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江姮臻 |
---|---|
論文名稱: |
考慮學習曲線下多重產品生產線之動態人力資源配置 Consider Learning Curve Under a Multi-product Production Line Dynamic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
指導教授: | 張國浩 |
口試委員: |
張國浩
侯建良 林春成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6 |
中文關鍵詞: | 模內裝飾技術 、學習曲線 、人力資源配置 、模擬最佳化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IMD (In-Mold Decoration) 模內裝飾技術為近年來發展的嶄新的塑膠射出成型技術。隨著市場產品需求量大增與人力成本逐年提升的情況下,許多公司面臨如何滿足不同產品的訂單需求,進行生產線人員配置與調度,達到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最佳生產效益、提升產業競爭力目標的問題。本研究針對生產線上之人力資源配置的決策,提出一個結合學習曲線與模擬最佳化的方式,以求得問題的最佳人力配置。因此,透過模擬最佳化的方式使得各生產線的管理者人員能適時地下達決策以動態之方式來調整現有生產線上人員之安排,以達到即時性的產能規劃,並能滿足各種情況下訂單之需求,增加產出的效能。
Ahmed Belkaoui, (1976) “Costing through learning”, Cost and Management, May-June.
Frederick S. Hillier, Gerald J. Lieberman, (2005), “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s Research”, 8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 United States.
Hancock, Walton M., (1967) “The prediction of learning rate for manual operations”, Journal of I.E., Vo1. 18, No. 1, pp.42-47.
KPMG Lighthouse, (1995)“Training for Production Engineer IBIE-A Bangkok Netherland”, pp1-33.
Louise, Yelle, (1979) “The Learning Curve: Historical Review and Comprehensive Survey”, Decision Science, Vol.10, pp.302-328.
T.P. Wright, (1936)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st of airplanes”, Journal of Aeronautical Science, pp.122-128.
Tanner, J.P., (1985) “The learning curve”, Production Engineering, Vo1.32, No.5, pp.72~79.
Werner Z. Hirsch, (1952) “Manufacturing Progress Function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34, No. 2, pp.143-155
Wu Min-Da, (1978)“A study of progress function: Applied to Taiwan compressor and transformer companies”, 大同事業經營研究所。
William J. Stevenson,(2007), “Operations Management”, 9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 United States.
王佳鎮, (1999)“學習曲線在通訊產業之應用-個案研案”,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研究所。
李鈞、李文明, (2006) “生產作業管理” ,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台北。
沈淳茂, “印刷業新藍海-IMD模內裝飾技術,” 印刷科技, 第二十五卷第四期, pp.73-92.
吳沁玥, (2009) “作業員熟練度與在製品堆積量生產線平衡影響之研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林則孟,(2006), “生產計畫與管理”,初版,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明玉, (2009) “作業員生產速度與位置遠近對平衡生產線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夏太偉, (2008) “作業時間預估與生產線平衡之專家系統”,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Quality Management, 和春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陳福祥, (1999) “報業彩色廣告電子稿進稿作業寬放時間預估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印刷傳播研究所。
陳重豪, (1999), “掃描器組裝廠生產線平衡之規劃”,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
陳宏仁, (2003) “人體移動控制變異以學習效果之六標準差研究”,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研究所。
陳潭、洪堯動, (2004) “工業工程與管理:從技術面、決策面、管理面探討IE的新趨勢”, 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陳世坤, (2005) “運用學習曲線建構人員職能評核模式”,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
陳文哲、葉宏謨, (2006) “工作研究(二)”,中興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許棟樑、柳昌良,(2004) “筆記型電腦廠系統組裝線流程分析” ,工業工程學刊, 第二十一卷,第二期, pp.203-212。
張明德, (1982) “MTM-1 動作時間分析作業微電腦化之設計研究”,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研究所。
張鴻偉, (2000)“物流中心揀貨作業兼職人力資源策略以彬泰超商物流中心為例”,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研究所。
張維庭, (2001) “應用學習曲線理論於營建作業流程模擬”,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研究所。
張緯杰, (2002) “護理之家主要照護人力配置評估-以某公立醫院為例”, 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學研究所。
柴康偉、張蓓蒂、蔡爭岳, (2003) “生產線最佳化配置之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 遠東學報,第二十卷第三期, pp443-450.
黃忠智, (2000) “以連續觀察式工作抽查法建立工時比例信賴區間估計值之研究 - 以機器使用率及員工寬放率為例”,華梵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彭游、吳水丕, (2003) “工業管理”,第三版,日之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游振威, (2010) “Greedy Algorithms for Actor Redeployment in Wireless Sensor-Actor Networks”,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
葉宗麟, (2002) “內衣業標準工時設定之實務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館-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研究所。
鄧向榮, (2002) “商用飛機尾段組裝學習曲線模型之建構”,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
廖宣雅, (2009) “運用兩階段最佳化模式探討人力配置與工作輪調-以醫院護理人員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
韓宇德, (2007)“貪婪演算法結合區域搜尋演算法求解TSP組合最佳化問題”, 立德管理學院-應用資訊研究所。
羅乾鐘, (1993) “作業標準時間與測時技術的選擇”,聯合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