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曉珮
Lin Hsiao Pei
論文名稱: 湯華英客家創作歌曲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Hakka songs by Tang, Hwa-Ying
指導教授: 楊佈光
Yang Bu Ku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1
中文關鍵詞: 客家創作歌曲湯華英客家藝術歌曲
外文關鍵詞: Creative Hakka Song, Tang Hwa Ying, Hakka art so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湯華英客家創作歌謠為研究對象,以湯華英於1996~2011年間所完成的客家創作歌謠為研究範圍。湯華英自1996年開始投入客家歌謠創作,筆者按歌謠類型,將湯華英客家創作歌謠分成藝術歌曲、兒童歌曲、傳統改編歌曲三類作研究。
    在此篇研究中,對於客家傳統歌謠,客家創作歌謠,客家聲韻有做文獻探討。經由訪談湯華英校長的音樂人生,主要探討分三個階段:一、成長啟蒙時期;二、音樂教育養成時期;三、音樂教育拓展時期。
    對於湯華英的創作作品,共分三個部份探討:一、客家音樂作品年表;二、客家音樂獲獎紀錄;三、客家創作歌謠之創作理念與特徵,且對湯華英客家創作歌謠分成藝術歌曲、童謠、傳統改編歌曲三類作分析研究。
    對於湯華英的重要音樂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面向: 一、籌組桃園愛樂合唱團 ,二、桃園愛樂合唱活動; 三、推廣客家音樂巡迴表演。
    本論文透過實地調查、資料蒐集、文獻探討,以分析、歸納、比較、研究等方法完成,期盼透過各項資料之整理、分析,讓大眾對湯華英及其客家創作歌謠有更深入的瞭解,並對保存客家歌謠文化能盡一份心力。


    This research is about Tang, Hwa-Ying’s Creative Hakka Songs, from his studying period since 1996 to 2011. Tang, Hwa-Ying has devoted himself to Creative Hakka Song since 1996. Based on the song style, Tang, Hwa-Ying’s Creative Hakka Songs are classified to three categories, Art song, Children song, and traditional arrange song.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proposed traditional Hakka songs, Creative Hakka songs, and Hakka phonological as literature review. The author interviewed the principal of Tang, Hwa-Ying who expressed his music life which focus on three stages: first, the growth of enlightenment; second, cultivation period; third, summit period.
    As to composer Tang’s creations, they are consisted of three parts: First, the Hakka music chronology; Second, the Hakka music Awards; Third, creative ideas and creative features of Hakka folk songs, as well as the creation of the Tang, Hwa-Ying’s Hakka songs into art songs, nursery rhymes, traditional re-composited songs as analysis.
    For composer Tang’s important music events, they are divided into three dimensions: First, to set up Taoyuan Philharmonic Choir; second, to hold Taoyuan Philharmonic Chorus activities; Third, to promote Hakka music tour.
    This thesis is completed in the methods of analysis, induction, comparison, and investigation through field research, data collection, and bibliography survey. Through miscellaneous data collections and analysis, the author looks forward to not only helping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Hakka Song, but also to understanding about Tang, Hwa-Ying’s Creative Hakka So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2 第五節 名詞釋義 2 一、客家 2 二、客家山歌 3 三、自然民謠 3 四、創作歌曲 3 五、藝術歌曲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客家傳統歌謠 5 第二節 客籍作曲家與客家創作歌曲 16 第三節 客家聲韻 21 第三章 方法 24 第一節 田野調查法 24 第二節 研究工具 25 一、觀察: 25 二、訪談: 25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26 二、研究流程 2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8 第一節 湯華英的音樂人生 28 一、成長啟蒙時期 28 二、音樂教育養成時期 28 三、音樂教育拓展時期 29 第二節、湯華英的創作作品 30 一、 客家歌曲作品年表 30 二、 湯華英客家歌曲獲獎紀錄 32 三、客家創作歌謠分類 33 四、客家創作歌謠之創作理念與內容分析 35 第三節、 湯華英音樂活動 117 一、籌組桃園愛樂合唱團 117 二、桃園愛樂合唱團活動 118 三、推廣客家音樂巡迴表演 121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24 第一節、結論 124 一、比較客家創作歌曲依創作完成時間、演唱型式及得獎項目: 124 二、分類客家創作歌曲,依創作時間、演唱型式: 130 第二節、建議 136 參考文獻 137 一、論文 137 二、專書 139 三、期刊 140 四、樂譜 141 附錄 142 一、 湯華英校長相關報導 142 二、訪談照片 147 三、訪談內容文字稿 150

    一、論文
    方美琪(1992)。高雄縣美濃鎮客家民歌之研究。臺灣師大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娟(2003)。蕭泰然三首獨唱曲的詮釋:運用中國傳統唱唸法與臺語藝術歌曲之研究---王淑娟獨唱會。
    古旻陞 (1991)。臺灣北部客家民謠之民族音樂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
    江怡臻(2009)。徐松榮及其客家風格音樂作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
    宋淑貞(2008)。高雄市「客家歌謠班」之現況、發展與文化傳承。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李永奕(2006)。台灣福佬系與客家系民歌曲調之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
    李雪燕(2000)。國小低年級客家歌謠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李鴻鈞(2008)。高雄縣美濃鎮客家民歌傳承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周嘉郁(2007)。追憶「幸福」年代—回首合唱教育家林福裕的音樂人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林宜欣(2006)。創作型搖滾樂團結合傳統音樂素材之研究--以好客樂隊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林善垣(2004)。台灣客家婦女「族群女性觀」與社會的對話:一心客家歌謠合唱團的個案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
    林韻娟(2002)。客家歌謠在六堆地區國民小學班級與社團音樂教學之個案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
    徐海倫(2009)。客家民謠的族群意識分析--以《臺灣客家民謠薪傳》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徐瑜瀅(2008)。高高屏地區實施「客語生活學校」學生對客家歌謠態度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張哲榕(2005)。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家歌謠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張莉涓(2007)。苗栗客家山歌研究 -以頭份鎮、造橋鄉、頭屋鄉、公館鄉為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
    張嘉文(2003)。客家傳統山歌三大調在花蓮地區的傳承與現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
    郭坤秀(2004)。桃竹苗客家山歌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陳齊家(2007)。1980年代以後客家創作歌曲之發展、反思與覺醒。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傅世杰(2010) 。客家流行音樂之研究—以陳永淘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
    彭素枝(1994)。臺灣六堆客家山歌研究。國立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彭靖純(2005)。竹東地區客家山歌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指導教授:古國順
    曾瑞媛(2003) 。桃竹苗客家童謠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黃立涵(2006)。客家歌謠之多媒體於教學應用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黃華源(2001)。臺海兩岸客家山歌交流活動之研究(1987年至2001年)。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楊佈光(1982)。客家民謠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葉瓊枝(2008)。客家山歌歌詞研究-以數字為句首的山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
    詹俐俐(2007)。台灣客家創作歌曲在客語教學上的運用:以陳永淘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劉泳鴛(2007)。饒平客家說唱音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 。
    劉新圓(1999)。臺灣北部客家歌樂山歌子的即興。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
    鄭英琇(2005)。印度吠陀吟唱保存經驗與臺灣客家山歌傳承之比較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羅素珠(2005)。杏壇典範音樂家楊兆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
    蘇宜馨(2007)。涂敏恆客家創作歌謠研究(1981-2000)。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

    二、專書
    丹青藝叢編委會編(1984)。中國音樂詞典。台北:丹青圖書。508。
    台灣省文獻會所編印(1971)。<學藝志,藝術篇>臺灣省通志。第6卷。112-120。
    林二、簡上仁(1979) 。台灣民俗歌謠。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邱彥貴、吳中杰(2001)。台灣客家地圖。台北市:貓頭鷹。27。
    莊永明、孫德銘(1994) 。台灣歌謠鄉土情。台北市。
    楊兆禎(1974)。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台北:育英。5。
    簡上仁(1992) 。 臺灣民謠。眾文圖書有限公司:台北市。2。
    簡巧珍(2006) 。台灣客籍作曲家。178-185。
    簡明仁(2003) 。 新定標準音樂辭典。美樂出版社:台北市。71。
    顏文雄(1989) 。中國音樂文化與民謠。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5。
    羅肇錦(2000)。台灣客家群族史<語言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1-22。
    三、期刊
    李圖南(2001)。談客家山歌中聲調與曲調的關係。國民教育,41 :3 ,54-59頁。
    林慧珍(2005)。精通樂理 使用「老古人言」胡泉雄創新客家音樂。客家文化季刊,13期,44-47。
    徐玫玲(2005)。《亞細亞的孤兒》vs.《向前走》—談臺灣流行音樂研究的瓶頸與願景。《關渡音樂學刊》2期。頁58。
    張定雲(2005) 。台灣鄉親對客家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客家,182,70-72。
    許麗雅(2007)。台語歌曲之語言聲調與曲調的關係研究一以蕭泰然創作《出外人》 與《上美的花》二首歌曲為例。藝術學報,80期,143-144。
    陳菊芬(2005)。廣東客家山歌特點初探。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6(7)。
    陳運棟(2001)。從文學觀點看客家。莫渝主編。苗栗文獻,改版季刊(3)。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
    楊寶蓮(2005)。書介:《台灣客家音樂》。客家,176,52-54。
    謝俊逢(1990)。客家山歌研究書目,客家。63-66。
    顏綠芬(2005)。台語藝術歌曲初探。關渡音樂學刊,第2期。25-26。

    四、樂譜
    湯華英(2006)。客語清唱劇 客家風情 湯華英作品35號。桃園愛樂合唱團。1-92。
    湯華英(2009)。客語合唱曲集。桃園愛樂合唱團。1-11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