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永珍 LIN, YUNG-CHEN |
---|---|
論文名稱: |
九年一貫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概念之研究─層級分析法之應用 Economics Concepts in Primary Social Studies in the Grade 1-9 National Curriculum-An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指導教授: |
闕雅文
Chiueh, Ya-We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3 |
中文關鍵詞: | 社會學習領域 、經濟概念 、內容分析法 、層級分析法 |
外文關鍵詞: | Primary social studies, economics concepts, content analysi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經濟教育在國小施行有其重要性,此時若能實施適當的經濟教育,將為學生更高階段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研究在探討九年一貫國小階段所應學習之經濟概念時,先用內容分析法分析大專用經濟學教科書、國內研究、九年一貫能力指標與NCEE的經濟概念,取得經濟概念之元素與層級,由此設計AHP問卷,針對專家學者與小學教師為受訪對象,得出國小經濟概念之各層級權重值。
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
一、各層級權重值項目排序與結果分析:
1.各層級在權重值的排序:
(1)第一個層級的四個層面中,由高至低依序為:「基本概念」、「個體 經濟」、「總體經濟」、「國際經濟」。
(2)第二個層級的20項通則中,權值最高五項為「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個人決策」、「分工交易」、「競爭效率」、「國際貿易」,最低五項則為「貨幣供給與需求」、「金融體系」、「資訊經濟學」、「總體經濟政策」、「總合供需分析」。
(3)第三個層級的44項概念中,權值最高五項為「稀少性與慾望」、「國際貿易與收支」、「國際金融與政策」、「效率」、「專業分工、依存」,最低五項則為「生產要素的供需」、「生產者的選擇」、「生產理論」、「政府管制」、「企業組織」。
2.由結果分析,有以下幾點發現:
(1)國小階段學習經濟概念應以「基本概念」為優先。
(2)因應國際化趨勢,應提高國際經濟概念的教授。
(3)權重值低的項目,多是遠離學生生活經驗的概念項目。
二、專家學者與小學教師的評選意見趨於一致,僅在「比較利益」、「市場結構」、「所得、消費與儲蓄」、「風險」四項概念有相異之處。
三、能力指標在權重值較高的有10項概念未列入,而較為不重要的項目中列入6項,可供後續能力指標修訂或課程設計上的參考。
四、「環境、外部性與共有資源」的經濟概念在第三層級44項的經濟概念中,排序第35,權重值偏低。
五、師資的培訓過程與小學教師在經濟學門相關課程的再進修,都有待再加強。
故本研究提出經濟教育之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一、針對目前的能力指標,有進一步的解讀或舉例說明。建議再次修訂時,做適當概念的修訂與比重的調整。
二、多開設經濟教育相關進修課程,以提升師資的專業能力。
三、成立經濟教育專責機構。
It is important to implement econom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as the suitable economics studies is applied, it will better equipped the students with a good foundation for a higher levels of study.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d economics concepts in primary social studies of the Grade 1-9 National Curriculum in Taiwan. First, it use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exts from university economics textbooks, research in this area, ability indications of the Grade 1-9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economics concepts listed in NCEE, based on which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of economics concepts were generated. An AHP questionnaire was then created to survey local economics experts, scholars, and professionals in primary schools, which produced rankings of importance (weight) of economics concepts in primary social studies.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s described below:
1.Each hierarchy importance in content order and result analysis.
Each hierarchy in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1) In the four levels of the first hierarchy, the rankings from high to low are ‘basic concepts’, ‘micro-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The highest five of the twenty items in the second hierarchy are ‘limited resources and unlimited desires’, ‘individual decisions’, ‘division of trading’, ‘competition efficienc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s’; whereas the lowest five are: ‘money supply and demand’, ‘financial system’, ‘information 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policy’, and ‘analysis of total supply and demand’.
(3)The highest five of the forty-four items in the third hierarchy are ‘scarcity and desires’, ‘international trades and balance of input and output’,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policy’, ‘efficiency’, ‘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labors and interdependence’; whereas the lowest five are: ‘production supply and demand’, ‘producer’s choices’, ‘production theories’, ‘government control’, and ‘enterprises and organizations’.
From the analysis of results, there are a few findings.
(1)Basic concepts should be prioritized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s concepts at primary level.
(2)Lessons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ncepts should be increased in primary social studies in order to catch up trend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3)The lower rated economics concepts are mostly those that are far from life experience of primary pupils.
2.The opinions of economics experts and scholars showed an agreement to those of primary professionals in evaluating the economics concepts, but there was a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m in evaluating concepts lik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market structure’, ‘income, consuming, and saving’, and ‘risks’.
3.Ten of the higher rated economics concepts regarding ability indi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were excluded, but six of the less important concepts were included, both of which allowed further modifications of the indication system or syllabus design.
4.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s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xternal and shared resources’ was rated 35 out of the 44 concept items in the third hierarchy, which was relatively lower than expected.
5.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and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in economics educ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The study propos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improve econom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social studies:
1.The study has analyzed and explained the existing ability indications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t suggested that some of the economics concepts are to be modified and some of their priorities are to be readjusted.
2.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of economics educ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that would allow in-service teacher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skills.
3.A professional institute in charge of econom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should be established.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王鳳生、陳思慎、鄭育仁(2005)。經濟學:生活世界之讀解。臺中:滄海。
朱敬一、毛慶生、林全、許松根、陳昭南、陳添枝、黃朝熙(2004)。基礎經濟學(3版)。臺北:華泰。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臺北:五南。
沈銀亮(2000)。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之探。國教天地,141,10-16。
李緒武(1990)。社會科教材教法(2版)。臺北:五南。
林本利、林炳文、徐耀南(1995a)。經濟學原理:個體經濟學。臺北:茂昌。
林本利、林炳文、徐耀南(1995b)。經濟學原理:總體經濟學。臺北:茂昌。
林本利、林炳文、徐耀南(1996)。經濟學原理:學習指引。臺北:茂昌。
林向愷(1994)。經濟概念。載於江文瑜(主編),體檢國小教科書(頁157-169)。臺北市,前衛。
林如貞、田效文、張婷婷與陳元和(2005)。應用AHP探討技專校院經營績效指標。商管科技季刊,6(1),93-113。
吳俊憲(2001)。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俊憲(2003)。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理念、困境與因應途徑。課程與教學季刊,6(1),73-94。
吳俊憲、吳錦惠(2004)。生活課程與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銜接設計及其問題之研究。教育學誌,17,121-142。
吳紹群(2002)。內容分析法與圖書館學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40,47-61。
吳森田(2002)。經濟學要義。臺北:智勝文化。
吳萬益(2005)。企業研究方法(2版)。臺北:華泰。
周秋潔、徐新逸(2000)。兒童經濟教育內涵之探討。研習資訊,17(3),50-63。
周秋潔(2001)。兒童經濟教育教材之研發。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席汝楫(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
徐村和(1998)。模糊德菲層級分析法。模糊系統學刊,4(1),59-72。
徐秋婷(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社會科經濟教育現況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徐淑敏(1999)。台灣中小學經濟學教育之研究。國教新知,45(5),49-59。
徐榕鎂(2006)。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社會習作內容分析與設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泰勒(1988)。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黃炳煌編譯〉。臺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49年)
秦葆琦、林玫玲、陳俊宏(2003)。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四年級教材的銜接思考。載於教育部(主編),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研習手冊(頁23-50)。臺北:教育部。
秦葆琦(2004)。國小社會領域第二學習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及因應之道。研習資訊,21(6),36-45。
郭金水(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領域第一學習階段經濟主題軸的內涵與教學問題。國民教育,41(5),4-25。
黃秀菊(2005)。結合遊戲與科學概念之數位學習系統評估工具建立及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美筠(1998)。從經濟教育的立論基礎探討中學經濟學教學的內涵。公民訓育學報,7,201-220。
黃美筠、黃劍華(2002)。台灣地區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生經濟知識之評量。臺中師院學報,16,101-127。
黃炳煌(主編)(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
黃劍華(1999)。臺北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經濟知識之評量。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編印。
陳水珍(2001)。台灣地區農會生鮮超市經營績效評估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陳秀玲(1994)。台灣國民中學經濟學教科書之研究-與美、日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秀貞(2002)。會計學教學成效之探討-層級分析法之應用。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陳俊宏(2002)。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研究-第一、二、三階段知識概念層面分析。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出發。臺北:心理。
陳榮老(2003)。應用AHP模式探討招生方案選擇之研究:以台南地區高中職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雲林縣。
陳麗珠、吳正潁(1999)。層級分析法(AHP)應用於國民教育補助政策公平效果評估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2),1-33。
許立明(2003)。多元文化課程目標之建構-階層分析程序法之應用。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梁蕙蓉(2003)。能力指標之解析與教學轉換。中等教育,54(4),62-79。
楊孝濚(199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頁809-831)。臺北:東華。
楊棠堯、蔡燿全(2001)。整合AHP及「重視/績效」分析法剖析入門網站線上服務品質。企業管理學報,50,37-56。
張怡婷(2000)。國民小學社會科經濟學課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佳琳(2000)。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評量檢視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之內涵。國民教育,40(4),54-61。
張祝芬(1995)。如何選用教科書。臺北市:漢文。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2002)。經濟學〈2版〉。臺北:翰蘆。
葉連祺(2004)。AHP和CPC之比較-以教育資料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7(4),751-774。
葉連祺(2005)。層級分析法和網絡分析法。教育研究月刊,132,152-153。
程健教(1990)。我國兒童社會學需要經濟學教育素養。幼兒教育年刊,2,46-76。
程健教(2001a)。我國小學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的特色(上)。國教輔導,40(4),2-14。
程健教(2001b)。我國小學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的特色(下)。國教輔導,40(5),35-44。
廖永靜(1996)。國民小學經濟教育。教師之友,37(1),32-45。
熊秉元、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2003〉。經濟學概論〈2版〉。臺北:雙葉書廊。
歐用生〈198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鄧振源、曾國雄(1989a)。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2。
鄧振源、曾國雄(1989b)。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27(7),1-20。
溫騰光(1990)。學校加強經濟教育的必要性與途徑。國民教育,30(11、12),23-29。
溫騰光(1992)。國民中小學經濟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蔡欣穎(2001)。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中經濟概念之分析探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潘麗琪、郭芳吟(2000)。內容分析法概述:定義、內容與分析技巧。華醫學報,13,55-67。
賴光真(1998)。分析層級程序法(AHP)評比尺度縮減可行性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1(上),17-35。
賴廷彰、陳武正(2002)。物流中心區位選擇架構之建立--應用AHP決策模式。運輸學刊,14(4),29-48。
賴淑齡(2003)。國小社會科教師經濟專業知能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台北縣。
賴淑齡、徐新逸(2003)。九年一貫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概念分段能力指標之分析研究。國教之友,54(3),21-33。
薛慶友(2003)。社會學習領域教科用書中能力指標內涵之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3,91-136。
謝振環、陳正亮(2003)。經濟學。臺北:東華。
簡禎富(2005)。決策分析與管理:全面決策品質提升之架構與方法。臺北:雙葉書廊。
蘇國楨、李義昭(1998)。多元決策模式應用於五年制企業管理科課程架構之評鑑。高苑學報,7(2),149-157。
【西文資料】
Babbie, E. (1998). Social sciences-Research.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等譯。臺北市:時英。
Boyes, W., & Melvin, M. (2002). Economics. (5n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hava, F. N., & Nachmias, D. (2001) . Social sciences-Methodology. (6nd ed.). 陳怡珍譯。臺北:臺灣西書出版社。
Gottheil, Fred M. (2002). Economics. (3nd ed.). Cincinnati, Ohio : South-Western.
Mankiw, N. Gregory (2004).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3nd ed.). Mason, Ohio : Thomson.
Meszaros,B. (1997). Economic standards: a guide for curriculum planners. Social Education, 61(6), 324-327.
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2002). Economics Framework for the 2006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Washington, September2002(No. ED01CO0130). The 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and 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取自http://www.nagb.org/pubs/economics_06.pdf
Parkin, Michael (1998). Economics. (4nd ed.).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 New York.
Saaty, T. L. (1990). How to make a decision :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48, 9-26.
Saaty, T. L. (2005). Making and validating complex decisions with the AHP/ANP.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14(1), 1-36.
Sexton, R. L. (2003). Exploring economics. 萬哲鈺、楊秉訓譯。臺北縣 : 桂冠。
Taylor, J. B. (2001). Economics. (3n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Vargas, L. G. (1990). An overview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48, 2-8.
【網路資源】
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NCEE)(2007)。http://www.ncee.net/resources/lesson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