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俊奇 Wu Chun-Chi |
---|---|
論文名稱: |
再現台灣本土的信仰文化-水彩畫面中情緒張力的意象構成 Representation of Taiwan’s Local Beliefs-The Image Composition of Emotional Tension in Watercolor |
指導教授: | 黃銘祝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4 |
中文關鍵詞: | 水彩 、情緒張力 、本土信仰文化 |
外文關鍵詞: | watercolor, emotional tension, local religious belief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藝術表現和土地環境是息息相關的。
筆者的生活背景和週遭環境的人們,無不和宗教信仰息息相關,每逢歲時節令的信仰儀式,成了生活中的大事之一,在大甲地區的家鄉,更是融入這樣的信仰文化。筆者很自然的涉入其中,並以此為出發點,藉由創作研究再現台灣本土的信仰文化,在其中尋覓感動的要素,並和社會動脈相結合。
本創作研究主要目的為透過創作反映本土信仰文化的藝術表現,並探討內心感觀與外在物象之間的互動,並塑造水彩畫面多元的意象構成。
本創作研究以「本土化的美感特質」、「情緒張力的表現」、「當代藝術思潮下水彩技法的多元性」三方向作探討,以釐清個人創作與社會環境互動的關係。也針對本土信仰的「種類」、「思想淵源」、「衍生出的議題」作分析。在個人創作方面,以「情緒張力」為主軸,衍生出「多樣性的空間表達」、「結構張力」、「色彩氛圍」、「律動的線條與筆觸的隱現」、「肌里質感的運用」等五方面來探討,並依個人的創作作品的分析,進一步說明其內涵與形式,更藉本創作研究,建立個人的創作語彙。
因此,本創作研究論述係以「情緒張力的意像構成」、「多元化的水彩表現」為研究創作的主體,探討信仰儀式活動的參與的方式,釐清與建構創作的脈絡,並藉由「本土信仰文化的再現」的內容意涵,來表現個人的創作作品。
Abstract
Artistic present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closely connected.
The people in the author’s life background o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are all connected to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Every religious ritua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ir lives. This religious culture is even more fused into the author’s hometown, Dajia. The author, who has been naturally involved in this background, took this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attempted to represent Taiwan’s local beliefs through creation and research, search for impressive elements, and integrate them with the social stream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flect the artistic presentations of local religious beliefs,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ner feelings and external objective images, and create the plural imagery compositions of watercolor works.
Based on “the localized aesthetic features”, “presentation of emotional tension”, “the plurality of watercolor techniqu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artistic thinking”, this study was dedicated to the clarify the interactivity between personal creative works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the “types”, “origin of thinking”, and “derivative issues” of local beliefs. In the aspect of personal creations, based on “emotional tension”, the work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versatile spatial expression”, “structural tension”, “color ambience”, “rhythmic lines and the reappearance of pen touch”, and “application of texture to the imag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each art work, the content and form were further elaborated. And through this creative study, a personal lexicon of creation could be built as well.
Thus, the discourse of this study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imagery composition of emotional tension” and “pluralistic watercolor present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ways of involvement in religious rituals, clarify and construct the origins of creation, and further present personal works with the content meaning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local religious beliefs”.
參考文獻
一、翻譯書籍
H.W.Janson著/曾堉、王寶連譯(1989)。西洋美術史【4】(初版)-現代藝術,幼獅文化公司。
Jean-Luc Chalumean著,王玉齡、黃海鳴譯(1996)。藝術解讀(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Jean Baudrillard et al著 ,路況譯(1998)。藝術與哲學(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Robert Layton著,吳信鴻譯(1995)。藝術人類學(初版)。亞太圖書出版社。
Robert Hughes著,張心龍譯(1998)。新世界的震撼(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Rodu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再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Sir Lawrence Gowing 勞倫斯.高文…等8人。大英視覺藝術百科全書10<中文版>(初版)。台北市:台灣聯合文化事業。
Wassily Kandinsky著,吳瑪俐譯(1998)。藝術的精神性(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梶原通好著,李文祺譯(1994)。台灣農民的生活節俗(初版)。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二、中文書籍
文國璋等(1993)。中國美術典藏全集(水彩水粉篇)(初版),漢幼文化。
文庫出版社編(1992)。世界名畫之旅4(初版)。台北縣:文庫出版社。
林衡道(1990)。台灣歷史民俗(再版)。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林會承(1989)。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再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林輝堂等(1998)。全國水彩邀請展專輯。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李澤厚(1987)。美的歷程(初版)。台北縣:谷楓出版社。
李焜培(1980)。二十世紀水彩畫。科教圖書出版社。
李長俊(1980)。西洋美術史綱要(再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何政廣(1996)。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周剛(1992)。大陸水彩名家技法(初版)。星狐出版社。
洪明正(2002)。文化傳承─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初版)。台中縣文化局。
洪英聖(1994)。台灣先住民腳步(初版)。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
高千惠(2001)。在藝術界河上-當代藝術思路之旅(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初版版社。
倪再沁(1995)。藝術蓋論(初版)。台北縣:皇冠文學出版社。
倪再沁(1995)。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初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桂冠圖書公司編(1990)。美術之旅(初版)。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黃文博(1998)。站在台灣廟會現場(初版)。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
黃文博(1990)。台灣風土傳奇(初版)。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莊明中(1999)。莊明中繪畫創作集(初版)。台中市:興台彩色印刷出版社。
雄獅圖書公司編(1992)。西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葉玉靜主編(1994)。台灣美術中的台灣意識(初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陸蓉之(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楊恩生(1988)。水彩技法(三版)。藝風堂出版社。
楊恩生(2004)。水彩經典-英國水彩名家與名作導覽(初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劉其偉(1980)。混合媒體水彩-劉其偉<現代水彩畫講座>(P.219-221)。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其偉(1991)。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初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劉其偉(1980)。台灣土著文化藝術(六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二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文三(1988)。台灣宗教藝術(八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劉文三(1994)。台灣早期民藝(六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劉耿一(1993)。由夢幻到真實(初版)。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劉振源(1995)。世紀末繪畫(初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劉振源(1995)。表現派繪畫(初版)。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賴傳鑑(1994)。佛像藝術(五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還月(1994)。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初版)。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劉還月(1994)。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初版)。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劉還月(1995)。台灣土地傳(初版)。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劉文潭(1984)。西洋美學與藝術批評。台北市:環宇出版社。
謝里法(1998)。日據台灣美術運動史(五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謝里法(1995)。台灣新藝術測候部隊點名錄(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謝宗榮(2003)。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初版)。台中市:晨民出版社。
鄭元慶等(1995)。台灣原住民文化二(初版)。台北縣:光華畫報雜誌社。
龐均(1988)。油畫技法哲學(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方尚瀚(2003)。實體與積澱【二十世紀寫實性水彩的材料質感表現之研究】。台北市: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淑芬(2001)。西洋繪畫色彩發展與理念探討暨個人創作研究。台北市: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培均(2004)。水彩畫意象構成-張培均創作論述。台北縣: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華(2003)。從溪流探尋自我內心異想的大自然場域。嘉義縣: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錢瑞英(1996)。「心神交會」根據台灣民俗宗教的藝術創作。台北市: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家均(2001)。繪畫語言及其構成探討暨個人創作研究。台北市: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