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婕妤
Tsai, Jie-Yu
論文名稱: 宜蘭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文化移植與變遷
The Cultural Transplan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aigoku Kannon Pilgrimage in Yilan
指導教授: 邱馨慧
Chiu, Hsin-Hui
李道緝
Lee, Tao-Chi
口試委員: 陳麗華
Chen, Li-Hua
廖英杰
Liao, Ying-Ji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歷史研究所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西國靈場三十三石觀音宜蘭巡禮
外文關鍵詞: Saigoku Kannon pilgrimage, Thirty-three, Stone statues of Kannon, Yilan, Japanese pilgrimage culture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本著名的巡禮文化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是由33座寺院組成,信徒需巡迴禮拜這33座寺院一輪方為完成禮拜。西國本靈場的分布範圍橫跨京都府、大阪府、滋賀縣、奈良縣、和歌山縣、兵庫縣和岐阜縣。日治時期西國巡禮文化傳入臺灣,先後在臺北、基隆、宜蘭與新竹設置地方靈場。以宜蘭來說,各鄉鎮安奉西國三十三番的石觀音,對應本靈場的33座寺院,信徒參拜完33尊石觀音等同於至本靈場巡迴禮拜。在臺灣的地方靈場中,宜蘭西國靈場的分布位置與本靈場最為相似,石觀音的番號排序亦最有規律。
    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後,這些石觀音被日本人遺留在宜蘭,歷經戰後去日本化的浪潮,現今供奉於地方寺廟中。目前宜蘭發現的石觀音共14尊,且大多數石觀音遭到重新彩繪,已異於原先石製神像的樣貌。因戰後接收石觀音的當地人並不了解西國巡禮文化,傳承上的斷裂是此文化轉變的關鍵,加上各地方寺廟將其視為民間信仰的觀音,以民間信仰的方式祭祀,致使原先的巡禮文化消逝,並融入臺灣民間信仰。


    The Saigoku Kannon pilgrimage, a renowned Japanese pilgrimage culture, consists of thirty-three monasteries that devotees must visit to complete their worship. The distribution of Saigoku spiritual centers includes Kyoto, Osaka, Shiga, Nara, Wakayama, Hyogo, and Gifu.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 pilgrimage found its way to Taiwan, establishing local pilgrimage sites in Taipei, Keelung, Yilan, and Hsinchu. In Yilan, for instance, towns house Saigoku thirty-three stone statues of Kannon, each corresponding to one of the monasteries in the Jananese Saigoku spiritual center. Worshipping these thirty-three stone statues of Kannon is considered equivalent to visiting the original pilgrimage site. Among Taiwan’s pilgrimage sites, the Saigoku Kannon Pilgrimage in Yilan is very close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riginal pilgrimage sites, with a systematic numbering of the stone statues of Kannon.
    After Japan’s defeat in 1945, these stone statues of Kannon were left in Yilan by the Japanese and, following the post-war trend of de-Japanisation, are now enshrined in local temples. Currently, a total of fourteen stone statues of Kannon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Yilan, most of which have been repainted and differ from the original stone sculptures. The discontinuity in cultural transmission,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Japanese pilgrimage culture among the locals who received the stone statues of Kannon after the war, is crucial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culture. In addition, various local temples treat these statues as folk representations of gods, leading to the fading of the original pilgrimage culture and its assimilation into Taiwanese folk belief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7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方法 11 第二章 移入宜蘭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 13 第一節 日本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文化現象 13 第二節 宜蘭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由來 30 第三章 戰後石觀音信仰的演變 43 第一節 戰後政府的去日本化政策 43 第二節 去日本化政策對宜蘭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影響 45 第四章 宜蘭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文化移植與變遷 57 第一節 民間對石觀音的態度 57 第二節 石觀音融入臺灣民間信仰 62 第五章 結論 71 參考文獻 75 附錄 附錄一 日本西國三十三番觀音資訊表 81 附錄二 訪問紀錄目錄 87

    參考文獻
    一、史料
    〈西国巡礼道中図〉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省政府公報》

    二、專書
    王怡惠、陳文立、黃文瀚、廖英杰編,林英俊譯
    2021《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上卷)》。宜蘭市:宜蘭縣史館。
    2021《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下卷)》。宜蘭市:宜蘭縣史館。
    2021《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圖卷)》。宜蘭市:宜蘭縣史館。
    林明德
    2022《日本史》。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美容
    2017《臺灣的齋堂與巖仔:民間佛教的視角》。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承緯
    2012《宗教造型與民俗傳承—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庶民信仰世界》。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林會承
    2011《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宜蘭縣政府編
    1993《宜蘭縣寺廟一覽表》。宜蘭市: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民政局文獻課
    1979《宜蘭縣寺廟專輯》。宜蘭市:宜蘭縣政府。
    厚誉春鶯述、辻本基定畫
    1893《西国三十三所観音霊場記図会》。京都:一切経印房。
    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1999《宜蘭縣古蹟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第三階段報告書(歷史空間保存與活用)》。宜蘭市:宜蘭縣政府。
    陳淑均
    1993《噶瑪蘭廳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進傳、楊晉平、陳美暖、游錫財、林雅玲、陳宜伶、黃有卿
    2020《2020人與神共構:頭城的寺廟信仰》。宜蘭縣頭城鎮:宜蘭縣頭城鎮公所。
    張珣
    2003《文化媽祖:臺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張珣、江燦騰編
    2001《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彭瑞金編
    2013《蘇澳鎮志(下卷)》。宜蘭縣蘇澳鎮:蘇澳鎮公所。
    游謙、施芳瓏
    2003《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市:宜蘭縣政府。
    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
    1933《臺灣社寺宗教要覽:臺北州ノ卷》。臺北: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
    1995《臺灣省各縣市寺廟名冊(宜蘭縣)》。南投市:臺灣省民政廳。
    蔡相煇計劃主持
    1999《臺灣北部漁村廟宇與漁村文化研究報告》。台北市: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
    羅東公學校編著、林清池譯
    1999《羅東鄉土資料》。宜蘭市: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闞正宗
    2018《臺灣觀音信仰的「本土」與「外來」》。新北市: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蘇澳區漁會編輯委員會編
    2004《蘇澳區漁會誌》。宜蘭縣蘇澳鎮:蘇澳區漁會。

    三、單篇論文
    宋光宇
    1994〈試論四十年來臺灣宗教的發展〉,《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臺北市):175-224。
    佐佐木武治著、藍奕青譯
    2021〈蘇澳的漁港與移居漁民的近況〉,《宜蘭文獻雜誌》(宜蘭)127:74-85。
    阮博謙、萬彰惠、江怡慧
    2023〈頭城吉祥寺〉,《宜蘭縣佛寺志.第一集》(高雄市):24-95。
    林仁昱
    1996〈蘭陽地區佛教發展史初探〉,《宜蘭文獻雜誌》(宜蘭)23:3-45。
    林玉茹
    2001〈殖民與產業改造—日治時期東臺灣的官營漁業移民〉,《臺灣史研究》(台北)7(2):51-93。
    林美容
    200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臺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縣):324-353。
    林建財
    2012〈日據時期蘭陽地區水道創建〉,《自來水會刊》(臺北市)31(3):89-98。
    陳凱雯
    2021〈日治時期南方澳漁港之興建〉,《2021南方澳漁港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宜蘭):157-180。
    齊偉先
    2011〈臺灣民間宗教廟宇的「公共性」變遷:台南府城的廟際場域研究〉,《臺灣社會學刊》(臺北市)46:57-114。
    廖大慶
    2003〈南方澳的宗教概況〉,《宜蘭文獻雜誌》(宜蘭)65:69-105。
    戴寶村
    2021〈清治到日治時期南方澳海陸運輸交通之研究〉,《2021南方澳漁港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宜蘭):87-116。
    闞正宗
    2001〈蘭陽地區佛教與齋教的發展及轉型〉,《宜蘭文獻雜誌》(宜蘭)49:3-47。
    2002〈台灣日據時代曹洞宗派下寺院戰後現況〉,《古今論衡》(臺北市)7:41-80。
    2022〈蘇澳祥光寺大佛參訪記〉,《菩提長青》(臺北市)559(4):無頁碼。
    釋永東
    2012〈臺灣三十三番觀音靈場之現況研究〉,《臺灣文獻》(南投)63(3):303-338。

    四、學位論文
    黃靜芳
    2012〈從觀音山石佛遺緒看日本巡禮文化〉。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玉雯
    2018〈日本佛教在基隆的創建與發展〉。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若瑜
    2017〈羅東歪仔歪觀音佛祖廟—永和寺研究〉。宜蘭: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俊堯
    2012〈宜蘭的觀音信仰及其造型藝術〉。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網路資料
    ChhoeTaigi台語辭典⁺
    https://chhoe.taigi.info/
    goo辞書
    https://dictionary.goo.ne.jp/word/%E8%BF%91%E6%B1%9F%E5%9B%BD/#jn-272825
    中央研究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s://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YilanCounty
    宜蘭縣史館—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2.0
    https://kbs.yihistory.e-land.gov.tw/index.php?act=Landing/index
    國土交通省關東地區整備局
    https://www.ktr.mlit.go.jp/yokohama/tokaido/02_tokaido/04_qa/index1/a0101e.htm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03421&IndexCode=Culture_Place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https://sutian.moe.edu.tw/zh-hant/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1940《臺灣水產要覽》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8_104_000025。
    羅東社區大學—「Bike宜蘭媽祖古廟‧騎求平安」
    https://ilcicu.com.tw/l/Activity/List?type=Bike
    蘭陽博物館《蘭博電子報》132期—〈石觀音拾遺記〉
    https://www.lym.gov.tw/ch/collection/epaper/epaper-detail/c2211cc8-ce74-11eb-92da-2760f1289ae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