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仲偉 Chung-wei Chen |
---|---|
論文名稱: |
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ultural Industry of Globalization: Japanese Animation and Manga as Explanations |
指導教授: |
張維安
Wei-an Chang 王崇名 Chung-ming Che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1 |
中文關鍵詞: | 全球化 、全球文化 、日本動畫 、日本漫畫 、迷文化 、生活實踐 |
外文關鍵詞: | globalization, global culture, Japanese animation, Manga, fan culture, praxi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全球化的風潮深刻地影響了當代人的生活,更是我們無可迴避的議題。在全球化的諸多議題之中,全球性共享的文化是否誕生一直受到注目,但所謂的「文化全球化」一直伴隨著文化帝國的陰影。相關的討論常會與一些傳播技術、跨國企業、市場或是文化商品有關。雖然對於全球性文化不見得就是西方文化佔有優勢的論述一再出現;但西方文化以外的全球文化、文化傳播或是商品還有是否能夠本土化的問題常常未能有深入的論述與實例。「文化」並不只是指向傳播、商品,文化是人類生活的實踐面向。本研究要問的問題是:我們怎們應對文化全球化對我們生活世界的影響?
為此,本研究以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現象作為切入點,本研究的主張是日本動漫畫全球化是在地性的文化實踐、配合上全球傳播網絡的形成以及由「迷的文化」所建構。本研究認為日本動漫畫得以成為重要的全球化文化的基礎在於其動漫畫產業的特色。但就動漫畫這種邊陲文化卻能有如此傲人的發展絕對不光只是產業的生產力,一定也有其社會力量的基礎與支撐。本研究回到日本動漫畫的發展史,發現日本動漫畫全球化的基礎是日本動漫畫產生了獨特的「迷的文化」與公共論述的場域。文本、文化參與者與生活實踐的結合正是日本動漫文化發展的根基。本文認為這些動漫畫同好自發性的活動是他們對動漫畫的共鳴與認同,也是面對自我存在之展現,更是強而有力的產業支柱。而日本動漫畫產業的生產動力則是:「技藝、專業與志業」。
本文的最重要的核心「迷的文化」,是日本動漫畫的特色。而且,在日本動漫畫為各國接受之時,在各地也產生了這些迷的文化。本研究將處理日本動漫畫在世界各地所產生的正反立論與日本動漫畫在全球各地所受到的批評﹙有許多是文化與意識形態所造成的誤解﹚,並強調公開論述機制的形成與動漫迷文化對處理這些批判的重要性。本文並要指出,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不同於好萊塢、迪士尼的「垂直整合式」的全球化,而是一種「平行相連」的模式。指出日本動漫畫全球化帶動一種不同的文化實踐的可能性。
本文強調在全球化的巨大脈絡裡,流動的不只是經濟資本、生產,還有具象徵意義的符號。在地的文化實踐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樣地,一個文化全球化的現象也需要文化能在各地生根,能產生在地化的本土實踐。以日本動漫畫產業作為探討的對象對於文化全球化相關議題的意義在於:日本動漫畫全球化是在地性、全球傳播網絡的形成,加上觀賞者有強大的動力與日本動漫畫進行對話。這也是日本動漫畫在美國影視工業的大軍壓境下能絕處逢生、後來居上的原因。
在最後本研究將思考在日本動漫畫全球化的現象後面,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文化意涵?本研究以「日本傳統文化的再生、對全球文化的啟發、共享的價值」三點切入。另外,在思考日本動漫畫產業時,在台灣近年來也一直希望能夠發展台灣本土的動漫畫產業。那麼,這個研究對台灣動漫畫產業發展有沒有辦法提供什麼貢獻?本研究也將對台灣漫畫產業進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思考台灣漫畫史與動畫代工史,並以本研究一再強調的重心:「迷的文化」與台灣動漫畫產業進行對話。
綜觀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可以指出文化全球化還有一個重要的面向:「文化的學習與競爭」。本文相信在全球化時代中,支撐文化擴散與實踐不會只是資本與跨國公司;作為文化參與者的一般大眾,也是擁有對抗資本,以行動者的身分來促進文化交流,進而成為文化的生產者的可能性。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尹鴻 2000 <全球化、好萊塢與民族電影>,《當代》156:32-47。
手塚治虫 1999a 《我的漫畫人生》,台北:玉山社。
手塚治虫 1999b 《漫畫入門》,台北:武陵。
王勇 2001 《日本文化--模仿與創新的軌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采豔 1998 《台灣漫畫工業產製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觀點》,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耀偉 2002 《本土神話:全球化年代的論述生產》,台北:台灣學生。
吳偉明 2002 <日本漫畫對香港漫畫界及流行文化的影響>,《二十一世紀雙月刊》72:105-115。
李天鐸 1998 <跨國傳播媒體與華語流行音樂的政治經濟分析>,《當代》125:54-71。
李衣雲 1999 《私シ漫畫ソ同居物語》,台北縣:新新聞。
李國慶 2001 《日本社會-結構特性與變遷軌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彩琴 1997 <台灣動畫的發展與現況>,收入《動畫電影探索》,頁196-211。台北:遠流。
肖元愷 2003 《全球新座標:國記載體與權力轉移》,北京:國際文化。
岩瀏功一 2000 <重返亞洲?日本在全球影音市場的動向>,《傳播文化》6:63-83。
林依俐 2002 <第一回同人文化講座 關於同人的基礎知識>,《frontier》12:66-69。
林淑貞 1996 <漫畫所引發的青少年效應>,《國文天地》12﹙2﹚:70-76。
林蕙涓 1995 <漫畫能「載舟」亦能「覆舟」>,《北縣教育》9:25-28。
洪德麟 1999 《台灣風城漫畫50年》,新竹:竹市文化。
洪德麟 2000 《傑出漫畫家-亞洲篇》,台北:雄獅美術。
洪德麟 2003 《台灣漫畫閱覽》,台北:玉山社。
紀文章 1994 <好萊塢與媒介帝國主義>,《藝術觀點》2:91-95。
孫治本 2000 <全球地方化、民族認同與文明衝突>,《思與言》38(1):147-184。
孫治本 2001a <個人主義與第二現代>,《中國學術》5:262-291。
孫治本 2001b <生活風格與社會結構的研究>,《東吳社會學報》11:79-111。
徐佳馨 2001 《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浩子 2002 <網路時代的ACG進化論>,《動漫世代》3:90-97。
高增杰 2001 《東亞文明撞擊-日本文化的歷史與特徵》,南寧:廣西教育出版局。
張元培 1997 <「灌籃高手」漫畫對於體育運動之教育意涵>,《中華體育》11﹙3﹚:35-42。
張振益 1999 <眾志成城的動畫工程--淺談迪士尼動畫長片製作流程>,收入《科技與人文的對話》,頁172-205。台北:雄獅。
陳仲偉 2002 <網際網路與動漫社群的再現-網際網路是否帶來動漫畫社群新的可能性->,《當代》181:34-59。
陳儒修 1995 《電影帝國 另一種注視:電影文化研究》,台北:萬象圖書。
陶東風 2000 《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
黃文雄 1992 《震盪世界的日本》,台北:自立晚報。
黃志湧 1996 <漫畫市場流行風>,《動腦》243:78-81。
黃明月 1995 《我國電視卡通影片內容價值取項研究報告》,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黃雅芳 1998 《台灣漫畫文化工業初探》,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葉乃靜1999 <漫畫對大學生的意義研究>,《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6(1):33-47。
漫畫丸 2001 <漫畫丸的傻呼嚕漫畫論--關於業餘漫畫創作>,收入《漫畫同盟報2》,頁207-208。台北:藍鯨。
劉維公 2000 <全球文化與在地文化的「連結」﹙connection﹚關係:論日常生活取向的文化全球化研究>,《臺大社會學刊》28:189-228。
劉維公 2001 <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cultural economy﹚、生活風格﹙lifestyles﹚與生活美學﹙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
廣林院散人 2002 《漫畫漫畫萬萬歲:小漫畫家生存日誌》,台北縣:新雨。
蕭湘文 2002 《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
蕭湘文2000 <漫畫的消費行為與意義:漫畫迷與非漫畫迷之比較>,《民意研究季刊》213:55-89。
閻雲祥 2002 <管理全球化-中國國家權力和文化的變遷>,收入《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頁58-85。台北:時報。
顏艾琳 1998 《漫畫鼻子》,台北:探索文化。
魏玓 1999 <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新聞學研究》60:93-114。
蘇蘅 1994 <青少年閱讀漫畫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新聞學研究》48:123-145。
塩澤実信 1989 《日本的出版界》,台北:台灣東販。
AIplus 2001a <美日動漫畫雜談>,收入《動漫2000》,頁140-149。台北:藍鯨。
AIplus 2001b <日本動漫畫在義大利>,收入《動漫2000》,頁150-156。台北:藍鯨。
Barthes, Roland 1997 <摔角的世界>,呂建忠譯。收入《文化與社會》,頁118-128。台北:立緒文化。
Baudrillard, Jean 1997 《物體系》,林志明譯。台北:時報。
Baudrillard, Jean 2000 《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Beck, Ulrich 1999 《全球化危機》,孫治本譯。台北:商務。
Bocock, Robert 1995 《消費》,張君玫、黃鵬仁譯。台北:巨流。
Crane, Deanna 2000 《文化生產:媒體與都市藝術》,趙國新譯。南京:譯林。
dasha 2001a <皮卡丘的風潮>,收入《動漫2000》,頁17-25。台北:藍鯨。
dasha 2001b <火的七日間--日本篇>,收入《動漫2000》,頁127-139。台北:藍鯨。
Eisner, Mike 1999 <全球化的娛樂事業>,林添貴譯。收入《改變中的全球秩序》,頁98-104。台北:立緒。
Fiske, John 2001 《理解大眾文化》,王曉珏、宋傳杰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Godbey, Geoffrey 2000 《你生命中的休閒》,田筝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Hahn, Kornelia 2001 <全球地方化、新「地區」概念與生活風格>,孫治本、譚又寧譯。《當代》168:54-63。
Held, David et al. 2001 《全球化大轉變 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沈宗瑞等譯。台北:韋伯文化。
Longworth, Richard C. 2002 《全球經濟自由化的危機》,應小端譯。北京:三聯書店。
Lull, James 2002 《媒介、傳播與文化》,陳芸芸譯。台北:韋伯文化。
Nash, Kate 2001 《當代政治社會學:全球化、政治與權力》,林庭瑤譯。台北:韋伯文化。
Rauch, Jonathan 1994 《局外之國 日本心魂的探索》,袁生與蔣珂譯。台北:錦繡。
Ritzer, George 2001 《社會的麥當勞化》,林祐聖、葉欣怡譯。台北:弘智。
Robertson, Roland 2000 《全球化 社會理論與全球文化》,梁光嚴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RuriLin 1998 <機動戰艦•撫子>,《勁TOP POWER》0:54-57。
Storey, John 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張均玫譯。台北:巨流。
Thomas, Bob 1999 《迪士尼傳奇 創造夢想王國的企業傳奇故事》,晏毓良譯。台中:晨星出版。
Tomlinson, John 1994《文化帝國主義》,鄭棨元、陳慧慈譯。台北:時報。
Tomlinson, John 2001《文化全球化》,馮健三譯。台北:韋伯文化。
tp 2001 <台灣漫畫回憶錄>收入《動漫2000》,頁74-84。台北:藍鯨。
Wasko, Janet 1999 《超越大銀幕:資訊時代的好萊塢》,魏玓譯。台北:遠流。
二、英文與日文部份﹙日文部分依50音排列﹚:
Allison, Anne 2000 “ Sailor Moon: Japanese Superheroes for Global Girls, ” in Timothy J. Craig eds. 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Pp259-278. New York: M.E.Sharpe.
Anderson , Warwick 2002 ”Postcolonial Technoscience ,”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32﹙5-6﹚, 643-58.
Bcott, Bukatman 2000 “ Terminal Penetration, ” in David Bell and Barbara M. Kennedy eds. The Cyberculture Reader. Pp149-174. London: Routledge.
Berger, A. A. 1997 Bloom’s Morning: Coffee, Comforters, and Secret Meaning of Everyday Life.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Craig, Tim 2000 “ Introduction, ” in Timothy J. Craig eds. 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Pp3-23. New York: M.E.Sharpe.
de Certeau, Michel 1984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Dirlik, Arif 2001 “Place-Based Imagination: Glob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Place, ” in R. Prazniak and A. Dirlik eds. Places and Politics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Pp15-51.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ing.
Friedman, Jonathan 2001 “Indigenous Struggles and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 in R. Prazniak and A. Dirlik eds. Places and Politics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Pp53-69.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ing.
Gill, Tom 1998 “ Transformational Magic: Some Japanese super-heroes and monsters, ” in D. P. Martinez eds. The Worlds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Gender, Shifting Boundaries and Global Cultures. Pp33-55. Cambridge: Cambridge.
Hetata, Sherif 1998“ Dollarization, Fragmentation, and God, ” in Fredric Jameson and Masao Miyoshi eds. THE CULTURES OF GLOBALIZATION. Pp273-290.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Izawa, Eri 2000 “ The Romantic, Passionate Japanese in Anime: A Look at the Hidden Japanese Soul, ” in Timothy J. Craig eds. 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Pp138-153. New York: M.E.Sharpe.
Jameson , Fredric 1998 “Note on Globalization as a Philosophical Issue, ” in Fredric Jameson and Masao Miyoshi eds. THE CULTURES OF GLOBALIZATION. Pp54-77.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King, Nicholas 2002 ”Security, Disease, Commerce: Ideologies of Post-Colonial Global Health,”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32﹙5-6﹚, 763-89.
Kinsella, Sharon 2000 ADULT MANGA Culture and Power in Contemporary Japanese Societ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Lai, Cherry Sze-ling and Dixon Heung Wong 2001“ Japanese comics coming to Hong Kong, ”in Harumi Befu and Sylvie Guichard-Anguis eds. Globalizing Japan: Ethnograpy of the Japanese presence in Asia, Europe, and America. Pp111-120. London: Routledge.
Lent, John A. 1989 “ Japanese Comics, ” in Richard Gid Powers and Hidetoshi Kato eds. Handbook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Pp221-242.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Levi, Antonia 1996 Samurai from Outer Space: Understanding Japanese Animation. Chicago: Open Court.
Loveday, Leo and Satomi Chiba 1986 “ Aspect of Development toward a Visual Culture in Respect of Comics: Japan, ” in Alphons Silbermann and H. –D. Dyroff eds. Comics and Visual Culture: Research Studies from ten Countries. Pp158-184. London: Saur.
Martinez, D. P. 1998 ”Gender, Shifting Boundaries and Global Cultures, ”in D. P. Martinez eds. The Worlds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Gender, Shifting Boundaries and Global Cultures. Pp1-18. Cambridge: Cambridge.
McCarthy, Helen 1993 Anime!A Beginner’s Guide to Japanese Animation. London: Titan Books.
Napier, Susan J. 1998 “Vampires, Psychic Girls, Flying Women and Sailor Scouts: Four faces of the young female in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 in D. P. Martinez eds. The Worlds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Gender, Shifting Boundaries and Global Cultures. Pp91-109. Cambridge: Cambridge.
Napier, Susan J. 2001 ANIME from Akira to Princess Mononoke. New York: Palgrave.
Poitras, Gilles 1999 The anime companion: what’s Japanese in Japanese animation. Berkeley: Stone Bridge Press.
Poitras, Gilles 2000 Anime Essentials: Every Thing a Fan Needs to Know. Berkeley: Stone Bridge Press.
Robertson, Roland 1992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Sage.
Schodt, Frederik L. 1986 Manga! Manga!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 Tokyo: Kodansha.
Schodt, Frederik L. 1996 Dreamland Japan: Writings on Modern Manga. Berkeley: Stone Bridge Press.
Stronach, Bruce 1989 “Japan Television, ” in Richard Gid Powers and Hidetoshi Kato eds. Handbook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Pp127-165.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Trend, Barbara 1998 “Media is a Capitalist Culture, ” in Fredric Jameson and Masao Miyoshi eds. THE CULTURES OF GLOBALIZATION. Pp247-270.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Verran, Helen 2002 “A Postcolonial Moment in Science Studies: Alternative Firing Regimes of Environmental Scientists and Aboriginal Landowners,”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32﹙5-6﹚, 729-62.
阿久津勝 1998 <日本с⑦ヮソヤЖヤ事情>,收入《日本漫畫ゎ世界ザエィゆ》,頁102-107。東京:ギグタス出版。
浅羽通明 2000 <高度消費社会ズ浮游エペ天使ギグ>,收入《「れギゑ」ソ誕生!!》,頁357-392。東京:宝島社。
浅見祥子等 2000 《Japanese Animation日本ソヤЯф∼終マベスわ黃金時代》,東京:NEKO PUBLISHING。
朝日新聞社編集部 1997 《ヵтЧヱ学ソノろギ》,東京:朝日新聞社。
阿島 俊 1997 《新編 с⑦ヮ&ヤЯф同人誌г⑦ЭйЧヱ》,東京:久保書店。
ヤЯф批評編集部 1999a 《ヤЯф批評001》,東京:сユヱ①ЫЕユ⑦出版局。
ヤЯф批評編集部 1999b 《ヤЯф批評001》,東京:сユヱ①ЫЕユ⑦出版局。
岩見和彥 1993a <ゆネジわソс⑦ヮ文化>,收入《青春ソ變貌 青年社会学ソネスゥウ》,頁143-162。大阪:関西大学出版部。
岩見和彥 1993b <<れギゑ>ソ社会学>,收入《青春ソ變貌 青年社会学ソネスゥウ》,頁163-176。大阪:関西大学出版部。
岩田次夫 1998 <「場」シウサソヵтンЧЬ全体像メ探ペ〉,收入《国際れギゑ大学 一九九八年最前線ろヘソ研究報告》,頁301-322。東京:光文社。
リХリ⑦а・дьみю 2000 《レУヱ・ЖцрЯロ 仮想現実人間ソ誕生》,東京:河出書房新社。
M・加藤 1998 <韓国ソ日本с⑦ヮ・ヤЯф事情>,收入《日本漫畫ゎ世界ザエィゆ》,頁108-119。東京:ギグタス出版。
多田 信 2002 《アホゎヤЯфжЖбЗク》,東京:廣済堂。
岡田斗司夫 1996 《レУヱ学入門》,東京:太田出版。
岡田斗司夫 1997 《東大れギゑ学講座》,東京:講談社。
岡田斗司夫 1998 《東大レУワ⑦ヲКт》,東京︰自由國民社。
大下英治 2002 《手塚治虫 ①с⑦大宇宙》,東京:講談社。
音樂出版社 1999 《жЫレЛиЬ総ロУ①ヲ2000年版》,東京:音樂出版社。
木谷光江 1998 《йьЧヱ・ЖцЧヱソ眼差ウ-手塚治虫ソ世界-》,名古屋:KTC中央出版。
北野太乙 1998《日本ヤЯф史学研究序說》,東京:八幡書店。
清谷信一 1998 《Le OTAKU иь⑦Зれギゑ事情》,東京:KKмЗЬЙьみИ。
吳智英 1997 《現代с⑦ヮソ全体像》,東京:双葉社。
小牧雅伸編集 1998 《機動戦士ヮ⑦Фу宇宙世紀vol.1歷史編》,東京:ьрみЬ。
ヵтЧヱ表現ソ自由メ守ペ会 1993 《誌外戦 ヵтЧヱ規制メバをペдЬю①ユчю》,東京:創出版。
ヵюз・иラЫэヵ 1998 <海ソ向アよソOTAKUス話#31 ユУэヤ的日本ヤЯф放映法>,《電擊B magazine》4:79。
齋藤環 2000 《戦鬪美少女ソ精神分析》,東京:太田出版。
齋藤美奈子 1998 《紅一点論 ヤЯф•特攝•伝記ソё①ユ⑦像》,東京:жяЧЖЙ⑦Уみ。
篠田博之 1991 <фユ⑦ロюХцみズスゲギヵтЧヱソ巨大市場>,收入《有害ヵтЧヱ問題メ考りペ》,頁88-96。東京:創出版。
清水勲 1999 《漫画ソ歷史》,東京:河出書房新社。
清水勲 2000 <日本漫画略史>,收入《札幌ソ漫画》,頁12-19。札幌:北海道新聞社。
瀨戶龍哉 2002 <国產30分ЪяжヤЯфソ始祖•手塚治虫。ガソ大ゆスペ助走。>,收入《日本ソヤЯф All about JAPAN ANIME》,頁143-158。東京:宝島社。
大德哲雄等 2000 《GUNDAM CENTURY RENEWAL VERSION》,東京:樹想社。
滝山晋 2000 《гэヨЧЭ 巨大фЫュヤソ世界戦略》,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
竹內レДу 1995 《戦後с⑦ヮ50年史》,東京:筑摩書房。
手塚к①ФヱЁъ⑦、秋田書店 1998 《手塚治虫全史ガソ素顏シ業績》,東京:秋田書店。
中沢新一 1989 《東洋ソ不思議ス職人ギグ》,東京:平凡社。
長谷邦夫 2000 《漫画ソ構造学》,東京:ユ⑦ЫЧヱЗ出版。
夏目房之介2001 《с⑦ヮ世界戦略》,東京:小学館。
日外ヤЛЁリみЁ編集部編 1997 《漫画家•ヤЯф作家人名事典》,東京:日外ヤЛЁリみЁ。
氷川竜介 1998 〈ヤЯф新世紀、終焉シ再生〉,收入《国際れギゑ大学 一九九八年最前線ろヘソ研究報告》,頁73-90。東京:光文社。
氷川竜介 2000 《ヤЯф新世紀王道密伝書》,東京:徳間書店。
日経BP社 技術研究部1999 《ヤЯф•жЖбЗゎ変マペ》,東京:日経BP社。
иь⑦ХラЗヵ・кь⑦ЭЯ 1998 <иャみЗЬ・ユ⑦еヱЬ【ユУэヤソ場合】>,收入《日本漫畫ゎ世界ザエィゆ》,頁16-37。東京:ギグタス出版。
宝島社編輯部等 2002 《日本ソヤЯф All about JAPAN ANIME》,東京:宝島社。
堀越和子 1997 <国際漫画紀行 第9回 大義ろ違法ろ、ガホゎх⑦Фユク?!>,《ダツ》267:71。
堀越和子 1998 <国際漫画紀行 第17回 リЧХズゾ聖書障壁ゎやペ>,《ダツ》275:140-141。
松本零士 2002 《遠ゑ時ソ輪ソ接エペ處》東京:東京書籍。
тЭэ・хみю 2001 《гэヨЧЬ・жЖбЗ》,東京:文春新書。
南敏久 2000 <近代ヤЯф史概論>,收入《20世紀ヤЯф大全》,頁6-13。東京:双葉社。
宮原浩二郎、荻原昌弘編集 2002《с⑦ヮソ社会学》,東京:世界思想社。
山下洋一 1998 <Жце⑦ヤЯфゾ世界市場メ席卷エペろ?>,收入《ヤЯфソ未來メ知ペ》,頁75-85。東京:Ъ⑦・йЧヱЗ。
四方田犬彥 1994 《漫画原論》,東京:筑摩書房。
同人誌
安西信行等 2002 《Drill Capsule III》,不明:Drill Capsule。
れわヘゑ堂 1996 《Nervtype》,川崎市:れわヘゑ堂。
大槍葦人 2002 《A PIECE OF THE WORLD》,東京:INKPOT。
真鍋讓治 不明 《ゆネイヘ ФみЪュнヤ2》,東京:ЗУЖレろコ丼。
真鍋讓治 1998 《ゆネイヘ ФみЪュнヤ3》,東京:ЗУЖレろコ丼。
真鍋讓治 2002 《BARNETTE BOOK》,東京:ЗУЖレろコ丼。
真鍋讓治 2001 《□ 銀河戦國群雄伝》,東京:ЗУЖレろコ丼。
真鍋讓治 2001 《□ 銀河戦國群雄伝 下卷》,東京:ЗУЖレろコ丼。
真鍋讓治 2001 《□ 銀河戦國群雄伝 南天編》,東京:ЗУЖレろコ丼。
真鍋讓治 2002 《CORRECTOR》,東京:ЗУЖレろコ丼。
真鍋讓治 2002 《To Heart総集編》,東京:ЗУЖレろコ丼。
高橋留美子иャ⑦ヱьй 1991 《高橋留美子作品総目録 1978∼1990》,不明:高橋留美子иャ⑦ヱьй。
野坂尚史等 2002 《DFJ》,不明:DARK FORCE。
好実昭博 2000 《REVENGE3 1995∼1999好実昭博画集》,東京:ST. DIFFE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