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子群 Lin, Tzu Chun |
---|---|
論文名稱: |
從財務報表分析解讀營運策略及其績效—以台灣晶圓代工業為例 From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to operation strategy probing: A case study of foundry industry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林哲群 |
口試委員: |
蔡錦堂
索樂晴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1 |
中文關鍵詞: | 晶圓代工 、財報分析 、杜邦方程式 、競爭策略 、競爭策略 、聯電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歷程中,掌握產業邁向垂直分工的趨勢,創立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發展出全球首創的「晶圓代工」製造模式。隨後晶圓代工市場蓬勃發展,成長率高於半導體整體市場,陸續吸引不少公司進入該產業,如聯華電子、世界先進等。台灣晶圓代工業在初期也確實享受了高獲利的黃金歲月,但西元2000年後,隨著新加坡、大陸等晶圓代工業者加入競爭,使晶圓代工逐漸也如同一般的電子產業,邁入了「微利時代」。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台積電的獲利非但未受競爭加劇的侵蝕,獲利與規模仍逐年成長,逐漸與位居市佔率第二的聯電拉出一個難以超越的差距,獨霸晶圓代工市場。
本篇論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希望經由財務報表分析,解構影響營運績效的關鍵因子,以進一步推論出引領台積電維持高財務績效的營運策略。由如何極大化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思維出發,發展出Extended DuPont Analysis Framework for Foundry,從最終財務效果回溯、連結到營運面可量化的關鍵績效指標,再輔以財報數字外與營運攸關的訊息,拼整出公司不輕易對外完整揭露的策略意圖。
以台積電為標竿公司,聯電為對照公司,藉由本分析架構針對2000年以來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出台積電的關鍵成功因素為:(1)財務目標導向式的成本規劃,落實長期cost down的執行力 (2)「整體成本領先」的營運戰略,以「超大晶圓廠」為製造策略 (3)「技術、品質、服務」的差異化策略目標 (4)強大的市場行銷機能,推動「需求管理」的精緻化 (5)群聚的廠房產能,與生產方式的高相容性,極大化產能運用的效率優勢 (6)十二吋超大晶圓廠「GIGAFABTM」策略,構成機台配置與機台採購上的規模經濟優勢。
對照聯電近年陷入「卡在中間」的泥淖(stuck in the middle),本研究建議聯電應從目前「TSMC-like」這種不夠清晰的定位中走出來,勇於選擇適合自身的特定市場,以「專精」策略在特定市場取得主導地位,改善財務績效。
本篇論文的方法架構能協助晶圓代工業者在面對產業競爭時,推論領先公司的策略行動,並據以反思自身的競爭策略。此套分析架構亦可應用到其他產業。
論文
1.張明勳,「先進半導體代工行銷管理:台積電90奈米技術個案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2.吳南悌,「晶圓代工產業經營績效之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企業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3.謝瑞海,「晶圓代工廠產能投資決策與需求管理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連大順,「台灣晶圓代工業財務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5.王明璁,「晶圓代工的行銷策略」,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書籍
1.經濟部技術處,「積體電路製程及設備技術手冊」,1997年。
2.菊地正典,「圖解半導體」,2004年。
3.蔡明介,「競爭力的探求」,2008年。
4.朱敬一、林全、陳昭南、陳添枝等,「經濟學」,2007年。
5.波特,「競爭策略」,1997年。
6.波特,「競爭論」,2009年。
7.Hill & Jones,「策略管理」,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