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佩琴
論文名稱: 說園─從《金瓶梅》到《紅樓夢》
指導教授: 胡萬川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中國文學系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7
中文關鍵詞: 園林花園紅樓夢才子佳人金瓶梅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園林這個空間對傳統文人是相當重要的,不只是因為這處空間提供文人作為短暫休憩之地,文人可以在此從事不同於一般生活的活動。同時,這地方也與文人之文藝生活與人文思想息息相關,於是文人在文學作品中大量的寫園,同時在傳統中國小说中也出現了許多發生在花園的故事。從真實的園居生活,到變成是虛構出人與花園的關係,人與園文學化與社會化中同時發展。
    在園中的生活經驗不同一般,是新奇的,小說中所寫人在園中所遭遇的問題也是如此。作者在文學中所要表達的,與其實際對園林的意識是相對應的。因此,我們在思考文學中人與花園的關係的解釋,若能深入文人實際的園林生活,在這樣互證的情況下,文學性與社會性的解釋將更能深化。
    本文主要所選定討論的時代,是在明清之際。這段時間是中國園林建築最興盛的時期,同時,文人在築園後往往還寫園,闡發個人生命歷程與園林之內蘊。在小說史上,《金瓶梅》、才子佳人小說、《紅樓夢》等,也都由不同的切入點,處理了小說中人與園的關係。特別是《紅樓夢》,許多研究中國園林的專家在討論中國園林問題時,往往提出大觀園的築園藍圖,與現實中所能見到的園林相互輝映。小说中的花園問題與明清社會中的園林,在本文的討論中是可彼此互證的。
    據此小说中所描寫人與花園的關係,與明清時期人在園林中生活經驗的關聯性有一定的關聯性。當我們試圖由小说中找出園居的價值意識的同時,真實的園林中同樣包蘊豐富的人文精神。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當我們將人在園林這個空間的問題,轉化為小说中人物在花園所遭遇的問題,小说中所要描寫的內容,與園林問題的關係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些都是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論題的提出與相關的討論 1 一、問題的啟發 1 1.《醒世恆言》中灌園叟與盧太學的花園 1 2.李漁的園林生活與《十二樓》中的花園 3 二、論題的建立 4 1.入內出外的園林生活 4 2.通俗小說中的花園問題 8 第二節 名辭解釋 12 一、園-家居必論、野築為因 12 二、遊-觀賞之道 16 三、遊園 21 四、幻化 22 第二章 從真實到幻化—明、清園記中園林生活論述 25 第一節 結廬在人境—園林遊息論 28 一、垣屋稍治,必置一園 28 二、居心為上,居身次之 31 三、臥遊以代遠遊 36 1.遠遊 36 2.臥遊 37 四、城市以為山林 40 第二節 進入園林—人間的幻境 46 一、慧者靈於部署 46 1.主人無俗態 46 2. 築圃見文心 48 3.文人風雅集 52 二、閒者靜於觀取 57 1.迷入 57 2..臨眺 60 3.望向園外 64 三、達者精於承受 69 1.致仕後入園 69 2.寄寓於園境 74 第三節 興廢不常—園林的幻化 77 一、真實的園林與書寫 77 二、園林的幻滅與書寫 81 三、虛構園林之書寫 86 第三章 世俗中人、幻化之園:《金瓶梅》中的花園 96 第一節 宅中築園 97 一、以財築園 97 二、離家入園 99 1.悖離家庭倫理 99 2.脫離閨範約束 101 3.居於二門之外 105 第二節 物欲的花園生活 109 一、園居者與花園 109 1.潘金蓮:花園的監視者 109 2.李瓶兒:花園的出資者 111 3.龐春梅:見證園居生活 113 二、無事與遊宴 114 三、性愛生活之地 117 1•妝扮的性愛生活 117 2.偷情的性愛生活 119 四、男性進入花園 121 1.男性管理花園 121 2.男性入園遊宴 122 第三節 幻化之園 124 一、 花面金剛 124 1.花之小人. 124 2.花與女性 126 二、異景之園 127 1.秋日興園 127 2.春日園滅 129 三、幻化之園 132 1.花落人亡 132 2.花園寂滅 133 第四章 理想之人、理想之園:才子佳人小說中的花園 138 第一節 才子佳人與非世俗之園 139 一、園主與佳人之園居 139 二、無父才子遊入花園 147 三、踰禮行權:才子佳人遇合 151 第二節 情感與欣賞之境 154 一、隔與逾越 154 1.幽境 154 2.牆 156 3.門 160 4.山水 162 二、園景有情 165 1.群花之園 165 2.園中賞梅 169 3.園詩詠情 171 第五章 非俗之人、幻化之園:《紅樓夢》中的大觀園 177 第一節 大觀園的問題 178 一、真實的花園:大觀園為某園 178 二、文學的花園:虛構的大觀園 182 第二節 大觀園的命名 186 一、園林命名的重要性 186 二、大觀園中景點的命名 188 三、所謂“大觀”園 193 四、會芳園與太虛幻境 201 1.會芳園 201 2.太虛幻境 204 第三節 世俗與非世俗生活的辯證 209 一、非世俗生活-大觀園中生活 209 1.日寐夜遊 209 2.拒絕實用 212 3.詩意生活 216 4.擺脫俗務 219 二、世俗的介入-大觀園的幻滅 222 1.金錢的問題 222 2.婚姻的問題 223 第四節 幻化與深情的大觀園 226 一、夢幻情緣 226 1.家無私情 226 2.園中真情 228 二、落花深情 230 1.曲中落花 230 2.模擬葬花 231 3.落花是情 233 4.真情幻化 239 第六章結論 242 一、園林生活之特質 242 1.內外區隔的園林建築 242 2.非世俗化的園林生活 243 3.遊園觀景與感受園林 243 4.個人處境與園中感受 244 二、幻化與園境情深 245 1.紙上園林與自由戀愛 245 2.花園幻化與情感世界 246 參考書目 248 詩文典籍 248 近人選集 251 小說原典 251 其他典籍 252 近人研究專書 252 單篇論文 255 學位論文 256

    詩文典籍
    《二十七松堂文集》,廖燕著,屠友祥校注,《宋明清小品文學輯注》,上海:上海遠東,1999年。。
    《九煙先生遺集》,黃周星著,《續修四庫全書》第1399冊,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小倉山房文集》,袁枚著,台北:廣文書局,1992年。
    《小窗自紀》,吳從先著,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間刊本。
    《今言》,鄭曉著,《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斗南老人集》,胡奎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3冊,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五雜俎》,謝肇淛著,收入《歷代筆記小說集成》,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文毅集》,解縉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6冊,集部•別集類5,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石田先生文集》,沈周著,《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集部•元別集類,北京:書目文獻,1998年。
    《石田先生詩鈔》,沈周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別集類,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甲秀園集》,費元祿著,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北京:北京出版社。
    《玉堂叢語》,焦竑著,《元明史料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名山藏》,何喬遠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427冊,史部•雜史類,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亦玉堂稿》,沈鯉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8冊,集部•別集類5,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西湖夢尋》,張岱著,台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
    《芝園定集》,張時徹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西園聞見錄》,張萱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68冊,子部雜家類,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存餘堂詩話》,朱承爵著,《叢書集成續編》213,台北:藝文印書館。
    《甫田集》,文徵明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花當閣叢談》,徐復祚著,《歷代筆記小說集成》,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翰林集》,何良俊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42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枕中秘》,衛泳輯,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152子部雜家類,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武功集》,徐有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長物志》,文震亨,《古今說部叢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5月據中國圖書公司和記1915年再版影印。
    《吳都文粹續集》,錢穀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祁彪佳集》,祁彪佳著,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松窗夢語》,張瀚著,收入《百部叢書集成》三編之18,台北:藝文出版社,1971年。
    《范文忠公文集》,范景文著,收入《叢書集成初編》2455冊∼2456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昭代叢書》,張潮、楊復吉、沈楙惠編,上海:上海古籍,1990年。
    《弇州續稿》,王世貞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2冊,集部•別集類5,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昨非庵日纂》,鄭瑄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癸辛雜識》,周密著,《百部叢書集成》初編101,據《學津討原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南阜山人學文存稿》,高鳳翰著,《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252,台北:文海,1987年。
    《帝京景物略》,劉侗、于奕正著,收入《宋明清小品文集輯注》,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南亭筆記》,李寶嘉著,《筆記小說大觀》三十六編4,台北:新興書局,1984年。。
    《堯峰文鈔》,汪琬著,《四部叢刊》集部275,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影印本。
    《恓真館集》,屠隆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客座贅語》,顧起元,著收入《百部叢書集成》第100,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珂雪齋集》,袁中道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幽夢影》,張潮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茶餘客話》,阮葵生著,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高子遺書》,高攀龍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2冊,集部•別集類5,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袁中郎全集》,袁宏道著,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耕石齋石田先生詩鈔》,文徵明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三十七,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袁宏道集箋校》,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消夏閒記摘抄》,顧公燮著,收入《涵芬樓秘笈》第九冊,台北:商務。
    《涉園叢刊》,張鶴徵編,台北:國家圖書館藏宣統三年本。
    《梅花草堂集》,張大復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匏翁家藏集》,吳寬著,《四部叢書》326∼328,台北:台灣商務,1965年。
    《陶庵夢憶》,張岱著,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
    《野獲編》,沈德符著,收入《百部叢書集成》24,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寓山注》,祁彪佳著,台北:國家圖書館明崇禎間刊本縮影資料。
    《鈐山堂集》,嚴嵩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336冊,集部•別栠類,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費太史市隱園集選》,費尚伊著,《四庫未收書輯刊》伍輯第2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揚州畫舫錄》,李斗著,《清代史料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寓圃雜記》,王錡著,《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閒情偶記》,李漁著,臺北:明文,2002年。
    《湛園集》,姜宸英著,《四庫全書珍本》193∼194,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塔影園集》,顧苓著,《叢書集成續編》,台北:藝文印書館。
    《湯顯祖集》,湯顯祖著,台北:洪氏,1975年景印本。
    《園冶》,計成著,陳植注釋,台北:金楓出版社,1999年。
    《睡庵稿》,湯賓尹著,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63,北京:北京出版社。
    《瑯嬛文集》,張岱著,長沙:嶽麓書社,1985年。
    《夢澤集》,王廷陳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2冊,集部•別集類5,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翠娛閣評選鍾伯敬先生合集》,鍾惺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371冊,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震川先生集》,歸有光著,台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穀山筆麈》,于慎行,《元明史料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課子隨筆鈔》,張伯行輯,台北:廣文,1987年再版。
    《遵生八牋》,高濂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1冊,子部•雜家類4,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醉古堂劍掃》,陸紹珩著,台北:金楓,1986年。
    《閱世編》,葉夢珠著,《明清筆記叢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鳳池園文集》,顧汧著,《清人別集叢刊》,上海:上海古籍1980年。
    《履園叢話》,錢泳輯,《筆記小說大觀》十二,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震澤集》,王鏊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6冊,集部•別集類5,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龍江夢餘錄》,唐錦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22冊,子部•雜家類,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澹園集》,焦竑著,《叢書集成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隱者放言•客窗閒話》,夏基著,台北:國家圖書館藏康熙癸酉刊本
    《戴南山文鈔》,戴名世著,台北:新興書局,1956年。
    《歸有園稿》,徐學謨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2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歸愚詩鈔》,沈德潛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24冊,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嬾真草堂集》,顧起元著,收入沈雲龍輯《明人文集叢刊》29,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繪圖青泥蓮花記》,梅祚鼎著,《歷代筆記小說集成》第46冊,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蘭雪堂集》,王心一,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05,北京:北京出版社。
    近人選集
    《中國歷代名園選注》,陳植、張公弛選注,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明人小品集》,台北:眾文,1983年。
    《明人小品集》,周作人編,台北:金楓,1987年。
    《明人小品選》,劉大杰編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清清言小品》,程不識編注,湖北:湖北辭書,1993年。
    《晚明廿家小品》,台北:廣文,1968年。
    《陳眉公小品》,胡紹堂選注,北京:文化藝術,1996年。
    《歷代婦女著作考》,胡文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小說原典
    《山水情》,《古本小說集成》3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平山冷燕》,李致中校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
    《玉嬌梨》,荑荻散人編次,韓錫鐸校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
    《合浦珠》,煙水散人編次,《古本小說集成》5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快心編》,天花才子編,朱眉叔校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
    《兩交婚》,王多聞校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
    《金瓶梅》會校會注會評本,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金瓶梅詞話》,蘭陵笑笑生著,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
    《定情人》,李落、苗壯校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
    《紅樓夢校注》,馮其庸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
    《最娛情》,《古本小說集成》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駐春園》,吳航野客編次,李致忠校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
    《蝴蝶媒》,南岳道人編,《古本小說集成》5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醒名花》,《古本小說集成》6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錦香亭》,蘇庵主人編次,丁令威校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
    《鴛鴦配》,煙水散人編次,《古本小說集成》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續金瓶梅》,紫陽道人編,《古本小說集成》49之1∼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其他典籍
    《上海縣志》,應寶時修•俞樾纂,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169號,台北:成文出版社。
    《王士性地理書三種》,周振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文心雕龍》,劉勰著,周振甫注,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
    《尺牘新鈔》,周亮工編,上海書店,1988年
    《古今圖書集成》,陳夢雷等編,台北:文星書店,1964年。
    《列子譯注》,嚴北溟、嚴捷譯注,上海:上海古籍,1986年。
    《全明傳奇》續編,台北:天一出版社,1996年。
    《西廂記》,王實甫著,台北:里仁,1981年。
    《周禮》,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台北:大化書局,1989年。
    《述異記》,任昉著,說庫本,台北:盤庚出版社翻印。
    《後漢書》,范曄、李堅等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一版。
    《莊子今註今譯》,陳鼓應註釋,台北:商務,1991年十版。
    《殷墟文字類編》,商承祚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
    《清稗類鈔》,徐珂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詩經》,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台北:大化書局,1989年。
    《楚辭章句》,王逸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說文解字詁林》,丁福保編,台北:鼎文。
    《肇域志》,顧炎武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590冊,史部•地理類,上海:上海古籍,2002年。
    《爾雅》,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台北:大化書局,1989年。
    《樂府詩集》,郭茂倩編,臺北:里仁,1981年。
    《廣雅疏證》,張揖著,王念孫疏證,台北:台灣商務,1968年。
    近人研究專書
    《人體、記憶與建築》(《Body, Memory, and Architecture》),坎特•布魯爾(kent C. Bloomer)、查理士•摩爾(Charles W. Moore)合著,葉庭芬譯,台北:尚林,1999年。
    《才子佳人小說研究》,周建渝著,台北:文史哲,1998年。
    《三言兩拍的精神史研究》,王鴻泰著,台大文史叢刊,1994年。
    《大觀園之謎》,馮精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
    《文化地理學》,Mike Crang著,王志弘等譯,台北:巨流,2003年。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著,台北:風雲時代,1990年。
    《中國文學的美感》,柯慶明著,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中國古典建築文化探源》,王魯民著,台北:地景,1999年。
    《中國古典園林史》,周維叔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蔡英俊著,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
    《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蔡毅編,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中國白話小說史》,韓南著,尹慧民譯,浙江:浙江古籍,1989年。
    《中國抒情傳統》,蕭馳著,台北:允晨,1999年。
    《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黃長美著,台北:明文出版社,1986年。
    《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二集,鮑家麟主編,台北:稻香,2001年。
    《中國敘事學》,浦安迪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中國園林美學》,金學智著,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年。
    《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羅中峰著,台北:洪葉出版社,2001年。
    《中國歷代婦女文學作品選》,杜珣選編,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年。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著,台北:學生書局,1984年。
    《西方造園變遷史-從伊甸園到天然公園》,(日)針之古鐘吉著,鄒洪燦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1年。
    《年報:1996年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龔鵬程著,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7年。
    《地圖的文化史》王妙發譯,台北:中華書局,2002年。
    《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高辛勇著,台北:聯經,1987年。
    《明代小說四大奇書》,蒲安迪著,沈亨壽譯,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
    《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謝國禎編,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性╱別研究讀本》,張小虹編,台北:麥田,1998年。
    《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毛文芳著,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
    《金瓶梅西方論文集》,徐朔方編,上海:上海古籍,1987年。
    《金瓶梅素材來源》,周鈞韜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金瓶梅資料匯編》,侯忠義、王汝梅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
    《金瓶梅資料匯錄》,方銘編,合肥:黃山書社1986年。
    《明清閑情美文》,蕭元編,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年二刷。
    《空間、力與社會》,黃應貴著,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95年。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夏鑄九編,台北:明文,1999年。
    《空間詩學》,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著,龔卓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2003年。
    《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漢寶德著,台北:幼獅,1980年。
    《知識分子論》,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Said〕著,單德興譯,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胡適紅樓夢研究論述全編》,胡適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重審風月鑑》,康正果著,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紅樓夢中的建築研究》,關華山著,台北:境與象,1988年再版。
    《紅樓夢卷》,一粟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四刷。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余英時著,台北:聯經,1991年。
    《紅樓夢研究》,康來新著,台北:文史哲,1981年。
    《紅樓夢研究新編》,趙岡著,台北:聯經,1975年。
    《紅樓夢探源》,吳世昌著,牛津大學,1961年。
    《紅樓夢□的情欲與虛構-重讀石頭記》,余國籓著,李奭學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蔡義江著,北京:團結出版社,1991年。
    《紅樓夢詩詞解析》,劉耕路著,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
    《紅樓夢新證》,周汝昌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紅樓夢識要-宋淇紅學論集》,宋淇著,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
    《紅樓夢藝術論》,王國維、林語堂等著,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
    《紅樓藝術》,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美學》,黑格爾著,朱孟實譯,台北:里仁,1982年。
    《風騷與豔情》,康正果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恭王府與紅樓夢》,周汝昌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
    《旅行文學論文集》,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輯,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旅行,重新打造自己》,Jeffrey A. Kottler著,黎雅麗譯,台北:天下文化,1998年。
    《華夏意匠》,李允鉌編著,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4年再版。
    《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斯蒂芬•歐文著,鄭學勤譯,上海:上海古籍,1990年。
    《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秦林芳編譯,北京:北京大學,1991年。
    《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陳萬益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晚明性靈小品研究》,曹淑娟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晚明閒賞美學》,毛文芳著,台北:學生書局,2000年。
    《婚姻與社會:宋代婚姻家族史論》,張邦煒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曹雪芹家世紅樓夢文物圖錄》,其庸編,台北:里仁,1985年。
    《游戲的人》(《Homo Ludens》),(荷)約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著,多人譯,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胡師萬川先生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
    《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縱論》,樂蘅軍著,台北:大安,1992年。
    《園林美學》,台北:地景出版社1992年。
    《園林與中國文化》,王毅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侯迺慧著,台北:東大,1991年。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The sacred & the profane : the nature of religion》),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素娥譯,台北:桂冠出版社,2001年。
    《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陳慶浩編著,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
    《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Yi-Fu Tuan著,潘桂成譯,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社,1998年。
    《德•才•色•權》,劉詠聰著,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禮教與情欲: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熊秉真、呂妙芬編,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年。
    《藝術觀賞之道》,約翰•伯格(John Berger)著,戴行鉞譯,台北:商務,2000年8刷。
    《Archetype and Allegory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蒲安迪(Andrew H. Plaks)著,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6。
    單篇論文
    〈小有、吾有與烏有-明人園記中之有無論述〉,曹淑娟著,《台大中文學報》第廿期2004年6月。
    〈大觀園作為女性空間的興衰〉,朱崇儀著,《中外文學》1993年7月。
    〈大觀園漫談〉,孫玉明著,《紅樓夢學刊》2002年4期。
    〈中國古典居室的陳設藝術及其人文精神-從大觀園中的居室陳設談起〉,王毅著,《紅樓夢學刊》1996年1期。
    〈延州婦人-鎖骨菩薩故事之研究〉,胡師萬川先生著,《中外文學》1986年10月。
    〈佛教譬喻文學中的男女美色與情欲—追求美麗的宗教意涵〉,李玉珍著,《新史學》1999年12月。
    〈祁彪佳與寓山-一個主體性空間的建構〉,曹淑娟著,發表於中研院所主辦「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學與文化書寫」研討會,2000.11.16∼18。
    〈服飾與禮儀-離騷的服飾中心說〉,李豐楙著,《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四期,1993年3月。
    〈美感空間的經營-明清的城市園林與文人文化〉,王鴻泰著,《東亞近代思想與社會-李永熾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
    〈紅樓夢中的四時即事詩:樂園的開幕頌歌〉,歐麗娟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二期1999年12月。
    〈紅樓夢與花〉,(日)合本究著,《紅樓夢學刊》2001年2期。
    〈桃花流水窅然去-灌園叟晚逢仙女、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中的花園與園主〉,駱水玉著,《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6月。
    〈旅行、記憶與認同〉,廖炳惠著,《當代》2002年3月。
    〈秘密花園—論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幽閉空間與心靈活動〉,胡曉真著,漢學中心主辦《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8月20-22日。
    〈晚明崇奢思想隅論〉,林麗月著,《師大歷史學報》第十九期,1991年6月。
    〈晚明情愛觀與佛教交涉論略-從《金瓶梅》起〉,廖肇亨著,漢學中心舉辦「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8.20-22。
    〈梅洛•龐蒂論身體與空間性〉,鄭金川著,《當代》第35期1989年3月。
    〈現象地理學-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潘朝陽著,《中國地理學會刊》第19期1991年7月。
    〈情與無情:謫凡敘述中的情意識-以紅樓夢等為例〉,李豐楙著,漢學中心主辦「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8月20-22日。
    〈現實時空與魔幻時空〉,梅新林、崔小敬著,《紅樓夢學刊》2003年第3輯。
    〈解到多情情盡處-從湯顯祖到曹雪芹〉,鄭培凱著,中央大學文學院主辦「與世界對話-甲戌年世界紅學會議」,1994.6.10-12。
    〈暗通款曲:明清豔情小說中的情欲與空間〉,黃克武著,漢學中心舉辦「欲蓋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8.20-22。
    〈傳統小說的版畫插圖〉,胡師萬川先生著,《中外文學》1988年5月。
    〈詩樂園的假與真—紅樓夢的後設論述〉,廖咸浩著,《聯合文學》12卷6期。
    〈夢覺皆寓-寓山注的園林詮釋系統〉,曹淑娟著,《台大中文學報》2001年12月。
    〈閱讀與夢憶—晚明旅遊小品試論〉,毛文芳著,《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三期,2000年9月。
    〈警幻與以情悟道〉,李惠儀著,《中外文學》254期,1993年2月。
    學位論文
    《四部具有烏托邦視境的清代小說—水滸後傳、希夷夢、紅樓夢、鏡花緣研究》,駱水玉著,柯慶明指導,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6月。
    《明人旅遊生活》,張嘉晰著,吳智和指導,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食、色交歡的文本─《金瓶梅》飲食文化與性愛文化研究》,胡衍南著,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1月。
    《流動與互動-由明清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王鴻泰著,李永熾指導,台大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11月。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