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蔣守銘
論文名稱: 由不同型態社區廢棄物清除與分類的行為探討其公私觀念: 以新竹的兩個社區為例
指導教授: 陳中民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人類學研究所
Anthrop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廢棄物資源回收生計土地公私關係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社會中的行動者將廢棄物分類成資源或是垃圾,與其在不同環境從事的不同生計活動或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本文以兩個社區廢棄物清除與資源回收行為的異與同,探討文化的物質層面對於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中的公、私領域互動與公、私觀念。所比較的兩個社區中,科學園區的宿舍區是一個以工商業生計活動為主軸的人造環境,居住者大多來自外地,與周圍的社區互動不多,住戶的生活中既仰賴政府機構外包的清除業者來處理廢棄物與資源回收,卻又要求外包的清除業者配合自己生活習慣,而這種廢棄物清除與物質循環方式耗費的能量較高,也是一種回復性較低的生活方式。竹申社區則是一個已經不再以務農做為主要生計活動的農業社區,仍從事農業的人口大多是老年人,但土地不僅仍是社區住戶最重要的資產,是親戚和鄰居間互動的空間,也是暫存回收物品的地方,及廚餘桶氣味不致於影響生活的距離,和果皮菜葉與堆肥直接循環回自然環境,或清潔隊回收廚餘再製成有機肥料後重回大自然的地方。由於具有可供使用的土地,竹申社區的廢棄物少,可選擇的清除與回收方式多,生活消耗的能量比較低,回復性則比較高。
    兩個社區的居民都面對並認同私領域範圍的縮小與更明確。而工商社區的成員間互動較少,其生計場所的公司成為社會中重要的公領域,並影響個人或家庭的生活與廢棄物清除的行為,社區成員本身則具有藉著擴張私領域的權利來增加生活空間,並期待公權力扮演解決彼此間爭議的角色,似乎在社會中對於公、私領域的劃分擁有更大的自由,但在生活中他(她)們卻更倚賴社會的協助。農業社區的成員彼此之間及與外界的互動較多,其中從事資源回收的行動者會跨出私領域的界線,藉由地域與人際關係積極營造公共意識,建立一種社區公共空間的型態,但農業社區的生活中常要處理與社區的互動及因應國家的需求,在與公領域及其他私領域的關係上,如農作物產銷,三七五減租、及燒稻草或雜草的習慣受到投訴與法令的約束等,農業生活者受到外界的影響仍然很大,在這種環境下鄉民傾向以較被動的方式來適應。筆者認為在多元社會中,妥善運用社會分工,並能創造公平條件與鼓勵權利與義務相對稱的公權力,及私領域間良好的互動,是創造個體、人際關係、及與自然之間的均衡關係上重要的基礎。


    目 錄 誌謝 1 摘要 2 第一章、緒論 5 一、研究緣起 5 二、問題意識 6 三、文獻回顧 10 四、研究方法 16 五、章節安排 18 第二章、鄰近的社區,不同的環境 20 一、田野位置及其歷史 20 二、工業區內的住宅社區 24 三、農業社區 28 第三章、生活、環境、生計、與廢棄物清除行為 36 一、工業區中的宿舍住戶 36 二、農業社區中的居民 57 三、兩個社區廢棄物清除與資源回收的比較 74 第四章、由廢棄物清除與分類行為探討公、私觀念 77 一、空間與公、私觀念 77 二、法律與社會 86 第五章、討論與結論 94 參考書目 99 附錄一 訪談問卷 108 表 目 錄 表2-1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宿舍類別、面積、及租金 26 表2-2 竹申社區人口數 30 表2-3 2008年福居宮收取丁口錢的人口 32 表2-4 各鄰依每戶丁口數區分的戶數 34 表3-1 竹申社區農用土地分割情況 60

    參考書目

    中文著錄

    王中江
    2003 明清之際”私”的彰顯及其社會史關聯。刊於公私觀念 與中國社會,頁167-17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崧興
    2001[1995]a 漢人社會體系的原動力:有關係,無組織。刊於漢人與周邊社會研究:王崧興教授重要著作選譯,徐正光主編,頁21-40。台北:唐山出版社。
    2001[1995]b 家族結構與台灣的經濟發展,余舜德譯。刊於漢人與周邊社會研究:王崧興教授重要著作選譯,徐正光主編,頁137-151。台北:唐山出版社。
    2001[1995]c 「關係」、「人情」、「面子」: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架構,宋秀環譯。刊於漢人與周邊社會研究:王崧興教授重要著作選譯,徐正光主編,頁3-20。台北:唐山出版社。
    王澤鑑
    2005 民法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矢內原忠雄
    1987[1929]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周憲文譯。台北:帕米爾書店。
    李亦園
    1992 和諧與均衡─民間信仰中的宇宙詮釋。刊於文化的圖像:宗教與族群的文化觀察(下),頁64-94。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長莉
    2003 公私領域及私觀念的近代演變─以晚清上海為例。刊於公私觀念與中國社會,頁218-243。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李康文、黃子健、鄭坤承、杜怡瑩、黃卿爾
    2005 生活垃圾管理與經濟發展之相關性分析。發表於「第十八屆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主辦,台灣桃園:11月18-19日。
    李康文、黃卿爾、黃子健
    2005 隨袋徵收制度優先推動區域之量化模型研究。發表於「第十八屆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主辦,台灣桃園:11月18-19日。
    何舜琴、黃拯中
    2007 我國廢棄物資源化之政策與展望。工程,80(3):3-8。
    沃爾夫 Wolf, Eric R.
    1983[1966] 鄉民社會,張恭啟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拉什杰、默菲 Rathje, William and Murphy, Cullen
    1999[1992] 垃圾之歌:垃圾的考古學研究,周文萍、連惠幸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美容
    1991 一姓村、主姓村與雜姓村:臺灣漢人聚落型態的分類。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8:11-30。
    林鐘雄
    1988 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柯志明、翁仕杰
    1992 台灣農民的分類與分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2: 107-150。
    施添福
    2001 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唐瑛蔓
    2001 「我把我的靈魂賣給了工作」--竹科半導體產業工程師生活風格探討。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爾幹 Durkheim, Emile
    2006[1902] 社會分工論,渠東譯。台北:左岸文化。
    倪禮豐
    1998 農場堆肥製作方法。刊於花蓮區農業專訊,第26期,頁21-22。花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莊英章
    1997 新竹市志,宗教(稿)。新竹:新竹市政府。
    2000 親權與家庭分化:台灣北部閩客社區之比較。刊於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頁191-206。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莊炳義、曾珦閎、張添晉、陳致谷
    2006 資源永續管理政策之研討—垃圾強制分類。發表於「第十八屆環境規劃與管 理研討會」,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主辦,台灣桃園:11月18-19日。
    陳永森
    2003 清末知識份子對公德與私德的思考。刊於公私觀念與中國社會,頁203-217。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其南
    1991 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3 關鍵年代的台灣。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祥水
    1996 屏南村的經濟變遷。清華學報,26(2):221-257。
    陳運棟、潘國正、張德南
    1997 新竹市志,氏族(稿)。新竹:新竹市政府。
    張子敬
    2007 廢棄物管理現況與展望。環境工程會刊18(1):1-7。
    張伯倫 Chamberlain, Heath B.
    2003 關於中國市民社會的研究,武英譯。刊於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黃宗智編,頁241-25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黃宗智 Huang, Phillip C. C.
    2003 中國的”公共領域”與”市民社會”? ─ 國家與社會間的第三領域,程農譯。刊於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黃宗智編,頁260-28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黃錦堂
    1994 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彭懷恩
    1990 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曾繡雅
    1995 日常生活美學與社區發展:以新竹兩個社區合唱團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振華
    1997 新竹市志,人口篇。新竹:新竹市政府。
    熊秉元
    1990 試論「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上之土地所有權問題。刊於經社法制論叢,頁145-168。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法協中心。
    劉美娟、王巧萍
    2004 林火對土壤生態系之影響。刊於台灣林業,第30卷第1期,頁61-65。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齊美爾 Simmel, Georg
    2006[1896] 現代文化中的金錢,顧仁明譯。刊於金錢、性別、現代社會風格,劉小楓選編,頁1-18。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澤華
    2003 春秋戰國的”立公滅私”觀念與社會整合。刊於公私觀念與中國社會,頁1-3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蔣慕琰、呂理欒
    1981 殺草劑、覆蓋稻草及燒稻草對裡作不整地田雜草之作用。刊於中華民國雜草 學會會刊,第2卷第2期,頁93-104。台北:中華民國雜草學會。
    蕭國和
    1987 台灣農業興衰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鐘惠玲
    2005 從台式分紅配股制看台灣電子業變遷。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著錄

    Bates, Daniel G..
    2001 Human Adaptive Strategies: Ecology, Culture, and Politics. Boston, London, Toronto, Sydney, Tokyo, Singapore: Allyn and Bacon.
    Borofsky, Robert
    1994 Introduction. In Access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Borofsky ed. Pp.1-21. Bembo.: McGraw-Hill, Inc.
    Chen, Chung-Min 陳中民
    1977 Upper Camp: A Study of a Chinese Mixed Farming Village in Taiwan. Taipei: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Duthie, Laurie
    2007 Western Names for Chinese Identities: The Acquisition and Use of Western Personal Names among Chinese Business Professionals in Foreign-Invested corporations. Asian Anthropology 6:53-80.
    Economy, Elizabeth C.
    2004 The River Runs Black: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to China’s Future.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Geertz, Clifford
    1963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arris, Marvin
    1980 Cultural Materialism: The Struggle for a Science of Culture. New York: Vintage Books.
    Lees, Susan H. and Daniel G. Bates
    1990 The Ecology of Cumulative Change. In The Ecosystem Approach in Anthropology: From Concept to Practice. Emilio F. Moran ed. Pp.247-277.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Murphy, Raymond
    1999 Unperceived Risk: The Great 1998 Ice Storm in Northeastern North America. In Advances in Human Ecology, Vol. 8, Lee Freese ed., Pp. 99-123. Stamford Connecticut: Jai Press Inc.
    Orlove, Benjamin S.
    1980 Ecological Anthropology.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9, Pp. 235-273。
    Ortner, Sherry B.
    1994[1984] Theory in Anthropology since the Sixties. In Culture/Power/History: A Reader in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 Nicholas B. Dirks, Geoff Eley, and Sherry B. Ortner, eds, Pp.372-411.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appaport, Roy A.
    1979 Adaptive Sturcture and Its Disorders. In Ecology, Meaning, and Religion, R. A. Rappaport ed. Pp.145-172. Berkeley, California: North Atlantic Books.
    1984 Pigs for the Ancestors: Ritual in the Ecology of a New Guinea People. A New, Enlarged Edition.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Distinguished Lecture in General Anthropology: The Anthropology of Troubl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95(2): 295-303.
    Wolf, Eric R.
    1999 Cognizing “Cognized Model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1(1):19-22.

    報紙資料

    林淑媛、洪友芳、歐祥義
    2002 桃竹1.4萬公頃農田休耕 每公頃補助4.6萬。自由時報,2月28日,綜合新聞版。
    吳佩玲
    1997 「難怪中壢垃圾問題如此棘手」,示範垃圾分類,環保人士遭白眼。聯合報,6月6日,6版。
    廖素慧
    1999 資源回收,大學生不如小學生。中國時報,9月9日,20版。
    薛荷玉
    2003 做環保,大專生比不上小學生。民生報,1月29日,A4版。

    網路資源

    土地改革紀念館
    2009 尋訪歷史,第五章 三七五減租,網路資源,http://www.landreform.org.tw/html/02-05.htm,6月26日。
    中央社
    2009 加高等法院法官判決垃圾不受隱私權保護,網路資源,http://news.msn.com.tw/news1240255.aspx,4月10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08 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民國93年01月20日修正),網路資源,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160004,3月25日。
    2009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民國95年01月18日修正),網路資源,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D0070118, 6月25日。
    行政院主計處
    2009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網路資源,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6.xls,4月28日。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2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90年營運分析,網路資源,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7377&ctNode=39&mp=1, 2月7日。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2008a 首頁>認識園區>發展沿革,網路資源,http://www.sipa.gov.tw/WEB/Jsp/Page/index.jsp?thisRootID=17,12月3日。
    2008b 首頁>廠商單一服務窗口>申請宿舍>租用宿舍,網路資源,http://mass.sipa.gov.tw/eCompanyPortal/program/popFlowInfo.jsp?sopID=13.01#,3月25日。
    2009 首頁>管理局>業務資訊>統計資料>統計月報,網路資源,http://www.sipa.gov.tw/WEB/Jsp/Page/index.jsp?thisRootID=312,3月25日。
    新竹市政府
    2008a 頭前溪沿岸地區實質規劃,網路資源,http://urban-one.hccg.gov.tw/hccg/main_news_detail.asp?news_id=508, 9月。
    2008b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網路資源,http://www.hccg.gov.tw/web/SelfPageSetup?command=display&pageID=19627&page=view&PX=, 5月。
    新竹市政府主計處
    2008 新竹市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分析,網路資源,http://dep-auditing.hccg.gov.tw/web/SelfPageSetup?command=display&pageID=22518&page=view&PX=%E5%AD%A3%E5%A0%B1,5月。
    新竹市政府地政處
    2009 新竹市非都市土地編定資料查詢,網路資源, http://land.hccg.gov.tw/newqprice/qlmark.asp,6月。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
    2008 新竹市垃圾強制分類明細表(第一版),網路資源,http://www.hccepb.gov.tw/manager/filedownload/UploadFile/%B7s%A6%CB%A5%AB%A9U%A7%A3%B1j%A8%EE%A4%C0%C3%FE%A9%FA%B2%D3%AA%ED-A3%AA%A9%AD%B1-%A9w%BDZ%AA%A9-940824.xls, 2009年6月5日。
    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2009a 公務統計:台灣地區稻穀生產成本,網路資源,http://www.afa.gov.tw/GrainStatistics_index.asp?CatID=142,6月。
    2009b 98年「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宣導重點,網路資源,http://www.afa.gov.tw/peasant_index.asp?CatID=1197,2月。
    環保署
    2005 業務項目:廢棄物。網路資源,http://www.epa.gov.tw/b/b0100.asp?Ct_Code=02X0000002X0000108,6月1日。
    鍾弘遠
    2008 〈台灣炊煙交響詩〉作品發表會,網路資源, http://tw.myblog.yahoo.com/river_john_1016/article?mid=13&sc=1,5月25日。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