 〔英〕湯普森(E.P. Thompson)著,賈士蘅譯,《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台北:麥田,2001。
    4. [印]史畢娃克(Gayatri Chakravory Spivak)著,張君玫譯,《後殖民理性批判──邁向消逝當下的歷史》,台北市:群學出版,2005。
    5. 〔美〕哈維.曼斯菲德爾(Harvey C. Mansfield)著,鄧伯宸譯,《女漢子?:女權與男子氣概》,台北縣:立緒文化,2016。
    6. 〔法〕沙特(Jean-Paul Sartre)著,劉大悲譯,《沙特文學論》,台北:志文,1980。
    7. [英]凱瑟琳˙伍德沃爾德(Kathryn Woodward)著,林文琪譯,《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台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2004。
    8. [英]凱瑟琳˙伍德沃爾德(Kathryn Woodward)等著,林文琪譯,《認同與差異》,臺北縣 : 韋伯文化,2006。
    9. [美]琳達˙諾克林(Linda Nochlin)著,刁筱華譯,《寫實主義》,台北:遠流,1998。
    10. 〔德〕馬克思、恩格斯(Marx, Karl and Angels)著,吳家駟譯,《資本論第一卷(Capital, Volume one)》,台北:時報出版,1991。
    11. [英]麥克˙克朗(Mike Crang)著,《文化地理學》,台北市:巨流,2003。
    12. [美]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著,戴洛棻等譯,《故事的解剖》,台北市:漫遊者文化出版:2014。
    13. [英]史都華˙霍爾(Stuart Hall), “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 in 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 Jonathan Rutherford ed.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90
    14. [英]伊格頓(Terry Eagleton)著,文寶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台北:南方叢書,1987。
    15. [英]提姆˙克里斯威爾(Tim Cresswell),《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市:群學,2006。
    16. 〔美〕威廉˙金瑟(William Zinsser)著、劉泗翰譯,《非虛構寫作指南》,台北市:臉譜,城邦文化出版,2018。
    17. 〔加〕熊秉純(Hsiung, Ping-Chun),Living Rooms as Factories: Class, Gender, and the Satellite Factory System in Taiwan.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6.

    三、學位論文(依筆畫)

    1. 王雅萍,〈誰來發聲?-1970年代以後台灣勞工文學的興起與式微〉,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2. 宋家瑜,〈台灣移工文學場域的生成:以文學獎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3. 李勝吉:〈勞動人民與小市民的關懷者:王默人及其社會寫實小說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台文所教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
    4. 柯正毅,〈日治時期台灣勞工文學之研究──以新文學小說為中心〉,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5. 郭誌光,〈戰後台灣勞動題材小說的異化主題(1945-2005)〉,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6. 黃慧鳳,〈「工」在社稷──廿世紀台灣勞工文學研究〉,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7. 賴佳欣,〈工廠女兒圈──論1970~1980台灣文學中的女工樣貌〉,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7。

    四、 期刊論文(依筆畫)

    1. Gayatri C. Spivak著,邱彥彬、李翠芬譯,〈從屬階級能夠發言嗎?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中外文學》24卷6期,1995.11。
    2. 何明修,〈沒有階級認同的勞工運動:台灣的自主工會與兄弟義氣的極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2期,2008,頁49-97。
    3. 何春蕤,〈自我培力與專業操演:與台灣性工作者的對話〉,《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期》,2001,頁1-52。
    4. 林倩如,〈把她們放回台灣勞工運動發展史——讀何明修《支離破碎的團結》〉,《新社會政策》51期,台灣新社會智庫協會,2017,頁105-106。
    5. 孫友聯,〈台灣勞工運動的突圍與創近〉,《台灣人權學刊》1(2),2012,
    頁135-142。
    6. 陳美華,〈「從娼」作為生存策略──性別化的勞動市場、家庭與權力遊戲〉,《女學學誌(24)》,2007,頁47-100。
    7. 張晉芬,〈找回文化:勞動市場中制度與結構的性別化過程〉,台灣社會學刊(29),2002,頁97-125。
    8. 臺灣勞工陣線編,《勞動者》七一,臺北市 : 臺灣勞工法律支援會,1994。

    五、 電子資源(依下載日期)

    1. 柯若竹,〈《靜寂工人》魏明毅:看見勞工不只是勞工,而是一個真正的人〉,網址: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9174,下載日期:2017/4/30。
    2.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勞動基準法』法條」: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30001,下載日期:2017/9/27。
    3. 張宗坤,〈2016勞動議題回顧:青年新世代與工會團結篇〉,苦勞網: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87530,下載日期,2018/7/27。
    4. 張宗坤,〈2016勞動議題回顧:職災與工時鬥爭篇〉,苦勞網: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87516,下載日期:2018/7/27。
    5. 〔美〕保羅梅森(Paul Mason)著,「政見眾譯包翻譯計畫」譯,《勞工的全球化》(Live Working or Die Fighting: How the Working Class Went Global)(2010),公共版權連結:https://github.com/cnpolitics/lwodf,下載日期:2018/7/30。
    6. 吳億偉,〈口是心非〉,「自由時報人間副刊」,2017/2/15:https://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78397,下載日期:2019/6/3。
    7. 時報開卷好書獎得獎紀錄《努力工作》:http://dava.ncl.edu.tw/MetadataInfoEN.aspx?funtype=0&id=591484&PlayType=1&BLID=521966,下載日期:2019/6/5。
    8. 鄒欣寧,〈笑看「小不幸」人生──吳億偉《機車生活》〉,「博客來OKAPI人物專訪」,網址: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index/2743,2014/2/12,下載日期:2019/6/5。
    9. 傅月庵,〈不信人間耳盡聾──《做工的人》〉,鏡傳媒 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5%82%85%E6%9C%88%E5%BA%B5%E6%9B%B8%E8%A9%95-%E4%B8%8D%E4%BF%A1%E4%BA%BA%E9%96%93%E8%80%B3%E7%9B%A1%E8%81%BE-%E5%81%9A%E5%B7%A5%E7%9A%84%E4%BA%BA-021500366.html,下載日期:2019/6/11。
    10. 劉俊佑,〈是你的同溫層,讓你看不懂玖壹壹與川普為何爆紅〉,網址:https://newsveg.tw/blog/1172,下載日期:2019/6/11。
    11. 犁客,〈喝保力達B的托爾斯泰──專訪《做工的人》〉,網址:https://news.readmoo.com/2017/03/10/170310-interview-with-worker-lin/,下載日期:2019/6/11。
    12. 鄭竣展臉書文章,〈「我的苦痛是你的感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638659439482468&id=100000152821359,下載日期:2019/6/11。
    13. 林立青臉書文章,〈關於寫作〉,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liqingl3/posts/1699857340030254?ref=notif¬if_t=notify_me¬if_id=1490226177537545,下載日期:2019/6/11。
    14. 李勇達,〈發自憤怒,愛的一擊:專訪林立青《做工的人》〉,網址: http://www.biosmonthly.com/interview_topic/8673,下載日期:2019/6/11。
    15. 萬金油,〈《做工的人》要把讀者的感動帶向何方?〉網址: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9593,下載日期:2019/6/11。
    16. 胡慕情,〈叩問邊界〉,網址:http://gaea-choas.blogspot.com/2017/04/blog-post_9.html,下載日期:2019/6/11。
    17. 房慧真,〈做工的人,從「原罪」裡鬆綁〉,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88%BF%E6%85%A7%E7%9C%9F/%E5%81%9A%E5%B7%A5%E7%9A%84%E4%BA%BA%E5%BE%9E%E5%8E%9F%E7%BD%AA%E8%A3%A1%E9%AC%86%E7%B6%81/1251159878266147/,下載日期:2019/6/11。
    18. 胡慕情,〈觀看的方式〉,網址:http://gaea-choas.blogspot.com/2017/04/blog-post_10.html,下載日期:2019/6/11。
    19. 張宗坤,〈文學的任務:再評《做工的人》〉,網址: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88013,下載日期:2019/6/11。
    20. 黃湯姆,〈報導如何被看待〉,網址:https://medium.com/@tomhoung/%E5%A0%B1%E5%B0%8E%E5%A6%82%E4%BD%95%E8%A2%AB%E7%9C%8B%E5%BE%85-35d90f82f8b,下載日期:2019/6/12。
    21. 黃錦樹,〈文心凋零?〉,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520000767-260115?chdtv,下載日期:2019/7/14。
    22. 唐捐,〈他辨體,我破體〉,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606000973-260115?chdtv,下載日期:2019/7/14。
    23. 黃錦樹,〈散文的爪牙?〉,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回應與挑戰-散文的爪牙-213000911.html,下載日期:2019/7/14。
    24. 廖育正,〈你做孝女白琴 他玩Candy Crush〉,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614000784-260115?chdtv,下載日期:2019/7/14。
    25. 黃錦樹,〈《回應與挑戰》散文與市場自由主義〉,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624000657-260115?chdtv,下載日期:2019/7/14。
    26. 黃湯姆等,〈讀書大展——不被照見的現實〉,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09000708-260116?chdtv,下載日期:2019/7/14。
    27. 唐捐,〈散文的逆襲〉,網址: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C0004/239057/web/,下載日期:2019/7/15。

    六、 單篇文章

    1. 胡慕情,〈病的治癒,從來不是單靠文字可及〉,《新活水》2018年7月號,台北市:中華文化總會,2018,頁88-91。
    2. 廖育正,〈莫輕看讀者——答黃錦樹先生〉,《新地文學》第25期,新北市:新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2013,頁109-11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