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群賀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台灣民主概念的初步考察1920-1935
指導教授: 姚人多
口試委員: 陳瑞樺
徐永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民主自治階級鬥爭台人治台王添灯敵我劃分台灣共產黨台灣議會請願運動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主要在回答兩個問題 : (1)日治時期的台灣有沒有「民主」? (2)這個民主呈現出什麼特色? 研究的時間設在日治時期(1920-1935)和光復初期,本篇論文試圖論證早在1949年中國的自由主義者將西方民主觀念帶進台灣之前,日治時期的台灣知識份子就已經對民主有深刻的瞭解,在1920年代的期刊報紙中,「民主」就已經被頻繁的使用,而民主並不僅止於詞彙上和概念上的抽象理解,還給予了反抗運動者行動上的靈感,「民主」從一個簡單的辭彙,經過轉譯後化成具體的實踐,用來對抗殖民體制下的不平等的支配關係,在這個脈絡之下,本篇論文指出日治時期的民主有三個顯著的特色,分別是「自治」、「敵我原則」、「台人治台」。


    日治時期台灣民主概念的初步考察(1920-1935) 第一章 緒論 1.1楔子--------------------------------------------------------------------------------------------------1 1.2 問題意識與研究問題-------------------------------------------------------------------------- 3 1.3 故事架構- ---------------------------------------------------------------------------------------- 4 1.4 文獻回顧 -----------------------------------------------------------------------------------------6 1.5 研究方法和章節安排 ----------------------------------------------------------------------12 第二章 德模克啦西與1920年代 2.1《德模克啦西》------------------------------------------------------------------------------------15 (1)《德克模啦西的實現 — 歐洲十九世紀的中新思潮》---------------------------------16 (2) 人民主權、人民、自由平等、菁英-----------------------------------------------------------21 2.2殖民地的現代----------------------------------------------------------------------------------- 25 (1)和過去道別--------------------------------------------------------------------------------------- 26 (2)民主做為現代- ---------------------------------------------------------------------------------- 28 (3)威爾遜的民族自決與大眾民主--------------------------------------------------------------31 2.4 代結語--------------------------------------------------------------------------------------------37 第三章 抑鬱的民主 —「自治」 3.1 殖民地的結構 — 制度性的例外狀態-------------------------------------------------- 39 (1) 殖民設計 — 一封被藏匿的憲法施行理由書 -------------------------------------- -39 (2) 殖民制度 — 六三法-------------------------------------------------------------------------42 (3) 被殖民者的批判 — 林呈祿「六三法問題之歸著點」-------------------------------44 3.2 被殖民者的初次實踐 — 台灣議會請願運動-----------------------------------------48 (1) 台灣議會的性質------------------------------------------------------------------------------- 48 (2) 殖民者的疑問 — 制度與民族 -----------------------------------------------------------49 (3) 殖民者的回應 — 治警事件--------------------------------------------------------------- 51 (4) 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失敗- -----------------------------------------------------------------58 3.3 殖民地的民主 — 自治路線 --------------------------------------------------------------60 (1)「自治」路線的退縮------------------------------------------------------------------------------50 (2)「自治」路線的侷限------------------------------------------------------------------------------67 第四章 敵友劃分下的民主 — 左派的嘗試 4.1左派的出現-------------------------------------------------------------------------------------- 73 (1) 前言----------------------------------------------------------------------------------------------- 73 (2 ) 1927年 — 左派的檯面化------------------------------------------------------------------ 75 (3) 左派的回應--------------------------------------------------------------------------------------80 4.2左派的實踐 — 敵友劃分下的民主------------------------------------------------------ 89 (1) 理論繼受-----------------------------------------------------------------------------------------86 (2) 敵友劃分下的「民主」-------------------------------------------------------------------------92 4.3左右為難的蔣渭水--------------------------------------------------------------------------- 100 第五章 做自己的主人—民主 5.1 迎來光復民主 — 做自己的主人?------------------------------------------------------105 5.2 真正的光復民主 — 做不了自己的主人----------------------------------------------116 5.3 二二八中的民主 — 台人治台---------------------------------------------------------- 129 第六章 結論------------------------------------------------------------------ ------------------- 134 參考文獻---------------------------------------------------------------------------------------------139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紹光(2008),《民主四講》,新華書店。
    矢內原忠雄著(2003),《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出版。
    吳濁流(1970),《無花果》,台北林白出版社。
    吳濁流(1987),《台灣連翹》,台北文藝出版社。
    周婉窈(1989),《日據時代台灣議會請願運動》,自立晚報。
    松委洋(1971),《治安維持法-鎮壓與抵抗的歷史》,新日本出版社。
    許世楷(2006),《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玉山社。
    連溫卿(1988),《台灣政治運動史》,稻香出版社。
    郭杰、白安娜著(2010),李隨安、陳進盛譯,《台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24-1932)研究‧檔案》,台北:中研院台史所。
    陳君愷(2004),《台灣「民主文化」發展史研究》,台北記憶工程。
    陳逸松回憶祿(1994),台北,前衛出版。
    曾健民(2007),《台灣1946動盪的曙光(二二八前的台灣)》,聯經出版。
    黃朝琴(1989),《我的回憶》,台北龍文出版。
    黃頌顯編(2006),《林呈祿選集》,海峽出版。
    葉榮鐘(2000),《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晨星出版。
    摩爾(1991),《民主與獨裁的社會起源》,蕭純美譯,遠流出版。
    蔣渭水著(2005),王曉波編,《蔣渭水全集(上)》,台北 : 海峽學術出版。
    蔡文輝(1997),《不悔集 — 日劇時期台灣社會與農民運動》,財團法人簡吉陳何文教基金會。
    蔡培火等著(1987),《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市 : 自立晚報。
    盧修一(2006),《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1928-1932》,台北 : 前衛出版社。
    薛化元主編(2012),《近代化與殖民 : 日治台灣社會史研究文集》,臺大出版。
    簡炯仁(1991),《台灣民眾黨》,稻香出版。
    藍博洲(2008),《消逝在二二八迷霧中的王添灯》,印刻出版。
    蘇新(1993),〈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時報出版。
    鶴見祐輔(1965),《後藤新平》第二卷,勁草書房。

    期刊論文

    小熊英二,〈台灣領有〉,收錄薛化元主編(2012),《近代化與殖民 : 日治台灣社會史研究文集》,臺大出版。
    王曉波,《請勿攀誣台灣抗日史和蔣渭水—駁林濁水和陳儀深》。
    伊藤幹彥(2005),《日治時代後期台灣政治思想之研究—析論台灣抗日運動者的政治思想》,台北,台大國家發展所。
    吳乃德(2000),《人的精神理念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 美麗島事件和台灣民主化》, 《台灣政治學刊》第四期。
    吳豪人(2002),《大正民主與治警事件》,輔仁法學,卷24。
    吳叡人(2006),《福爾摩沙的意識形態》,《新史學》17卷2期。
    胡清雅(2008),《台灣日治時期左翼論述的轉進 : 以台灣大眾時報和新台灣大眾
    時報為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淺野豐美,〈梅謙次郎與後藤新平〉,收錄薛化元主編(2012),《近代化與殖民 : 日治台灣社會史研究文集》,臺大出版。
    詹景陽(2008),《戰前日本殖民政策學者的台灣論述》,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潘柏均(2010),《大正民主思潮與日治時期的台灣政治運動》,輔大日本語言所。
    韓恩素(2012),《朝鮮與台灣之自治運動之比較》,政治大學歷史所。

    報紙

    《人民導報》
    〈溝通上意下情〉,《人民導報》,1946年1月4日。
    〈主人的資格〉,《人民導報》,1946年1月06日。
    〈輿論與政治〉,《人民導報》,1946年1月7日。
    〈民眾協會與民眾運動〉,《人民導報》,1946年1月7日。
    〈如何改善台灣教育文化〉,《人民導報》,1946年1月11日。
    〈注重自治做事認真〉,《人民導報》,1946年1月16日。
    〈民主與法治〉,《人民導報》,1946年1月20號。
    〈論台灣建設者〉,《人民導報》,1946年1月24日。
    〈婦女要求民主〉,《人民導報》,1946年2月11號。
    〈要求重新選舉〉,《人民導報》,1946年3月18日。
    〈省參議員王添灯氏發表政見〉,《人民導報》,1946年3月29日。
    〈民主就在生活裡〉,《人民導報》,1946年3月31號。
    〈王添灯政見〉,《人民導報》,1946年4月1日。
    〈省參議員應發表政見〉,《人民導報》,1946年4月1日。
    〈讓人民說話〉,《人民導報》,1946年4月8日。
    〈掃除民主政治的障礙!〉,《人民導報》,1946年5月25日。

    《台灣大眾時報》
    〈創刊詞〉,《台灣大眾時報》,1928年5月7日。
    〈當前的局勢和新政黨組織的必要〉,《台灣大眾時報》,1928年5月18。
    〈力求完全自治〉,《台灣大眾時報》,1928年6月11。

    《新台灣大眾時報》
    〈創刊宣言〉,《新台灣大眾時報》,1930年12月1日。
    〈台灣左翼份子當面的任務〉,《新台灣大眾時報》,1930年12月1日

    《台灣》
    《台灣》,第3年第5號,大正11年8月8日。
    《台灣》,第3年第7號,大正11年11月10日。
    《台灣》,第3年第2號,大正11年5月11日。
    《台灣》,第4年第2號,大正12年2月。
    《台灣》,第5年第1號,大正13年4月。
    《使促成地方自治》,《台灣》,第3年8號。

    《台灣民報》
    〈過去一年的台灣思想界〉,《台灣民報》,138號。
    《台灣民報》,1卷157號。
    《台灣民報》,2卷5號。
    《台灣民報》,2卷16號。
    《台灣民報》,3卷67號。
    《台灣民報》,7卷7號。

    《台灣青年》
    《台灣青年》,1卷2號,大正9年8月15日。
    《台灣青年》,3卷2號,大正10年8月15日。

    《政經報》
    王白淵,〈敬告外省人諸公〉,《政經報》,1946年1月25日。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