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黎振宜
Li, chen yi
論文名稱: 電子廢棄物回收與綠色行銷之全球商機
The opportunity of electronic-waste
指導教授: 丘宏昌
口試委員: 黎正中
方友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EMBA)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8
中文關鍵詞: 電子廢棄物回收綠色行銷
外文關鍵詞: electronic-waste, green market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博士在民國九十九年「台積公司第十屆供應鏈管理論壇」中表示,環境保護是企業未來將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與供應商維持夥伴關係,共同合作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是未來的趨勢。
    善用綠色策略提昇企業的形象,需將全球環境保護視為責任,除了完全遵守營運據點所在地的環保法規外,更應採取各種環境友善的行動。例如,在善盡台灣地區與全球各據點的環保責任之外,也應運用影響力協助供應商建立綠色供應鏈,生產的產品也需要兼顧品質與對環境之影響。
    綠色產品之生產,必須就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從原物料生產、運輸、產品生產、產品運輸、產品使用至產品廢棄後處理等,所有過程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均須納入考量。因此,品牌企業除了在製造的工廠做好有害物質管理、污染預防、節能、節水與減廢等清潔生產要求外,也要求或協助供應商做好這些項目,並責成供應商必須要求其供應商共同建立綠色供應鏈。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持續受到關注,品牌企業需體認到企業永續與綠色承諾的重要性,期許自己不斷透過綠色科技的力量,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唯有綠色創新的腳步永不停息的企業,才能開創新局成為最後的贏家。


    TSMC Chairman Dr. Morris Chang said that while everyone faces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s particular responsibilities to do business in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way In his opening speech to the TSMC Tenth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um in 2010.
    Promoting Corporate Image through Green marketing Strategy shall acknowledges responsibilit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rst. They need to comply with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 track new developments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dopting new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measures. In addi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of our manufacturing sites in Taiwan and around the world, and lead suppliers to establish a green supply chain.
    By the way, products must take both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into account. Green products need to consider the entire product life cycle, including raw material mining, transportation, product manufacturing, use, and waste disposal to thoroughly evaluate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refore, brand enterprise require good hazardous substance management, pollution prevention,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and other clean production measures in factories. Brand enterprise also require and assist suppliers to do so, and even require suppliers to require their suppliers to do so,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green supply chain.
    As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emerged as a vitally important issue, brand enterprise having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corporate development and green commitment, and resolved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by the use of green technology. The final winner who can create a new paradigm by green innovation will be unswerv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綠色品牌形象與「利他精神」的企業競爭力 4 1、全球策略大師Michael Porter提出「綠色競爭力」觀點 4 2、打破代工瓶頸的「利他競爭學」 5 第二節 電子廢棄物的汙染問題及處理現況 6 1、中國邁入了電子廢棄物的高速增長期 7 2、非洲已成為傾倒電子廢棄物的最新據點 8 3、巴西的回收政策不具永續性 9 4、印度等其他新興國家的問題 10 第三節 目前所發展的電子廢棄物之回收處理技術 10 第四節 國際關於推動廢棄物的法令及現況 13 1、美國的《廢棄電子產品回收計劃eCyclin》 13 2、印度的《電子廢棄物管理和處理規定》 14 3、中國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14 4、歐盟的WEEE及ROHS指令 15 5、其他國家的管理規範 16 第五節 電子廢棄物的龐大回收商機,台灣企業有機會主導 17 1、台灣的電子大廠可切入的商機 17 2、台灣廠商的SWOT分析 18 第三章 國內外知名機構或廠商個案研究 21 第一節 國際知名品牌的綠色環保推動之研究 21 第二節 國內機構及企業的綠色環保推動之研究 25 1、亞洲各國共同提出三項解決電子廢棄物危害的關鍵點 25 2、身為主要製造國的台灣之責任將更加重大 26 3、國內企業或組織在推動綠色環保或資源回收的理念與行動 27 第三節 台灣的法令政策面暨資源回收服務產業的研究 32 1、台灣廢棄物清理法規的立法沿革 32 2、台灣的環保生態園區暨相關計畫 32 3、環保科技發展的回顧 33 4、台灣資源回收服務產業發展的發展潛力及SWOT分析 35 第四章 以綠色創新來擴展台灣企業的全球版圖 37 第一節 綠色創新對於企業績效之影響 37 1、綠色創新的定義 38 2、綠色創新對於經濟績效及環境績效的影響 39 第二節 成功打造綠色創新品牌之企業經營模式 41 第三節 建立﹝從搖籃到搖籃﹞的綠色創新之產品策略 45 1、國際大廠的綠色產品創新策略 46 2、台灣廠商的綠色產品創新策略 47 3、國際大城市推動「從搖籃到搖籃」的新工業革命 49 第四節 台灣的資源回收產業擴展海外市場的機會與形式 49 1、國內資源回收市場已趨飽和,需思考擴張海外市場可能機會 50 2、資源回收產業拓展海外市場之形式 51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對於台灣的企業、環保運動團體、政府機關的建議 53 1、對於台灣廠商在生產製程上的建議 53 2、對於環保團體在資訊時代之推動策略的建議 54 3、對於台灣政府強化產業綠色創新的政策建議 56 第二節 對於台灣未來發展策略的總體建議 57 1、打造台灣城市礦山,強化台灣在國際的定位 57 2、觀摩矽谷之發展,掌握綠色創新的四項關鍵因素 58 3、總結 60 參考文獻 6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經濟部工業局 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 http://proj.moeaidb.gov.tw/isdn/News/news-more.asp?nplSi4lF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77),中華民國科技白皮書-科技化國家宏圖。
    (3)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1),綠色矽島願景與推動策略。
    (4)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3),行政院第二十四次科技顧問會議議題結論報告。
    (5) 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技術發展處(1944),國科會環境工程學門研究主題規劃。
    (6) 監察院資訊廢棄物減量、處理與再利用專案調查研究報告(監察委員:劉玉山 李炳南 趙榮耀 程仁宏/協查人員:鄭旭浩 郭荔安)
    (7) 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No.52 Oct. 2010擴大綠色版圖!台灣資源回收產業拓展海外市場之商機探討(●羅時芳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蘇姵伊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8) 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2009),「經濟部工業局資源再生產業競爭力提升計畫」,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計畫。
    (9) 許玉雪,柏雲昌,錢玉蘭(1999),「資源回收再生利用產值與就業機會之分析」,行政院環保署。
    (10) 蔣本基,綠色科技發展回顧與展望
    (11) 高明瑞,黃義俊,張乃仁,綠色創新對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之影響
    (12) 數位時代(友達綠色方舟計畫啟航,向產學界推動綠色創新概念)
    (13)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22/today-e27.htm
    (14) 台視財經網 http://www.ttv.com.tw/news/view/?i=092010251531ECC41A4910204B51AC131BB7D67281573EB9
    (15)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911/kdz5z8myev14q.shtml
    (16) 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http://e-info.org.tw/node/18254
    (17) 奇摩新聞 http://polcar.epa.gov.tw/public/news154.asp
    (18) Taiwan news online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202332
    (19) 集邦科技TrendForce Corp. http://www.energytrend.com.tw/node/1291
    (20) 天下雜誌 412期
    (21) 天下雜誌 471期
    (22) 商業周刊第 1094 期
    (23) 魏依玲,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238期
    (24) 大紀元電子報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2/23/n2825452.htm
    (25) 環境資訊中心,從中國電子廢棄物汙染看生產者責任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1) TSMC 2010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2) AUO 2010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3) John. Bellamy Foster(2000),”Marx’s Ecology:Materialism and Nature” 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4) Greenpeace綠色和平網頁 http://www.greenpeace.org/international/en/campaigns/climate-change/cool-it/guide-to-greener-electronics/
    (5) BAN, SVTC .2002. “Exporting harm: the high-tech trashing of Asia.” The Basel Action Network (BAN) and Silicon Valley Toxics Coalition (SVTC), http://www.svtc.org/cleancc/pubs/technotrash.pdf
    (6) EMPA (2005) International E-waste generation. http://www.ewaste.ch/facts_and_figures/statistical/quantities/
    (7) Leung A, Cai ZW,Wong MH . 2006.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from electronic-waste recycling at Guiyu, Southeast China” J Mater Cycles Waste Manag8:21–33
    (8) Terazono, A.; Murakami, S.; Abe, N.; Inanc, B.; Moriguchi, Y. ; Sakai, S. ; Kojima, M.; Yoshida, A.; Li J ; Yang J ; Wong MH ; Kim IS ; Lin CC ; Peralta G ; Mungcharoen T ; Williams E. 2006. “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on E-waste issues in Asia” J Mater Cycles Waste Manag 8:1–12
    (9) Pellow D, Sonnenfeld D. et al. 2006. "Challenging the Chip: Labor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the Global Electronics Industry."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0) UNEP, 2006. "Nairobi ministerial declaration on the environmentally sound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waste"
    (11) BAN, 2006. "Basel Action Network Report and Press Statements on the Results of the Eigh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of the Basel Convention"
    (12) USEPA, 2005 "Solders in Electronics: A Life-Cycle Assessment Summary", EPA-744-S-05-001柯司特著,夏鑄九等譯,2002,《認同的力量》,唐山出版。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