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學者研究明代詩學時,多關注於明初地域詩學,以及李東陽「茶陵派」、前後七子……等等的詩學發展,但對永樂之後、茶陵派之前的詩學發展,卻經常處於一種「可以被帶過的背景」之狀態,甚至可以被忽略,而其間較為盛行的「臺閣體」往往被過度壓抑,相關之討論幾乎是一面倒的給予負面評價。若我們稍微翻閱今人所撰寫的中國文學史、詩歌史、通史之類的著作,不難發現,其中不是沿襲清代詩論家的主張,成為基本的定見,即是以「忽略」處之,尤其是「臺閣體」的相關詩學論述,幾乎成為一種「真空」的狀態。故本文將焦點放在明代「臺閣體」的形成概況、定義及其詩學理論二大方面,藉此一方面可以銜接明初地域詩學的文學風貌,另一方面也能呈現臺閣體詩家詩論的價值建構,亦能進一步提供明代中期之後復古詩風與詩論的詩學背景。亦透過本文專題的撰寫,以期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補充明代相關的詩學理論研究。
無
一、 古籍類
(一) 經部
1. 朱熹集註:《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7月第1版第1刷)
2. 朱子集註、蔣伯潛廣解:《論語新解》(台北:啟明書局,1952年)
3. 朱子集註、蔣伯潛廣解:《孟子新解》(台北:啟明書局,1952年)
(二) 史部
1. 王世貞撰:《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2月第1版第1刷)
2. 司馬光編:《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10月第1版第4刷)
3. 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4月第1版第1刷)
4.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
5. 范曄撰:《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8月第1版第2刷)
6. 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4月第1版第1刷)
7. 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台北:商務印書館,1937年12月初版)
8. 廖道南撰:《殿閣詞林記》,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九集》(臺北:臺灣商務,1978年)
9. 談遷:《國榷》(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6月第1版第2刷)
10. 應邵撰:《漢官儀》卷上,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台北:商務印書館,1937年12月初版)
11. 魏徵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0月第1版第2刷)
12. 譚希思:《明大政纂要》(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4冊,史部,齊魯書社,1996年8月第1版第1刷)
(三) 子部
1. 王世貞著、羅仲鼎校注:《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7月第1版)
2. 王鏊:《震澤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6年3月)
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太祖實錄》,收入《明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年)
4. 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原著:《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2月)
5. 朱熹:《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第1版第1刷)
6. 何良俊撰:《四友齋叢書摘抄》,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台北:商務印書館,1937年12月初版)
7. 何良俊撰:《四友齋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初版)
8.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1版第3刷)
9. 吳處厚撰:《青箱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第1版第1刷)
10. 章學誠:《文史通義》(上海:上海書店,1988年3月第1版第1刷)
11. 孫承澤撰:《春明夢餘錄》(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1刷)
12. 張英:《淵鑒類函》(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年)
13. 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14. 焦紘:《玉堂叢語》(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7月)
15. 葉盛:《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0月)
16. 彭時:《可齋雜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
17. 龍文彬:《明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
18. 應邵撰:《漢官儀》,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台北:商務印書館,1937年12月初版)
19. 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
20. 顧憲成:《小心齋劄記》(臺北:廣文書局,1975 年4 月)
(四) 集部
1. 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1刷)
2. 王直:《抑庵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3. 王直:《抑庵文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4. 王英:《王文安公詩文集》(八千卷樓珍藏之樸學齋抄本)
5.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6月第1版第1刷)
6. 白居易撰,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刷)
7. 朱元璋:《明太祖集》(安徽:黃山書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1刷)
8. 朱熹:《朱子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一版)
9. 岳正:《類博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10. 何心隱:《何心隱集》(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11.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刷)
12. 宋濂:《宋學士全集》,引自叢書籍成初編《宋學士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13. 李賢:《古穰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14. 李時勉:《古廉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15. 李東陽著、周寶賓典校:《李東陽集》(湖南:岳麓書社,1984年1月第1版第1刷)
16. 金幼孜:《金文靖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17. 沈德潛等編:《明詩別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第4刷)
18. 沈德潛編,吳興王莼父箋註:《古詩源箋註》(台北:華正書局,1990年9月)
19. 邵長蘅:《青門簏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20. 邵雍:《擊壤集》(台北:廣文書局,1987年)
21. 倪謙:《倪文僖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22. 胡儼:《頤庵文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23. 胡震亨:《唐音癸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第1刷)
24. 胡應麟:《詩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1月)
25. 徐紘:《皇明名臣琬琰錄》(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名人類14》)
26. 桑悅:《思玄集》(明萬曆翁憲祥刻本)
27. 徐有貞,《武功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28. 真德秀:《文章正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9. 高棅:《唐詩品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第2版第1刷)
30. 張以寧:《翠屏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年)
31. 梁章鉅著,陳居淵校點:《制藝叢話:試律叢話》(上海:上海書店,2001年12月)
32. 夏原吉:《夏忠靖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33. 陳璉:《琴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34. 陳田:《明詩紀事》(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學林類10》,台北:明文書局)
35. 陳鼎輯:《東林列傳》(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學林類3》,台北:明文書局)
36. 陸深:《儼山集》(收入《欽定四庫全書》)
37. 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8年12月)
38. 黃淮:《介俺集》(敬鄉樓叢書本)
39. 黃佐撰:《翰林記》,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6年初版)
40. 黃宗羲編:《明文海》(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2月第1版第1刷)
41. 黃溍:《文獻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年)
42. 梁潛:《泊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43. 楊士奇:《東里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第1版第1刷)
44. 楊士奇:《東里別集》,收入《東里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
45. 楊士奇:《東里續集》(收入《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46. 楊榮:《楊文敏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47. 廖燕:《二十七松堂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6月)
48.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見《四部叢刊初編》第273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67年)
49. 劉勰撰,王久烈等譯註:《語譯詳註文心雕龍》(台北:天龍出版社,1985年3月)
50. 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3月第1版第1刷)
51.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第1刷)
52. 鍾嶸著、陳廷傑注:《詩品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第1版第4刷)
53. 韓愈撰,馬其昶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1刷)
54. 歸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9月)
55. 羅玘:《圭峰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年初版)
56. 蘇伯衡:《蘇平仲文集》(《四部叢刊景明正統壬戌本》)
二、 今人專書
1. 丁威仁:《明洪武、建文地域詩學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初版)
2. 方孝岳:《中國文學批評‧中國散文概論》(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1月第1版)
3. 王其榘:《明代內閣制度史》(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1月第1版第1刷)
4. 王運熙、顧易生先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伍‧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5. 吉川幸次郎:《元明詩概說》(台灣國立編譯館主編,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印行,1986年)
6. 朱易安:《中國詩學史‧明代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7.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8. 牟宗三:《心體與性論》(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11月)
9. 吳宏一:《清代文學批評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6月)
10. 吳建民先生《中國古代詩學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第2刷)
11.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
12. 李澤厚、劉綱紀著:《中國美學史:魏晉南北朝編(下)》(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第1刷)
13. 杜乃濟:《明代內閣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6月),頁18。
14. 杜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9月第1版第5刷)
15. 南炳文、何孝榮:《明代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16. 馬積高、黃均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台北:萬卷樓,1998年7月初版)
17. 張治安:《明代政治制度》(臺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1985年9月)
18. 張學智:《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第2刷)
19. 張顯清、林金樹著:《明代政治史(上冊)》(大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初版)
20. 許總:《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出版社,1999年初版)
21. 郭英德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明代卷》(瀋陽:遼寧文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22. 郭紹虞先生《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文史哲,2008年4月初版再刷)
23. 陳良運:《中國詩學體系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3刷)
24. 陳昌明:《緣情文學觀》(台北:台灣書店,1999年11月初版)
25. 陳東榮、陳長房主編,《典律與文學教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 年)
26. 章培恒、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1刷)
27. 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11月)
28. 黃卓越:《明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2年)
29. 黃忠慎:《朱子《詩經》學新探》(台北:五南書局,2003年3月初版二刷)
30. 黃景進:《意境論的形成──唐代意境論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9月初版)
31. 黃景進:《嚴羽及其詩論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2月初版)
32. 葉嘉瑩:《迦陵談詩二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5年2月初版)
33.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2月初版)
34. 熊禮匯:《明清散文流派論》(大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35.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2006年8月版)
36.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37. 蔡英俊:《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
38.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5月初版)
39. 蔡瑜:《高棅詩學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0年6月)
40. 蔡鎮楚:《中國詩話史》(大陸: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第1刷)
41. 蔡鎮楚:《詩話學》(湖南:湖南出版社,1992年7月)
42. 鄭師榘總主編,陳梧桐編:《中國文化通史:明代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1刷)
43. 鄧喬彬:《有聲畫與無聲詩》(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1刷)
44.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2月第1版第2刷)
45.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6月)
46.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2月初版)
47.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4月初版)
48. 龔顯宗:《明初越派文學批評研究》(台北:文史哲,1988年7月初版)
三、 學位論文
1. 王昊:《仁宣致治下的「臺閣」標本──對楊士奇詩歌的解讀》(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4月)
2. 王麗瑄:《明人小楷研究》(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3. 朴均雨:《王世貞詩文論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89年)
4. 李嘉瑜:《元代唐詩學》(台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1990年)
5. 卓福安:《王世貞詩文論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2年)
6. 范怡如:《明代中期吳中文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7. 高郁婷:《明初吳派文學理論及其詩文》(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6年1月)
8. 張紅花:《楊士奇詩文研究》(大陸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9. 連文萍:《明代茶陵派詩論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88年)
10. 連文萍:《明代詩話考述》(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11. 陳昌明:《從形體觀論六朝美學》(台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1992年)
12. 陳英傑:《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3. 黃志明:《王世貞研究提要--以其生平及學術為中心》(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1976年)。
14. 黃珮君:《楊士奇臺閣體詩歌研究》(南昌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1月)
15. 楊晉龍:《明代詩經學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
16. 廖鴻裕:《明代科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8年12月)
17. 鄭禮炬:《明代洪武至正德年間的翰林院與文學》,(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18. 駱芬美:《三楊與明初之政治》(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19. 籍芳麗《明代文壇「三楊」研究》(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5月)
四、 期刊論文
1. 左東嶺:〈論臺閣體與仁、宣士風之關係〉,《湖南社會科學》,2002年2月
2. 朱鴻:〈文集與文物研究──以明初閣臣黃淮為例〉,《台灣師大歷史學報》第29期,2001年6月
3. 吳琦、唐金英:〈明代翰林院的政治功能〉,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1月
4. 汪波:〈《黃帝內經》音樂療疾思想〉,《宜賓學院學報》第10卷第10期,2010年10月
5. 辛一江:〈論元末明初越派與吳派的文學思想〉,《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3期,1999年9月
6. 周月霞:〈從《內經》、《樂記》淺析古代音樂治療思想〉,《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5期
7. 林文惠:〈從宋明理學的「性情論」考察劉蕺山對《中庸》「喜怒哀樂」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五期,2004年9月
8. 高厚德、許夢瀛:〈翰林院制度考〉,收入《燕京大學教育學報》,燕京大學教育學會出版,1941年9月
9. 連文萍:〈明代翰林院的詩歌館課研究〉,《政大中文學報》第十二期,2009年12月
10. 陳煒舜:〈永樂至弘治間臺閣諸臣的《楚辭》論〉,《靜宜人文社會學報》第一卷第一期,2006年6月
11. 陳煒舜:〈明代前期的臺閣文風、吳中文化與楚辭學〉,《彰師大國文學誌》第十五期,2007年12月
12. 陳廣宏:〈明初閩派與臺閣文學〉,收入廖可斌主編《明代文學論集(2006)》(浙江:浙江大學,2007年)。
13. 陳慶元:〈楊榮與閩籍臺閣體詩人〉,《南平師專學報(社會科)》第3期,1995年
14. 黃景進:〈朱熹的詩論〉,收入《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印行,1993年5月
15. 楊芹、曹家齊:〈宋代「臺閣」涵義考〉,《學術研究》第1期,2009年1月
16. 劉曉東:〈論明代士人的「異業治生」〉,《史學月刊》第8期,2007年
17. 魏崇新:〈明代江西文人與臺閣文學〉,《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1月
18. 魏崇新:〈楊士奇之創作及對臺閣文風之影響〉,《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2期,2004年6月
19. 蘇淑芬:〈辛棄疾農村詞辨析〉,《東吳中文學報》第三期,1997年5月
五、 外文翻譯著作
1. Harold Bloom 著,高志仁譯:《西方正典》,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 年
2. Steven Totosy de Zepentnek 演講,馬瑞琦譯,《文學研究的合法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年)
3. 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著,包亞明譯《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4. 韋勒克、華倫著;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79年10月二版)
六、 網路資源
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製作的「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2.台北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
http://210.69.170.100/s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