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蕭雅云 |
---|---|
論文名稱: |
以機能姿勢的原理設計坐式馬桶 The Design of Toile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unctional Posture |
指導教授: | 游志雲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5 |
中文關鍵詞: | 機能姿勢 、機能尺寸 、馬桶 、坐骨結節 |
外文關鍵詞: | Functional Posture, Functional Measurement, Toilet, Ischial Tuberositie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觀察目前市面上販售的馬桶,發現大部分的馬桶都沒有參考人因工程的原則來設計製造,怎樣的設計才能讓使用者在使用時感到舒適且協助使用,這才是我們致力於人因工程及產品設計上主要研究的重點。
考慮使用者的使用成效及舒適度,發現目前市面上販售的馬桶有幾點人因設
計處急需改善︰第一,目前馬桶的標準設計高度為41~42cm,約與座椅高度同高,使用者在此高度下乘坐時容易以一個上身正直的姿勢乘坐在坐式馬桶上,當上半身與大腿間的夾角大,腹部空間跟著變大,造成腹部內壓力縮小,而且於此高度下臀部的肌肉受到擠壓而呈現收縮的情況,連帶的肛門及肛門括約肌也因此無法順利擴張,形成一個不利於排便的生理狀態;第二,馬桶坐墊是以大腿來支撐身體上半身的重量,長久乘坐壓迫到大腿下方的坐骨神經,造成大腿不舒適的情況,而且坐墊沒有明顯的乘坐處,造成使用者在乘坐時無法直接坐於適當的位置,導致坐太前或太後都會影響到清潔整理的難易度;第三,馬桶坐墊縱深長度設計不佳,造成男性生殖性有碰觸的可能性,有清潔及衛生上的困擾。
除了人因設計的缺失外,另外還有工業設計上的問題也需改善,目前馬桶外型設計都很相像,除了造型一般不美觀外,還隱藏了不易清洗整理的缺點。
因此本研究將希望利用最佳機能姿勢的觀點找尋人們於排便時的機能尺寸,以此尺寸來改善設計坐式馬桶,以達到促進排便及舒適感的目標;並且也同時考慮到工業設計的觀點,希望設計出的產品能夠得到使用者的喜愛。
參考文獻
1. Julie Horan,許世鵬,廁神-廁所的文明史,上海人出版,2006
2. 張瓊惠,衛浴空間演進之趨勢研究,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2007
3. Klaus Kramer,江帆等譯,歐洲洗浴文化史,海南出版,2001
4. 林俊宏,婦女尿失禁的介紹,臺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2003
5. Satish S. C. Rao, 1999
6. 游志雲、林彥宏、陳雅珮、李正隆,高活動性人體工學工作椅的研究發展
7. 李翔詣,人體尺寸與工作椅之設計,清華大學
8. Husain T.,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some pressure effects on tissu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bed-sore problem”,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Bacteriology, pp347-358,1953
9. Alexander Kira, The Bathroom, 1929
10. Comparison of straining during defecation in three positions, 2003
11. Roebuck J. A., , Anthropometric methods: designing to fit the human body,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1993
12. 周連春,雪隱尋蹤-廁所的歷史、經濟、風俗,安徽人民,2005
13. 陳修兀,台灣地區住宅的浴廁空間、設備、使用行為沿革及使用現況調查研
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1990
14. TOTO,TOTO技術-衛生陶器, http://www.twtoto.com.tw/pottery.htm
15. 李國棟,在台灣銷售成功之進口衛浴品牌設計策略之研究,2004
16. 和成,產品介紹-生活風格, http://www.hcg.com.tw/
17. 胡明一編譯, 原著John W ,Karen A,1999
18. 麥麗敏,廖美華,鍾麗琴,戴瑄,祁業榮,黃玉琪,簡明解剖生理學,匯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
19. 許世昌,最新實用解剖生理學,永大書局,1992
20. 羅世忠,人體坐姿與坐椅介面之生物力學分析,國立成功大學,1994
21. 陳世昌,以座壓探討不同自行車種及人因尺寸之座墊設計研究,大同大
學,2001
22. 吳水丕等譯,Mark S. Sanders & Ernest J. McCormick著,人因工程-工程與設計之人性因素,1998
23. Chaffin et. Al., Occupational biomechanics, John Wiley & Sons,1988
24. 莊皓雰,應用3D 人模於工作場所圖譜之設計,2006
25. Sanders M. S., McCormick E. J., 1992
26. 龔錦,人體尺度與室內空間,博遠出版社, 2000
27. P J Shorvon, Defecography in normal volunteers: results and implication,1989
28. John O.L. Delancey, Md , Marc R. Toglia, Md , Daniele Perucchini, Md, Internal and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Anatomy as it Relates to Midline Obstetric Lacerations
29. Clinical Auaiomy for medical Students 3rd edition
30. I.A.Kapandji, The Physiology of the Joints Volume Two, pp1-63
31. Jeffrey L. Cornella, MD, Michael Hibner, MD, Dee E. Fenner, MD, J. Scott
Kriegshauser, MD,Joseph Hentz, MS, and Javier F. Magrina,
MD,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of the
anal sphincter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sphincter volume and pressure
32. 王茂駿,王明揚,林昱呈,台灣地區人體計測資料庫手冊,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
會
33. 許勝雄,彭游,吳水丕等編譯,人因工程ergonomics/human factors,第二版,滄
海書局,1996
34. 汪加麗,座椅傾斜方向與角度對人體生理與心理反應的影響,國立成功大
學,2003
35. 莊豐賓, 臺灣年輕男性陰莖長度和外觀的調查報告,三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