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正慧
Chang, Cheng-Hui
論文名稱: 科技工程師的音樂偏好探討
Music Preferences of Engineers in Technology Industry
指導教授: 蘇郁惠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科技工程師音樂風格音樂偏好
外文關鍵詞: technology engineer, musical style, musical preferenc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科技工程師對於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台灣民謠以及新世紀音樂等四類音樂風格的音樂偏好,並進一步探討個人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是否曾學習過樂器、是否曾參加音樂性質社團、教育程度、擔任工程師年資、專業類別,對個人在音樂風格偏好的影響。

    本研究採用自編之「音樂風格偏好量表」作為研究工具。研究樣本共300份,得到結論如下:

    一、本研究科技工程師在李克特五點量表中,對各類音樂風格偏好度依序為:
    新世紀音樂(M=3.82)、古典音樂(M=3.75)、流行音樂(M=3.64)、台灣民
    謠(M=3.29)。
    二、以性別變項而言,男性與女性之科技工程師對各類音樂風格的偏好程度,沒
    有顯著差異。
    三、以年齡變項來看,不同年齡的科技工程師對古典音樂和新世紀音樂風格的偏
    好程度沒有差異。但31-40歲(F=4.412*)的工程師較41-50歲的工程師喜
    愛流行音樂,31-40歲(F=4.325*)的工程師較20-30歲的工程師喜愛台灣
    民謠。
    四、以是否曾學習過樂器的變項來看,科技工程師對古典音樂的偏好程度,不因
    是否曾學習過樂器而有所差異。但對流行音樂(t=-3.152**)、台灣民謠
    (t=-2.004*)以及新世紀音樂(t=-2.179*)的偏好程度,會因是否曾學習
    過樂器而有所差異,且未曾學習過樂器之科技工程師的偏好高於曾經有樂器
    學習經驗者。
    五、以是否曾參加音樂性質社團之變項而言,科技工程師對古典音樂、台灣民謠
    的偏好程度,不因是否曾參加音樂性質社團而有所差異。但對流行音樂
    (t=-2.087*)以及新世紀音樂(t=-2.160*)的偏好程度,會因是否曾參加
    音樂性質社團而有所差異,且未曾參加音樂性質社團之科技工程師的偏好高
    於有參加音樂性質社團經驗者。
    六、以教育程度、擔任工程師年資及專業類別等變項而言,科技工程師對古典音
    樂、流行音樂、台灣民謠以及新世紀音樂的偏好程度,均沒有顯著差異。

    關鍵字:科技工程師、音樂風格、音樂偏好。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d technology engineer's music preference of Classical Music, Pop Music, Taiwanese Folk, New Age, and to investigate how one's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ge, if learned instruments before, if joined music societies befor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e Qualification for engineer, professional category, influenced his/her music preference.

    The research tool was “The Music Style Preference Scale” developed by 300 researcher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1.The “Likert five-point Scale” in the research showed the technology engineer's music preference is New Age(M=3.82), Classical Music (M=3.75), Pop Music(M=3.64), Taiwanese Folk(M=3.29).
    2.Regarding the “gender”variab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echnology engineer for all kinds of music style.
    3. Regarding the “age”variab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ge of technology engineer for Classical Music and New Age. But the engineers of 31-40 years old(F = 4.412 *) are higher overall preference rating than 41-50 years old for Pop Music, the engineers of 31-40 years old(F = 4.325 *) are higher overall preference rating than 20-30 years old for Taiwanese Folk.
    4. Regarding the “if learned instruments before”variab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technology engineer for Classical Music.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technology engineer for Pop Music(t=-3.152**),Taiwanese Folk(t=-2.004*)and New Age(t=-2.179*). The engineers of never learned instrument before are higher overall preference rating than learned instrument before.
    5. Regarding the “if joined music societies before”variab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technology engineer for Classical Music, Taiwanese Folk.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technology engineer for Pop Music(t=-2.087*)and New Age(t=-2.160*). The engineers of never joined music societies before are higher overall preference rating than joined music societies before.
    6.Regarding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e Qualification for engineer, professional category”variabl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technology engineer for all kinds of music style.

    Keywords: technology engineer、musical style、musical preference.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不同音樂風格的特色 7 第二節 音樂偏好的定義 24 第三節 影響音樂偏好之因素 27 第四節 音樂偏好之測量 34 第五節 音樂風格偏好之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9 第四節 資料處理 5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 52 第二節 音樂風格偏好現況 57 第三節 背景變項對於音樂偏好的影響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6 第二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02 西文部分 109 網路部分 112 附錄 附錄一: 「科技工程師之音樂偏好量表」(A專家效度評估) 114 附錄二: 「科技工程師之音樂偏好量表」(B專家效度評估) 120 附錄三: 「科技工程師之音樂偏好量表」(預試問卷) 127 附錄四: 信度值 130 表次 表2-1 流行音樂的特色 15 表2-2 相關研究者對音樂偏好的定義 23 表2-3 音樂偏好之相關研究 36 表3-2 專家學者背景 48 表4-1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性別與人數百分比) 53 表4-2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年齡與人數百分比) 53 表4-3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教育程度與人數百分比 54 表4-4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擔任工程師的年資與人數百分比) 54 表4-5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專業類別與人數百分比) 55 表4-6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樂器學習經驗與人數百分比) 56 表4-7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社團參與經驗與人數百分比) 56 表4-8 古典音樂偏好次數及百分比分配表 59 表4-9 流行音樂偏好次數及百分比分配表 60 表4-10 台灣民謠偏好次數及百分比分配表 61 表4-11 新世紀音樂偏好次數及百分比分配表 62 表4-12 性別與音樂風格偏好 64 表4-13 年齡與音樂風格偏好 66 表4-14 年齡與音樂風格偏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67 表4-15 31-40歲與其他年齡層之科技工程師對於各類型音樂風格偏好的獨立t檢定 69 表4-16 樂器學習經驗與音樂風格偏好 70 表4-17 音樂社團經驗與音樂風格偏好 71 表4-18 教育程度與音樂風格偏好 73 表4-19 教育程度與音樂風格偏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4 表4-20 碩士與其他教育程度之科技工程師對於各類音樂風格偏好的t檢定 77 表4-21 博士與其他教育程度之科技工程師對於各類音樂風格偏好的t檢定 77 表4-22 擔任工程師年資與音樂風格偏好 78 表4-23 擔任工程師年資與音樂風格偏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9 表4-24 6-10年之科技工程師與其他年資之科技工程師對於各類音樂風格偏好的t檢定 81 表4-25 專業類別與音樂風格偏好 82 表4-26 專業類別與音樂風格偏好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3 表4-27 製程整合工程師與其他專業類別之科技工程師對於各類音樂風格偏好的t檢定 93 表4-28 研發工程師與其他專業類別之科技工程師對於各類音樂風格偏好的t檢定 93 表4-29 設備工程師與其他專業類別之科技工程師對於各類音樂風格偏好的t檢定 94 表4-30 製程工程師與其他專業類別之科技工程師對於各類音樂風格偏好的t檢定94 表4-31 測試工程師與其他專業類別之科技工程師對於各類音樂風格偏好的t檢定 95 圖次 圖2-1 LeBlanc音樂偏好變項模式 33 圖3-1 研究架構圖 48 圖4-1 其他專業類別工程師人數表 57 圖4-2 曾學習過樂器項目表 58 圖4-3 曾參加音樂性質社團項目表 58 圖4-4 各個音樂風格平均數 63 圖4-5 性別與各音樂風格偏好平均數之長條圖 65 圖4-6 年齡與各音樂風格總分之平均數 68 圖4-7 樂器學習經驗與各音樂風格偏好平均數之長條圖 70 圖4-8 音樂社團經驗與各音樂風格偏好平均數之長條圖 72 圖4-9 教育程度與各音樂風格總分之平均數 76 圖4-10 擔任工程師年資與各音樂風格總分之平均數 80 圖4-11 專業類別與各音樂風格總分之平均數 92

    壹、中文部分
    上田 昭(張淑懿譯,1987)。音樂史欣賞。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有限公司。

    文瀚(1994)。流行音樂啟示錄。臺北市,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牛保強(1996)。大學生的價值觀、生活型態與音樂偏好關係之研究。大同工學
    院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沛綸(2003)。音樂字典。台北市:全音出版社。

    方美霞(2003)。大台北地區學生世界音樂偏好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白洳予(2011)。組織氣氛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相關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村田武雄(邵義強譯,1993)。青少年音樂入門。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
    社有限公司。
    邱垂堂(1998)。音樂與欣賞。臺北市,樂韻出版社。

    宋婉萍(1998)。大學生音樂偏好、人格特徵、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誠(2002)。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與人力資源管理。高科技產業與人力資源管理(頁3-14)。台北市:天下遠見。

    李素菁(2005)。台北縣國小學童台灣音樂欣賞偏好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
    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淑燕(2007)。音樂治療對接受化學治療之乳癌個案焦慮成效探討。輔英科技
    大學護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智懋(2007)。音樂偏好對運動持續時間影響之實驗研究─以心肺耐力運動者
    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卓怡君(2011)。台灣作曲家改編福佬系民謠之鋼琴教材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研究所音樂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
    版,新竹市。

    林谷芳(1995)。藝術造詣與文化功能—兩個角度下看流行音樂。文訊,1995
    (9),頁18-19。

    林怡伶(1996)。複製或原真?主流與非主流流行音樂之事實與迷思。
    中外文學,26(2):10-31。

    林珍如、夏荷立譯(1999)。莫札特音樂效應:音樂身心靈療法。臺北市:先覺
    出版社。

    林耀弘(2009)。流行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課程設計之研究。新竹教
    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胡珮玟(2002)。多元文化態度與音樂偏好-以族群為面向之桃園縣國小學童
    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姚世澤(2003)。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胡力維(2008)。高科技廠房之結構易損性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洪翠伶(2010)。國中生音樂偏好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殷玉謹(1995)。多元化音樂欣賞對高中生音樂行為心理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玫玲(2001)。流行歌曲在台灣-發展、反思和社會變遷的交錯。
    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8,219-233。

    修海林、李吉提(2002)。西方音樂欣賞。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
    公司。

    孫憶南(譯)(2004)。Andy Bennett著。流行音樂的文化。臺北市:書林出版
    社。

    徐玫玲(2008)。校園民歌。載於陳郁秀(主編),台灣音樂百科辭書(頁982)。
    台北,遠流出版社。

    孫瑩潔(2010)。斯克里亞賓《普羅米修斯》與新世紀音樂之關連及對個人音樂
    實踐的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立衡(2011)。人格與音樂偏好的關係與心理機制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常惠(1986)。在《追尋民族音樂的根》。臺北市:全音出版社。

    堀內敬三(邵義強譯,1992)。西洋音樂史。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有限公司。

    陳奈君(1991)。流行歌曲與文化消費。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
    所音樂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陳琳琳(1993)。國民樂派。臺北市:萬象出版社。

    陳姿光(1997)。流行音樂運用於國中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進(2001)。流行音樂的特點及其發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3(1),
    48-50。

    許麗雯(2006)。古典音樂便利貼。臺北市:高談。

    陳綾君(2007)。多元音樂聆聽於國小學童音樂性向及音樂偏好之研究。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瑞鳳(2007)。音樂療法對護生焦慮之影響。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鐘榮(2008)。古典樂派400年—維也納古典的聖樂。臺北縣:錦繡出版社。

    許游雅(2008)。國小學童音樂偏好與情緒感受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
    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莊蓓汶(2009)。高雄縣國小學生對本土音樂之不同風格及音樂表演型態的偏好
    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又嘉(2009)。大台北地區大學音樂系學生音樂偏好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
    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怡文(2010)。工作狂傾向前因探討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工程師為例。國立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怡安(2011)。研發人員多元商數特質與工作表現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鐘榮(2008)。古典音樂400年—維也納古典的樂聖。台北縣:錦繡。

    許斐雁(2010)。國中生華語流行歌曲偏好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
    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偉琦(2011)。南部地區高中音樂班與非音樂班學生音樂偏好之研究。高雄師
    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惠美(2011)。高科技公司校園人才招募策略及其對企業影響之研究。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友棣(1994)。音樂人生。臺北市:東大出版社,頁20-27。

    曾瀚霈(1997)。音樂認知與欣賞。臺北市:幼獅出版社。

    曾佩琳(2004)。國小學生音樂風格偏好之研究-以彰化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為
    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佩儀(2005)。音樂療法對血液惡性腫瘤病人的焦慮程度及生理反應之成效。
    長庚大學護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慧慈(2011)。不同音樂風格抒解國小學生演說焦慮之成效。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彭怡惠(2012)。人格特質、音樂偏好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音樂性藝
    文活動參與者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彰化縣。

    楊維楨(1997)。科學園區管理績效研究。台北銀行月刊,27(2),頁2-20。

    楊蕙菁(1998)。從「小虎隊」到「四大天王」:台灣流行音樂偶像崇拜現象。國
    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玲雅(2003)。以高科技半導體員工偏好與不偏好的音樂為背景對生產量及失
    誤率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臧汀生(1989)。台灣閩南語民間歌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
    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宜瑞(2011)。基層主管管理職能與員工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新竹科學
    園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市。

    劉星(1984):中國流行歌曲源流。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蔡保田(1989)。教育研究法。高雄:復文圖書。

    鄭淑儀(1992)。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1982-1991)年。輔仁大學大眾傳播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劉志明(2002)。西洋音樂史與風格。臺北市:全音出版社。

    劉岠渭(2004)。默觀無限美。臺北市:時報文化。

    鄭心怡(2007)。台南地區老年人音樂偏好與聆聽音樂之生理反應。國立台南大
    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劉純瑛(2007)。基隆市國小學童樂器學習與音樂欣賞經驗對音樂偏好影響之調
    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毓真(2008)。音樂偏好、色彩偏好、人格特質與共同基金投資決策之關係研
    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昌國(1987)。音樂的語言。臺北市:大呂出版社。

    蕭鴻榮(1978)。重視國語流行歌曲的社會價值。中國論壇,7(1),頁39-41。

    謝易霖(1980)。台灣民謠。臺北市:偉文出版社。

    鍾惠如(2008)。主管領導風格知覺、人格特質、音樂偏好與工作績效影響之研
    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思明、何珮琪與黃俊雄(2008)。電影藝術與新音樂美學【副刊】。藝術衡論,
    1,109-121。

    上仁(1983)。台灣民謠。台灣省新聞處:眾文圖書公司。

    簡上仁(1998)。台灣福佬系民謠—老祖先的台灣歌。臺北市:漢光
    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妙如(2002)。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年代台灣流
    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班博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縣。

    簡曉瑩(2003)。淺談流行音樂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音樂教學的應用。國民教育 ,
    43(6),45-49。

    聶禕(2005)。躍動的音符:浪漫的古典樂史。中和市:中經社。

    蘇正偉(1995)。國語流行歌曲的歷史掃描。文訊雜誌,9,20-22。

    蘇郁惠(2005)。青少年流行音樂偏好、態度與音樂環境之相關研究。藝術教育
    研究,9,1-32。

    貳、西文部分

    Abeles,H.F.(1980).Response to music. In D.E.Hodges (Ed.), Handbook
    of music psychology (pp.105-140). Lawrence, KS: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Therapy.
    Boretsky, M.(1982). The threat to U.S.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economic and
    nat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 International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Washington D.C.

    Bennett,R.(1996).The global jukebox:The International music industry.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Brittin, R. V.(1996). Listeners’preference for music of other cultures:Comparing
    response mod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4, 328-340.

    Cooke, M., Chaboyer, W., Schluter, P., & Hiratos, M.(2005). The effect of music on
    preoperative anxiety in day surgery. J Adv Nurs, 52 (1), 47-55.

    Cutietta, R. A. (1992).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and preferences in music
    education. In R. Colwell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p.300. New York : Schirmer.

    Finnäs, L.(1989). How can musical preference be modified?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a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02, 1-58.

    Flowers, P. J. (1980).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measures of music preference.
    Contributions to Music Education, 8, 47-54.

    Fung, C. V., Lee, M.,& Chung, S. W. E.(1999). Music style preference of young
    students in Hong Kong.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43, 50-64.

    Hargreaves, D. J., Comber, C. & Colley, A.(1995). Effect of age, gender, and training on
    musical preferences of British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3, 242-250.

    Hargreaves﹐D.J.﹐North﹐A.C.﹐&Tarrant﹐M.(2005).Musical preference
    and tast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In G.E.McPherson(Eds.)﹐
    The child as musiciam.(pp.135-154).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un, M., Mainous, RO., & Looney SW. (2001). Effect of music on anxiety of women
    awaiting breast biopsy. Behavior Medicine, 27 (3), 127-132.

    Kiesler, C.A., Collins, E. E., & Miller, N. (1969). Attitude chang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New York:Wiley.

    Kuhn, T. L. (1980).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measurement of music attitudes.
    Contributions to music education, 8, 2-38.

    Leblanc, A. (1981). Effects of style, tempo, and performing medium on children's music
    preference. Journal of Rea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29, 143-156.

    LeBlanc,A.(1984). Selecting a response mode in music preference research.
    Contributions to Music Education, 11, 1-14.

    LeBlanc,A.(1987).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preference in children. In J. C. Peery, I. W.
    Peery, & T. W. Draper(Eds.), Music and child development(pp. 137-157). New
    York:Springer-Verlag.

    LeBlanc, A.(1991). Effect of maturation/aging on music listening preferenc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in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Research in
    Music Behavior, Cannon Beach, OR.

    Lee, D., Henderson, A. & Shum D. (2004). The effect of music on preprocedure anxiety in
    Hong Kong Chinese day patients. J Clon Nurs, 13 (3), 297-303.

    May, W. V. (1985).Music style preference and aural discrimination skills of primary
    grade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2(1), 7-22.

    Miller, R. F. (1992). Affective response. In R. Colwel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414-436). New York:Schirmer.

    Mok, E.,& Wang, KY.(2003) Effects of music on patient anxiety. AORN J. 77(2),
    396-410.

    Nilsson, U., Rawal, N, & Unosson, M. (2003). A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exposure to music-a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aesthesia, 58 (7), 69-703.

    Nilsson, U., Unosson, M.,& Rawal N.(2005). Stress reduction and analgesia in patients
    exposed to calming music postoperativel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ur J
    Anaesthesiol, 22(2), 96-102.

    Pamenter, F. (1999). Recruitment management. Ivey Business Journal 64 (1),60-66.

    Price, H. E. (1986). A proposed glossary for use in affective response literature in mus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4, 151-159.

    Radocy, R. E. , & Boyle, J. D. (2003).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musical behavior
    (4th ed.). Springfield, IL:Charles C. Thomas.

    Sendelbach, SE., Halm, MA., Doran,KA., Miller, EH., & Gaillard P. (2006). 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o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undetgoing
    cardiac surgery. J Cardiovasc Nurs, 21(3),194-200.

    Shehan, P. K. (1985). Transfer of preference from taught to untaught pieces of
    non-Western music genr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3, 149-158.

    Sloboda, J. A., & O'Neil, S. A.(2001). Emotions in everyday listening to music. In P,n,
    Juslin, & Sloboda, J. A. (Ed.), Music and Emotion:Theory and Research
    (pp.415-429).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onnenschein, D.(2001)Sound Design. (p.101), Studio City, CA:Michael Wiese
    Production.

    Thayer, R. E., Newman, J. R., & McClain, T. M. (1994). Self-regulation of mood: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a bad mood, raising energy, and reducing
    ten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5), 910-925.

    Wapnick, J. S.(1976).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attitude and preference.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8, 1-20.

    参、網路部分
    文建會(2012)。台灣原住民族群介紹。2012年7月11日,取自:
    http://child.cca.gov.tw/children/gallery/illustrator/200609/index.htm

    Hitoradio(2011)。HitFm年度百首單曲彙整。2012年1月6日,取自:
    http://www.hitoradio.com/newweb/chart_2.php

    1111人力銀行(2012)。IC設計工程師的職務定義與工作內容。2012年7月24
    日,取自:
    http://knowledge.1111.com.tw/vote.aspx?dutyB=150205

    1111人力銀行(2012)。設備工程師的職務定義與工作內容。2012年7月24日,
    取自:
    http://knowledge.1111.com.tw/view.aspx?sNo=18595

    104人力銀行(2012)。廠務工程師的工作內容。2012年7月24日,取自: http://www.104.com.tw/jobbank/custjob/index.php?r=job&j=663e4629444a425a35363e6748683b664627447705a4a44252525256a3d552a29745j54&jobsource=n104bank1&hotjob_chr=&jobact=relevance

    104人力銀行(2012)。資訊工程師的工作內容。2012年7月24日,取自:http://www.104.com.tw/jobbank/custjob/index.php?r=job&j=674f492b5f4b445b36373f683d593b642633f49705b4b4526262626253e402b2a735j55&jobsource=n104bank1&hotjob_chr=&jobact=relevance

    1111人力銀行(2012)。製程工程師的職務定義。2012年7月24日,取自:
    http://knowledge.1111.com.tw/view.aspx?sNo=18358

    1111人力銀行(2012)。製程整合工程師的工作內容。2012年7月24日,取自:
    http://www.104.com.tw/jobbank/custjob/index.php?r=job&j=605049714e72445c3738406946343e686684049724a3c4627272727233f312c2b826j48&jobsource=n104bank1

    104人力銀行(2012)。產品工程師的工作內容。2012年7月24日,取自:
    http://www.104.com.tw/jobbank/custjob/index.php?r=job&j=4a504a2a5c3c455c3738406946343e686684049724a3c46272727276a3f312c2b826j97&jobsource=n104bank1

    104人力銀行(2012)。品質與可靠性工程師的工作內容。2012年7月24日,取自:
    http://www.104.com.tw/jobbank/custjob/index.php?r=job&j=627446295a4a435a35363e6738323c6424064462c446042252525256a3d552a29745j50&jobsource=n104bank&hotjob_chr=&jobact=relevance

    104人力銀行(2012)。研發工程師的工作內容。2012年7月24日,取自:
    http://www.104.com.tw/jobbank/custjob/index.php?r=job&j=483e4871444a425a35363e675a423a1e1483e472b40604225252525243d552a29745j56&jobsource=n104bank&hotjob_chr=&jobact=relevance

    104人力銀行(2012)。測試工程師的工作內容。2012年7月24日,取自:http://www.104.com.tw/jobbank/custjob/index.php?r=job&j=514b455b36373f685b433b21456537197514b4326262626223f333b2270j49&jobsource=n104bank&hotjob_chr=&jobact=relevance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