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春蘭 Chen, Chun-Lan |
---|---|
論文名稱: |
國小校本能源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太陽能發電為例 A Study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sign of Energ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n Example of Solar Power |
指導教授: |
蘇宏仁
Su, Hung-Jen |
口試委員: |
葉國樑
巫俊明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數理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5 |
中文關鍵詞: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校本能源教育課程 、能源認知 、能源態度 |
外文關鍵詞: |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energy education, knowledge of energy-related issues, Attitude of energy-related issue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發展校本能源教育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以「太陽能發電」為主題,並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能源教育的學習成效,及教師在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歷程中的省思成長加以探討。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屏東縣某國小五年級學生,兩班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學生21人進行9節的校本能源教育課程教學,於實施教學前後,使用自編「能源認知、能源態度問卷」進行前後測,所得資料進行分析,教學過程中同時蒐集質性資料,包含社群會議記錄、學生學習單、教學錄音、能源教育心得單和教師教學日誌。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歷程分為啟始階段、運作階段、評鑑階段等三大階段,運作因素在於成員分工合作、形成共識、彼此支持、自我覺察及討論分享。
二、老師、父母、電視為國小五年級學童獲得能源知識訊息的主要來源。
三、校本能源教育課程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能源認知及能源態度皆具有顯著的提升效果。
四、接受校本能源教育課程教學的五年級學童能源態度處於正向,且學童對於節約能源具有高度認同感,願意擴大分享議題的對象和發揮自身的力量節約能源。
五、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有助於課程與教學技能、教學信念的改變及班級經營能力的提升,有效增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依據研究所得之發現,研究者針對有關校本能源教育之未來教學和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This study discusse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education which concentrates on solar power developed by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addition, it also discovered 5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s well as teachers’ reflec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design of energy education. This study adopte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Study subjects were the 5th grade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of Pingtung County.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of 21 subjects w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the second group acted as the control.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9 teaching sessions of school-based energy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hich investigated subjec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s energy-related issues before and after receiving the teaching sessions. The obtained data was analyzed. Meanwhile, the study collected qualitative data including PLC’s meeting minutes, students’ worksheets, feedback and teachers’ teaching journals.
The study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Operating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main steps. First, initiating step; second, operating step and lastly, assessing step. To operate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t requires teammates’ cooperation, reaching a consensus, supporting each other, self- awareness, and discussion.
2.Teachers, parents and television are the major channels that students received information from on energy-related issues.
3.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energy education can promote 5th grad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s energy-related issues evidently.
4.The 5th grade students who received school-based energy education curriculum possessed a positive attitude, willingness to share ideas with others, and wielded their influences on saving energy.
5.Teachers’ attendance within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helped teachers to promote their teaching skills, change their teaching beliefs as well as classroom management skills, and improve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current study, researchers can provide relevant suggestions towards energy education for consist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3)。從專業社群觀點談學校教師會轉型之芻議。臺灣教育評論,2(6),109-112。
王如哲(2011)。美國威斯康辛州 K-12 能源教育方案之評介。台灣教育,667,15-24。
王金國(2000)。簡介小組討論教學法。教育研究月刊,8,137- 147。
王為國、蔡新聲、白子易、王文裕、蘇秀枝、張華南(2013)。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能源教育教材內容看法之研究。台東大學綠色科學學刊,3(1),73-106。
田振榮(1991)。當前重要的教育課題-能源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29。
田振榮(1992)。國民中小學如何推動能源教育。能源研究發展基金會研究報告: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研討及輔導研究計畫,38-46。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市。
田振榮(1993)。美國能源教育發展的經驗。能源季刊,23(2),10-21。
田振榮(1994)。培養全民的能源素養--美國的能源教育。能源報導,4,10-13。
田振榮(1997)。推動能源教育之現況與檢討。技職雙月刊,40,28-31。
伍台玉(2005)。國小實施統整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學生節約能源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江威君(2008)。我國風電發展沿革。能源報導,5,5-7。.
吳有為 (2009)。以KEEP教材中之能源教育概念分析國小翰林版教科書內容涵蓋能源教育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長鵬(1995)。師範學院生能源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汪為健(2011)。以KEEP教材能源教育概念為基礎分析國小康軒版及南一版教材能源教育內容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余佳雯(2007)。我國中小階段能源教育內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台南市。
余鈺焜(2007)。台美國民教育階段能源教育教材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台南市。
李雅如(1995)。高中教科書能源教育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李曉蓉(2010)。丹麥節能減碳教育政策與學校實施案例。臺灣教育,661,21-29。
呂錫民、陳發林、張憶琳(2008)。能源科技發展政策,科技發展政策報導,3,49-63。
辛懷梓、張自立、吳有為(2011)。我國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概念發展之研究。國小科學教育之理論、實務與科學新知,83-94。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均鴻(2006)。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林明瑞(1997)。STS模式之環境教育研究法。環境教育月刊,204,24-31。
林金塗(1993)。我國能源教育現況與實施策略。台南家專學報,12,339-358。
林盛隆、江俊忠、楊靜宜(2009)。南投縣國小教師能源態度及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 6(1),1-40。
林榮賢(2003)。我國高職特教班級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易洪庭(1993)。全面落實推動能源教育。臺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周談輝、田振榮(1992)。台北市八十學年度自然科教學研討會手冊。台北市松山區三民國小。
周談輝(1994)。我國的能源教育。能源報導,4,1-7。
周錦鐘(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能源態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柯枚淑(2003)。國小中、高年級能源永續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洪榮昭、傅惠筠(2012)。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 44(2),373-387。
唐孝蘭、曾治乾、葉國樑、黃禎貞(2012)。國中學生節能減碳教學效果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34,101-116。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雙月刊,69,138-158。
徐昊杲(2002)。九年一貫課程國小階段教材細目內容能源教育相關主題分析。九十年能源教育種子教師研習資料,27-3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台北市。
徐昊杲、施秀青(2014)。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之推動經驗與成果。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5 (3),99-128。
涂重敬(2002)。高雄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教育教學現況與能源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有典(2004)。統整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節約能源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許志義(1991)。能源政策與經濟分析兼論台灣當前課題。能源季刊,1,1-25。
許志義(1994)。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季刊,24(1),1-7。
許詩珮(2010)。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以同德國小閱讀教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佩正(2007)。能源教育的重要性。國民教育,47(4),63-74。
陳佳萍、王瑞壎(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探究:以學校文化發展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08,53-68。
陳建州、林彥泯(2008)。能源政策與能源教育的緣起。嶺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3),1-12。
陳淑美、林啟超、王文科(2014)。國民小學實施節能減碳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反怠速方案教學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7(2),77-96。
陳貴珍(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收看電視節目、涉入線上遊戲與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台南市。
張倩倩(2012)。日本小學能源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實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瀋陽師範大學。
曹書豪(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核能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
康國裕(1994)。從能源供需情勢談我們的能源政策。國民中小學校長能源教育研討會手冊,3-24。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市。
康國裕(2001)。落實能源教育的重要性。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62,2-4。
黃文良、陳冠寧、葉增雄、王貳瑞(2012)。創意積木於青少年節能減碳教育推廣之研究。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9(4),510-517。
黃文良、李岱衛、陳威乾、王貳瑞 (2013)。 國中小校園節能減碳教育推廣之研究。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10(1), 54-61。
黃郁倫、鐘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變。(原作者佐藤學)。台北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06)
黃惠雪(1998)。非正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節約能源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游光照(2004)。中部地區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曾治乾、林姵君、黃禎貞、張永達、鄧毓浩、黃壁祈、葉國樑(2011)。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32,103-124。
程金保、張愛娟(2007)。歐洲能源教育之省思。能源報導,23-26。
楊接信(2002)。新竹縣中等學校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楊勝傑(2002)。高雄縣立蚵寮國中學生能源態度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2)。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年報。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市。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8)。能源教育目標與課程內涵之研究計畫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市。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2000)。能源總動員。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市。
經濟部能源局(2004)。節約能源。九十三年度能源教育宣導教材。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市。
經濟部能源局(2005) 。能源政策白皮書。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市。
經濟部能源局(2015)。104年度輔導學校推動能源教育計畫執行報告。經濟部能源局,台北市。
廖芳玲、商育滿(2005)。人類生存的延續─體現能源教育本質。能源報導月刊, (9),8-10。
廖啟南(2001)。不同學習型態學童在STS模式教學中的創造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劉明德、徐玉珍(2012)。台灣亟需有遠見的再生能源政策與做法—德國經驗的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行政學報,43,127-150。
劉瑞圓(1994)。國中學生能源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劉繼和、趙海濤(2006)。試論能源教育。教育探索,179,42-43。
鄭欽龍(1991)。能源污染的防治。能源政策宣導及能源教育推廣研究計畫,118-138。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
盧幸如(2011)。台北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知誠與態度之初探。北市教大社教學報,10,191-210。
賴純紾(2013)。實施KEEP能源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節約能源認知與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環球科技大學,雲林。
蕭錫錡、鐘瑞國、黃文勇(1997)。國民中學融入式教材教學實驗之研究。能源季刊,4,129-140。
二、英文部分
Allen, R. F., Lahart, D. E., Dawson, G., & Patterson, M. D. (1977). Toward goals for multidisciplinary energy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 8-17.
Allen, R. R. (1982). The energy problem and social education : Some opportunities, quandaries and goals. Indiana Social Studies Quarterly, 35(3), 17-29.
Barrow, L. & Morrisey, J. (1987a). Ninth grade students’attitudes toward energy:A comparison between Maine and New Brunswic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3), 15-23.
Barrow, L., & Morrisey, J. (1987b). Ninth grad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energy : A comparison between Maine and New Brunswic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3), 54-59.
Bauman, P. C., & Petrock, E. M. (1981). Energy education: why, what and how?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1 347).
Evelyn, R. K., & Emilion, S. R. (1993). The minority honors program in energy-related curricula. C&U Feature, Spring/Summer, 80-85.
Gaskell, G., & Eillis, P.(1982). Energy conservation: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multidisciplinary phenomenon .In P. Stringer (Ed.), Confronting social issues .(p.1). London : Academic.
Indiana State Dspartment of Commerce (1982). Lesson from an energy curriculum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9 268).
James, E. O., Robinson, M., & Powell, R. R. (1994). Beyond STS: An energy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xt for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5(1), 6-14.
Kuhn, D. J. (1978). Teaching the energy lesson. The Science Teacher, 45(9), 32-33.
Petrock, E. M. (1981). The Rise Fall of Energy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10 232)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1982).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ergy Education (K-12).Washington, DC, USA: US Dept. of Energy.
Williams, R. (1985). Recent Trends in Energy Education.台灣區高級工業學校節約能源教育研討會,12-21。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