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芳雪
Huang, Fang Sheue
論文名稱: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依關稅法第337條調查程序之終止-以合意令所涉議題之探討為核心
Termination of Investigations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under Section 337 of the Tariff Act – Focus on the Consent Order Related Issues
指導教授: 范建得
Fan, Chien-Te
口試委員: 王煦棋
顏慧欣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關稅法第337條款Consent Order合意令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依據ITC網站公布的調查案件統計數字來看,涉及台灣公司的案件有逐年攀升的趨勢,由此可見在國際貿易市場競爭中,台灣的產業的競爭力已被列為國際關注的焦點,ITC訴訟對於台灣廠商而言已是一件不容小覷的重大案件。
    由於ITC訴訟的審理程序非常緊湊及快速,一般而言,案件從ITC決定受理調查日起約需15-18個月即可作成最終裁定,因此對於爭取產品上市時效的新興及高科技產業而言,ITC訴訟為一立即有效制裁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的重要機關。一旦涉案,除鉅額的訴訟費用外,也會對產品的銷售及公司聲譽造成一定的損失及影響,此些沈重壓力實非一般公司所能負擔,因此ITC訴訟程序近來常被大型企業或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利用以訴訟作為市場競爭的手段。
    一旦進入ITC調查程序後,由於訴訟的龐雜,動輒數百萬美元的律師費用並非一般廠商所能承受,因此如何儘早終結訴訟,為企業法務及律師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除了應戰到底外,與ITC簽訂合意令(consent Order)方式,可有效達到提前達成終止ITC調查程序的手段,因此本文擬對簽署合意令的利弊及其規範適用作探討及研究,以瞭解其效益及功能。


    詳細目錄 詳細目錄 2 圖表目錄 6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7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8 第一項 研究範圍 8 第二項 研究方法 8 第三節 本文架構 8 第二章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及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概述 9 第一節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9 第一項 職掌與功能 9 第二項 組織 12 第二節 關稅法第337條簡介 14 第一款 侵權行為存在 16 第二款 進口行為 16 第三款 須符合本土產業 (Domestic Industry)之要件 16 1. 經濟面 16 (A) 在工廠或設備方面有重大投資; 17 (B) 有雇用大量勞工或大量的資金投入;或 17 (C) 對於其投資有具體的利用行為。 17 2. 技術面 17 第三節 第337條款之審理程序 18 第一項 調查程序 18 第一款 程序開始 18 第二款 被告應訴 19 第三款 確立目標日期 (target date) 20 第四款 證據揭露 (Discovery) 20 第六款 總統覆審 (President review) 21 (作者自行製表) 22 第二項 暫時性救濟措施 22 第四節 違反關稅法第337條的制裁 23 第一項 排除命令 (Exclusion Order) 23 第一款 普遍排除命令(general exclusion order) 24 1. 案例介紹: Certai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and Component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 24 2. 小結 25 第二款 有限排除命令(limited exclusion order) 26 1. 案例介紹: Certain Personal Data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Related Software 26 2. 小結 27 第三款 有限排除命令是否包含下游產品 (downstream products) 27 第二項 停止及禁止銷售命令 (cease and desist order) 28 1. 案例介紹: Certain Inkjet Ink Suppli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28 2. 小結 29 第三項 小結 30 第五節 對於ITC 最終裁定之救濟 31 第一項 申請再審查 (Reconsideration) 31 第二項 上訴 32 第三章 ITC程序與聯邦地方法院程序之不同 33 第一節 程序方面 33 第一項 審理期間 33 第二項 管轄 34 第三項 程序的暫停 35 第二節 實體方面 35 第一項 法官之專業度 35 第二項 起訴之資格要件 36 第三項 審訊及判決 36 第四項 金錢補償 37 第五項 訴訟文件的公開 37 第三節 執行程序 38 第四節 救濟程序 38 第一項 反訴 38 第二項 上訴 38 第四章 終止ITC調查程序之手段與方法 41 第一節 和解 42 第一項 概述 42 第二項 系爭要件及案例分析 44 第一款:Moldable/Extrudable Polyetheresteramide Copolymers 44 第二款:Tennis Rackets 45 第三款:Certain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ie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ie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 45 第四款: 小結 46 第二節 簽署合意令 46 第一項 概述 46 第一款: 提起時機 46 第二款: 要件 47 第二項 系爭要件及案例分析 47 第一款:Certain Nut Jewelry and Parts thereof 47 第二款:Certain Minoxidil Powder, Salts and Compositions for use in Hair Treatments 48 第三款: 小結 49 第三節 合意令與當事人和解之差異 49 第一項 相同點 49 第二項 差異點 51 第四節 小節 52 第五章 合意令所涉法律爭議 53 第一節 合意令之運用 53 第二節 案例介紹與討論 54 第一項 54 Certain Digital Photo Frames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 Inv. No. 337-TA-807 54 第二項 56 Certain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ie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 Inv. No. 337-TA-792 56 第三項 合意令與有限排除命令的差別 60 第一款 概述 60 1. 受限制之對象不同: 60 2. 裁定之確定程序不同: 60 3. 均需經過公眾利益審查: 60 第二款 案例介紹 61 Certain Product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etin -Inv. No. 337-TA-568 61 說明及討論: 62 第三節 原告對於被告提起合意令申請之救濟 62 第一項 概述 62 第四節 違反合意令之執法程序 (Enforcement Proceeding) 64 第一項 概述 64 第二項 非正式執法程序 (Informal Enforcement Proceedings) 65 第三項 正式執法程序 (Formal Enforcement Proceedings) 65 第四項 法院執法程序 (Court Enforcement) 67 第五項 小結 68 第五節 違反合意令之處罰 68 第一項 概述 69 第二項 執法程序經判定違反之案例 69 案例一: In the Matter of Certain Ink Cartridg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Inv. No. 337–TA–565 69 案例二: Certain Agricultural Tractors Under 50 Power Take-Off Horsepower, Inv. No. 337-TA-380 7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台灣貿易調查管制機制之概述 73 第一項 組織及職掌 73 第一款 國際貿易局 73 第二款 貿易調查委員會 74 第二項 貿易管制 74 第三項 小節 76 第二節 對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訴訟之因應策略 76 第一項 內部作業 77 1. 預作準備 77 2. 集中爭點 77 3. 專業團隊 78 4. 爭取時間 78 5. 預算控管 78 第二項 攻防策略 79 1. 專利舉發 (re-examination) 79 2. 確認之訴 80 3. 迴避設計 80 第三節 關於簽署合意令之建議 80 第四節 結論 82 參考文獻 84 附錄A:§ 1337. Unfair practices in import trade 87 附錄B :案例 94 一、Inv. No. 337-TA-691 94 二、Inv. No. 337-TA-710 112 三、Inv. No. 337-TA-698 11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依筆劃排列)
    (一)專書
    1. 王本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訴訟實務》,<財團法人亞太智慧財產權發展基金會,2004年>。
    2. 陳郁婷; 王承守;周延鵬;鄧穎懋,《跨國專利侵權訴訟之管理》,<元照出版社>。
    3. 劉尚志、王敏銓、張宇樞、林明儀著,《美台專利訴訟實戰暨判決解析》,元照出版社。
    4. 張宇樞,《美國專利訴訟實務》,<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5. 賴源河,《貿易保護下之智慧財產權》,<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二)期刊
    1. 洪志勳,《臺灣液晶電視產業的專利訴訟策略--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為例》,<科技法律透析,17:3民94.03>,頁21-26。
    2. 陳家駿,《談我國科技業因應Patent Troll美國專利訴訟之法律策略--專利權濫用外一章》,<全國律師,12:10民97.10,頁27-42>。
    3. 馮浩庭,《美國專利訴訟程序之研究--現況、困境與美國國會之修法回應》,<智慧財產權,110 民97.02>,頁71-97。
    4. 馮震宇,《美國專利訴訟制度與程序要件》,<資訊法務透析,民84.08 >,頁22-35。
    5. 馮震宇;楊仲榮;鄧璜福;周裕華;李大元,《由美國關稅法337條款之專利控訴看台灣廠商的因應策略》,培訓科技背景跨領域高級人才計畫海外培訓成果發表會。
    6. 蔡東廷報告 ; 林雅玲整理,《美國專利訴訟及法制之實務問題探討》,<智慧財產權管理 31 民90.12>,頁12-17。
    7. 羅昌發,《論美國貿易法對智慧財產權之邊境保護-三三七條款之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一卷第一期,1994年>。

    (三)學位論文
    1. 邱靜誼「The Application of Federal Courts and the ITC in Patent L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Foxconn International, Inc. and Mediatek, Inc. Cases」,<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二、 英文部分(依筆劃排列)

    (一) 專書
    1. Donald Knox Duvall; Philip J. McCabe; John W. Bateman; Kenyon & Kenyon LLP, Action Befor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Under Section 337 of the Tariff Act of 1930, Thomson West (2007 Edition)

    (二)期刊
    1. Bryan A. Schwartz,Remedy And Bonding Law under Section 337: A Primer for the Patent Litigator,Federal Circuit Bar Journal (1999).
    2. Cecilia H. Gonzalez, Juliana M. Cofrancesco, Nikole R. Salata, The Parallel Universes Of The Usitc & The District Courts, Sedona Conference Journal (2009)
    3. Lisa Barons, Amending Section 337 To Obtain Gatt Consistency And Retain Border Protection, 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991).
    4. Peter S. Menell, G. Brian Busey, Ruffin Cordell, Mark G. Davis, Matthew D. Powers, Sturgis M. Sobin, Section 337 Patent Investigation Management Guide, Berkeley Center For Law & Technology (2010).
    5. Sapna Kumar,Expert Court, Expert Agency,U.C. Davis Law Review (June, 2011).

    (三)判決
    1. USITC Inv. No. 337-TA-186
    2. USITC Inv. No. 337-TA-258
    3. USITC Inv. No.337-TA-267.
    4. USITC Inv. No. 337-TA-312
    5. USITC Inv. No. 337-TA-358.
    6. USITC Inv. No. 337-TA-380 (1999年7月28日裁定)
    7. USITC Inv. No. 337-TA-424.
    8. USITC Pub. No. 3609, Inv. No. 337-TA-462 (2003年7月裁定)
    9. USITC Inv. No. 337-TA-565 (2009年8月17日裁定)
    10. USITC Inv. No. 337-TA-568 (2011年11月9日裁定)
    11. USITC Inv. No. 337-TA-602 (2009年1月19日裁定)
    12. USITC Inv. No. 337-TA-650 (2011年9月13日裁定)
    13. USITC Inv. No. 337-TA-691 (2011年1月11日裁定)
    14. USITC Inv. No. 337-TA-698 (2010年8月13日裁定)
    15. USITC Inv. No. 337-TA-710 (2011年12月19日裁定)
    16. USITC Inv. No. 337-TA-792 (2011年9月15日裁定)
    17. USITC Inv. No. 337-TA-807 (2012年5月21日裁定)
    18.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v. Rambus Inc., No. 00-CV-20905 (N.D. Cal. Mar. 10, 2009)
    19. 545 F.3d 1340 (Fed. Cir. 2008)
    20. Texas Instruments, Inc. v. U.S. Int’l Trade Comm’n, 988 F. 2d 1165 (Fed. Cir. 1993)
    21.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v.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2011 U.S. App. (Fed. Cir. Apr. 28,2011)

    三、網站
    1.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網站,http://usitc.gov/
    2. 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網站http://www.moeaitc.gov.tw/itcweb/webform/wfrmSite.aspx?pagestyle=1&programid=6
    3. http://ssrn.com/abstract=1603330
    4. http://www.itc337update.com
    5. http://www.itcblog.com/
    6. https://edis.usitc.gov/edis3-external/direct.svc
    7.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complaint/Order33_pclass_11_A208_itc80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