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胡依珊
Foo, Yet-San
論文名稱: 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師評鑑制度實施意見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Opinions of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ese Independent High Schools of Malaysia
指導教授: 顏國樑
Yen, Kuo-Liang
口試委員: 賴志峰
Lai, Chih-Feng
林志成
Lin, Chih-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馬來西亞境外碩士在職專班
Overseas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in Malays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2
中文關鍵詞: 教師評鑑教師評鑑制度馬來西亞華文獨中
外文關鍵詞: teacher evalu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Independent Chinese School of Malaysia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馬來西亞華文獨中實施教師評鑑之現況,並瞭解華文獨中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之意見與看法,亦探究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教育人員之意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445位教育人員進行調查,共回收388份問卷,回收率為87.19%,回收之有效問卷為367份,可用率為82.47%;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平均數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得以下研究結果:
    一、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育人員有七成七認為所服務的學校有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主要依據校方自訂的教師評鑑指標,所涵蓋的規準是課程設計與教學及班級經營與輔導兩個方面。
    二、馬來西亞華文獨中實施教師評鑑的方式大部分以上級—部屬評鑑為主。教師評鑑委員會涵蓋的成員主要以教務主任/副教務主任、校長/副校長及科主任為主。
    三、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是以1~2年實施一次教師評鑑。實施教師評鑑結果的運用大多數作為獎勵優秀教師之依據。
    四、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制度的評鑑目的與規準之整體看法皆屬於「中上程度重要」。
    五、教師評鑑委員會成員的來源需多元且需對教學實務經驗較瞭解者。實施方式以上級—部屬評鑑、教師自我評鑑、同儕評鑑最獲認同與肯定。
    六、對教師評鑑結果績優者給予獎金、晉俸或年功加俸;結果欠佳者提供改進建議,加強培訓,並要求限期改善,進行複評。
    七、對結果的運用以作為獎勵及教師專業發展與在職進修的參考依據為最受肯定的方式。在實施上的預期困難主要是缺乏專業評鑑的知能、未建立或不完善的教師獎勵制度或教師教學督導機制。
    八、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育人員認為每隔1~2年實施教師評鑑是最恰當;有八成二讚成實施教師評鑑制度。

    本研究根據結論,分別針對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界之教育行政組織、華文獨中學校行政單位、教師及後續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建議教育行政組織整合專業資源,成立教師評鑑委員會。研擬一套適合華文獨中的教師評鑑制度;提供教師評鑑專業知能的培訓。建議學校行政單位邀請教師參與制度的研擬,以達成共識;依據個人的成長歷程給予個別針對性的評鑑規準。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confer the opinions of Chinese Independent High Schools of Malaysia teachers regarding implementing a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vide the results to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Malaysia, elementary schools administrative offices, and teachers, as a reference.
    A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in the study to survey teachers of 60+1 schools in Chinese Independent High Schools of Malaysia.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adopted to select 445 teachers and 388 copies of answered questionnaire were received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87.19%. 367 copies of answered questionnaire is valid, the availability rate is 82.47%. Then, researcher analyzes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etc. 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survey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researcher has concluded some significant findings as follows:
    1. 77% of School educators in Malaysia Chinese Independent School agree with there currently working School’s has been implementing a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The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re customize by School authorities.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in Malaysia Independent Chinese school is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2. The essence of a teacher evaluation program suggested: Superior-subordinate evaluation systems. Teacher Evaluation assembly committee members is director of academic affairs, principal, head of department.
    3. The Evaluation program has been take place once every 1-2 years. Given a reward to good performance teachers.
    4. The materiality level of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by Chinese Independent High School’s educators belongs to the upper level.
    5. Teacher evaluation assembly committee members should be from multi-background and representative of that field. A most stakeholders recognize the essence of teacher evaluation program is Superior-subordinate evaluation, teacher self-evaluation, peer-evaluation.
    6. About results, teachers with good performance should get rewards; teachers with poor performance should receive additional training.
    7. The results of a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flexibly used. The used of results should be based upon its development or encourage and reward to teachers.
    8. The implementation period of the teacher evaluation program is 1-2 years. 82% School educators of Chinese Independent School of Malaysia are in favor of a school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made: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Malaysia is integrate professional resources to found a teacher evaluation assembly committee. To develop a teacher evaluation program for Chinese Independent Schools of Malaysia. Conduct seminars and build up advanced-study programs to enhance related policies dissem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eacher evalu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vite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draw-up process through formal public discussions. Build up flexible evaluation subj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job functions, and exp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教師評鑑的意義與內涵 17 第二節 各國實施教師評鑑之現況40 第三節 教師評鑑相關研究分析 6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8 第四節 研究實施 8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9 第一節 華文獨中實施教師評鑑之現況分析 89 第二節 華文獨中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之看法 9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華文獨中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 評鑑制度的評鑑目的與評鑑規準之意見差異分析 101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1 第一節 結論 171 第二節 建議 177 參考文獻 183 壹、中文部分 182 貳、英文部分 188 叁、馬來文部分 189 附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教授推薦函 190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 191 附錄三 專家審題意見及修正情形彙整表 202 附錄四 正式問卷指導教授推薦函 213 附錄五 正式問卷 214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淑慧(2014)。教育專業文憑課程-獨中教師專業基礎培訓。董總
    60周年會慶特刊,565-570。
    王淑慧(2015)。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在職進修之教育專業文憑課
    程,臺彎教育評論月刊,4(3),67-73。
    王允姿(2011)。臺北市國民中學因應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相關策略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彎師範大學,臺北市。
    于淑婷(2016)。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及特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石璧菱(2003)。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桃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沈靜濤(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進材主編(2008)。教學評鑑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林進材、蕭英勵、敬世龍、劉峰銘、蔡啟達(2008)。教學評鑒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政達(2001)。教師評鑑方法之探討(上),教育研究月刊,83,107-112。
    吳政達(審定)、湯家偉(譯)(2007)。Charlotte Danielson & Thomas
    L.McGreal著。教師專業評鑑(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臺北市:高等。
    吳政達(審定)(2010)。James F. Nolan,Jr.& Linda A.Hoover著。教
    師視導與評鑑(Teacher Supervision & Evaluation:Theory into Practice)。臺北市,高等。
    吳清山(1994)。美國教育組織與行政。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177-218。臺北市:學富。
    胡友永(2009)。中國與新加坡中小學教師評價比較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取自 http://eds.lib.ntcu.edu.tw:2231/kns55/
    柯汝穎、張德銳(2007)。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國小教師自我評鑑歷程及其對教學省思影響之質性研究。127-158。臺北市:心理。
    洪文芬、謝文英(2007)。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161-196。臺北市,心理。
    洪劭品(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
    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高強華(1995)。論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教育評鑑,
    247-272。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玉琨(2004)大學教育評估的理論基礎和未來研究的趨勢。載自胡悅倫
    主編:海峽兩岸大學教育評鑑之研究, 191-215。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雪琴(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俊平(2014)。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成效
    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怡君(2003)。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涂艷國(2007)。教育評價,北京:高教。
    郭昭佑(2015)。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德銳(1992a)。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主編),教育專業,241-284。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1992b)。形成性教師評鑒模式初探。臺灣教育,504,18-24
    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國教世紀,28(6),50-54。
    張德銳(1995)。以「學校為中心的管理」推行開放教育。載於尤清(主編),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313-314。高雄市:復文。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
    刊,29,70-183。
    張德銳、簡紅珠、裘友善、高淑芳、張美玉、成虹飛(2004)。發展性教
    師評鑒系統。臺北市:高教。
    張硯凱(2011)。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形成之研究—多元流程模
    式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彎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2004)。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教
    育資料集刊,29,247-269。
    馮莉雅、張新仁、林雅芳(2007)。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
    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才培訓成效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61-92。臺北市,心理。
    黃禎玉(2013)。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校本教師專業發展」之現況。
    教育資料集刊,58,25-42。
    黃秀珠(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發展評鑑之認知與參與意
    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馨嬅(2015)。新北市完全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飛向教改的天空。載於黃政傑(主編),國小教育評鑑
    的問題,183-225。臺北市:漢文。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年7月23日)。英國教師評鑑演進與現況,國際
    教育訊息電子報,83。取自http://fepaper.naer.edu.tw/paper_view.php?edm_no=83&content_no=4657
    教育部(2016)。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0567&KeyWordHL=
    教育部(2016)。精緻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取自https://atepd.moe.gov.tw/
    教育部(201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105年版)。臺北市:教育部。
    許民忠(2012)。新加坡義務教育政策特點及啓示。教育人力與專業發
    展,29(6),121-128
    董總(2014)。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工作委員會組織架構。董總
    60周年會慶特刊,92-94。
    董總考試局(2012)。2012年工作報告書—全國華文獨立中學統一考試各項統一簡報,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411。
    董總成功教育推展工作小組(2015)。2015年工作報告書—推展成功教育
    教學模式工作報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160-
    173。
    董總學務與師資局師資組(2016)。2016年全國華文獨中教師基本資料調
    查分析報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董總(2016)。全國華文獨中教師資料調查數據分析。吉隆坡:馬來西亞
    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董總資料與檔案局(2015)。2015年各州華文獨立中學的學生和教師概況
    一覽表。2015年工作報告書。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文教新潮季刊。臺北市:師大書苑。
    新紀元學院教育系(2014)。教育專業文憑課程,吉隆坡:新紀元學院。
    新紀元學院教育系(2015)。教育專業文憑課程,吉隆坡:新紀元學院。
    楊振升(1999)。我國教學視導制度之困境與因應。課程與教學,2(2),15-30。
    潘慧玲(2003)教育評鑑之概念釐清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12,22-30。
    潘慧玲(2005)。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載自潘慧玲主
    編,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1-36。臺北市:心理。
    潘慧玲、王麗雲、張素貞、鄭淑惠、林純雯、李詠絮、沈靜濤(2008)。
    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報告。教育部委托專案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國富(2016)。談獨中教師教育的基本建構—基於永平中學校本師資培
    訓的構想。馬來西亞人文與社會科學學報,5(1),1-13。
    劉秀滿(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
    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歐陽教,高強華,王秋絨,李春芳,張德銳(199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1-100。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文景。
    謝文全(2002)。學校本位管理的實施與困境。教育研究集刊,48(2),1-36。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教。
    簡紅珠(1997a)。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8-22。
    簡紅珠(1997b)。教學評鑑的內容與實施。教育評鑑,173-189。臺北
    市:五南。
    簡紅珠(2002)。建立教師評鑑的文化。師友,426,11-15。
    顏國樑(2003a)。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顏國樑(2003b)。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6。
    顏國樑、洪邵品(2007)。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訪辦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意見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50,1-24。
    顏國樑(2014)。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執行成效、挑戰與對策—
    教育政策運作過程的觀點。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4,5-38。
    饒邦安(2005)。影響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實施的相關因素與推動策
    略。國立編譯館館刊,33(2),49-93。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羅清水(1999a)。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
    習資訊,16(1),1-10。
    羅清水(1999b)。國小教師評鑑的概念與方法。國教學報,11,1-16。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蘇源恭(2007)。新紀元學院教育專業課程演變之分析。吉隆坡:新紀元
    學院。
    羅珮瑜(2008)。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rmstrong, D. G., Henson, K. T., & Savage, T. V.(1989).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3rd Ed.). New York:Macmillan.
    Blandford, S. (200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In F. Banks, & A. S.
    Mayes (Eds.), Earl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pp. 12-19). London, WC:David Fulton Publishers Ltd.
    Cronbach, L.J. (1983). Course improvement through evaluation.In G.F.Madaus, M.Scriven., & D.L.Stufflebeam (Eds.),Evaluation models-Vievpoint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pp.101-115).Boston: Kluwer-Nijhoff Publishing.DOI:10.1007/978-94-009-6669-7_6
    Danielson, C. (2007). 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lexandria, Virgin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wanicki, E. F. (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man & Darling-Hammond, L. (Ed.),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p.158-174).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Inc.
    Kuligowski, B. A. F. (1991), A study of teacher evaluation criteria, process, and
    mandatedteacher evaluatio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ERIC Document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9104022 ).
    Peterson, P.L., & Comeaux, M.A. (1990) Evaluating the Systems:
    Teachers’perspectives on teacher evalu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2, pp. 3-24. DOI:10.2307/1163584
    Peters, T.J., & Waterman, R,H.(1982).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n’s best run companies.New York: Warner Books.
    Rebore,R.W.(1995).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n education-a management
    approach.(4 th ed)Boston:Allyn&Bacon.Retrieved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 Minister for Education and Second Minister
    for Defence at the Senior Education Officer Promotion Ceremony.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http://www.moe.gov.sg/media/speeches/2003/sp20030412.htm
    Stufflebeam, D. L.(1973). In introduction to the PDK book: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In B.R Worhten & J.R.Sanders(E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Theory and practice(pp.128-142). Belmont, CA:Wadsworth.
    Scriven, M. (1967).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in: R. Tyler, R. Gagné & M.
    Scriven (Eds.),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AERA Monograph Series on Curriculum Evaluation(pp.39-83).Chicago, Rand McNally

    叁、馬來文部分
    Kementerian Pendidik Malaysia(20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moe.gov.my/en/praperkhidmat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