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嚴姝雯
Shu-Wen Yen
論文名稱: 運用視覺藝術教學培養幼兒責任行為之協同行動研究
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of Cultivating Young Children's Responsible Behavior through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指導教授: 王莉玲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視覺藝術教學幼兒責任行為協同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young children’s responsible,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稚園教師如何運用視覺藝術教學以培養幼兒的責任行為。研究問題為:(1)教師運用視覺藝術教學培養幼兒責任行為的教學策略為何?(2)教師在實施視覺藝術教學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和解決方法為何?以及(3)教師運用視覺藝術教學培養幼兒責任行為的教學成效為何?
    本協同行動以「計畫、行動、觀察、省思」的循環模式進行三次的行動循環。研究資料的蒐集包括幼兒作品、省思日誌、教學錄音和錄影、會議紀錄及觀察記錄的資料。
    依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三項結論:(1)運用多元的視覺藝術教學策略統整其它領域以進行責任行為的教學,(2)發展協同關係有助於教學問題的解決,以及(3)幼兒在視覺藝術能力及責任行為皆有所提升。最後本研究對教學的建議為,教師可運用繪本教學、製作小書及運用收拾流程圖和評量表三個有效的視覺藝術教學策略,來培養幼兒責任行為;對後續研究的建議為:(1)視覺藝術教學策略來進行培養責任行為是可行的,(2)未來研究者可加入不同的教學領域來培養品格行為,以及(3)研究者可尋求視覺藝術專家協助進行研究。並且說明我們的下一步行動。


    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of Cultivating Young Children's Responsible Behavior through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Shu-Wen Yen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a kindergarten teacher employs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to cultivate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teaching strategies does the teacher adopt using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to cultivate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2) What difficulties does the teacher encounter while presenting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and how does she solve these problems? (3) How effective is teaching using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for cultivating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This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performs three action cycles that use a cycling pattern of “plan, action,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The collected research data includes young children’s art works, reflection journals, instructional audio and video records, meeting minutes, and observation records. The research findings presen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Diverse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other teaching fields to conduct instruction for responsible behavior;(2) developing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assists in solving teaching problems; and (3) young children’s visual arts capacity and responsible behavior can be improved.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related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next step, as well as the next step for collaborating kindergarten teacher is explained.

    目 錄 謝誌 …………………………………………………………………… Ⅰ 中文摘要 ……………………………………………………………… Ⅱ 英文摘要 …………………………………………………………… Ⅲ 目錄 …………………………………………………………………… Ⅴ 圖目錄 ………………………………………………………………… Ⅶ 表目錄………………………………………………………………… Ⅸ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視覺藝術教學 5 第二節 幼兒責任教學 18 第三節 理論與實務的結合-研究中的行動策略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場域 31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3 第三節 研究程序 35 第四節 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 39 第五節 行動研究效度 42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3 第七節 研究限制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5 第一節 培養幼兒責任行為的視覺藝術教學策略 45 第二節 運用視覺藝術教學培養幼兒責任行為的困境與解決方法 88 第三節 視覺藝術教學對培養幼兒責任行為的成效 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結論 104 第二節 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1 圖目錄 圖3-1 綠茵班教室平面圖…………………………………………… 32 圖3-2 Lewin行動研究螺旋循環模式修正圖……………………… 37 圖3-3本行動研究循環歷程………………………………………… 38 圖3-4 研究資料的三大範疇………………………………………… 42 圖4-1 蠟筆畫:小瑜畫出家中的成員…………………………………49 圖4-2 刮畫:小睿的自畫像……………………………………………50 圖4-3 剪貼畫:在家裡及學校做到的事……………………………… 50 圖4-4 幼兒在欣賞小畫展 …………………………………………… 51 圖4-5 幼兒畫的美勞角落收拾流程圖 ……………………………… 56 圖4-6 舊式的美勞角收拾記錄表格(右邊為局部放大圖) ………… 63 圖4-7 舊式美勞角收拾記錄表格的局部放大圖 …………………… 63 圖4-8 新式的美勞角收拾記錄表格(右邊為局部放大圖) ………… 63 圖4-9 新式美勞角收拾記錄表格的局部放大圖 …………………… 63 圖4-10幼兒在牌對紀錄美勞角角落評量表………………………… 64 圖4-11 繪本製作的流程圖 ………………………………………… 69 圖4-12 幼兒小怡畫的小記學習單…………………………………… 71 圖4-13 放置媽媽小書的圖書區……………………………………… 74 圖4-14 幼兒的剪貼作品:在學校和在家能幫忙做的事…………… 78 圖4-15 聯想畫:角落收拾…………………………………………… 80 圖4-16 自由畫:角落收拾…………………………………………… 80 圖4-17 責任劇………………………………………………………… 82 圖4-18 小慈畫的責任行為…………………………………………… 83 圖4-19 愛心支票-魚的造型………………………………………… 86 圖4-20 愛心支票……………………………………………………… 87 圖4-21 小寶第一次畫的美勞角落收拾流程圖……………………… 92 圖4-22 小寶第二次畫的美勞角落收拾流程圖……………………… 93 圖4-23 小怡第二次畫的積木角落收拾流程圖……………………… 93 圖4-24 幼兒參考美勞角收拾流程圖 ……………………………… 99 表目錄 表2-1 視覺藝術名稱的轉變一覽表 8 表2-2 視覺藝術的認知目標表 26 表2-3 視覺藝術的情意目標表 27 表2-4 視覺藝術的技能目標表 27 表3-1 綠茵班幼兒作息表 33 表3-5 每個月所欲培養的責任行為 36 表3-6 研究資料分類代碼表 41

    參考文獻中文部分王其敏(1997)。視覺創意-思考與方法。台北縣:正中。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的相關議題。教師之友。45(3),85-93。王德育(譯)(1991)。V. Lowenfeld著。創造與心智的成長-透過藝術談兒童教育(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台北縣:三友。王莉玲(2004)。談幼稚園行動研究的成果發表。幼教簡訊,18,2-3。方思貞(2007)。幼稚園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2007)。臺北縣推動品格教育課程試辦方案實施手冊(試用本)。2009年11月28日,取自 http://www.tcsps.tpc.edu.tw/blog/download.php?id=41 朱晏臨(2008)。九年一貫教育之視覺藝術教學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創造力啟發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朱瑛(譯)(2001)。J.Q.Chan, E.Isberg, & M. Krechevsky著。光譜計畫:幼小階段學習活動(Project spectrum :early learning activities)。台北市:心理。江麗莉(2006)。繪我.童年閱讀起飛:幼稚園繪本教學資源手冊。台北市:教育局。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吳長鵬(1980)。美勞科教材與教法新趨勢。臺灣教育,350,36-40。 吳淑玲(2009)。品格生活在我家-責任篇。幼教資訊,219,47-57。吳慧君(2008)。藝術活動對幼兒視覺藝術概念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呂燕卿(1996)。兒童繪畫發展之認識與實際。美育,69,9-26。李欣蓉(譯)(2005)。Karen Bromley, Linda Irwin-De Vitis & , Marcia Modlo著。圖像化學習: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Graphic organizers)。台北市:遠流。李美蓉(1997)。視覺藝術概論。台北市:雄獅。李隆盛(1995)。國中工藝、生活科技教學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NSC-84-2413-H-003-01)。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藝教學系。林秀芬(2004)。應用社區文化的幼兒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林哲誠(1989)。幼兒繪畫活動指導。台北市:藝術家。周慧菁(2005)。品格要怎麼教?。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著,品格決 勝負-未來人的秘密(頁46-55)。台北市:天下雜誌。姚秀卿(2009)。繪本教學提升幼兒責任心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洪雅慧(2007)。繪本融入課程進行幼兒責任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懿妍(譯)(2006)。F.W.Cline, & J.Fay著。培養小孩的責任感(Parenting with love and logic)。台北市:天下。范敏迪(譯)(2003)。H.Spencer著。斯賓賽的快樂教育(Cultivate a happy learning surronding for kids)。台北縣:漢湘文化。唐富美、徐德成、巫雲鳳、劉秋燕、四季幼稚園、托兒所全體教師 (2002)。獅子‧喝水‧吃饅頭:一場奇妙的幼兒藝術歷程。 台中市:四季文教。徐德成(2009)。走出教室-走入幼兒視覺藝術創作的有機學習空間。美育,172,24-29。翁鈴雅(2007)。以視覺藝術活動提昇國小學生品格之行動研究─以「負責」與「尊重」品格核心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張水金(譯)(2001)。D.Rich著。大能力(MegaSkills)。台北市:信誼。張軍紅、陳素月、葉秀香(譯)(1998)。L.Malaguzzi著。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義大利瑞吉歐方案教學報告書(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台北縣:光佑。張雅晴(2009)。幼兒母親對幼兒日常生活責任培養之探討。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張翠娥(1998)。幼兒教材教法。台北市:心裡。許玉齡、林辰映、徐秀桃、張沂潔、蘇雅梅、龔婉婷(2009)。幼兒園課程設計與教學:新手教師求生秘笈。台北縣:華立。梁錦鋆(譯)(2006)。H.Read著。藝術的意義(The Meaning of Art)。台北:遠流。郭美玲(2009,10月)。透過畢卡索找尋創作童趣-七歲兒童藝術創作與欣賞課程的案例研究。載於輔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舉辦之「2009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頁166-178),高雄縣。郭妙芳(譯)(2003)。R. Althouse, M. H. Johnson, & S. T. Mitchell著。創造學習的色彩:視覺藝術與幼兒課程統整(The colors of learning~integrating the visual arts into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台北縣:光佑。陳美伶、詹佳燕、吳姿穎(2008)。幼兒視覺藝術之研究。南台科技大 學幼兒保育系95學年度專題研究與製作。未出版,臺南。陳朝平(1985)。美勞教育與兒童學習及生活應用能力的培養。國教天地,64,7-10。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台北市:五南。陳朝平(2002)。視覺藝術教學研究。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頁439-440)。台北縣:桂冠。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陳瑤華(1996)。兒童美術教學講座。台北市:藝術家。馮克芸、陳世欽(譯)(2003)。R.Brooks, & S.Goldstein著。培養小孩挫折容忍力(Raising Resilient Children)。台北市:天下。黃壬來(1990)。幼兒造型藝術教學-統合理論之應用。台北市:五南。黃壬來(1991)。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黃秋玉、曾榮祥、黃錫權、魏麗卿、廖美瑩、謝佳吟(譯)(2004)。R.T. Isbell, & S. C. Raines著。幼兒創造力與藝術(Creativity and the arts with young children)。台北:湯姆生。黃意舒(1988)。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臺北市:時報文化。楊郁芳(2007)。生命教育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圖畫 書為媒介。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 義市。楊淑雅、鄧蔭萍(2008)。幼兒品格主題之課程活動設計。台北市:心理。鄔錫芬(譯)(2004)。H. Cloud, & J. Townsend著。偉大小孩養成術(Raising great kids: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parenting with grace and truth)。台北縣:校園書房。盧素碧(1995)。幼兒的發展與輔導。台北:文景。 羅雅芬、連英式、金乃琪(譯)(2000)。C. Edwards,L. Gandini,G. Forman 著。兒童的一百種語文:瑞吉歐.艾蜜莉亞教育取像進一步迴響(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advanced reflections)。台北:心理。劉清彥(2007)。精選繪本,好書一百。天下雜誌2007年親子天下專 刊-教出品格力,196。劉慈惠(2007)。幼兒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 理。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潘元石(1989)。幼兒畫教學藝術。台北市:信誼。蔣勳(2000)。藝術概論。台北市:東華。鄭如雅(2003)。以卡通漫畫為主題的國小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蕭慶元(2008)。高雄縣市教師對於幼兒視覺藝術教育的信念─以學習 與發展為起點。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1,33-64。薛曉華(譯)(2002)。L.B. Cadwell著。帶回瑞吉歐的教育經驗-一位藝術老師的幼教創新之路(Bringing Reggio Emilia home)。臺北縣:光佑。謝東山(2004)。藝術概論。台北:偉華。簡志雄(1996)。透過「想、做、看」三步驟的美勞教育。載於陳瑤華(主編),兒童美術教學講座(頁16-19)。台北市:藝術家。藝術教育法(1997)。2010年2月1日,取自http://3d.nioerar.edu.tw/2d/art/law/law_0101.asp 蘇振明、鄒品梅、鄭明進、方朱憲、陳明華(2000)。藝術教育教師 手冊:幼兒美術篇。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鍾奇峰(1984)。淺談創造性的美勞教學。國小特殊教育,4,39-40。鐘思嘉(1988)。培養有責任感的孩子。台北市:桂冠。教育部(2008)。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2010年2月1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context/97-03-6.html 英文部分 Gibbs, L. & Early, E. (1994).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develop core value. Phi Delta Kappa Festback (Whole No. 362). Retrieved January 25, 2010, from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custom/portlets/record Details/detailmini.jsp?_nfpb=true&_&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 _0=ED366992&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0=no&accno=ED3669 92 Character Community (2008).York Region’s Character Council says MAY is RESPONSIBILITY MONTH! Retrieved February 2, 2010, from http://www.charactercommunity.com/pdf/MAY-RESPONSIBIL ITY. pdf Hetland, L., Winner, E., Veenema, S., & Sheridan, K. M.(2007). Studio thinking: The real benefits of visual arts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