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郁庭
Lin, Yu-Ting
論文名稱: 運用弟子規教學實施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 以「責任」核心價值為例
An Action Research on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y Using Di Zi Gui Classics - using the responsibility core value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陳美如
Chen, Mei-Ju
口試委員: 詹惠雪
Chan, Hui-Hsueh
簡紅珠
Chien, Hong-C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2
中文關鍵詞: 弟子規品德教育責任
外文關鍵詞: Di Zi Gui, Core value education, responsibility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探究以弟子規應用於國小中年級學生之「責任」品德教育課程的實施歷程和實施成效。研究者以任教學校之20位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為民國106年3月至6月,共進行十一週的行動研究。本研究以品德核心價值「責任」為主題,運用弟子規教學實施品德教育,研究者透過教學實錄、省思札記、觀察記錄、學生學習單、回饋單、訪談等方式蒐集資料,結合研究問題,獲致結論如下:

    一、結合弟子規教學實施「責任」核心價值之品德教育課程具可行性。
    二、弟子規內容包含多項品德核心價值(如:感恩、孝悌、禮節…等)之教材。
    三、運用弟子規教學實施品德教學,有助於師生互動,提升班級良善學習環境。
    四、本行動研究之歷程使研究者的課程設計能力、教學觀察能力與專業知能獲得成長。

    針對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建議如下:
    一、弟子規實施品德教育課程確實有其可行性,除了「責任」之外,其內容亦包涵感恩、孝悌、禮貌…等品德核心價值,可設計規劃相關核心價值之教學課程,讓弟子規品德教育繼續落實。

    二、「責任」品德教育教學宜落實在學生的學習及日常生活中,從生活小細節中展現教師的身教,結合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落實品德教育即生活教育,有助學生的品德涵養,進而表現出合宜、良善的好行為。

    三、教師設計學習單內容應有趣、多元,配合延申故事及主題繪本教學,提供學生實踐活動及生活體驗的機會,可增加學生對課程的喜愛及提升實施成效。

    關鍵字:弟子規、品德教育、責任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an action research, and it mainly concentrates on how “Di Zi Gui” is applied on the valu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hird graders in the primary school, what the curriculm implementation is, and what its effects are. The researcher chooses 20 third graders in the research. The period is from March to June in 2017, and it takes eleven weeks.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responsibility”, one of the core values. The researcher teaches responsi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Di Zi Gui to the students and collects the data from classroom videotaping, teaching reflction note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students’ worksheets, feedbacks and interviews. Through the compi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 Teaching the core value, responsibility with Di Zi Gui is feasible.
    II. Di Zi Gui is rich in many core values, such as gratitude, filial piety, good manners and so on.
    III. Applying Di Zi Gui in teaching core values helps the good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forms a better learning atmosphere.
    IV. The researcher is making a lot of progress in teaching plann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profession knowledge from doing this action research.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made as follows:
    I. It’s indeed feasible to teach the core values with Di Zi Gui. Besides responsibility, teachers can plan other core values in order that they can be carried out
    II. Teaching core values should be rooted deeply in students’ school and daily life.
    Teachers should act as a modal. Parents can support teachers and cooperate with them. In this way, all the factors can help the stuents to have moderate and goodwill behaviors.
    III. Teachers should plan interesting and multiple worksheets in accordance with extented stories and picture books, providing the students to learn by doing in daily life. In this way, it gains the students’ favors and benefits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Di Zi Gui, Core value education, responsibility

    目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兒童讀經與弟子規之意涵 11 第二節 品德教育之意涵與實施原則 24 第三節 讀經教學與品德教育相關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情境 45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2 第四節 教學設計 54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弟子規品德課程的實施歷程之省思與修正 61 第二節 實施弟子規品德教育課程表現之成效分析 108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與成長 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一節 結論 145 第二節 建議 148 參考文獻 150 壹、中文部分 150 貳、西文部分 153 附錄 154 附錄一 給家長的一封信 154 附錄二 教學活動設計 155 附錄三 活動學習單 166 附錄四 教學觀察記錄表 175 附錄五 學生行為觀察記錄表 176 附錄六 省思札記記錄表 177 附錄七 教師訪談記錄表 178 附錄八 學生訪談記錄表 179 附錄九 弟子規品德教育課程學生回饋單 180 附錄十 弟子規品德教育課程家長回饋單 181

    壹、中文部分
    王金國(2011)。品格教育:理論與活動設計。臺北市:高等教育。
    王文興(2012)。6E教學在品德教育上的應用。師友月刊,540,45-49。
    王靜華(2012)。預約幸福~國民小學低年級弟子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財貴(1995)。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財團法人臺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臺北市。
    王財貴(2005)。讀經教育之基本理論(一),鵝湖月刊,30卷,第7期。
    王財貴(2015)。讀經教育理論與實務。紅葉文化:臺北市。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洪葉。
    方志華(2010)。道德情感與關懷倫理學。臺北:學富文化。
    曲智鑛(2016,5)。把生命的責任還給孩子。天下雜誌評論@天下。
    取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8/article/4244
    吳玉雲(2009)。臺北縣國小四年級學童接受讀經教育與品德表現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e辭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惜華(2015)。多元智能融入《弟子規》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奉儒(2002)。關懷的內涵、課程與道德教學。
    取自:www.ccunix.ccu.edu.tw/~edume/meetings/20020422_lee.doc
    李琪明(2003)。倫理與生活。臺北市:五南。
    李琪明(2003)。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351,153-174。
    李琪明(2004)。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3。
    李琪明(2011)。品德教育與校園營造。臺北市:心理。
    李建弘(2006)。經典與實踐-當代臺灣讀經運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素珍(2010)。以讀經教學促進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惠美(2014)。運用兒童讀經實施孝順與禮貌品德教育之研究─以《弟子規》教學為例。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何琦瑜、鄭一青(2004)。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臺北:天下。
    何琦瑜(2007)。什麼是品格教育?載於何琦瑜,吳毓珍(主編),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頁45-54)。臺北市:天下雜誌。
    沈淑芬(1999)。兒童讀經教育及其對國小學童國語文能力之影響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學生專題研究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麗容(1986)。宗教型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助雄(2001)。兒童讀經與潛能開發。載於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研究中心等編
    印,兒童讀經教育理念簡介,(8-9頁)。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德的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之策略。國立臺北師範
    學院: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93 年度地方教育輔導叢書,177-193。
    林天佑、吳清山(2005) 。品格教育、品德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64,149-150。
    林育民(2009)。讀經教學與品德教育之研究—以某國中資源班學生為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火旺(2011)。品德教育。新北市:空大。
    林敏雅(2012)。運用讀報進行弟子規讀經教育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
    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孟君(2001)。民間的教育復古風當代兒童讀經教育的理想性與侷限性。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夏傳才(1993)。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2010)。落實品格教育:從核心價值談起。臺北市:千代教基金會。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樹枝(2001)。國民小學兒童讀經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市。
    陳志修(2003)。從「建構主義」看兒童讀經教育。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92,67-97。
    陳晉華(2011)。運用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實施國小四年級品德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責
    任核心價值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市。
    陳美卿(2013)。李毓秀《弟子規》思想及其教育蘊義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君平(2013)。《弟子規》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品德表現之影響。華梵大學東方人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郭旭鍾(2007)。實施兒童讀經教學方案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注意力引響之研究。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妙說(2014)。國小兒童讀經教學活動之研究- 以屏東縣鹽洲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教育部 (2009)。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教育部品德教育資訊網站:
    http://ce.naer.edu.tw/policy.php。檢索日期:2016.02.08。
    教育部 (2014)。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103年3月11日臺教學(二)字第1030028506號函修訂。
    傅木龍(2007)。推動品德教育其實不難。研習資訊,24(1),7-16。
    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黃政傑(1998)。教學原理。臺北市:心理。
    黃德祥、謝龍卿(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 。教育研究月刊,120,35-43。
    黃政傑(2008)。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 臺北: 五南書局。
    黃彥富(2009)。讀經教育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品格認知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
    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翟本瑞(2000)。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台北市:揚智。
    溫明麗、黃奕清(1998)。國民小學道德與健康教材教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詹棟樑(1979)。德育原理。臺北: 五南書局。
    鄭一青(2004)。強調四大核心價值。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臺北市:天下雜誌。
    鄭育玲(2014)。實施《弟子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品德表現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墩銘(2013)。品格與品德。臺北市:翰蘆圖書。
    蔡伊玲(2014)。運用培基文教基金會品格教材實施尊重與感恩品格教育活動之行動研究
    ---以一所高雄市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市。
    簡成熙(1997)。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姬莉根和諾丁思想初探。載於簡成熙(主編)哲學和
    教育:二十世紀末的教育哲學,頁197-232。高雄:復文。
    鍾雲鶯(2001)。民國以來民間教派大學中庸思想之研究。臺北:玄同文化。
    蘇芸慧(2004)。國小教師品格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貳、西文部分
    Agboola, A. & Tsai K.C.(2012). Bring character education into classroom.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 2, 163-170.
    Dorothy, L. P.(2004). Character education in America’s schools. School Community Journal, 14, 1, 139-150.
    Almerico, G.M. (2014). Building character through literacy with children’s literature.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26,45-51.
    Lickona, T. (2003). The enter of our character:Ten essential virtures.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10(1),1-3.
    Lickona, T. (2004). Character matters: How to help our children develop good judgment,
    integrity, and other essential virtues. NY:A Touchstone Book.
    Noddings, N. (1984). 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oddings, N. (1995). Care and moral education. In W. Kohli(Ed.), Critical conversation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p.137-148). NY: Routledge.
    Otten, E. H. (2000) . Character education: An ethical choical choice for higher education.
    http://www.uvm.edu/~vtvonn/jounal/1995/murray.html.
    Ryan, K. (2003) .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for a Just & Caring
    Education, 2, 1,75-8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