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桂燕 YANG,KUEI-YEN |
---|---|
論文名稱: |
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研究 The Reaserch of the Present Hsin Chu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 Policy" |
指導教授: | 顏國樑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體罰 、零體罰 、教師 、新竹縣 |
外文關鍵詞: | punishment, Corporal punishment, Teachers, Hsin-chu County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研究。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以新竹縣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母群體,採隨機抽樣方式,以自編之「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問卷」與「新竹縣國小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訪談大綱」,針對此縣市42所學校536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回收問卷455份,回收率達84.3%。經彙整檢視後,得有效問卷數449份,佔總回收問卷之98.2%,佔總樣本數之80.3%。所得資料輸入電腦後,利用SPSS12.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另外,立意抽取5位教師進行訪談研究。訪談資料謄寫成逐字稿,將訪談的結果,配合相關文獻與問卷調查結果,作交互分析討論。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獲致以下結論:
一、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政策多持正面態度。
二、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政策也有隱憂。
三、教師對輔導與管教辦法一般措施的認同屬高度認同。
四、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擔任職務、不同的學校規模為影響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持正面態度之重要因素。
五、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擔任職務、不同的學校規模為影響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持負面態度之重要因素。
依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歸納整理提出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以及有志於教育研究的同仁繼續深究的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h Hsinchu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 policy” To underst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 policy, this research employs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interviews to study this topic.The subjects included 536 teachers from 42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and 455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Retrievable rate of the questionnaire is 84.3%, and 449 questionnaires were 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80.3%. All subjec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ll data acquired were coded in the computer and used SPSS12.0 for windows to analyze data. The process completed by means of statistics methods, including t test, one-way ANOVA. Besides, interviews form five teachers were concerned.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were under triangulation with relating literary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literary analysis, this study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eachers are inclined to support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 policy.
2. Teachers are inclined to worry about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 policy.
3. Teachers are highly support to managing and teaching codes.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ers’possitive attitudes and recognition based on different ages, teachers’ positions in school, school size.
5. Different teacher ‘s age, teachers’ positions in school, and schoolsize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eachers’opposite attitude toward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 policy.
The followings were the suggestions based on above study,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s,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elementary schools’ administration systems, teachers and the references to future research.
壹、 中文部分
丁志綱(2008年,9月20日) 。童打掃嬉鬧 師竟揮拳捶胸。蘋果日報。2008年12月09日,取自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30975277&IssueID=20080920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4) 。人本 2004年國中、小校園體罰問卷調查。人本教育札記,179,38-45。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8) 。 新聞稿「身體髮膚、不可傷害」:國中現況調查系列記者會三之三。2008年7月6日,取自http://hef.yam.org.tw/index01.htm。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大辭典。台北市:三民。
毛連塭(1993) 。國民小學學生管教問題調查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王淑俐(1996) 。師生關係的問題與對策。載於陳奎憲、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合著),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頁219-233) 。台北市:三民書局。
世一標準字典編輯委員會(1995)。學生辭典-字典系列.. 5。台南市:世一。
朱賡忠(2006) 。臺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2005) 。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第二版)。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6) 。從教師法談教師管教權限。輔導通訊,45,13-16。
吳清山(2004) 。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5,5月) 。落實校園零體罰政策的積極策略。中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至聖先師電子報,5。2007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srv.cc.cycu.edu.tw/education/epaper/enews41/topic2.htm\
吳清山、林天祐(2005) 。教育名詞-零體罰。教育資料與研究,62,178。
吳清山、賴協志(2007) 。台灣初等教育改革的省思:1994-2007。教育資料集刊,33,1-27。
吳維寧(2004) 。人類對體罰態度的歷史轉變(上)。人本教育札記,185,100-103。
呂阿福(1999) 。從法律觀點看體罰之正當性。國教世紀,185,49-61。
李秀娟(2006) 。臺北市小學現任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孟倩(2007) 。零體罰教育政策對台南縣國小教師因應師生衝突之策略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宗誼(2003) 。國中教師體罰學生成因及處置措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純純(2006) 。國小教師對零體罰的認知、接受情形、實踐途徑和困境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邢泰釗(1999) 。教師法律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周何(主編)(1997) 。國語活用辭語。台北市:五南。
周志宏(2007) 。學生管教法制之再檢討。國民教育,47(4),5-14。
周怡君(2008) 。臺北市國民中學零體罰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愚文、徐宗林(1997) 。教育史(初版三刷)。台北市:五南。
林文瑛(1992) 。體罰實態、理論及心理因素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1,53-77
林玉体(1993) 。西洋教育史。台北市:正中。
林志成(2004) 。從系統化的教育理論剖析體罰問題。國教世紀,211,81-88。
林紀庭(2007) 。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之認知、態度及實踐狀況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美伶(1999) 。國中教師對管教權的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憲聰(2002) 。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靜淑(1997) 。台灣有關體罰教育政令的演變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金悔(1976) 。我國國小教師體罰態度與其人格特質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依茹(2007) 。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法規之認知與管教學生情形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鼎堯(2005) 。懲罰的極限。載於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實務與理念(頁33-62) 。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2002) 。教育人員(二)權利與義務,載於教育行政-實務部份。台北市:五南。
高光義(2007) 。零體罰與管教權的問題。法治與友善校園研討會,台北市。
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2008)。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嘉文、張天成、簡威弘(2007,12月5日) 。作業訂錯 師拳毆童。蘋果日報。2008年12月10日,取自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30024841&IssueID=20071130
教育部(1997) 。教育部公布「學校訂定與實施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 法注意事項草案」 之初步共識 歡迎各界提供具體卓見。2007年5月8日,取自http://www.moe.gov.tw/PDA/news.aspx?news_sn=664&
教育部(2006) 。「零體罰」不是「不處罰、不管教」。取自取自九十七年十月十一日http://www.moe.gov.tw/PDA/news.aspx?news_sn=345&pages=10&unit_sn=75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7a)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96年6月22日台訓(一)字第0960093909號函修正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7b) 。有關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政策發展沿革。2008年9月24日,取自http://140.111.34.180/develop.php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7c)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政策形成過程。2008年9月28日取自http://140.111.34.180/policy.php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7d) 。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教工作計畫。2007年9月28日, 取自http://www.edu.tw/love-edu/news_detail.php?code=05&sn=284
教育部訓委會(1993) 。國民小學管教問題調查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郭明德(2003) 。論懲罰(體罰)在班級管理上的問題。學生事務,42(4),49-55。
郭湘婷(2006) 。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體罰學生的成因與管教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郭詠菁(2006) 。零體罰下的國小教師管教信念及自我效能信念之研究 ―以高雄縣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木金(1999) 。從教育法學的重要本質理論來看我國教育基本法的立法。國民教育,39(6),
陳佩英、洪嘉敏(2004) 。反體罰的思想演進。2007年10月15日,取自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articles/ar_2004/ar_2004_peiying_history.htm
陳玲芳(2007) 。國中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惠倫(2008) 。國民中學教師對零體罰政策態度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雅貞(2007) 。從教師輔導管教落實人權教育。國民教育,47,34-45。
陳榮華、林坤燦(1991) 。國民中小學體罰問題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36,65-116。
傅木龍(1999) 。讓我們攜手落實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精神。學生輔導,60,101-113。
傅木龍(2008) 。教育新希望¬-校園禁止體罰之實踐。研習資訊,25(1) ,16。
傅任敢譯(1992) 。教育漫話。台北,五南。
彭煥勝(1999) 。體罰問題的探究-從西洋教育史的角度觀察。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70,73-105。
程薇(2006) 。教育新思維:零體罰深入探討(一)。教育趨勢導報,19,128-139。
黃明珠(2001) 。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臺灣,屏東。
黃維明、何琦瑜(2008) 。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教?【電子版】。天下雜誌,1 ,94-99。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477
黃馨儀(2001) 。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限。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守全、王正偉(1990) 。教育人員法律責任之研究。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楊昌裕(2000) 。學生輔導與管教學生的基本觀念。訓育研究,66,77-81。
楊亮功譯(1970) 。西洋教育史下冊。臺北:協志。
楊昭瑾(2006) 。教師管教學生,北市擬分級措施,國語日報。2007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43221。
管秋雄(1996) 。從輔導的觀點談學校管教。輔導通訊,45,17-23。
劉念肯(1991) 。體罰問題面面觀。諮商與輔導,69,4-9。
劉怡君(2007) 。桃園縣中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政策的認知、態度與其「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私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歐陽教(1996) 。體罰問題與學生管教。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辦:「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系列研討會」,1996年6月8日。
潘志賢(2006) 。國小教師對體罰行為的態度即體罰法令認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理謙(2007) 。建立友善校園-談體罰問題。北縣教育,61,14-17。
學典編輯委員會(編)(2006)。學典。台北:三民。
盧貞穎(2007)。體罰工作在瑞典:零體罰.孩子的明天會更好。人本教育札記,211,28-3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教育委員會(2006a) 。什麼是有效的正面管教法?《接納、友善學習教室的正面管教法-教師暨教學培訓者指導手冊》之一(李美華譯)。人本教育札記,210,48-5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教育委員會(2006b) 。什麼是有效的正面管教法?《接納、友善學習教室的正面管教法-教師暨教學培訓者指導手冊》之三(李美華譯)。人本教育札記,212,100-106。
鍾任琴(1997) 。從教育法學觀點論教師管教權。教師之友,38(3),1-6。
顏國樑(2000) 。從教育法學的觀點談學生的輔導與管教。桃園文教,17,105-119。
顏國樑(2001)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分析與建議。學校行政,13,89-101。
蘇建文等著(1994)。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體罰論述研究室(2004) 。全球各國體罰法規索引。2007年10月14日,取自http://tfar.info/archives/2004/10/21/310/
貳、 英文部分
Bauer, G. B., Dubanoski, R., Yamauchi, L. A., & Honbo, K. A. M.(1990).Corporal punishment and the school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2(3), 285-299.
Lindgren, H. C., & Suter, W. N. (1985).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classroom. Montereyo, CA: Brooks/Cole.
Lowenstein, L.(1985). A sensible approach to corporal punishment. Education Today, 34, 33-42.
Lynn, R. (2001). Corporal punishment in American public schools and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Journal of Law and Education, 30(3), 554-563.
Mason, D. (2005). Corporal punishment is legal in 22 states: Would you support its use in your school? NEA Today, 24(1), 38.
Orso, D.M.(2002). Effect of corporal punishment on survival and coping beliefs. ETD etd-1107101-193322.
Rose, T. U.(1984). Current Use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American public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427-44
Tafa, E. M. (2002). Corporal punishment: The brutal face of Botswana's authoritarian schools. Educational Review, 54(1), 17-26.
Wynne, E. A. (1990). Improving pupil discipline and character. In O. C. Moles (ed): Student discipline strategies(20-23).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Wolfgang, C. H. (1995). Solving discipline problems: Methods and models for today’s teacher (3rd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