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鄧澤民
Teng, Tse-min
論文名稱: 有機金金屬催化順式雙烯醛、丙二烯、環氧丙炔醇及羰基丙炔分子環化反應之研究
Gold-catalyzed Cyclization of cis-2,4-Diene-1-als, Allenes, Epoxyproparyl Alcohols and Carbonyl Propynes
指導教授: 劉瑞雄
Liu, Rai-Shu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理學院 - 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35
中文關鍵詞: 催化反應環化反應環化加成反應合環反應序列式反應
外文關鍵詞: Gold, catalysis, cyclization, cycloaddition, annulation, cascad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工業及學術界多致力於節能減碳及綠色化學的研究。其中,催化反應具有下列優點:(1)反應條件溫和、(2)低能源消耗、(3)高立體位向選擇性、(4)高官能基容忍度、(5)高原子經濟效益及 (6)低環境污染,故長期以來都是合成化學重點研究領域。本研究論文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探討有機金金屬催化順式-2,4-雙烯-1-醛、縮醛或縮酮丙二烯、環氧丙炔醇、羰基丙炔及酮基丙二烯的環化反應。

    Chapter 1
    利用金金屬Ph3PAuSbF6催化順式-2,4-雙烯-1-醛進行環化反應,藉由去氧基和具有立體位向控制的1,4-加成反應,形成兩個碳-碳、碳-氫、碳-氧、碳-氮或碳-硫鍵,與雙親核基分子的環化加成反應則可快速建立複雜的環戊烯化合物。實驗室學長林忠誠博士並將此催化方法成功用於天然物Brazilane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Chapter 2
    我們發現縮醛或縮酮丙二烯在金金屬Ph3PAuSbF6催化下可以丙烯基三甲基矽烷對其進行1,4-加成反應;與2-取代丙烯基三甲基矽烷則會經由分子內碳環化/[3+3]-合環序列式反應,形成具有fluorene骨架的環化產物。多電子酚或環狀1,3-雙酮亦可應用此合成方法建構chromene骨架的多環化合物。此催化反應的價值在於能快速得到生物活性分子DK-002、天然物dichroanal B和taiwaniaquinol A-D的中心結構。

    Chapter 3
    以氯化金(AuCl)催化環氧丙炔醇進行環化異構化反應,得到具有methylene-dioxabicyclo[3.2.1]octane骨架的產物,另以三氯化金(AuCl3)進行催化時,則因路易士酸性較強,促使縮酮中間物開環,經由互變異化形成穩定的酮類。我們也嘗試將methylene-dioxabicyclo[3.2.1]octane分子做延伸應用:包括雙鍵的加成及親核開環反應,都有很好的成果。

    Chapter 4
    使用金金屬(t-Bu)2(o-biphenyl)PAuNTf2催化羰基丙炔和乙烯醚進行形式[4+2]-環化加成反應,得到具有oxabicyclo[3.3.1]nonadiene骨架的多環化合物。傳統有機合成方法在架橋碳產生雙鍵相當困難,本催化反應借助週邊官能基引導以提升反應中心的化學選擇性,在溫和條件便能製備高張力(highly strained)分子,是非常新穎的設計概念。

    Chapter 5
    延續第四部份的研究內容,以金金屬催化劑(t-Bu)2(o-biphenyl)PAuNTf2使酮基炔酯於反應中(in situ)經由1,3-醯氧基轉移(1,3-acyloxy shift)成為酮基丙二烯,再與烯醚進行分子間加成反應,形成具有oxabicyclo[2.2.2]octane骨架的雙環分子。這是第一個以酮基丙二烯形成benzopyrilium中間體的環化加成反應,其[4+2]-加成產物穩定可分離,並有優異的立體位向選擇性,在學術研究上是突破且創新的發現。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V 謝 誌 IX 發表著作 XI 目 錄 XII 圖 目 錄 XVI 表 目 錄 XIX 附錄目錄 XX 縮寫對照表 XXXVI 藥品中英文對照表 XXXVII 第一章 金金屬催化順式-2,4-雙烯-1-醛進行環化加成反應 第一節 緒論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2.1 納札羅夫環化反應 (Nazarov cyclization) 2 2.2 金金屬催化劑活化烯類分子進行親核加成反應 4 2.3 順式-2,4-雙烯-1-醛分子的環化反應 5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7 3.1 實驗動機與構想 7 3.2 反應條件最佳化 9 3.3 順式雙烯醛分子環化加成反應的親核基容忍度測試 11 3.4 含芳香環的烯醛分子進行1,4-加成反應 12 3.5 順式雙烯醛1,4-加成反應的機構探討 13 3.6 一鍋化反應 (one-pot reaction) 合成複雜多環化合物 14 第四節 結論 21 第五節 實驗部分 21 5.1 實驗操作通則 21 5.2 基質合成 23 5.3 金金屬催化順式雙烯醛環化加成反應之實驗操作 26 5.4 光譜資料 26 第六節 參考文獻 44 第二章 金金屬催化縮醛或縮酮丙二烯進行去烷氧基環化/[3+3]-合環序列式反應 第一節 緒論 47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8 2.1 路易士酸催化羰基丙二烯進行環化加成反應 48 2.2 普林斯反應 (Prins reaction) 50 2.3 具有1,1-dimethylfluorene 骨架的天然物全合成 52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54 3.1 實驗動機與構想 54 3.2 反應條件最佳化 55 3.3 縮醛或縮酮丙二烯與丙烯基三甲基矽烷的環化反應 56 3.4 縮醛或縮酮丙二烯與多電子酚和1,3-雙酮的環化反應 59 3.5 縮醛或縮酮丙二烯與丙烯基三甲基矽烷的反應機構探討 61 第四節 結論 62 第五節 實驗部份 62 5.1 實驗操作通則 62 5.2 基質合成 64 5.3 金金屬催化縮醛丙二烯環化加成反應之實驗操作 67 5.4 光譜資料 68 第六節 參考文獻 88 第三章 金金屬催化環氧丙炔醇進行環化異構化反應 第一節 緒論 9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92 2.1 金金屬催化炔醇的環化反應 92 2.2 金金屬催化炔醇進行兩次環化加成反應 92 2.3 金金屬催化環氧炔類的環化反應 94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95 3.1 實驗動機與構想 95 3.2 反應條件最佳化 96 3.3 氯化金催化環氧丙炔醇的環化異構化反應 97 3.4 三氯化金催化環氧丙炔醇的環化異構化反應 99 3.5 參鍵上取代基對催化反應的影響 99 3.6 環氧丙炔醇環化異構化的反應機構 100 3.7 雙環縮酮產物在合成上的應用 101 第四節 結論 102 第五節 實驗部份 103 5.1 實驗操作通則 103 5.2 基質合成 104 5.3 金金屬催化環氧丙炔醇環化異構化之實驗操作 107 5.4 光譜資料 108 第六節 參考文獻 119 第四章 金金屬催化羰基丙炔之氧環化/形式[4+2]-加成反應 第一節 緒論 120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21 2.1 過渡金屬催化羰基炔的環化加成反應 121 2.2 過渡金屬催化羰基炔進行[4+2]-環化加成反應 121 2.3 過渡金屬催化羰基炔衍生物進行[3+2]-環化加成反應 124 2.4 具有oxabicyclo[3.3.1]nonadiene 骨架的高環張力分子 127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127 3.1 實驗動機與構想 127 3.2 反應條件最佳化 128 3.3 羰基丙炔與乙烯醚的形式[4+2]-環化加成反應 129 3.4 羰基丙炔甲基醚與乙烯醚的環化加成反應 132 3.5 羰基丙炔與乙烯醚的環化加成反應機構 132 第四節 結論 133 第五節 實驗部份 134 5.1 實驗操作通則 134 5.2 基質合成 135 5.3 金金屬催化羰基丙炔環化加成反應之實驗操作 136 5.4 光譜資料 136 第六節 參考文獻 154 第五章 金金屬催化酮基丙二烯進行具有立體位向選擇之氧環化/[4+2]-加成序列式反應 第一節 緒論 156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57 2.1 過渡金屬催化醯氧基轉移 (acyloxy shift) 反應 157 2.2 利用醯氧基轉移 (acyloxy shift) 進行環化反應 158 2.3 過渡金屬與丙二烯鍵結的偶極特性 163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164 3.1 實驗動機與構想 164 3.2 反應條件最佳化 165 3.3 酮基丙二烯與乙烯醚進行[4+2]-環化加成反應 167 3.4 酮基丙二烯與含取代基烯醚進行[4+2]-環化加成反應 168 3.5 醛基丙二烯在最佳催化條件下的表現 170 3.6 酮基丙二烯與烯醚進行環化加成的反應機構 171 3.7 環化加成產物的延伸應用 172 第四節 結論 173 第五節 實驗部份 173 5.1 實驗操作通則 173 5.2 基質合成 174 5.3 金金屬催化酮基丙二烯環化加成反應之實驗操作 175 5.4 光譜資料 176 第六節 參考文獻 206 圖 目 錄 圖一 納札羅夫環化反應 (Nazarov cyclization) 之反應機構 2 圖二 納札羅夫環化反應 (Nazarov cyclization) 之應用 3 圖三 中斷式納札羅夫環化反應 (interrupted Nazarov cyclization) 3 圖四 納札羅夫環化反應在天然物Trichodiene 合成上的應用 4 圖五 鈀金屬催化1,3-雙烯分子的1,4-加成反應 4 圖六 金金屬催化單烯類分子的親核加成反應 4 圖七 金金屬催化1,3-雙烯分子進行氫氨化反應 5 圖八 順式-2,4-雙烯-1-醛的可逆性6π-電環反應 5 圖九 順式雙烯醛架構運用在天然物Saudin 的合成 6 圖十 利用oxa-6π-電環反應合成天然物Microphyllaquinone 6 圖十一 順式-2,4-雙烯-1-醛分子的催化反應機構探討 7 圖十二 二氯化鉑催化環狀及非環狀順式-2,4-雙烯-1-醛 8 圖十三 二氯化鉑催化非環狀順式-2,4-雙烯-1-醛之反應機構探討 8 圖十四 順式雙烯醛與丙烯基三甲基矽烷進行1,4-加成反應之機構 14 圖十五 順式雙烯醛與丙烯醇或雙醇化合物的反應途徑 16 圖十六 順式雙烯醛與酚類衍生物進行環化反應的機構探討 18 圖十七 順式雙烯醛與酚類衍生物的環化產物結構鑑定 18 圖十八 順式雙烯醛與烯類化合物進行環化加成反應之路徑探討 20 圖十九 基質 I-1a-c 的製備方法 23 圖二十 具有不同官能基的順式雙烯醛化合物 26 圖二十一 鎳金屬催化丙二烯醛進行親核加成反應 48 圖二十二 利用鎳金屬環化反應合成天然物(+)-testudinariol A 49 圖二十三 路易士酸催化羰基丙二烯進行環化加成反應及其應用 49 圖二十四 路易士酸催化縮醛丙二烯進行環化加成反應 50 圖二十五 四氯化錫催化 pinacol-type 的普林斯反應 50 圖二十六 三氟化硼催化的普林斯反應 51 圖二十七 以普林斯反應快速建構多個立體位向中心的雙環化合物 51 圖二十八 金金屬催化烯炔酮化合物進行普林斯反應 52 圖二十九 以納札羅夫反應合成taiwaniaquinoid 系列化合物 53 圖三十 以Heck 反應合成taiwaniaquinoid 系列化合物 53 圖三十一 骨牌式Friedel-Crafts 醯化/烷化反應合成taiwaniaquinoid 53 圖三十二 縮醛丙二烯進行序列式環化加成反應的概念 54 圖三十三 丙二烯取代基對矽烷II-3b 環化反應的容忍度測試 59 圖三十四 多電子酚與環狀1,3-雙酮的親核端 59 圖三十五 縮醛或縮酮丙二烯與丙烯基三甲基矽烷的反應機構 61 圖三十六 縮醛丙二烯基質II-1a 的製備流程 64 圖三十七 矽烷II-3b 的製備流程 66 圖三十八 矽烷II-3d 的製備流程 67 圖三十九 金金屬催化炔醇進行分子內環化反應 92 圖四十 金金屬催化炔雙醇進行兩次環化加成反應 93 圖四十一 金金屬/質子酸系統催化炔醇的環化加成反應 93 圖四十二 鉑或金金屬催化丙烯基炔醇的環化加成反應 94 圖四十三 三氯化金催化環氧炔類的環化反應 94 圖四十四 金金屬催化環氧炔類進行兩次環化加成反應 95 圖四十五 實驗室近期成果與本部份的研究構想 95 圖四十六 雙環縮酮III-2a 以三氯化金催化得到酮類III-3a 97 圖四十七 環氧丙炔醇環化異構化的反應機構探討 101 圖四十八 雙環縮酮III-2a 在合成上的應用 102 圖四十九 環氧丙炔醇III-1a 的合成方法 104 圖五十 過渡金屬催化羰基炔進行環化加成反應 121 圖五十一 金金屬催化羰基炔與炔類的 [4+2]-環化加成反應 122 圖五十二 路易士酸催化羰基炔進行 [4+2]-環化加成反應 122 圖五十三 金金屬催化鄰-炔苯甲醛與烯醇的 [4+2]-環化加成反應 122 圖五十四 鉑金屬催化鄰-炔苯甲醛與丙烯醇的 [4+2]-環化加成反應 123 圖五十五 碘陽離子催化鄰-炔苯甲醛的加成反應 123 圖五十六 鎢金屬催化羰基末端炔進行 [3+2]-環化加成反應 124 圖五十七 鉑金屬催化鄰-炔酯或鄰-炔酮的 [3+2]-環化加成反應 125 圖五十八 過渡金屬催化烯炔苯甲醛進行 [3+2]-環化加成反應 125 圖五十九 銀金屬催化炔亞胺的 [3+2]-環化加成反應 126 圖六十 本實驗室在鄰-炔苯甲醛 [3+2]-環化反應的相關研究 126 圖六十一 高環張力錫化物的合成 127 圖六十二 羰基炔的加成反應特性及羰基丙炔酯的研究構想 128 圖六十三 以IV-4 的X 光單晶繞射證明加成產物IV-2a 結構 130 圖六十四 氫取代羰基丙炔的加成反應 131 圖六十五 羰基丙炔甲基醚與乙烯醚的環化加成反應 132 圖六十六 羰基丙炔與乙烯醚的環化加成反應機構 133 圖六十七 羰基丙炔IV-1b 的合成方法 135 圖六十八 過渡金屬催化炔酯進行醯氧基轉移反應 157 圖六十九 過渡金屬催化1,3-醯氧基轉移進行環化反應 158 圖七十 金金屬催化芳香環炔酯類的環化反應 159 圖七十一 金金屬催化烯炔酯類進行納札羅夫環化反應 159 圖七十二 金金屬催化1,5-烯炔酯類的環化反應 160 圖七十三 銀金屬催化二炔酯類的環化反應 160 圖七十四 金金屬催化1,4-烯炔酯類的環化反應 161 圖七十五 金或鉑金屬催化1,5-烯炔酯類的環化反應 161 圖七十六 金金屬催化炔酯與烯類的分子內或分子間環化反應 162 圖七十七 金金屬催化炔酯類經由1,2-醯氧基轉移的環化反應 162 圖七十八 金屬與丙二烯鍵結的偶極特性 163 圖七十九 金或鉑金屬活化丙二烯分子環化加成反應的實例 164 圖八十 羰基炔的加成反應特性及羰基丙二烯的研究構想 165 圖八十一 環化加成產物V-4bB 的晶體結構 168 圖八十二 醛基丙二烯在最佳催化條件下的表現及其反應機構 171 圖八十三 酮基丙二烯與烯醚進行環化加成的反應機構 172 圖八十四 環化加成產物的延伸應用 172 圖八十五 酮基炔酯V-1a 的合成方法 174 表 目 錄 表一 以丙烯基三甲基矽烷作為親核基進行反應條件最佳化測試10 表二 順式雙烯醛與碳基、氫基及氧基親核試劑的1,4-加成反應 11 表三 芳香環順式雙烯醛與各種親核基進行環化加成反應 13 表四 順式雙烯醛與丙烯醇分子的環化加成反應 15 表五 順式雙烯醛與雙醇化合物的環化加成反應 16 表六 順式雙烯醛與酚類衍生物的環化加成反應 17 表七 順式雙烯醛與烯類化合物的環化加成反應 20 表八 以親核基丙烯基三甲基矽烷進行反應條件最佳化測試 55 表九 縮醛丙二烯與丙烯基三甲基矽烷的[3+3]-環化反應 57 表十 縮酮丙二烯與丙烯基三甲基矽烷的[3+3]-環化反應 58 表十一 基質與多電子酚或環狀1,3-雙酮的環化加成反應 60 表十二 環氧丙炔醇III-1a進行催化劑測試的結果 97 表十三 氯化金催化環氧丙炔醇的環化異構化反應 98 表十四 三氯化金催化環氧丙炔醇的環化異構化反應 99 表十五 環氧丙炔醇參鍵上取代基的容忍度測試 100 表十六 以乙基乙烯醚作為親偶極分子進行反應條件最佳化測試 129 表十七 羰基丙炔與乙烯醚進行形式[4+2]-環化加成反應 131 表十八 正丁基乙烯醚作為親偶極分子進行反應條件最佳化測試 166 表十九 酮基丙二烯與乙烯醚進行[4+2]-環化加成反應 167 表二十 酮基丙二烯與含取代基烯醚進行[4+2]-環化加成反應 169 附錄目錄 化合物I-1a 的1H-NMR 光譜圖 208 化合物I-1a 的13C-NMR 光譜圖 209 化合物I-1b 的1H-NMR 光譜圖 210 化合物I-1b 的13C-NMR 光譜圖 211 化合物I-1c 的1H-NMR 光譜圖 212 化合物I-1c 的13C-NMR 光譜圖 213 化合物I-1d 的1H-NMR 光譜圖 214 化合物I-1d 的13C-NMR 光譜圖 215 化合物I-1e 的1H-NMR 光譜圖 216 化合物I-1e 的13C-NMR 光譜圖 217 化合物I-1f 的1H-NMR 光譜圖 218 化合物I-1f 的13C-NMR 光譜圖 219 化合物I-1g 的1H-NMR 光譜圖 220 化合物I-1g 的13C-NMR 光譜圖 221 化合物I-1h 的1H-NMR 光譜圖 222 化合物I-1h 的13C-NMR 光譜圖 223 化合物I-2a 的1H-NMR 光譜圖 224 化合物I-2a 的13C-NMR 光譜圖 225 化合物I-2b 的1H-NMR 光譜圖 226 化合物I-2b 的13C-NMR 光譜圖 227 化合物I-2c 的1H-NMR 光譜圖 228 化合物I-2c 的13C-NMR 光譜圖 229 化合物I-2d 的1H-NMR 光譜圖 230 化合物I-2d 的13C-NMR 光譜圖 231 化合物I-2e 的1H-NMR 光譜圖 232 化合物I-2e 的13C-NMR 光譜圖 233 化合物I-2f 的1H-NMR 光譜圖 234 化合物I-2f 的13C-NMR 光譜圖 235 化合物I-2g 的1H-NMR 光譜圖 236 化合物I-2g 的13C-NMR 光譜圖 237 化合物I-2h 的1H-NMR 光譜圖 238 化合物I-2h 的13C-NMR 光譜圖 239 化合物I-2i 的1H-NMR 光譜圖 240 化合物I-2i 的13C-NMR 光譜圖 241 化合物I-2j 的1H-NMR 光譜圖 242 化合物I-2j 的13C-NMR 光譜圖 243 化合物I-2k 的1H-NMR 光譜圖 244 化合物I-2k 的13C-NMR 光譜圖 245 化合物I-2l 的1H-NMR 光譜圖 246 化合物I-2l 的13C-NMR 光譜圖 247 化合物I-3a 的1H-NMR 光譜圖 248 化合物I-3a 的13C-NMR 光譜圖 249 化合物I-3b 的1H-NMR 光譜圖 250 化合物I-3b 的13C-NMR 光譜圖 251 化合物I-3c 的1H-NMR 光譜圖 252 化合物I-3c 的13C-NMR 光譜圖 253 化合物I-3d 的1H-NMR 光譜圖 254 化合物I-3d 的13C-NMR 光譜圖 255 化合物I-3d/I-3e 的1H-NMR 光譜圖 256 化合物I-3d/I-3e 的13C-NMR 光譜圖 257 化合物I-3f-cis 的1H-NMR 光譜圖 258 化合物I-3f-cis 的13C-NMR 光譜圖 259 化合物I-3f-trans 的1H-NMR 光譜圖 260 化合物I-3f-trans 的13C-NMR 光譜圖 261 化合物I-3g 的1H-NMR 光譜圖 262 化合物I-3g 的13C-NMR 光譜圖 263 化合物I-3h 的1H-NMR 光譜圖 264 化合物I-3h 的13C-NMR 光譜圖 265 化合物I-3i 的1H-NMR 光譜圖 266 化合物I-3i 的13C-NMR 光譜圖 267 化合物I-4a 的1H-NMR 光譜圖 268 化合物I-4a 的13C-NMR 光譜圖 269 化合物I-4b 的1H-NMR 光譜圖 270 化合物I-4b 的13C-NMR 光譜圖 271 化合物I-4c 的1H-NMR 光譜圖 272 化合物I-4c 的13C-NMR 光譜圖 273 化合物I-5a 的1H-NMR 光譜圖 274 化合物I-5a 的13C-NMR 光譜圖 275 化合物I-5b 的1H-NMR 光譜圖 276 化合物I-5b 的13C-NMR 光譜圖 277 化合物I-5c 的1H-NMR 光譜圖 278 化合物I-5c 的13C-NMR 光譜圖 279 化合物I-5d 的1H-NMR 光譜圖 280 化合物I-5d 的13C-NMR 光譜圖 281 化合物I-6a 的1H-NMR 光譜圖 282 化合物I-6a 的13C-NMR 光譜圖 283 化合物I-6b 的1H-NMR 光譜圖 284 化合物I-6b 的13C-NMR 光譜圖 285 化合物I-6c 的1H-NMR 光譜圖 286 化合物I-6c 的13C-NMR 光譜圖 287 化合物I-6d 的1H-NMR 光譜圖 288 化合物I-6d 的13C-NMR 光譜圖 289 化合物I-7a 的1H-NMR 光譜圖 290 化合物I-7a 的13C-NMR 光譜圖 291 化合物I-7b 的1H-NMR 光譜圖 292 化合物I-7b 的13C-NMR 光譜圖 293 化合物I-7b 的1H-NOE 光譜圖 294 化合物I-7b 的1H-NOE 光譜圖 295 化合物I-7b 的1H-NOE 光譜圖 296 化合物I-7b 的1H-NOE 光譜圖 297 化合物I-7b 的1H-NOE 光譜圖 298 化合物I-2c 的HPLC 光譜圖 299 化合物I-2c 的HPLC 光譜圖 300 化合物I-2c 的HPLC 光譜圖 301 化合物II-1a 的1H-NMR 光譜圖 302 化合物II-1a 的13C-NMR 光譜圖 303 化合物13C-II-1a 的13C-NMR 光譜圖 304 化合物13C-II-1a 的13C-NMR 光譜圖 305 化合物II-1b 的1H-NMR 光譜圖 306 化合物II-1b 的13C-NMR 光譜圖 307 化合物II-1c 的1H-NMR 光譜圖 308 化合物II-1c 的13C-NMR 光譜圖 309 化合物II-1d 的1H-NMR 光譜圖 310 化合物II-1d 的13C-NMR 光譜圖 311 化合物II-1e 的1H-NMR 光譜圖 312 化合物II-1e 的13C-NMR 光譜圖 313 化合物II-1f 的1H-NMR 光譜圖 314 化合物II-1f 的13C-NMR 光譜圖 315 化合物II-1g 的1H-NMR 光譜圖 316 化合物II-1g 的13C-NMR 光譜圖 317 化合物II-2 的1H-NMR 光譜圖 318 化合物II-2 的13C-NMR 光譜圖 319 化合物II-2 的GC 光譜圖 320 化合物II-3c 的1H-NMR 光譜圖 321 化合物II-3c 的13C-NMR 光譜圖 322 化合物II-3d 的1H-NMR 光譜圖 323 化合物II-3d 的13C-NMR 光譜圖 324 化合物II-3e 的1H-NMR 光譜圖 325 化合物II-3e 的13C-NMR 光譜圖 326 化合物II-3f 的1H-NMR 光譜圖 327 化合物II-3f 的13C-NMR 光譜圖 328 化合物II-3g 的1H-NMR 光譜圖 329 化合物II-3g 的13C-NMR 光譜圖 330 化合物II-4a 的1H-NMR 光譜圖 331 化合物II-4a 的13C-NMR 光譜圖 332 化合物II-4b 的1H-NMR 光譜圖 333 化合物II-4b 的13C-NMR 光譜圖 334 化合物13C-II-4b 的13C-NMR 光譜圖 335 化合物13C-II-4b 與II-4b 的13C-NMR 光譜比較 336 化合物II-4b 的1H-NOE 光譜圖 337 化合物II-4b 的1H-NOE 光譜圖 338 化合物II-4b 的1H-NOE 光譜圖 339 化合物II-4b 的1H-NOE 光譜圖 340 化合物II-5-major 的1H-NMR 光譜圖 341 化合物II-5-major 的13C-NMR 光譜圖 342 化合物II-5-minor 的1H-NMR 光譜圖 343 化合物II-5-minor 的13C-NMR 光譜圖 344 化合物II-5-minor 的1H-NOE 光譜圖 345 化合物II-5-minor 的1H-NOE 光譜圖 346 化合物II-5-minor 的1H-NOE 光譜圖 347 化合物II-5-minor 的1H-NOE 光譜圖 348 化合物II-5-minor 的1H-NOE 光譜圖 349 化合物II-5-minor 的1H-NOE 光譜圖 350 化合物II-6a/b 的1H-NMR 光譜圖 351 化合物II-6a/b 的13C-NMR 光譜圖 352 化合物II-7 的1H-NMR 光譜圖 353 化合物II-7 的13C-NMR 光譜圖 354 化合物II-7 的1H-NOE 光譜圖 355 化合物II-7 的1H-NOE 光譜圖 356 化合物II-7 的1H-NOE 光譜圖 357 化合物II-7 的1H-NOE 光譜圖 358 化合物II-8 的1H-NMR 光譜圖 359 化合物II-8 的13C-NMR 光譜圖 360 化合物II-8 的1H-NOE 光譜圖 361 化合物II-8 的1H-NOE 光譜圖 362 化合物II-8 的1H-NOE 光譜圖 363 化合物II-9 的1H-NMR 光譜圖 364 化合物II-9 的13C-NMR 光譜圖 365 化合物II-9 的1H-NOE 光譜圖 366 化合物II-9 的1H-NOE 光譜圖 367 化合物II-9 的1H-NOE 光譜圖 368 化合物II-10 的1H-NMR 光譜圖 369 化合物II-10 的13C-NMR 光譜圖 370 化合物II-10 的1H-NOE 光譜圖 371 化合物II-10 的1H-NOE 光譜圖 372 化合物II-10 的1H-NOE 光譜圖 373 化合物II-10 的1H-NOE 光譜圖 374 化合物II-10 的1H-NOE 光譜圖 375 化合物II-11 的1H-NMR 光譜圖 376 化合物II-11 的13C-NMR 光譜圖 377 化合物II-12a/b 的1H-NMR 光譜圖 378 化合物II-12a/b 的13C-NMR 光譜圖 379 化合物II-13a 的1H-NMR 光譜圖 380 化合物II-13a 的13C-NMR 光譜圖 381 化合物II-13b 的1H-NMR 光譜圖 382 化合物II-13b 的13C-NMR 光譜圖 383 化合物II-14a 的1H-NMR 光譜圖 384 化合物II-14a 的13C-NMR 光譜圖 385 化合物II-14b 的1H-NMR 光譜圖 386 化合物II-14b 的13C-NMR 光譜圖 387 化合物II-15 的1H-NMR 光譜圖 388 化合物II-15 的13C-NMR 光譜圖 389 化合物II-16a 的1H-NMR 光譜圖 390 化合物II-16a 的13C-NMR 光譜圖 391 化合物II-16a 的1H-NOE 光譜圖 392 化合物II-16a 的1H-NOE 光譜圖 393 化合物II-16a 的1H-NOE 光譜圖 394 化合物II-16a 的1H-NOE 光譜圖 395 化合物II-16b 的1H-NMR 光譜圖 396 化合物II-16b 的13C-NMR 光譜圖 397 化合物II-16b 的1H-NOE 光譜圖 398 化合物II-16b 的1H-NOE 光譜圖 399 化合物II-16b 的1H-NOE 光譜圖 400 化合物II-16b 的1H-NOE 光譜圖 401 化合物II-17a 的1H-NMR 光譜圖 402 化合物II-17a 的13C-NMR 光譜圖 403 化合物II-17b 的1H-NMR 光譜圖 404 化合物II-17b 的13C-NMR 光譜圖 405 化合物II-18b 的1H-NMR 光譜圖 406 化合物II-18b 的13C-NMR 光譜圖 407 化合物II-18b 的1H-NOE 光譜圖 408 化合物II-18b 的1H-NOE 光譜圖 409 化合物II-18b 的1H-NOE 光譜圖 410 化合物II-18b 的1H-NOE 光譜圖 411 化合物II-18b 的1H-NOE 光譜圖 412 化合物II-20a 的1H-NMR 光譜圖 413 化合物II-20a 的13C-NMR 光譜圖 414 化合物II-20b 的1H-NMR 光譜圖 415 化合物II-20b 的13C-NMR 光譜圖 416 化合物II-20c 的1H-NMR 光譜圖 417 化合物II-20c 的13C-NMR 光譜圖 418 化合物II-20d 的1H-NMR 光譜圖 419 化合物II-20d 的13C-NMR 光譜圖 420 化合物II-21 的1H-NMR 光譜圖 421 化合物II-21 的13C-NMR 光譜圖 422 化合物II-22 的1H-NMR 光譜圖 423 化合物II-22 的13C-NMR 光譜圖 424 化合物III-1a 的1H-NMR 光譜圖 425 化合物III-1a 的13C-NMR 光譜圖 426 化合物III-1b 的1H-NMR 光譜圖 427 化合物III-1b 的13C-NMR 光譜圖 428 化合物III-1c 的1H-NMR 光譜圖 429 化合物III-1c 的13C-NMR 光譜圖 430 化合物III-1d 的1H-NMR 光譜圖 431 化合物III-1d 的13C-NMR 光譜圖 432 化合物III-1e 的1H-NMR 光譜圖 433 化合物III-1e 的13C-NMR 光譜圖 434 化合物III-1f 的1H-NMR 光譜圖 435 化合物III-1f 的13C-NMR 光譜圖 436 化合物III-1g 的1H-NMR 光譜圖 437 化合物III-1g 的13C-NMR 光譜圖 438 化合物III-1h 的1H-NMR 光譜圖 439 化合物III-1h 的13C-NMR 光譜圖 440 化合物III-1i 的1H-NMR 光譜圖 441 化合物III-1i 的13C-NMR 光譜圖 442 化合物III-2a 的1H-NMR 光譜圖 443 化合物III-2a 的13C-NMR 光譜圖 444 化合物III-2b 的1H-NMR 光譜圖 445 化合物III-2b 的13C-NMR 光譜圖 446 化合物III-2c 的1H-NMR 光譜圖 447 化合物III-2c 的13C-NMR 光譜圖 448 化合物III-2e 的1H-NMR 光譜圖 449 化合物III-2e 的13C-NMR 光譜圖 450 化合物III-3a 的1H-NMR 光譜圖 451 化合物III-3a 的13C-NMR 光譜圖 452 化合物III-3b 的1H-NMR 光譜圖 453 化合物III-3b 的13C-NMR 光譜圖 454 化合物III-3c 的1H-NMR 光譜圖 455 化合物III-3c 的13C-NMR 光譜圖 456 化合物III-3d 的1H-NMR 光譜圖 457 化合物III-3d 的13C-NMR 光譜圖 458 化合物III-3e 的1H-NMR 光譜圖 459 化合物III-3e 的13C-NMR 光譜圖 460 化合物III-3f 的1H-NMR 光譜圖 461 化合物III-3f 的13C-NMR 光譜圖 462 化合物III-4 的1H-NMR 光譜圖 463 化合物III-4 的13C-NMR 光譜圖 464 化合物III-5 的1H-NMR 光譜圖 465 化合物III-5 的13C-NMR 光譜圖 466 化合物III-6 的1H-NMR 光譜圖 467 化合物III-6 的13C-NMR 光譜圖 468 化合物III-6 的1H-NOE 光譜圖 469 化合物III-6 的1H-NOE 光譜圖 470 化合物III-6 的1H-NOE 光譜圖 471 化合物III-6 的1H-NOE 光譜圖 472 化合物III-6 的1H-NOE 光譜圖 473 化合物III-6 的1H-NOE 光譜圖 474 化合物III-7 的1H-NMR 光譜圖 475 化合物III-7 的13C-NMR 光譜圖 476 化合物III-7 的1H-NOE 光譜圖 477 化合物III-7 的1H-NOE 光譜圖 478 化合物III-8 的1H-NMR 光譜圖 479 化合物III-8 的13C-NMR 光譜圖 480 化合物III-8 的1H-NOE 光譜圖 481 化合物IV-1a 的1H-NMR 光譜圖 482 化合物IV-1a 的13C-NMR 光譜圖 483 化合物IV-1b 的1H-NMR 光譜圖 484 化合物IV-1b 的13C-NMR 光譜圖 485 化合物IV-1c 的1H-NMR 光譜圖 486 化合物IV-1c 的13C-NMR 光譜圖 487 化合物IV-1d 的1H-NMR 光譜圖 488 化合物IV-1d 的13C-NMR 光譜圖 489 化合物IV-1e 的1H-NMR 光譜圖 490 化合物IV-1e 的13C-NMR 光譜圖 491 化合物IV-1f 的1H-NMR 光譜圖 492 化合物IV-1f 的13C-NMR 光譜圖 493 化合物IV-1g 的1H-NMR 光譜圖 494 化合物IV-1g 的13C-NMR 光譜圖 495 化合物IV-2a 的1H-NMR 光譜圖 496 化合物IV-2a 的13C-NMR 光譜圖 497 化合物IV-2b 的1H-NMR 光譜圖 498 化合物IV-2b 的13C-NMR 光譜圖 499 化合物IV-2c 的1H-NMR 光譜圖 500 化合物IV-2c 的13C-NMR 光譜圖 501 化合物IV-2d 的1H-NMR 光譜圖 502 化合物IV-2d 的13C-NMR 光譜圖 503 化合物IV-2e 的1H-NMR 光譜圖 504 化合物IV-2e 的13C-NMR 光譜圖 505 化合物IV-2f 的1H-NMR 光譜圖 506 化合物IV-2f 的13C-NMR 光譜圖 507 化合物IV-3a 的1H-NMR 光譜圖 508 化合物IV-3a 的13C-NMR 光譜圖 509 化合物IV-3b 的1H-NMR 光譜圖 510 化合物IV-3b 的13C-NMR 光譜圖 511 化合物IV-3c 的1H-NMR 光譜圖 512 化合物IV-3c 的13C-NMR 光譜圖 513 化合物IV-3e 的1H-NMR 光譜圖 514 化合物IV-3e 的13C-NMR 光譜圖 515 化合物IV-3f 的1H-NMR 光譜圖 516 化合物IV-3f 的13C-NMR 光譜圖 517 化合物IV-4 的1H-NMR 光譜圖 518 化合物IV-4 的13C-NMR 光譜圖 519 化合物IV-5 的1H-NMR 光譜圖 520 化合物IV-5 的13C-NMR 光譜圖 521 化合物IV-6 的1H-NMR 光譜圖 522 化合物IV-6 的13C-NMR 光譜圖 523 化合物IV-7 的1H-NMR 光譜圖 524 化合物IV-7 的13C-NMR 光譜圖 525 化合物IV-7 的HMQC 光譜圖 526 化合物IV-7 的1H-NOE 光譜圖 527 化合物IV-7 的1H-NOE 光譜圖 528 化合物IV-7 的1H-NOE 光譜圖 529 化合物IV-7 的1H-NOE 光譜圖 530 化合物IV-7 的1H-NOE 光譜圖 531 化合物IV-7 的1H-NOE 光譜圖 532 化合物IV-7 的1H-NOE 光譜圖 533 化合物V-1a 的1H-NMR 光譜圖 534 化合物V-1a 的13C-NMR 光譜圖 535 化合物V-1b 的1H-NMR 光譜圖 536 化合物V-1b 的13C-NMR 光譜圖 537 化合物V-1c 的1H-NMR 光譜圖 538 化合物V-1c 的13C-NMR 光譜圖 539 化合物V-1d 的1H-NMR 光譜圖 540 化合物V-1d 的13C-NMR 光譜圖 541 化合物V-1e 的1H-NMR 光譜圖 542 化合物V-1e 的13C-NMR 光譜圖 543 化合物V-1f 的1H-NMR 光譜圖 544 化合物V-1f 的13C-NMR 光譜圖 545 化合物V-1g 的1H-NMR 光譜圖 546 化合物V-1g 的13C-NMR 光譜圖 547 化合物V-1h 的1H-NMR 光譜圖 548 化合物V-1h 的13C-NMR 光譜圖 549 化合物V-1i 的1H-NMR 光譜圖 550 化合物V-1i 的13C-NMR 光譜圖 551 化合物V-1j 的1H-NMR 光譜圖 552 化合物V-1j 的13C-NMR 光譜圖 553 化合物V-1k 的1H-NMR 光譜圖 554 化合物V-1k 的13C-NMR 光譜圖 555 化合物V-1l 的1H-NMR 光譜圖 556 化合物V-1l 的13C-NMR 光譜圖 557 化合物V-2a 的1H-NMR 光譜圖 558 化合物V-2a 的13C-NMR 光譜圖 559 化合物V-3aA 的1H-NMR 光譜圖 560 化合物V-3aA 的13C-NMR 光譜圖 561 化合物V-3aB 的1H-NMR 光譜圖 562 化合物V-3aB 的13C-NMR 光譜圖 563 化合物V-3bA 的1H-NMR 光譜圖 564 化合物V-3bA 的13C-NMR 光譜圖 565 化合物V-3bB 的1H-NMR 光譜圖 566 化合物V-3bB 的13C-NMR 光譜圖 567 化合物V-3cB 的1H-NMR 光譜圖 568 化合物V-3cB 的13C-NMR 光譜圖 569 化合物V-3eB 的1H-NMR 光譜圖 570 化合物V-3eB 的13C-NMR 光譜圖 571 化合物V-4aB 的1H-NMR 光譜圖 572 化合物V-4aB 的13C-NMR 光譜圖 573 化合物V-4bA 的1H-NMR 光譜圖 574 化合物V-4bA 的13C-NMR 光譜圖 575 化合物V-4bB 的1H-NMR 光譜圖 576 化合物V-4bB 的13C-NMR 光譜圖 577 化合物V-4cB 的1H-NMR 光譜圖 578 化合物V-4cB 的13C-NMR 光譜圖 579 化合物V-5b 的1H-NMR 光譜圖 580 化合物V-5b 的13C-NMR 光譜圖 581 化合物V-5d 的1H-NMR 光譜圖 582 化合物V-5d 的13C-NMR 光譜圖 583 化合物V-6b 的1H-NMR 光譜圖 584 化合物V-6b 的13C-NMR 光譜圖 585 化合物V-6b 的1H-NOE 光譜圖 586 化合物V-6b 的1H-NOE 光譜圖 587 化合物V-6b 的1H-NOE 光譜圖 588 化合物V-6b 的1H-NOE 光譜圖 589 化合物V-6d 的1H-NMR 光譜圖 590 化合物V-6d 的13C-NMR 光譜圖 591 化合物V-7aB 的1H-NMR 光譜圖 592 化合物V-7aB 的13C-NMR 光譜圖 593 化合物V-7cB 的1H-NMR 光譜圖 594 化合物V-7cB 的13C-NMR 光譜圖 595 化合物V-7eB 的1H-NMR 光譜圖 596 化合物V-7eB 的13C-NMR 光譜圖 597 化合物V-7fB 的1H-NMR 光譜圖 598 化合物V-7fB 的13C-NMR 光譜圖 599 化合物V-7gB 的1H-NMR 光譜圖 600 化合物V-7gB 的13C-NMR 光譜圖 601 化合物V-7hB 的1H-NMR 光譜圖 602 化合物V-7hB 的13C-NMR 光譜圖 603 化合物V-7iB 的1H-NMR 光譜圖 604 化合物V-7iB 的13C-NMR 光譜圖 605 化合物V-7jB 的1H-NMR 光譜圖 606 化合物V-7jB 的13C-NMR 光譜圖 607 化合物V-7kB 的1H-NMR 光譜圖 608 化合物V-7kB 的13C-NMR 光譜圖 609 化合物V-7lB 的1H-NMR 光譜圖 610 化合物V-7lB 的13C-NMR 光譜圖 611 化合物V-8a 的1H-NMR 光譜圖 612 化合物V-8a 的13C-NMR 光譜圖 613 化合物V-8b 的1H-NMR 光譜圖 614 化合物V-8b 的13C-NMR 光譜圖 615 化合物V-8d 的1H-NMR 光譜圖 616 化合物V-8d 的13C-NMR 光譜圖 617 化合物V-8d 的1H-NOE 光譜圖 618 化合物V-8d 的1H-NOE 光譜圖 619 化合物V-8d 的1H-NOE 光譜圖 620 化合物V-8d 的1H-NOE 光譜圖 621 化合物V-9b 的1H-NMR 光譜圖 622 化合物V-9b 的13C-NMR 光譜圖 623 化合物V-9d 的1H-NMR 光譜圖 624 化合物V-9d 的13C-NMR 光譜圖 625 化合物V-10b 的1H-NMR 光譜圖 626 化合物V-10b 的13C-NMR 光譜圖 627 化合物V-11 的1H-NMR 光譜圖 628 化合物V-11 的13C-NMR 光譜圖 629 化合物V-12 的1H-NMR 光譜圖 630 化合物V-12 的13C-NMR 光譜圖 631 化合物V-13 的1H-NMR 光譜圖 632 化合物V-13 的13C-NMR 光譜圖 633 化合物V-14 的1H-NMR 光譜圖 634 化合物V-14 的13C-NMR 光譜圖 635

    第一章 參考文獻
    1. Pyykkö, P.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4442.
    2. Blackmore, I. J.; Bridgeman, A. J.; Harris, M. A.; Holdaway, M. A.; Rooms, J. F.; Thompson, E. L.; Young, N. A.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6746.
    3. Michelet, V.; Toullec, P. Y.; Genêt, J.-P.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4268.
    4. (a) Lian, J.-J.; Chen, P.-C.; Lin, Y.-P.; Liu, R.-S.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1372. (b) Zhang, L.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6804. (c) Straub, B. F. Chem. Commun. 2004, 1726-1728. (d) Asao, N.; Aikawa, H; Yamamoto, Y. J. Am. Chem. Soc. 2004, 126, 7458.
    5. (a) Xing, D.; Guan, B.; Cai, G.; Fang, Z.; Yang, L.; Shi, Z. Org. Lett. 2006, 8, 693. (b) Zhao, R.; Ji, D.; Lu, G.; Qian, G.; Yan, L.; Wang, X.; Suo, J. Chem. Commun. 2004, 904.
    6. (a) Hashmi, A. S. K.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6990. (b) Ma, S.; Yu, S.; Gu, Z.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200. (c) Fukuda, Y.; Utimoto, K.; Nozaki, H. Heterocycles 1987, 25, 297. (d) Liu, Y.; Song, F.; Song, Z.; Liu, M.; Yan, B. Org. Lett. 2005, 7, 5409.
    7. (a) Habermas, K. L.; Denmark, S. E.; Jones, T. K. Org. React. 1994, 45, 1. (b) Frontier, A. J.; Collison, C. Tetrahedron 2005, 61, 7577. (c) Tius, M. A. Eur. J. Org. Chem. 2005, 2193.
    8. The first publication of Nazarrov’s research in this area, see: Nazarov, I. N.; Zaretskaya, I. I. Izy, Akad, Nauk. SSSR, Ser. Khim. 1941, 211.
    9. Lo, C.-Y.; Lin, C.-C.; Cheng, H.-M.; Liu, R.-S. Org. Lett. 2006, 8, 3153.
    10. (a) Lin, C.-C.; Teng, T.-M.; Odedra, A.; Liu, R.-S. J. Am. Chem. Soc. 2007, 129, 3798. (b) Lin, C.-C.; Teng, T.-M.; Tsai, C.-C.; Liao, H.-Y.; Liu, R.-S.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6417.
    11. Chatterjea, J. N.; Robinson, R.; Tomlinson, M. L. Tetrahedron, 1974, 30, 507.
    12. (a) Habermas, K. L.; Denmarks, S. E.; Jones, T. K. Org. React. (N.Y.) 1994, 45, 1. (b) Santelli-Rouvier, C.; Santelli, M. Synthesis 1983, 429. (c) Denmark, S. E.; Trost, B. M.; Fleming, I. 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 Pergamon: Oxford, 1991; Vol. 5, p 751. 13. Kerr, D. J.; Metje, C.; Flynn, B. L. J. Chem. Soc., Chem. Commum. 2003, 1380.
    14. Liang, G. X.; Gradl, S. N.; Trauner, D. Org. Lett. 2003, 5, 4931.
    15. (a) Bender, J. A.; Blize, A. E.; Browder, C. C.; Giese, S.; West, F. G. J. Org. Chem. 1998, 63, 2430. (b) Giese, S.; West, F. G. Tetrahedron Lett. 1998, 39, 8393. (c) Bender J. A.; Arif, A. M.; West, F. G. J. Am. Chem. Soc. 1999, 121, 7443.
    16. (a) Browder, C. C.; Marmsäter, F. P.; West, F. G. Org. Lett. 2001, 3, 3033. (b) Rieder, C. J.; Fradette, R. J.; West, F. G. Chem. Commun. 2008, 1572. (c) Bender, J. A.; Arif, A. M.; West, F. G. J. Am. Chem. Soc. 1999, 121, 7334.
    17. Yungai, A.; West, F. G. Tetrahedron Lett. 2004, 45, 5445.
    18. Harding, K. E.; Clement, K. S.; Tseng, C. Y. J. Org. Chem. 1990, 55, 4403.
    19. (a) Backvall, J.-E. Acc. Chem. Res. 1983, 16, 335. (b) Jonasson, C.; Roon, M.; Backvall, J.-E. J. Org. Chem. 2000, 65, 2122.
    20. (a) Yang, C.-G.; He, C. J. Am. Chem. Soc. 2005, 127, 6966. (b) Brouwer, C.; He, C.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1744.
    21. Maddock, S. M.; Finn, M. G. Organometallics 2000, 19, 2684.
    22. Okamura, W. H.; De Lera, A. R.; Trost, B. M. 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 Pergamon: Oxford, 1991; Vol. 5, p 699.
    23. Tambar, U. K.; Kano, T.; Stoltz, B. M. Org. Lett. 2005, 7, 2413.
    24. (a) Lump, J.-P.; Trauner, D. Org. Lett. 2005, 7, 5865. (b) Miller, A. K.; Banghart, M. R.; Beaudry, C. M.; Suh, J. M.; Trauner, D. Tetrahedron 2003, 59, 8919.
    25. Kundu, K.; McCullagh, J. V.; Morehead, A. T. Jr.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6042.
    26. (a) Suzuki, M.; Oda, Y.; Noyori, R. J. Am. Chem. Soc. 1979, 101, 1623. (b) Rosenberger, M.; Jackson, W.; Saucy, G. Helv. Chim. Acta. 1980, 63, 1665. (c) Villeneuve, K.; Tam, W. J. Am. Chem. Soc. 2006, 128, 3514.
    27. 請參見本實驗室林忠誠博士的博士研究論文第一章3.5 節(一鍋
    化反應合成複雜性多環骨架化合物),關於順式雙烯醛與烯類的
    加成反應,使用2 號位置上有phenyl 或p-methoxyphenyl 取代的
    異丙烯作為親核基,推測此類aryl 基團有效穩定反應中在其鄰位
    形成的碳陽離子,使中間體I-L4 和I-L4’ 之間有足夠時間進行
    轉換,因而造成加成產物的立體位向選擇性低 (dr < 2.3)。
    28. HPLC spectra of racemic and chiral I-2c are listed in Supporting Information.
    29. 請參見本實驗室同仁蔡忠志的碩士研究論文。

    第二章 參考文獻
    1. (a) Patil, N. T.; Yamamoto, Y. ARKIVOC 2007, 5, 6. (b) Patil, N. T.; Yamamoto, Y. Chem. Rev. 2008, 108, 3395. (c) Sohel, S. Md. Abu; Liu, R.-S. Chem. Soc. Rev. 2009, 38, 2269.
    2. For [3+2]-cycloadditions, see selected examples: (a) Kusama, H.; Funami, H.; Shido, M.; Hara, Y.; Takaya, J.; Iwasawa, N. J. Am. Chem. Soc. 2005, 127, 2709. (b) Beeler, A. B.; Su, S.; Singleton, C. A.; Porco, J. A. Jr. J. Am. Chem. Soc. 2007, 129, 1413. (c) Oh, C.-H.; Lee, J.-H.; Lee, S.-J.; Kim, J.-II; Hong, C.-S.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7505. (d) Bhunia, S.; Wang, K.-C.; Liu, R.-S.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5063. (e) Shin, S.; Gupta, A.-K.; Rhim, C.-Y.; Oh, C.-H. Chem. Commun. 2005, 35, 4429.
    3. For [4+2]-cycloadditions, see selected examples: (a) Asao, N.; Nogami, T.; Lee, S.; Yamamoto, Y. J. Am. Chem. Soc. 2003, 125, 10921. (b) Asao, N.; Kasahara, T.; Yamamoto, Y.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3504. (c) Asao, N.; Akiwa, H.; Yamamoto, Y. J. Am. Chem. Soc. 2004, 126, 7458. (d) Iwasawa, N.; Shido, M.; Maeyama, K.; Kuasama, H. J. Am. Chem. Soc. 2000, 122, 10226.
    4. Hsu, Y.-C.; Ting, C.-M. Liu, R.-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2090.
    5. (a) Lin, C.-C.; Teng, T.-M.; Odedra, A.; Liu, R.-S. J. Am. Chem. Soc. 2007, 129, 3798. (b) Lin, C.-C.; Teng, T.-M.; Tsai, C.-C.; Liao, H.-Y.; Liu, R.-S.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6417. (c) Lo, C.-Y.; Lin, C.-C.; Cheng, H.-M.; Liu, R.-S. Org. Lett. 2006, 8, 3153.
    6. (a) Montgomery, J.; Song, M. Org. Lett. 2002, 4, 4009. (b) Song, M.; Montgomery, J. Tetrahedron 2005, 61, 11440. (c) Kang, S.-K.; Yoon, S.-K. Chem. Commun. 2002, 2634. (d) Kang, S.-K.; Ha, Y.-H.; Ko, B.-S.; Lim, Y.; Jung, J. Angew. Chem., Int. Ed. 2002, 41, 343. (e) Kang, S.-K.; Hong, Y.-T.; Lee, J.-H.; Kim, W.-Y.; Lee, I.; Yu, C.-M. Org. Lett. 2003, 5, 2813. (f) Kang, S.-K.; Kim, Y.-M.; Ha, Y.-H.; Yu,
    C.-M.; Yang, H.; Lim, Y. Tetrahedron Lett. 2002, 43, 9105. (g) Molander, G. A.; Cormier, E. P. J. Org. Chem. 2005, 70, 2622.
    7. Amarasinghe, K. K. D.; Montgomery, J. J. Am. Chem. Soc. 2002, 124, 9366.
    8. (a) Cloninger, M. J.; Overman, L. E. J. Am. Chem. Soc. 1999, 121, 1092. (b) Kopecky, D. J.; Rychnovsky, S. D. J. Am. Chem. Soc. 2001, 123, 8420. (c) Elsworth, J. D.; Willis, C. L. Chem Comm. 2008, 13, 1587. (d) Miranda, P. O.; Díaz, D. D.; Padrόn, J. I.; Bermejo, J.; Martín, V. S. Org. Lett. 2003, 5, 1979. (e) Shin, C.; Chavre, S. N.; Pae, A. N.; Cha, J. H.; Koh, H. Y.; Chang, M. H.; Choi, J. H.; Cho, Y. S. Org. Lett. 2005, 7, 3283. (f) Davis, C. E.; Coates, R. M. Angew. Chem., Int. Ed. 2002, 41, 491. (g) Jiménez-Núñez, E.; Claverie, C. K.; Nieto-Oberhuber, C.; Echavarren, A. M.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5452.
    9. Moon, C.-K. Life Science 2006, 78, 1091.
    10. Occurence: (a) Lin, W.-H.; Fang, J.-M.; Cheng, Y.-S.
    Phytochemistry 1995, 40, 871. (b) Lin, W.-H.; Fang, J.-M.; Cheng, Y.-S. Phytochemistry 1996, 42, 1657. (c) Kawazoe, K.; Yamamoto, M.; Takaishi, Y.; Honda, G.; Fujita, T.; Sezik, E.; Yesilada, E. Phytochemistry 1999, 50, 493. (d) Chang, C.-I.; Chien, S.-C.; Lee, S.-M.; Kuo, Y.-H. Chem. Pharm. Bull. 2003, 51, 1420. (e) Chang, C.-I.; Chang, J.-Y.; Kuo, C.-C.; Pan, W.-Y.; Kuo, Y.-H. Planta Med. 2005, 71, 72. Total synthesis: (f) Liang, G.; Xu, Y.; Seiple, I. B.; Trauner, D.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1022. (g) Banerjee, M.; Mukhopadhyay, R.; Achari, B.; Banerjee, A. Kr. J. Org. Chem. 2006, 71, 2787. (h) Tang, S.; Xu, Y.; He, J.; He, Y.; Zheng, J.; Pan, X.; She, X. Org. Lett. 2008, 10, 1855.
    11. Beeler, A. B.; Su, S; Singleton, C. A.; Porco, J. A. Jr. J. Am. Chem. Soc. 2007, 129, 1413.
    12. (a) Trost, B. M.; King, S. A.; Schmidt, T. J. Am. Chem. Soc. 1989, 111, 5902. (b) Narayanan, B. A.; Bunnelle, W. H. Tetrahedron Letters 1987, 28, 6261.

    第三章 參考文獻
    1. (a) Jiménez-Núñez E.; Echavarren A. M. Chem. Rev. 2008, 108, 3326. (b) Gorin, D. J.; Sherry, B. D.; Toste, F. D. Chem. Rev. 2008, 108, 3351. (c) Michelet, V.; Toullec, P. Y.; Genêt, J.-P.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4268. (d) Fürstner, A.; Davies, P. W.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3410. (e) Zhang, L.; Sun, J.; Kozmin, S. A. Adv. Synth. Catal. 2006, 348, 2271.
    2. (a) Hashmi, A. S. K. Chem. Rev. 2007, 107, 3180. (b) Li, Zigang; Brouwer, Chad; He, Chuan Chem. Rev. 2008, 108, 3239. (c) Arcadi, A. Chem. Rev. 2008, 108, 3266. (d) Patil, N. T.; Yamamoto, Y. Chem. Rev. 2008, 108, 3395. (e) Muzart, J. Tetrahedron 2008, 64, 5815.
    3. (a) Hashmi, A. S. K.; Schwarz, L.; Choi, J.-H.; Frost, T. M. Angew. Chem., Int. Ed. 2000, 39, 2285. (b) Liu, Y.; Song, F.; Song, Z.; Liu, M.; Yan, B. Org. Lett. 2005, 7, 5409.
    4. (a) Antoniotti, S.; Genin, E.; Michelet, V.; Genêt, J.-P. J. Am. Chem. Soc. 2005, 127, 9976. (b) Belting, V.; Krause, N. Org. Lett. 2006, 8, 4489. (c) Barluenga, J.; Diéguez, A.; Fernández, A.; Rodríguez, F.; Fananás, F. J.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2091.
    5. (a) Hashmi, A. S. K.; Sinha, P. Adv. Synth. Catal. 2004, 346, 432. (b) Dai, L.-Z.; Qi, M.-J.; Shi, Y.-L.; Liu, X.-G.; Shi, M. Org. Lett. 2007, 9, 3191.
    6. Lin, G.-Y.; Li, C.-W.; Hung, S.-H.; Liu, R.-S. Org. Lett. 2008, 10, 5059.
    7. 環氧丙炔醇化合物的製備方法請參見本章5.2 節基質合成。

    第四章 參考文獻
    1. (a) Patil, N. T.; Yamamoto, Y. ARKIVOC 2007, 5, 6. (b) Hashmi, A. S. K. Chem. Rev. 2007, 107, 3180. (c) Li, Z.; Brouwer, C.; He, C. Chem. Rev. 2008, 108, 3239. (d) Arcadi, A. Chem. Rev. 2008, 108, 3266. (e) Patil, N. T.; Yamamoto, Y. Chem. Rev. 2008, 108, 3395. (f) Sohel, S. Md. Abu; Liu, R.-S. Chem. Soc. Rev. 2009, 38, 2269.
    2.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4+2]-cycloaddition of carbonyl alkynes, see selected examples: (a) Asao, N.; Takahashi, K.; Lee, S.; Kasahara, T.; Yamamoto, Y. J. Am. Chem. Soc. 2002, 124, 12650. (b) Asao, N.; Kasahara, T.; Yamamoto, Y.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3504. (c) Asao, N.; Nogami, T.; Lee, S.; Yamamoto, Y. J. Am. Chem. Soc. 2003, 125, 10921. (d) Asao, N.; Akiwa, H.; Yamamoto, Y.
    J. Am. Chem. Soc. 2004, 126, 7458. (e) Asao, N.; Sato, K.;
    Menggenbateer, Yamamoto Y. J. Org. Chem. 2005, 70, 3682. (f)
    Sato, K.; Asao, N.; Yamamoto Y. J. Org. Chem. 2005, 70, 8977. (g) Dyker, G.; Hildebrandt, D.; Liu, J.; Merz, K.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4399. (h) Hsu, Y.-C.; Ting, C.-M.; Liu, R.-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2090. Metal-free [4+2]-cycloaddition of o-alkynylbenzaldehydes,
    see: (i) Barluenga, J.; Vázquez-Villa, H.; Ballesteros, A.; González, J. M. Org. Lett. 2003, 5, 4121.
    3.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3+2]-cycloaddition of carbonyl alkynes, see selected examples: (a) Iwasawa, N.; Shido, M.; Kusama, H. J. Am. Chem. Soc. 2001, 123, 5814. (b) Kusama, H.; Funami, H.; Shido, M.; Hara, Y.; Takaya, J.; Iwasawa, N. J. Am. Chem. Soc. 2005, 127, 2709. (c) Kusama, H.; Funami, H.; Takaya, J.; Iwasawa, N. Org. Lett.
    2004, 6, 605. (d) Kusama, H.; Ishida, K.; Funami, H.; Iwasawa, N.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4903. (e) Kim, N.; Kim, Y.; Park, W.; Sung, D.; Gupta, A. K.; Oh, C. H. Org. Lett. 2005, 7, 5289. (f) Shin, S.; Gupta, A. K.; Rhim, C. Y.; Oh, C. H. Chem. Commun. 2005, 4429. (g) Oh, C.-H.; Lee, J.-H.; Lee, S.-J.; Kim, J.-I.; Hong, C.-S.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7505. (h) Oh, C. H.; Lee, J. H.; Lee, S. M.; Yi, H. J.; Hong, C. S. Chem.—Eur. J. 2009, 15, 71. (i) Oh, C.-H.; Lee, S.-M.; Hong, C.-S. Org. Lett. 2010, 12, 1308. (j) Su, S.; Porco, J. A. J. Am. Chem. Soc. 2007, 129, 7744. (k) Hildebrandt, D.; Hüggenberg, W.; Kanthak, M.; Plöger, T.; Müller, I. M.; Dyker, G. Chem. Commun. 2006, 2260. (l) Bhunia, S.; Wang, K.-C.; Liu, R.-S.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5063.
    4. Metal-free cycloaddition of alkyne derivatives, see: (a) Rodríguez, J.; Dulcère, J. P. Synthesis 1993, 1177. (b) Barluenga, J.; Vázquez-Villa, H.; Ballesteros, A.; González, J. M. J. Am. Chem. Soc. 2003, 125, 9028. (c) Barluenga, J.; Trincado, M.; Rubio, E.; González, J. M.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2406.
    5. Bassioni, G.; Köhler, F. H. Eur. J. Org. Chem. 2006, 2795.
    6. The X-ray crystallographic data of compound IV-4 are provided in Supporting Information.
    7. Das 博士利用基質IV-P1 進行催化測試並未得到預期的加成產
    物,但仍經由6-exo-dig 環化得到烯醚IV-P3,由於TMS 不會與
    金金屬發生配位,因此我們認為OR1 基團的作用在於拉電子效應
    使參鍵容易活化,而非以配位關係加強反應的選擇性。

    第五章 參考文獻
    1. (a) Patil, N. T.; Yamamoto, Y. ARKIVOC 2007, 5, 6. (b) Patil, N. T.; Yamamoto, Y. Chem. Rev. 2008, 108, 3395. (c) Sohel, S. Md. Abu; Liu, R.-S. Chem. Soc. Rev. 2009, 38, 2269. (d) Shapiro, N. D.; Toste, F. D. Synlett 2010, 675.
    2. Selected examples: (a) Shapiro, N. D.; Toste, F. D. J. Am. Chem. Soc. 2008, 130, 9244. (b) Shapiro, N. D.; Shi, Y.; Toste, F. D.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1654. (c) Li, G.; Huang, X.; Zhang, L. J. Am. Chem. Soc. 2008, 130, 6944. (d) Zhang, G.; Huang, X.; Li, G.; Zhang, L.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814. (e) Liu, F.; Yu, Y.; Zhang, J.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5505.
    3. [4+2]-Cycloadducts are kinetically unstable and easily rearranged to naphthalene derivatives; only allylic alcohols allow the interception, see: Hsu, Y.-C.; Ting, C.-M.; Liu, R.-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2090. More examples about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4+2]- or [3+2]-cycloaddition of carbonyl alkynes are introduced in Chapter 4, Section 2 Literature Review.
    4. (a) Correa, A.; Marion, N.; Fensterbank, L.; Malacria, M.; Nolan, S. P.; Cavallo, L.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718. (b) Ji, K.-G.; Shu, X.-Z.; Chen, J.; Zhao, S.-C.; Zheng, Z.-J.; Lu, L.; Liu, X.-Y.; Liang, Y.-M. Org. Lett. 2008, 10, 3919.
    5. Gold- or platinum-catalyzed 1,3-acyloxy shift, see selected examples: (a) Marion, N.; Nolan, S. P.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2750. (b) Zhang, L.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6804. (c) Zhang, G.; Catalano, V. J.; Zhang, L. J. Am. Chem. Soc. 2007, 129, 11358. (d) Marion, N.; Díez-González, S.; Frémont, P. de; Noble, A. R.; Nolan,
    S. P.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3647. (e) Zhang, L.; Wang, 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