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鍾淑姬 Chung Shu-Chi |
---|---|
論文名稱: |
從妊產婦名簿到助產所—台灣(新竹)助產士的歷史研究1920∼1970 |
指導教授: |
傅大為
Fu Dai-Wie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歷史研究所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9 |
中文關鍵詞: | 助產士 、產婆 、先生媽 、穩婆 、助產所 、歌仔冊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70年台灣婦產科醫師接生率首度超過助產士,之後台灣助產士的接生率急遽下降,至今不到1%。以男性為主的婦產科醫師取代長期以來,全為女性的接生者,筆者認為日治時期引進的產婆是關鍵,本文首先以產婆彭錫妹1933-1945年妊產婦名簿為依據,探討日治末期台灣產婆的養成、接生技術、及國家機器介入管理人民私領域的痕跡。藉爬梳1118例的接生記錄,新式產婆的接生技術對婦女的影響。
接著本文討論到接生的地點:今天幾乎所有的台灣婦女都外初到醫院、診所生產,這又與過去千百年來在自家生產的方式完全不同,從自家這個私密的生產空間到醫院、診所這些公領域,筆者認為戰後台灣助產士自行發展出來的『助產所』是婦女從『在家分娩』到『外出分娩』的『中繼站』,筆者透過訪談助產士、產婦還原助產所的形貌,並就衛生政策、法令進行研究,讓今天已幾近絕跡的『助產所』這個生產空間形象呈現。
最後透過比較中國穩婆與台灣先生媽、新式產婆與傳統先生媽的異同,探討接生者社會地位的變遷。漢人社會重視宗祧血脈傳承,卻又視經產血為污穢不潔,生育遂成為重要卻隱諱的私領域事件。接生者在中國原為地位低下的三姑六婆之一的穩婆,在日治前的台灣社會,接生者卻被尊稱為先生媽,日人領台後,以西方醫學知識培植的男性為主的婦產科醫師完全不能被產婦接受,轉而培訓全為女性的新式產婆/助產士。(女性)產婆與(男性)婦產科醫師間的關係,國家介入司領域,以法律、公權力規訓人民身體的痕跡也將在本文中加以探討。
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1995,<台灣醫學五十年>,前衛出版社。
王灝撰文,梁坤名版畫,1992,<台灣人的生命之禮>,臺原出版P.50
林綺雲,1993,<台灣助產士的專業變遷—社會學的解析與省思>,國立台北護專學報,第10期
林王美園,1985,<助產士功能的展望與回顧>,助產雜誌,地22期。1-15
何弘能,1995,<剖腹產的元罪>,(葉林採訪整理),醫望,第8期。
吳嘉苓,1998,<產科學遇上『迷信』婦女>,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吳嘉苓,1998,<復興助產士、鼓勵自然產:健保幾婦制度>,全民健保V.S. 婦女健康研討會。
吳嘉苓,2000,<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分析>,台灣社會學研究第4期。
吳嘉苓,2001,< 空間、規訓與生產政治>,台大社會學刊第二十九期。頁1-58
洪有錫、陳麗新,2002,<先生媽、產婆、與婦產科醫師>,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台灣禮俗語點,1986,自立晚報社出版
李貞德,1996,<漢唐間醫書中的生產之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7.3
呂素麗,1995,<接生萬名嬰兒的洪孔達醫師>,臺大醫院婦產科百年史料輯錄,臺大醫院婦產科同門會。
邱素琴,1987,<新興的護理趨勢—居家護理與開業護理>,駐產雜誌,第26期,1-7
范燕秋,2001,<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台灣的人種衛生1895-1945>,政大歷史系博士論文。
高敬遠,1995,<台灣婦產科的黎明>,臺大醫院婦產科百年史料輯錄,臺大醫院婦產科同門會。
郭素珍,2003,<助產專業執業現況、角色功能與未來展望>;助產專業今昔與未來:理論與實正研習會,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助產所
涂醒哲、蘇喜,<肚皮無罪>,醫望,第8期
翁玲玲,1999,<漢人社會女性血餘論述初探:從不潔與禁忌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第一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莊永明,1998,<台灣醫療史>,遠流出版。
莊淑旂口述,許雪姬執筆,2001,<莊淑旂回憶錄>,遠流出版。
郭文華,1997,<1950至1970年代台灣家庭計畫—醫療政策與女性使之研究>,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張淑卿,1999,<專業、權力與教育:從駐產教育停辦談起>,第五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輯。
傅大為,2001,台灣近代〈男性〉婦產科的興起即其性/別政治,<,國科會台灣史專題研究計劃成果發表研討會會議論文>
曾雅玲、余玉梅,1994,<正常分娩的出產附於待產及生產時主觀經驗探討>,護理研究2卷第4期。
黃梅,1998,<台灣地區護產業務現況及發展>,助產雜誌,29期,1-4。
陳皙堯,1995,<回顧台大婦產科45年>,臺大醫院婦產科百年史料輯錄,臺大醫院婦產科同門會。
陳心耕,1991,<社會變遷與護理專業之發展>,護理雜誌,38卷第4期。
游鑑明,1993,〈日據時期台灣的產婆〉,近代中國婦女史第一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達生編上卷
陳自明,《大全良方》卷17〈產難門 產難論第一〉。
劉靜貞,1998,〈不舉子—送人的生育問題〉,
鍾聿琳,1998,<一個以助產士為主的產科健康模式之探討>,全民健保V.S. 婦女健康研討會。
喬治•福斯特等著,陳華、黃新美譯,1992,<醫療人類學>,桂冠圖書公司。
中華民國八十年台敏地區工商服務業務普查報告
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民國39年至80年的歷年統計資料。
台灣生通志衛生篇
新竹縣志,1958年
新竹縣統計提要 1951-1994
新竹市志
王順隆整理,台灣歌仔冊,
新竹竹林書局,大舜出世歌、
新竹竹林書局,花胎病仔歌、
新竹竹林書局,李三娘汲水歌、
新竹竹林書局,338冊/蔡端造洛陽橋歌
嘉義玉珍書局,802冊/青冥擺腳對答歌
西遊記
金瓶梅詞話
紅樓夢
聊齋誌異
禮記
Charlotte Furth, A Flourish Yin, Calfornia, 1999
Ornella Moscucci:The Science of Women: Gynaecology and Gender in England, 1800-1929(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Wu,Chia-Ling : Women, Medicine, and Power: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ldbirth in Taiwan,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1997)