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安妤
Chen, An Yu
論文名稱: 網路平台上設計商品之經營模式-以Pinkoi為例
Operation Mode of Design Product on E-commerce Platform-A Case Study of Pinkoi
指導教授: 林博文
Lin, Bou Wen
口試委員: 黎正中
謝英哲
吳佳虹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管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Pinkoi網路平台經營設計商品
外文關鍵詞: Design Product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我的論文就是要探究如何在Pinkoi成功銷售設計商品,訪談在Pinkoi開設設計館的設計師,尋其銷售產品的撇步,對比熱門設計館與冷門設計館,找出其中榮寵盛衰之因,盼這篇論文能成為想在Pinkoi開設計館的素人藝術家一個開館的密技練功之書。
    本論文訪談了兩位在Pinkoi設計館的賣家,對比八家設計館共同的優點與缺點,我們親身辦帳號在Pinkoi在買賣,以同時是賣家與買家的身分作為觀察者,並在Pinkoi中向重8家熱門的設計館與8家冷門的設計館作為長期追蹤,與比較參考的依據,網路上的顧客評價與賣家訪談是我們研究的資訊主要來源,並加以收集對於Pinkoi的報導,Pinkoi經營者對公司對來的動向與願景將納入論文中合適作為Pinkoi賣家的參考依據。統計八家設計館的買氣與銷售狀況,再加上Pinkoi的客群有來自中國大陸與美加,論文站筆者實際前往中國上海做研究,在結論最末對於時代的脈動與未來的建議做出題點。


    英文摘要
    My thesis is to explore how to successfully sell goods design Pinkoi, interviews Design Hall opened in Pinkoi designer, look for products Piebu its sales, compared to the popular Design Hall Design Hall and upset to find out where the ups and downs because of Jung, I hope this paper can become the practice of book cheat want Pinkoi open design museum opened in prime person an artist.
    The paper interviewed two sellers Pinkoi design museum, compared to eight Design Hall of comm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 personally do Pinkoi in trading account to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is also standing as an observer, and in Pinkoi in to re-eight popular Design Hall and eight popular design museum as long track,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for customer evaluation interviews with the seller on the Internet is the main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our research, and collecting them for Pinkoi reports, Pinkoi Operators of the Company to movements and vision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paper as Pinkoi seller appropriate reference. Statistical eight Design Hall of buying and sales, coupled with the Pinkoi customer base has come from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 paper stop I actually went to Shanghai China to do research, in the conclusion to the last pulse of the times and to make future recommendations title point.

    目錄 1.1研究動機與背景 7 1.1研究動機與背景 4 1.2研究目的 5 1.3研究範圍 6 2.1 Pinkoi介紹 8 2.1.1 Pinkoi之歷史 9 2.2 Pinkoi存在之必要 15 2.2.2台灣至全球的設計風氣 16 2.2.3未來中華圈素人設計師銷售的通路 18 2.3消費者網購商品的習性 20 2.3.1網購中的行銷手法 21 2.3.2一般網拍成功的關鍵與行銷手法 23 3.1研究架構 25 1.訪談 29 2.次級資料蒐集 29 3.4資料分析 31 2歸納法 32 1.先在紙上打起草稿 33 2.進貨 33 4.1.2品牌故事-以虛致勝 35 4.1.3框架分析 37 4.1.4 Pinkoi宣傳照拍攝手法 37 4.1.5行銷推廣 38 4. 九木.Forestwud-設計師來自台灣http://www.pinkoi.com/store/forestwud 44 4.3.1綜觀熱門設計館皆有的要素 45 1.統一的中心思想 45 2.觀感 45 3.清晰與簡單 45 1.好的品質確立不敗的風格 46 2.產品風格辨識 46 1.統一的策略 48 2.商品的價位 48 3.不用降價而是提供免運費或是贈品 48 產品 49 行銷 49 4.4四家冷門設計館 50 1. One Seventh 手創工作坊 http://www.pinkoi.com/store/oneseventh 51 2. 日記畫星星 http://www.pinkoi.com/store/markstars365 52 4. 春花 http://www.pinkoi.com/store/moodybaggie主要販售物品:袋子、帆布袋 54 4.5經營Pinkoi設計館秘訣 55 4.6特別Pinkoi設計館訪談 56 2.O2O(Online To Offline)的盛行 64 3.淘寶網的支付寶顧客忠誠度高 64 5.2.2 中國電子商務通路 68 5.2.3覺-中國創意孵化平台,用來籌措創意設計基金 69 5.3.2文創商品已是普遍風潮,想成功需運用創新 73 5.3.3自我推銷方面-如何幫設計館命名 76 Pinkoi跟淘寶網開店的比較 84 6.1.2賣家經營設計館之道 89 1.使用與消費 90 2.索引式表達 90 3.策略與戰術 90 2.中國製造2025 92 6.2.2給Pinkoi的建議 92 1.充分運用3D 93 2.綠色營銷 93 3.網絡營銷的創新 94 4.治在溝通 94 5.付款創新 95 6.定價創新 95 7.個人化商品從顧客服務做起 95 6.3台灣不只一個Pinkoi 96 6.3.1台灣通訊技術發展 96 6.3.2素人設計師的網路平台建設 97 6.3.3未來自動化生產,勞工轉型 97 6.4研究意涵 97 洪慧芬(譯)(2010)。社群新經濟時代:socialnomics,生活與商業行銷模式大進化。(原作者:Qualman,E) 台北市:財訊。(原著出版年:2010)。 103 圖目錄 圖一: 本論文研究程序 ……………………………………………………………………11 圖二: Pinkoi商標………………………………………………………………………….12 圖三: 本論文研究架構…………………………………………………………………….30 圖五:青古商品照 ………………………………………………………………………….45 圖六YIZI商品照…………………………………………………………………………..46 圖七:有空 5mins商品照…………………………………………………………………. 47 圖八: 九木商品照………………………………………………………………………….48 圖九: One Seventh 手創工作坊商品照………………………………………………….55 圖十: 日記畫星星商品照………………………………………………………… ……..56 圖十一: mormorhk商品照 ………………………………………………………………..57 圖十二: 春花 商品照 …………………………………………………………………….58 圖十二: 創新使用者分類…………………………………………………………………. 80 表目錄 表一:Pinkoi節省人力資本的特點…………………………………………………….. 17 表二:台灣同是販賣設計商品網站……………………………………………………….. 23 表三:基礎網拍手法整理…………………………………………………………………..28 表四:本研究的比較方法………………………………………………………………….. 32 表五:Pinkoi報導觀察之來源…………………………………………………………… 34 表六:八家設計管統計資料……………………………………………………………….. 43 表七:色彩給人的感覺與運用……………………………………………………………. 51 表八:設計館關注人數…………………………………………………………………….52 表九:定位市場與目標客群…………………………………………………………….57 表十:中國賣設計商品的網路購物商城……………………………………………….70 表十一:Pinkoi跟掏寶網開店的比較………………………………………………….. 89 表十二:章節的總覽表………………………………………………………………….. 102

    參考資料
    洪慧芬(譯)(2010)。社群新經濟時代:socialnomics,生活與商業行銷模式大進化。(原作者:Qualman,E) 台北市:財訊。(原著出版年:2010)。
    吳清烈(2009)。電子商務管理。北京市:機械工業出版社。
    陳剛&屠一帆(譯)(2006)。色彩營銷。(原作者:下川美之瑠)。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姚村雄(2013)。圖解台灣製造。台中市:星辰出版有限公司。
    李瓊&程艷霞(2014)。營銷策畫理論與實務。北京市:人民郵電出版社。
    楊同慶(2012)。文化創意產業與廣告產業的發展。北京市:學苑出版社。
    劉雅鵬(譯)(2002)。品牌的革命。(原作者:Breakenridge,D.)。
    北京市:電子工業出版社。
    夏洪勝&張世賢(2013)。市場營銷管理。北京市:經濟管理出版社。
    李真&李凱(譯)(2001)。E品牌:快速建立自己網路業務。
    (原作者:Carpenter,P.)。北京市:機械工業出版社。
    毛子欣&李慧芳(譯)(2012)。可口可樂征服。
    (原作者:Neville Isdell&David Beasley)。北京市:中國友誼出版社。
    章劍林&張佐&吳泠(2013)。創新與創業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北京市:清華大學出版社。
    周繼雄(2006)。電子商務概論。中國武漢:中華科技大學出版社。
    韓慶祥(2002)。創新營銷學。北京市:中國大地出版社。
    黃懁學(1998)。市場創新。北京市:清華大學出版社。
    陳春花(2012)。經營的本質。北京市:機械工業出版社。
    陳俐雯(譯)(2006)。便宜是好事。(原作者: Michael Silverstein&John Butman)台北市:商智文化。(原著出版年:2006)。
    劉滌昭(譯)(2012)。別以為便宜就能暢銷。(原作者: 大久保洹夫)。
    台北市:聯經。(原著出版年:2010)
    游韻馨(譯)(2010)。手作雜貨賣家養成手冊。(原作者: 火柴娃娃製作所)
    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9)。李天來(2004)。設計VS. 文字運用。台北市:紅番薯文化。
    邱宏昌/謝依靜(2007)。服務行銷與管理。台北市:雙葉書廊。
    維基百科(2010)。Web2.0。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web2.0。
    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104報導網路創業就靠企劃力:行銷的基礎觀念。
    取自http://case.104.com.tw/knowledge/detail.cfm?kno=99/。
    發表日期:2011年11月18日。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10日。
    Inside報導在新消費社會發光:台灣設計商品平台 Pinkoi 創辦人專訪。
    取自http://www.inside.com.tw/2014/04/14/pinkoi/。
    發表日期:2014年4月14日。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10日。
    EZPrice 2014台灣12大網購平台「行動購物」流程順暢度排行。
    取自http://news.ezprice.com.tw/3228/。
    發表日期:2014年4月17日。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10日。
    品牌癮【十月品牌專訪特輯—Pinkoi】 放棄千萬年薪,矽谷專業團隊回台打造設計師夢想平台。
    取自http://www.brandinlabs.com/2013/10/17/。
    發表日期:2013年10月17日。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10日。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