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瑞玲
Jui-Ling Fan
論文名稱: 運用流水學習法實施幼兒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flow Learning in a preschool
指導教授: 王莉玲 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2
中文關鍵詞: 環境教育流水學習法行動研究幼教課程
外文關鍵詞: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low learning, action research,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園教師如何於環境教育課程中運用流水學習法之教學策略。研究問題為:(1)教師要如何運用流水學習法進行環境教育?(2)教師以流水學習法進行環境教育時遇到哪些問題及如何解決所遭遇的問題?(3)教師以流水學習法進行環境教育的成效為何?
    本行動研究以「計畫、行動、觀察、省思」的循環模式進行兩次的行動循環。研究資料包括教學研討會記錄、非正式訪談、教學活動記錄、教學省思日誌、觀察記錄、教學活動計畫表、學習單、電子信件及回饋單。
    依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三項結論:(1)流水學習法教學活動的連貫性能提供幼兒有效的學習,(2)善用人力資源以增進教學效果,以及(3)流水學習法改變幼兒的學習行為。最後,本研究對教學者的建議為:(1)彈性調整流水學習法的四階段教學,(2)在新課綱中運用流水學習法進行教學,(3)注意戶外教學安全,(4)善用多樣的社區資源﹔對教育主管的建議為:辦理研習時,可增加環境教育的研習,並可以流水學習法為研習的主題,以提昇幼兒教師實施環境教育的技能﹔對未來研究的建議為:可進行環境教育其它內涵的研究,以提供幼兒環境教育研究的多樣性。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how preschool teachers apply flow learning strategies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rse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proposed: (a) How do teachers use flow lear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 When teach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flow learning, what problems do teachers encounter and how are these problems solved? (c) How effective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flow learning?
    In this action research study, two action cycles that comprised planning, action,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were performed. The research data sources included teaching conference records, informal interviews, teaching activity records, teaching reflection journals, observation records, teaching activity schedules, worksheets, e-mails, and feedback form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ree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a)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flow learning are coherent and enable young children to learn effectively; (b) human resources can be efficiently employ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c) flow learning changes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behaviors. Finally, we propos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 Flexibly adjust the 4-stage teaching of flow learning; (b) teach students by using flow learning in a new course outline; (c) prioritize safety during outdoor teaching; and (d) utilize various community resources. In addition, for the competent education authorities, we suggest increasing training regard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uring training sessions and establishing flow learning as a study topic to improv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capabilities in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e also suggest that future studies explore other im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yield a variety of investigations regarding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環境教育 7 第二節 流水學習法 11 第三節 理論與實務的結合-研究中的行動策略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場域 21 第二節 研究參與人員 24 第三節 研究程序 26 第四節 資料之蒐集與分析 27 第五節 行動研究效度 3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31 第四章 研究過程與發現 33 第一節 流水學習法在環境教育課程中的運用 33 第二節 以流水學習法進行教學的困難與解決對策 85 第三節 運用流水學習法之教學成效 90 第四節 本研究的行動循環歷程 9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討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與討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9 附錄一 112

    中文部分
    丁冰如(1998)。國民小學校園內「戶外教學資源區」之規劃與使用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潔玫(譯)(1994)。J.Cornell著。共享自然的喜悅(Sharing nature with children II)。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王西敏、郝冰(譯)(2009)。R.Louv著。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Last Child in the Woods: Saving Our Children from Nature-Deficit Disorder)。新北市:野人文化。
    王佩蓮、陳錦雪(1993)。探討國民小學各科教材中環境教育問題,市師科學教育季刊,19,13-295。
    王莉玲(2004)。談幼兒園行動研究的成果發表。幼教簡訊,18,2-3。
    王雅雪(2003)。環境教育融入一年級生活課程之行動。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1)。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2012)。
    余宗翰 (2000)。花蓮縣國小教師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之調查
    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花蓮縣。
    余雅芳(2002)。動物園環境教育方案評鑑-以台北市國小四年級校外參觀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岸芳(2007)。自然體驗融入幼兒生命教育之教學行動研究-以復興鄉泰雅族幼兒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李崑山(1996)。國民小學戶外教學理論與實務初探。環境教育,29,62-69。
    李淑幸(2005)。利用自然體驗活動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生欣賞自然之美的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儒、黃淑芬(譯)(1994)。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20,52-63。
    林育聖(2008)。蛙類生態教學對學童的生態知識、態度之影響-以國
    小五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幸慧(2007)。運用體驗自然活動培養國小學童環境覺知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淑美(1998)。環境教育─自然體驗之分享。幼教資訊,91,40-41 。
    林鈺晟(2008)。以永續校園生態景觀池發展環境教育課程之探討─
    以台北縣深國小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徐易男、蔡惠淑(2009)。美國 No Child Left Inside 法案及對環境教育之啟示。北縣教育,68,102-104。
    徐崇榮(1996)。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3)。
    張子超(2001)。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師大。
    郭實渝(1997,10月)。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之理論基礎。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討會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II,台北市。
    陳宜壕(2008)。流水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多樣性之影
    響---以土城彈藥庫教學模組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春敏(2003)。體驗自然活動對兒童欣賞自然的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游雅婷 (2007)。幼兒園環境教育指標之發展、執行現況及阻礙因素。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運忠(2004)。環境教育融入國民小學四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鴻博(主編)(2011)。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楊冠政(1997)。環教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劉冠妙 (2003)。關渡自然中心國小戶外教學課程方案發展與推動歷程之行動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碩琦(2004)。流水學習法與一般解說教學法之研究比較—以下坪植
    物園國中生之戶外教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英文部分
    Lubomira,D.(2004).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t pre-school.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3(13), 258-263.
    Cornell,J.(1998).Flow learning model lecture notes.Retrived September 9,2011,from
    http://www.csun.edu/.../Flow%20Learning%20Summary.pdf
    Cornell,J.(1998).Stages of flow learning. Retrived December 30,2013,from
    http://www.sharingnature.com/index.php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